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 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 第61节

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 第61节

  没人管是吧?那可要就聚众捣乱、喝酒赌博、寻衅滋事了。
  死刑是要交给陛下审核的,陛下现在又不在。
  那就是说,不管干什么都不会死喽?
  这哪行啊?
  自商君变法以来,咸阳城什么时候乱成这个鬼样子过?
  越来越多的朝臣觉得不满,私底下走动串联,频频出入廷尉府邸,联络李斯姚贾,给李信老将军送了两箱沉甸甸的金子,又笼络章台门守将,浩浩荡荡进宫求见。
  “你们这是做什么?”公子好似被吓到了,手足无措道。
  “臣等有要事叩见陛下!烦请公子不要阻拦!”廷尉强硬道。
  “有什么事先上奏嘛……”公子弱弱道。
  “臣的奏书每日一封,陛下只写了一个阅字,真的有看吗?朝中物议纷纷,人心惶惶,陛下难道不知道吗?”廷尉振声,“自陛下登基以来,胡乱变法,恣意所欲,弱兵废律,不理朝政,致使咸阳动乱,民不聊生,六国旧民齐聚咸阳,诸子百家趁乱打劫,百姓苦不堪言,哪里还有过去的安定?臣等实在不能置若罔闻,因此前来请求觐见,还望公子见谅。”
  公子默然听着,许久才问:“丞相和上卿,也是这个意思吗?”
  李斯欲言又止,看向姚贾。
  在韩非死亡的这件事上,他们两个是共犯。因为是共犯,所以自然有一些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
  姚贾巧舌如簧,只是道:“公子不要误会,臣等一心为国,只是想清君侧,诛小人,让咸阳恢复太平而已。”
  “哦?此言何意?”公子好像不太明白。
  “咸阳之所以动乱,是因为科举和律法松弛,只要不开科举,恢复秦法,自然就恢复了从前的井井有条。凡是于闹市动刀兵的一律斩杀,凡是对大秦口出怨言的六国旧民一律坑埋,除了法家之外,其他诸家全部驱逐,诛其首恶,焚其尸首与文章……如此,大秦便可永保太平。”姚贾侃侃而谈。
  “臣等正是此意。”廷尉一附和,其他人也紧接着应声。
  唯有李斯,勉强保持沉默。
  众人慷慨激昂,说得唾沫乱飞,一副公子不答应就要逼宫的架势,把作为丞相和法家领头人的李斯架在那里,如同在架火堆上炙烤。
  “丞相呢?你也是这个意思吗?”公子又问一遍。
  李斯艰难地张了张口:“臣……臣想问问三川郡的水灾怎么样了?”
  “这个时候问什么水灾?”姚贾奇怪地看着他。
  “丞相与我们的想法自然是一样的,这清君侧的奏书上亦有丞相的签名。公子不必再有疑虑。”廷尉上奏,斩钉截铁道,“臣等请斩魏征!停止科举!废府兵制!恢复秦法,遵循旧律!”
  “臣等请斩魏征,停止科举,废府兵制,恢复秦法,遵循旧律……”
  朝中几乎三分之一的重臣都在这里了,大礼叩首,齐声上奏,久跪不起。
  公子却只看向李斯,微微一笑,温和地问道:“丞相,也是这个意思吗?”
  他的神情和语气,很微妙地与那一日北阙门的扶苏公子重叠,一样的温和,一样的从容。
  李斯心念急转,张口结舌。
  九月下旬的天气,他硬生生躁出一身汗来。
  送命题,又来了。
  他心里百转千回,背后冷汗涔涔,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字字斟酌,三思而后言。
  “公子容禀,臣其实支持陛下的一切决定。无论是科举、府兵制,还是改革律法,臣都赞成,绝无异议。”
  众人惊愕地看着他,像在看一个临场反水的叛徒。
  但只有李斯自己知道,他从一开始就不想掺合!
  他不仅自己不想掺和,他还得让公子和陛下相信,这事跟他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李斯抗住了巨大的压力,坚定道:“此事与臣无关,臣一心只支持陛下,陛下说什么,臣就做什么。还请公子明鉴。”
  “李斯!你这个叛徒!你在说什么?你怎么能……”廷尉破口大骂。
  “好!说得好!丞相不愧是丞相,果真聪明!这个丞相之位舍你其谁?”忽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后方传来,众臣惊慌失色,仓皇回头。
  只见一个修长挺拔的身影利落地跨进宫门,穿过银杏树叶间洒下的斑驳阳光,从从容容,褐裘而来。
  那双笑吟吟的眼睛扫过群臣,灼灼生辉,不可逼视。
  “陛下!”李斯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臣……臣等叩见陛下……”众臣紧急行礼。
  蒙毅和子婴肃然地跟在来者后面,默不作声。
  “你们刚刚说到哪儿了?清君侧是吧,清谁?清魏征啊?还不快叫魏征过来听听,这么多人都想杀他呢。”李世民往李斯面前一坐,随口道,“这少府新造的椅子不错,章邯有功了。——你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在聊什么?接着说,我听着呢。”
  全场鸦雀无声,汗流浃背。
  李斯的心稍微放下了一点,其他人的心全都提了起来。
  虽然这位陛下不像始皇那样气势凛然,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他常常带着笑意,好像愿意付出很多时间和耐心,来听臣子讲话。
  但是,不知怎么,这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丢出去,硬是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
  【帅呆了陛下!】
  【日夜兼程拼命往咸阳赶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潇洒的】
  【战场上搏命差点被项羽一波带走的时候,也不是这么潇洒的】
  【马上魏征来了,等没人的时候挨骂,可就不潇洒了】
  【你们非得戳陛下痛点是吗?】
  【李斯笑死我了,临阵反水,堪比意大利】
  【我感觉他压根不想参与,他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我还记得他看见二凤和扶苏笔迹时的表情呢,头脑风暴,努力绷住,假装无事发生】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回回叛乱都有李斯,他自己不反思一下吗?】
  【反思什么,因为他是丞相,搞事情怎么能不搞他?】
  【李斯也不容易啊,儿子死了都还不知道,在法家这么大的压力下,硬是顶住了】
  【上次就算了,这次他要是还顶不住,他不死谁死?】
  廷尉很耿直地把法家的诉求重申了一遍,言辞恳切,仿佛自己一心为国。
  “哦,你对朕的改革意见很大是吧?”李世民难得用了“朕”这个字眼,微微一笑,慢慢悠悠道,“你们呢,意见都很大?”
  “陛下,咸阳如今的乱象,确实和这武举有关,也与律法松弛有关。法律就如堤坝一般重要,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洪水决堤,那些暴民就会肆无忌惮,动辄反秦,如此永无宁日啊。”姚贾苦口婆心地规劝,听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放屁!贞观法律宽仁,百姓反唐了吗?】
  【秦二世律法森严,满天下都是起义的,比星星还多】
  【这不是偷换概念吗?】
  【我想起高三班主任说我们下课睡觉目无法纪,在宿舍吃东西违反校规,应当严惩】
  【那就不得不提校园怪谈了:床上不许有人,桌子上不许有东西,垃圾桶不许有垃圾】
  【秦法可比这严苛多了,十家连坐】
  “蒙恬将军的军队里有三十万人,人人都有武器,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他的军队生乱?”李世民慢条斯理道,“上卿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蒙将军治军有方,所率的都是大秦的军队。”姚贾低眉顺眼道。
  “哦?上卿方才口口声声说是‘暴民’,却不知哪些人属于暴民呢?”李世民温温和和地问。
  “自然、自然是那些六国旧民……”姚贾的声音低了下去。
  “六国?”李世民轻笑,“六国在哪里?哪里还有六国?”
  “……”姚贾意识到这是个语言陷阱,连忙住了口。
  廷尉却回答道:“六国虽已不在,那些六国之人却还在,他们无一日不想颠覆大秦,重立六国旗帜。是以绝不可以改革律法,宽仁以待,他们只会变本加厉,串通一气,反秦之风愈演愈烈!”
  李世民面无余色,淡定道:“大秦统一天下多少年了?”
  【我知道,十一年了!】
  【好短的王朝】
  廷尉不知他为什么要这么问,慷慨陈词的激昂被中途打断,莫名地回道:“已然十一年了。”
  “十一年,六国的版图已经消失十一年了,廷尉却还对六国念念不忘,事事顾及所谓六国旧民,却又放任他们在城中作乱,甚至大开方便之门,任盗贼随意来去……”李世民冷笑,“这就是廷尉忠君爱国的方式吗?”
  廷尉顿时哆嗦了一下,忙俯首道:“陛下!臣冤枉!城中秩序是由中尉负责的!”
  “那你是承认逃狱之事与你有关了?”李世民笑吟吟。
  “臣……臣一时失察,力有不逮……实在是城中最近太乱……”廷尉当然不承认那是他故意放出来的,只能说是失职。
  “有多乱?”李世民整好以暇地问,“自科举颁布下去,不过十几日,咸阳多了多少带武器的人,有谁知道?”
  “这……大约七百……”廷尉支支吾吾。
  “一共七百五十一人。”一个沧桑的声音悠悠传过来。
  李信老将军耳也不聋了,人也不昏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走过来,向李世民下拜。
  他还没有拜下去,李世民就飞快地起身去扶。
  【哈哈哈反应好快】
  【这要是拜下去简直折寿】
  【李信真的是二凤老祖宗吗?】
  【这谁知道,反正都说是陇西李氏呗,一口咬定就是】
  【管他是不是,一大把年纪的老将军了,以陛下的性子扶一扶也正常】
  “给老将军赐座。”李世民朗声道,“将军辛苦,竟还要劳累将军亲自跑一趟。”
  “能帮上陛下的忙,臣乐意之至。”李信眉眼含笑,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坐下来,心情很好地看李世民处理这场逼宫的闹剧。
  【“亲自”,绝了,“亲自”都说出口了】
  【哎呀,李信老将军心情美滋滋的,就差拿把瓜子花生磕了】
  【多热闹啊,这可比春晚好看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