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剑来> 剑来 第1771节

剑来 第1771节

  小陌进了屋子后,什么都没问,就只是继续翻看那本志怪小说。
  难怪人人都愿意当书生,因为经常可以迷失道路,然后多半就会见一大宅,之后不是遇到女仙神女,就是遇到山中艳鬼,一场杯觥交错,再诗词酬唱几首……
  京城皇宫内,有个淡妆女子,姿容极美,她摔了手中折子,揉了揉眉心,闭目养神片刻,重新拿起那份户部递上来的折子。
  看完了所有折子,夜已深,皇帝陛下抬起头,望向远处,怔怔出神。
  埋河水府碧游宫。
  河边,水神娘娘柳柔,坐在一张椅子上,她单手持鱼竿,一边打着哈欠,坐了半天,也没有一条鱼上钩,鱼篓里边空荡荡。
  不曾想竟然有条呆头鱼来到岸边,缓缓游曳,气得水神娘娘丢了鱼竿,弯腰捡起岸边一块石头,高高举起手臂,伸手指着那条鱼,怒目相视,“你这就欺人太甚了啊!”
  一跺脚,水神娘娘丢了石头,大手一挥,“算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柳柔继续捡回鱼竿,坐在椅子上,蹲在椅子上,站在椅子上,可是不管如何,就是没有鱼儿上钩。
  她只得丢了竹竿,远远抛入河水中,再将那只空鱼篓一脚踢飞,行了,回了府上,就跟人说鱼儿太大,绷断了鱼竿,鱼获太多,拖走了鱼篓。
  水神娘娘大摇大摆走回碧游宫那边,离着不远,她猛然抬头,数道身形落在了家门口,哈,陈先生来做客了啊。
  惜哉惜哉,如今自家待客,再无水花酒和鳝鱼面了。
  最近每次水府议事,水神娘娘一开始倒是正襟危坐,然后就开始忍不住斜眼瞥向一处,偶尔偷偷抹嘴。
  没有鳝鱼面,黑鱼也成啊。
  有一位鱼精出身的水府官吏,实在是担惊受怕,只觉得度日如年,只好私底下单独觐见水神娘娘,硬着头皮义正言辞一番,大致意思就是水神娘娘你再这样,我就要辞官了。所幸之后议事,水神娘娘从头到尾都不看它一眼。
  柳柔好奇问道:“陈先生,不是说好带你媳妇一起来碧游宫吗?”
  陈平安笑道:“只能等下次了。”
  到了大堂那边,柳柔大手一挥,让人喊来刘厨子,可以开工了。
  裴钱立即说道:“我那份,不要辣。”
  陈平安附议。
  曹晴朗说道:“我能吃一点辣。”
  小陌微笑道:“客随主便。”
  柳柔喊道:“再来几坛‘不是水花酒’。”
  她哈哈一笑,“蜃景城里边的官老爷,一个比一个烦人,托关系都托到了我那妹妹、妹夫那边,非要跟我买水花酒喝,酒窖里边那百来坛酒水,这才酿酒几年,当不起‘水花酒’的名号,既不挣钱,又砸招牌的事,傻子才做,我就急中生智,将那些新酿酒水,取了个‘不是水花酒’的名字,酒也送人了,人情也挣着了……”
  眼见鸦雀无声,无人捧场,水神娘娘又自顾自哈了一声。
  裴钱捧场道:“这就是书上说的山人自有妙计。”
  柳柔一拍桌子,“对,还是小裴钱会说话,就是这么个理儿。”
  一“碗碗”面条端上桌,陈平安和裴钱都已经习惯了。
  师徒双方,对视一笑。
  说了“随意”的小陌,半盆面,半盆红辣椒。
  曹晴朗稍微好一点,大半盆面,小半盆朝天椒。
  陈平安卷起一筷子面条,不忘转头对两人提醒道:“辣椒就酒,越喝酒有。小陌,曹晴朗,你们要是一碗面吃不饱,不用跟水神娘娘客气。”
  小陌沉默片刻,点头道:“不会客气的。”
  曹晴朗缓缓转头,望向裴钱。
  某人的某本山水游记上边,明明白白写了碧游宫水府的鳝鱼面是一绝,滋味绝好,临了还有四字评语,“惜无辣味”。
  曹晴朗这会儿都不用下筷子,那一股子扑面而来的辣味,闻着就呛人。
  陈平安老神在在,喝酒吃面。
  之前在蜃景城多待了两天,期间还特意陪着姚老将军去了趟城外的照屏峰,一起登山夜宿山顶客栈,再一同赏日出。
  第一次双方就是在照屏峰山脚分别,这一次还是,那就还有下一次重逢。
  因为没能见着那位皇帝陛下,鸡距笔那桩买卖,陈平安就只好让姚仙之帮忙捎话了。
  柳柔这会儿听说落魄山都要创建下宗了,说立春之前,自己就一定到场,到时候在那仙都山碰头,自己肯定带上刘厨子!
  陈平安将自身水府那些绿衣童子们,信守承诺,让它们都留在了碧游宫,柳柔也不矫情,小家伙们以后跟自己吃香喝辣就是了。
  陈平安一行人离开后,刘厨子说道:“娘……娘娘,怎么不跟小夫子说……说那书院的事情。”
  自家水神娘娘与皇帝陛下商量好了,要在埋河畔筹建一座半官府半私人的书院,就只传授那位文圣老爷的学问。至于钱嘛,算是碧游宫与朝廷借的。
  柳柔双臂环胸,呵呵一笑,“你就懂个鳝鱼面,等回头我参加了下宗庆典,开口讨要个客卿啥的,只要一敲定此事,我再开口,陈小夫子到时候还好意思拒绝来书院讲课授业?”
  陈平安一行人离开碧游宫后,直奔蒲山云草堂。
  大泉蜃景城内,今天皇帝陛下身披一件雪白狐裘,看过了雪景,她返回御书房内,一位供奉宫女送来一封山水邸报,来自中土神洲山海宗。
  据说是第一个指名道姓写出某个名字的山上邸报。
  邸报内容,惊世骇俗。
  其实没有任何刻意渲染,就只是平铺直叙一般的质朴文字,只是因为那个人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实在太过匪夷所思。
  一个剑气长城的外乡人,在萧愻叛离之后,继任隐官,负责坐镇避暑行宫,还曾率领十数位剑仙落座于倒悬山春幡斋……
  尤其是邸报末尾的一场自问自答,更是让看客都要心神摇曳。
  人间已无陈清都,谁能剑开托月山?
  剑气长城,最新刻字者,末代隐官陈平安。
  女子看过了两遍邸报,悄悄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摩挲纸面三字。
  第895章 今宵爽快
  (27000字大章节,更新有点晚了。)
  山光忽落,月色渐上。
  人间共点一盏天上灯。
  一条蜿蜒入海的沛江,水气浓郁,河段沿途分布着十六处大小船坞,供山上渡船停泊,商贸繁荣,每一处船坞周边,都临水而建有小镇,大小如槐黄县城,入夜后,灯火如昼,两岸武馆林立,设有众多的江湖堂口,哪怕是在刚入门的地师堪舆家眼中,也能看出此地武运气象极大,冠绝一洲。
  吴殳已经远游别洲二十余年,如今又往蛮荒天下,加上这位武圣对收徒一事太不上心,至今只收取了一位开山弟子,故而桐叶洲的止境武夫,就只剩下一个叶芸芸,这就让蒲山如今有了个评价极高的美誉。
  “一洲拳法,只在蒲山。”
  而蒲山云草堂,也确实当得起这份赞誉,每年都会按祖例在立夏、立冬两日,教拳,除了云草堂秘法桩架不教,其余皆不藏私,愿意对前来学拳的各路武夫倾囊相授,同时每一位下山的蒲山武夫,都会举办三场公开的演武,切磋武学,或是为人喂拳,若是有同境武夫的外乡人胜出,就可以赢得满堂彩,受邀前往云草堂做客,奉为座上宾。
  好像天上明月专宠此处水光,河面上铺满皎皎月光,宛如一条人间银河,夜色静谧,江风徐徐,风景宜人,心旷神怡。
  一艘顺流而下的游览楼船,甲板之上只有两层,矮人一头。只要有过路游船擦肩而过,往往是他人低头我抬头的处境。
  在二楼一处露天茶摊,陈平安跟位茶娘要了两壶山上茶水,一壶云雾茶和一壶老枞水仙,她再免费送了些糕点瓜果。
  渡船茶娘方才竭力推销这水仙茶,说是来自宝瓶洲一处仙山的一种著名岩茶,极难获得,百年茶树称高,千年才可称老,所以价格贵有贵的道理,若是客人觉得滋味一般,但凡说个不好,楼船这边就可以打对折。
  看她架势,要是不点一壶老枞水仙,大概就不送瓜果点心了。
  陈平安面带微笑,又是那位同乡董半城造的孽啊。
  泉水,茶叶,仙家酒酿,茶酒器物,但凡是在宝瓶洲名声鹊起没几年的物件,尤其是物美价不低的,估摸着至少半数都跟董水井脱不开关系。
  茶当然是好茶,徐远霞那本尚未版刻出书的山水游记上边,就专门记载过这种老枞水仙,问题是徐大哥当年都喝得起的老枞水仙,茶叶在当地价格高低,可想而知。
  结果只是跟随跨洲渡船挪了个地儿,在这里一壶茶就要卖两颗雪花钱,就算真有脸皮厚的,说茶水滋味一般,楼船这边打对折,不也还是需要一颗雪花钱?
  做生意,天赋异禀的董水井,得是飞升境起步。
  陈平安从袖中取出最后一粒青虎宫的坐忘丹,就着茶水咽下。
  根本不用怀疑青虎宫的后续丹药,肯定很快就会又有一两炉羽衣丸送到仙都山。
  以陆老神仙的为人处世之道,不说陈平安自己,连同下宗,未来几百年内,都不会愁坐忘丹不够用了。
  用陆老神仙的话说,就是自家的好东西,当然是先紧着自家人。
  没事,落魄山和青萍峰自会投桃报李,未来清境山的山水灵气,只会比当年青虎宫最鼎盛时更加充沛盎然。
  再经过三座船坞,约莫两百里水路,就可以到蒲山云草堂的山门口了。
  裴钱问道:“师父,云草堂武夫下山为人喂拳一事,可以我们落魄山是不是可以学学看?”
  陈平安点点头,“当然可以学。”
  曹晴朗说道:“前提得是门风很好,山上武夫气量足够,而且在山下与人打交道时,言语不能太过随意,怎么说呢,拳既在擂台,拳也在拳外吧,不然明明教拳认真、喂拳谨慎,却只因为一两句话说岔了,让人误会,就会龌龊横生,砸招牌不说,还会纠纷不断,四处结仇,用不了几十年,就会被江湖孤立起来。到时候我们明明出于好心,回头却遭恶言,搁谁都受不了,一来二去,一方嫌弃对方没良心,一方觉得对方气势凌人,就要两看相厌了。”
  裴钱说道:“我们家门风还不好?”
  曹晴朗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陈平安喝了一口茶,点头笑道:“说得都好。”
  这算哪门子捣浆糊,开山弟子与得意学生,确实都好嘛。
  江风细细,波光粼粼,入冬后,哪怕是在楼船上,游客也不觉寒冷。
  这就要归功于蒲山的山根厚重了,使得周边山河,即便是在化雪时分,依旧地气暖和,就像一座天然的地笼薰炉。
  云草堂叶氏,还是个山上公认的大地主,拥有极多地契,就连两座小国山岳,外加两座大湖,其实都是蒲山的私产。
  四人围桌饮茶,陈平安翘起腿,掏出那根旱烟杆,只是山中寻常青竹材质,烟嘴来自龙须河,以一枚白玉石子雕琢而成,一袋子金黄烟丝,被陈平安捏成一小团。
  学杨老头抽旱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需要用心想事情,将那远虑近忧一并想了,不然就像现在,今日无事,无事可想。
  小陌借着一份明亮月光,一边喝茶,一边翻看本专门写那玄怪幽明的文人笔记小说,其中就有说到这条沛江的一桩典故。
  因为在这条沛江主干道之上,源尾两地,各建造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水神庙,分别供奉祭祀东海妇和青洪君,最为出奇之处,在于不同祠庙,当地百姓却是共同祭祀两尊水神,有点类似某些土地庙的土地公、土地婆。按照书上说法,祠庙建在沛江源头的那位水神娘娘,前身是一位东海龙女,自幼喜好文墨,却因为蛟龙之属的水族精怪,天生无法“承载文字”,所以她就经常率领龙宫侍女,一同变化成凡间的大家闺秀,乘船游历通海沛江,让借渡书生帮忙抄写书籍内容,珍藏在龙宫闺阁书楼内,好与同辈炫耀。不料惹来一尊陆地山君的觊觎美色,下令在入海口处率部拦截,让山岳麾下青洪水君打头阵,掀翻那条龙舟,山君得手之后,金屋藏娇,将龙女禁锢在沛江源头地界,为她建造别宫,由于龙女每次幽怨哭泣,沛江就会引发洪涝,山君只得每过十年,便允许她在沛江入海处的祠庙遥遥望海,一解思乡之情……
  小陌举杯喝了口蒲山和沛江独有的云雾茶,感慨道:“可恨山君,垂涎美色,滥用公器,可怜龙女,苦苦思乡不得归乡。”
  陈平安笑道:“小陌,你可以独自走趟入海口的青洪祠,反正也就七八百里水路,转瞬即至,真相如何,同时见着了两位当事人,当面一问便知。”
  小陌说道:“先等公子与蒲山谈完正事,小陌再看有无机会拜访青洪庙。”
  裴钱说道:“不同于小陌先生的山下志怪笔记,其实山上还有个不同版本的传说,说那龙女当初是为了逃婚,自己不愿意离开沛江,因为早就对那位青洪君心有所属,就请山君配合演戏一场,山君怜悯他们这对苦命鸳鸯,只是身为大岳山君,不便与龙宫势力撕破脸皮,加上麾下那位青洪君,金身神像品秩不够,与身份尊贵的龙女门不当户不对,龙宫势大,又注重血统,绝对不允许这桩婚姻,就只好自己来当恶人担骂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