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剑来> 剑来 第1990节

剑来 第1990节

  老秀才点点头,“确实很厉害,后世练气士只能通过些口口相传的事迹,大致揣测此人的剑术,事实上都被陈清流的斩龙一役给蒙蔽了某一部分、而且是最关键的真相,约莫在三千年前,陈清流的出现,本就是个孤例,不光是蛟龙之属,对于整个天下……还是不太准确,应该说是对数座天下的整个人间,所有的水裔、水仙,都是一种无形的大道压制,当年陈清流一人仗剑,对蛟龙赶尽杀绝,遇到他的各个龙宫、水府主人,任你坐镇小天地,面对此人,依旧等于是先跌一境,没法子,总有些人有些事,好像全然没有道理可讲。”
  “此外根据文庙的秘档显示,对了,关于这件事,你们听过就算了,千万别泄露出去,否则干系不小。陈清流除了那把佩剑,还拥有两把本命飞剑,光听名字,你们就知道厉害之处了,一把叫‘水源’,另外一把叫‘火灵’。如此一来,顺带着所有修行水法、尤其是主修水法的练气士,只要遇到陈清流,被问剑的下场可想而知。”
  “再多说个小故事好了,先前拦阻仰止通过归墟退回蛮荒的浩然修士,是从青冥天下重返浩然的柳七。其实文庙那边,对蛮荒大妖都是有些针对性布局的,如果不是绯妃逃得够快,其实当时陈清流已经在赶去堵截的路上了,一旦被陈清流找到行踪,绯妃的下场估计都不如仰止。”
  陈平安欲言又止。
  是想询问陈清流为何要斩龙,事情起因,初衷为何。
  老秀才犹豫了一下,仰头喝了一杯酒,用了一个很含蓄的说法,看似离题万里,答非所问,“这也是邹子独自‘忧天’的理由之一。先生这么说,能不能理解?”
  剑修行事,自有理由。
  有大自由,毫无拘束。
  那么一位纯粹剑修酣畅递剑过后的人间苍生呢。
  陈平安笑着点头。
  老秀才欣慰笑道:“恩怨分明大丈夫,倒是不用因此就太过束手束脚,如果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不善了。”
  一个心里边装着很多人的人,就容易心肠软,看待世界的目光太温柔。
  “天下剑术,追本溯源,其实也就是那么几条根本脉络而已。”
  老秀才顺着话题说道:“这就类似声不过五,宫商角徽羽,只是五声之变无穷尽,不可胜听也。剑术亦然。”
  说到这里,老秀才转头看着崔东山。
  崔东山一脸茫然,伸手晃了晃酒坛,“嘛呢,这不是还有酒。”
  老秀才伸手拧住白衣少年的耳朵,“喜欢装傻是吧,无法无天了。”
  崔东山歪着脖子,叫苦不迭,“疼疼疼,到底是咋个了嘛,能不能给句准话。”
  老秀才说道:“当年在那口水井底下,挨了你家先生当头两剑,被你吃掉了?!”
  崔东山歪着脑袋,满脸生无可恋的表情,抽了抽鼻子,抬起一只袖子抹了抹脸,委屈极了。
  陈平安原本一头雾水,只是听到先生的说法后,立即心中了然。
  说不定当初那盘桓在自己气府内的三缕剑气,就是某种意义是的三脉……远古剑道,至少也能算是三条主脉的重要旁支。
  结果其中两缕剑气,都“打赏”给了当年躲在水井底下不肯冒头的崔东山。
  先生与学生,果然从一开始就情深义重。
  陈平安笑道:“先生,那两缕剑气的归属,让东山自行安排就是了,可以当做我送给青萍剑宗的贺礼。”
  老秀才松开手,点点头,“就是气不过他得了便宜还卖乖,总觉得所有人都是傻子。”
  崔东山揉着耳朵,愤懑不已,“我是有长远用处的,又不会假公济私。”
  老秀才双指弯曲,就是一板栗砸在崔东山脑袋上,沉声教训道:“一个人知识上的充沛,会给自身带来一个巨大陷阱,计算力和智力上的优越感,那种习惯性居高临下看待所有人的眼光,迟早要出问题,大问题!”
  崔东山晃着身子,开始撒泼耍赖,干嚎道:“干嘛就只教训我一个人啊,只凶我一个人干嘛,宝瓶呢,大师姐呢,曹晴朗呢……”
  陈平安咳嗽一声。
  崔东山立即端正坐好,正色道:“祖师爷教训得是,回头我就一字不漏记在纸上。”
  小米粒转头看了眼书桌那边,轻声问道:“崔宗主,要帮忙拿纸笔么?”
  连跟自己最亲的小米粒,都开始胳膊肘往外拐了。崔东山先是呆滞无言,然后又开始干嚎。
  小米粒连忙递过去一捧瓜子,崔东山这才笑逐颜开。
  陈平安也不管这个家伙,换了个话题,笑道:“先前在大骊京城那边碰到赵繇,咱们这位侍郎大人说了个想法,打算重新凑齐那把仙剑,将已经一分为四的‘太白’,归拢为一,应该是想着以后再见到那位白先生,能够物归原主。”
  老秀才点头道:“很有心了。想法是好的,就是做起来太难,实在太难。”
  崔东山怒道:“赵侍郎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难道不知道,先生就占据四份仙剑之一?以后见面,休想我喊他一声赵师兄!”
  四把仙剑之一的“太白”,除了剑鞘犹存,剑身当年一分为四,各认其主,分别是陈平安,赵繇,斐然,刘材。
  而赵繇因为当初在那座孤悬海外的岛屿上,与一位读书人求学多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可算白也的半个学生。
  想要重新聚拢一把仙剑“太白”,意味着赵繇至少要与其余三人问剑,而且三场问剑都必须成功。
  所以先前在大骊京城那边,有过一场关于这把仙剑的对话。
  赵繇率先开口,不过是直呼其名,喊陈平安。
  陈平安立即提醒道:“不像话了啊,得喊小师叔。”
  然后就冷场了。
  毕竟双方是聊正事,陈平安就笑着开口道:“要是问剑赢过小师叔,就可以拿去我的那把夜游剑。”
  只是陈平安补了一句,“当然,跟我问拳也可以。”
  赵繇这个师侄很贼啊,就笑着问道,“治学呢?”
  陈平安笑道:“学问?你还差得远。”
  赵繇笑着不说话,好像脸上写满四个字,不以为然。
  陈平安说道:“齐先生说过,道理在书上,做人却在书外。”
  赵繇想了想,点点头,“如此说来,我与小师叔确实差得远。”
  李宝瓶疑惑道:“赵繇是剑修吗?”
  陈平安摇头道:“不是剑修,最少暂时还不是。大概他是想与白先生走同样一条修行道路吧。”
  李宝瓶说道:“赵繇比较认死理,人还是很聪明的。”
  因为是同乡,更是同窗,所以知根知底。
  不过对于当年的学塾蒙童来说,可能对于那个每天风风火火的红衣小姑娘,如今每每想起那个肯定是最后一个踩点到学塾、又是第一个飞奔离开学塾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分心理阴影……
  关键是这个小姑娘每天独来独往,在上学放学路上,挎着小书包,都会蹦蹦跳跳,呼呼喝喝的,偶然有人问起,就说自己在练武学拳呢。
  李槐都不用去说了。即便是同样出身福禄街的赵繇,小时候刚去学塾那会儿,因为不小心欺负了一个羊角辫小姑娘,也曾被李宝瓶拿着树枝追着一路打回家门口,结果赵家长辈问她,为什么要动手呢。红棉袄小姑娘回了一句,好好跟他讲道理不管用啊,不认错,还嘴上服气心不服的,骗不了我。都是街坊邻居,又是孩子之间的打闹,赵家长辈也没法子说什么,私底下都没敢说让赵繇自己打回去,还真打不过那个打小就喜欢翻墙的小姑娘。然后等到第二天赵繇下课回家,孩子可怜巴巴的,浑身都是脚印,原来放学路上,赵繇虽然已经故意弯来绕去,精心挑选了一条回家路线,仍是被红棉袄小姑娘守株待兔,恰好逮了个正着,跳起来就是一通飞踹,喜欢告状是吧。我不动手,动脚总行了吧。可事实上,为了能够保证只动脚不动手,小姑娘撞到墙壁上好几次,最后还崴脚了,她仍是坚持要“陪着赵繇一起回家”,结果第二天赵繇刚出门,就发现李宝瓶蹲外边堵门了,孩子又怕又委屈,一下子就悲从中来,蹲在地上抱着脑袋,嚎啕大哭起来,一瘸一拐的小姑娘走到他身边,问他认不认错,满脸鼻涕眼泪的赵繇,仍是不愿认错,只是突然开始满地打滚。没出息,打不过就搬救兵呗。红棉袄小姑娘就转身走了,肩头一高一低走出去十几步后,突然停步,转头看着那个坐在地上已经停下哭声的同龄人,用眼神示意对方,等着,到了学塾附近,咱俩再一较高下。
  赵繇尚且如此,林守一和董水井他们这拨人就更别提了,想多了,恐怕都要掬一把辛酸泪。
  所以曾经的小镇学塾,经常是先生在那边授课,红棉袄小姑娘先是手心挨了板子,然后被罚站在学塾最后边,或是学塾窗外,偷偷金鸡独立,双臂环胸,生闷气。
  老秀才喝过了差不多半壶酒,就已经满脸通红,起身笑道:“得回了,还有一大堆事务等着呢。”
  崔东山难得没有掰扯什么,真不是老秀才矫情,忙是真忙,天下事务一肩挑,不是什么玩笑话。
  当然不是可以忙里偷闲片刻,但是一些个文庙决策,可能只是快慢片刻之别,在蛮荒天下那边呈现出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云泥之别的差异。
  屋内众人都站起身,跟着老秀才来到屋外,老秀才本想跨过门槛,就一步缩地山河径直返回功德林,只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宅子大门外边,再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密雪峰一座崖畔凉亭那边,老秀才这才停下脚步,只是抬头看了眼匾额,老人便不再拾级而上走入那座视野开阔的拿云亭,看着陈平安他们几个,笑道:“别送了,都回吧。”
  老人一年一年老,少年却难再年少。
  老秀才看着他们,既自豪且得意,又难免有几分伤感,既想要自家晚辈能够跟着书上道理一起长大,又不愿孩子们早早长大,只是这种极为矛盾的心思,大概只有等到为人父为人师了,才能真正体会几分。老人强忍着把一肚子言语都放在肚子里边,就只是笑道:“以后有机会,你们一起去文庙功德林做客,有想要看的哪些书,事先列好书单,都不成问题。”
  陈平安带头作揖拜别。
  老秀才笑着点点头,一步跨洲重返文庙。
  天上皎皎明月光,人间匆匆少年郎,脚步最匆匆。
  第962章 陌上又花开
  明月夜中,遍地月光如水,一行人离开拿云亭,裴钱拉着李宝瓶返回自己住处,她们久别重逢,可以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曹晴朗在陈平安和崔东山先后确认过后,并无任何隐患,不过崔东山还是建议曹晴朗,先不用着急正式炼剑,等到稳固好金丹境后,再去景星峰闭关,曹晴朗对此当然没有任何异议。
  曹晴朗带着郑又乾一起离开,双方住处距离很近。
  走在夜深人静的山路上,郑又乾试探性问道:“曹师兄,能不能跟你说个小小的心事?”
  主要还是觉得小师叔的这个学生,温文尔雅,一看就是个读书极有本事的,也对,曹师兄是那个大骊王朝的探花郎嘛,师父每次提起此事,也是相当高兴的。
  郑又乾感觉崔宗主是个奇怪的人,至于裴师姐,郑又乾也怕啊,咋个能不怕嘛。
  在跨洲渡船上边看的那些山水邸报,关于当年金甲洲战场上的女子大宗师,可不止三两封邸报提及“郑钱”,看得郑又乾总要心惊胆战,那会儿总觉得“郑钱”是个远在天边的人物,反正跟自己没啥关系,结果倒好,她竟然是小师叔的开山大弟子,一下子就成了自己的裴师姐,现在每次跟裴师姐说话不结巴,就已经让郑又乾觉得自己很有英雄气概了。
  曹晴朗笑道:“是因为自己的出身,遇见了我先生,还有我们这些师兄师姐们,心里总觉得有点小小的别扭?”
  郑又乾使劲点头,“是啊,愁呢。本来没觉得特别算个啥,因为某个朋友,总喜欢拿这个说事,我再不多想,也要多想了,唉,越想越生自己的气,确实挺没出息的。”
  曹晴朗笑道:“那你明儿就得与谈瀛洲诚心诚意道声谢喽。”
  郑又乾一头雾水,“啊?我觉得不生她的气,就已经很有大丈夫气度了呢,为什么还要跟她道谢啊?”
  曹晴朗缓缓说道:“有些事,我只是说有些事,看似大家都故意不说,其实反而就是一直故意在说了。这样的好心好意,当然是很好的,不过长久以往,兴许也是一种负担,有些时候还不如挑明了,不躲着它,它就自己跑开了。躲着它,它就跟我们的影子一样,他人看待我们的眼神,我们以为的那些私底下的议论,就像人生路上……白天的日光和晚上的月色,让我们心里边最放下的某件事,如影随形。当然,这种另类的陪伴,有好有坏,不一定全是坏事,只不过这里边的好与坏,以及具体的大小、比例,对我们心境的不同影响,曹师兄如今也不敢说太多,不过以后要是有所心得,可以再与你说说看。谈瀛洲年纪不大,却是个心细的,她是故意在你这边当恶人,好让你早点适应这种别扭,就像一场开卷考。”
  郑又乾恍然道:“明白了,还是曹师兄学问大!”
  曹晴朗微笑道:“比起先生和崔师兄,我差得远了。”
  郑又乾说道:“那也只是跟小师叔和崔宗主比较,不能说明曹师兄的学问就不大了。”
  曹晴朗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口气,真像……自家先生?!
  难怪先生这么喜欢郑又乾。
  不知不觉走到了宅子门口,郑又乾轻轻推门,没推开,加重力道再推了一次,还是不成,竟然栓门了。
  这个谈瀛洲,说好了别栓门别栓门,咋个就是记不住呢,忘性大,难怪总是丢三落四。
  曹晴朗抬了抬下巴,满脸笑意,示意郑又乾“翻墙”就是了。
  门内突然响起一声怒喝,“门外是哪个小蟊贼?!速速报上名来,若是那行凶的歹人,定叫你有来无回!”
  郑又乾挠挠头,被曹师兄撞见这一幕,就挺难为情的,“我。”
  谈瀛洲怒道:“何方神圣,名字如此古怪,竟然叫‘我’?劝你赶紧拿出一点诚意来,既然都是走夜路混饭吃的江湖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划出道来,与姑奶奶比试一场,问拳问剑都无妨!”
  曹晴朗走向前几步,轻声笑道:“是我,曹晴朗。”
  谈瀛洲赶紧开门,小姑娘站在门口,挤出笑脸,神色腼腆道:“见过曹仙师。”
  曹晴朗笑着点头,“打搅,我就不进去了,回头再找龙门前辈请教那幅黄河奔流图的真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