第143章
“嗯?”林珑好奇。
薛阳眨眼:“世决铜呀。”
“你有没有在网络上看过一句话。”
“只要你能摸到全球总决赛的边缘,注意,是边缘哦,”他伸出手指强调,“哪怕一百支队伍你排一百名都行,这个星球上的企业,你就可以随便选了。”
“!”林珑睁大眼睛,窦凯航肯定:“是的,已经是他挑offer不是offer挑他了。”
“所以只要我们拿到分站赛冠军——”林珑看着他们两个,薛阳托腮:“没错,就不用经历招聘季了,但很难哦,华人里目前也就五支队伍达到过,你知道的。”
此刻是下午五点,刚结束一场训练赛,相当于课间休息,除了窦凯航和薛阳猫在训练室里嘀咕,其他人纷纷出去透气吹风。早上又下了一场雨,不大,但天气难得的凉爽,云朵带着雨后的湿气飘在湛蓝的天空。这会儿周羿等人也陆续回来,即将开始下一轮冲刺,薛阳从姚璐的座位起身回去他的地方,临走前终于想起不知道偏到哪里去的最初话题,问林珑:“你高考数学多少分?”
林珑:“148。”
146的薛阳沧桑而去:“我就知道……”
计算机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数学紧密相关,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天才。比如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八岁掌握微积分,十二岁领会《函数论》,在数学领域的贡献都能写满几页纸,开创了序数理论、平均遍历定理、算子环理论等赫赫有名的研究。
很多著名教授都偏爱数学好的孩子,也有一些人本科学的是数学在研究生转计算机。一个普遍的业界共识:计算机学得好的人,数学一定不会差。
……
人齐了之后训练室就安静下来,或写着解题报告或在研究笔记和博客。他们上午已经提交了本周出的题,因为裴毅说不限制类型,所以各人选择的分类都不一样,动规、回溯、搜索、图论、数论甚至博弈论等等不一而足。现在这些题在吴升手里,经过审核之后才会发下来让他们交叉破题,而对他们来说,已经需要考虑下一周出题的事了。
这起初是一个平静的傍晚,所有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但在裴毅又一次出现后,所有人忽然都产生了一种要有大事发生的预感。裴毅上次这个时间来带来了今年会多一个名额的消息,这次难道又会有什么大的更改。说起来,这一年世计协动作格外多,竞赛圈各种猜测也从来没有停过。
南城今夜起了风,外面呼啸的西南风呼啦啦摇动着树叶。室内明亮的灯光下,所有人望着裴毅,他言简意赅:“赛场规则有更改,网上已经爆了。”
“啊??”
众人火速打开论坛,第一眼就见到了首页置顶帖旁边深红色的“爆”字,点进去海海漫漫二十多页,林珑动作快,已经一目十行开始扫主楼。斜对面薛阳念出声:“刚刚世计协官网更新的消息,今年acm竞赛开始实行封榜——”
“什么东西??”几人面面相觑,再往下看楼,三楼贴了张截图的几段英语,是公告原文,不过五楼已经有人迅速机翻——
“【竞赛规则第十一条】。”
“当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小时,排行榜将会进入frozen状态,保持不变,场上队伍不再能查看其他队伍的交题结果和实时排名(气球照常发放)。全场比赛结束后,现场大屏幕滚动播放最终结果——”
“就是说以后看不到谁交了哪道题了?也不知道自己排第几?最后时刻才公布?”白棣不可思议,“岂不是……”
而林珑的眼神已经盯在最后一句话——
“本条规定在12月全球总决赛上将会实行,并会在各大洲预选赛上试用,后续将在赛事手册上同步更新——”
训练室里陷入表情各异的沉默。
薛阳喃喃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这可真是……刺激大了……”
第61章 我们都一起拍过这么多照片了呀
后来的很长一段日子,封榜都是整个acm圈最热议的话题,像一浪又一浪的江水翻涌不息。
大家习惯了比赛过程中随时关注其他队动向,忽然要全凭感觉和封榜那一刻的记忆行事,当不再能根据形势做判断调整,所有人第一时间都是不适应和陌生。
各大校队开始在训练赛中试用封榜,不少人的成绩起起伏伏像抽风一样。尤其是,封榜只限于在传统五小时赛制的最后一小时开启,导致平时训练赛基本都是两三小时短赛制的各队伍纷纷疯狂加练长赛制,脑容量天天濒临告急。
论坛上每一分钟都能刷出大量新帖子,上一次这种盛况还是去年a大拿世决铜。
离第一站网络预选赛不足二十天,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了。
……
集训队。
下午五点十分。
薛阳啃着面包看着手机走进来,差点撞倒了周羿放在桌边的一摞书。他站稳身形,扫了眼最上面的一本:“《game theory》?你又开始看这个了?”
非常非常厚的英文原版研究生教材,弗登博格的《博弈论》,他记得高二的时候周羿就开始看。它下面是《斯坦福算法博弈论二十讲》,也是一本黑色砖头。
周羿关上电脑上正在播放的公开课,摘下耳机:“后天不就开始讲博弈论了么,提前复习一下。”
薛阳拖过椅子在他旁边坐下,翻看那些大部头书:“我说……你今年世界赛目标不会是冲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