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剑来> 剑来 第2593节

剑来 第2593节

  谢狗眼珠子急转,问道:“小陌小陌,山主人呢,我有件事,先斩后奏。”
  小陌皱眉道:“什么事?”
  谢狗赧颜道:“哈,管闲事。”
  原来是她自作主张,用了一种远古秘法,神不知鬼不觉,偷偷将那五十来号女鬼带出五彩天下了。
  小陌瞪眼道:“胡闹!真当文庙的规矩是摆设?你藏得再好,飞升城那边凭空消失了五十几位女子,此事又能瞒过文庙几天?”
  谢狗病恹恹道:“那咋办嘛,做都做了。”
  老厨子说得好,做人最怕“道理都懂”。钟第一的道理也不差,蹭吃蹭喝嘛,“来都来了”。
  小陌沉思起来,此事看似可大可小,其实很麻烦。
  谢狗说道:“小陌,你把行山杖借我用一下,我这就背着,去跟山主负荆请罪。”
  小陌气笑不已,“公子有事跟山主夫人商量,稍后再说。”
  一听这个,谢狗眼睛一亮,转身就走,听墙角去。
  却被小陌伸手抓住后领,拽回桌旁,让她老老实实坐着。
  梅澹荡欲言又止。
  谢狗瞪眼道:“有屁快放。”
  梅澹荡以心声问道:“宁姚到底有多强?”
  何止是刘蜕好奇此事,出身蛮荒的梅澹荡也好奇,高爽他们这拨剑气长城的私剑们更好奇。
  谢狗眼神怜悯看着这个家伙,“十四境纯粹剑修,再加上天下第一人的身份,你说呢?”
  郑居中离开夜航船之前,曾经跟谢狗说过一个真相。
  “如果战场位于五彩天下,宁姚其实可以单杀十四境的姜赦。”
  因为是郑居中说的,由不得谢狗不信。
  那边,宁姚和陈平安撤出芥子神识。
  宁姚手上这部话本公案小说,略带几分志怪色彩,前些年在桐叶洲山下市井薄有名气,陈平安一向对此兴趣不大。记得当年倒悬山看门的剑仙张禄跟道童姜云生,好像就喜欢看那刀光剑影的江湖演义,俩货真价实的上五境,看那酸文人心中遐想、笔下虚构的江湖恩怨,竟然还能津津有味,也是怪事一桩。朱敛当年离开藕花福地,刚到桐叶洲那会儿,也买了一大堆的脂粉艳本。那会儿裴钱还是个小黑炭,记性好,瞥了几眼,便记住了书名,每天在那儿报菜单,揭朱敛的老底。魏羡当时跟裴钱是一伙的,也说朱敛是人丑多作怪,把裴钱笑得不行。
  陈平安说道:“假设,我是说假设,宝瓶洲藏有一位剑气长城出身的私剑,猜猜看,会是谁?”
  宁姚想了想,说道:“高冕。”
  陈平安着实震惊,好奇道:“这都猜得到?”
  宁姚反问道:“这有什么难猜的?”
  陈平安将信将疑,“不难猜吗?真不是齐廷济提前告知你此事了?”
  如果不是齐廷济泄露内幕,陈平安如何都想不到宝瓶洲这边,就有一位剑气长城的“私剑”。
  正是宁姚所猜之人,无敌神拳帮的开山祖师,高冕。
  高冕肯定是化名。可陈平安是翻阅、批注过避暑行宫和躲寒行宫所有档案秘录的人,完全没有找到“高冕”的线索。
  宁姚继续翻书,随便解释道:“首先,你既然这么问了,他肯定还在世,否则死者为大,你一向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当做闲聊的谈资。其次,此人在宝瓶洲名气定然不小,否则你不会拿这种问题为难我一个外乡人。第三,他既然是凭借战功积累离开的剑气长城,必然杀力不低,你们宝瓶洲,近千年以来,才出了几个上五境?高冕先后三次从上五境跌境,我不猜他猜谁,书简湖的刘老成吗?还是神诰宗的祁真?”
  陈平安揉了揉下巴,“原来有这么多现成的线索啊。”
  宁姚头也不抬,笑呵呵道:“原来不是我聪明是你笨啊。”
  陈平安只好转移话题,问道:“邵剑仙作为贺礼赠送给落魄山的那枚养剑葫,暂时还没有取名,品秩太高了,一直想不好送给谁。你觉得送谁更合适?”
  裴钱,郭竹酒,都是自己的亲传弟子。柴芜,跻身了上五境,落魄山这边总要备一份贺礼吧?孙春王则是宁姚未来的嫡传……其实她们都需要这枚养剑葫,好像谁都合适将其炼化。
  宁姚说道:“你自己留着。”
  陈平安揉了揉脸颊,没说什么。
  宁姚说道:“好像谢狗偷偷带出了五十余位女子,文庙那边暂时还没有察觉。”
  陈平安以心声与谢狗、小陌说道:“狗子立即下船去趟书简湖,将她们暂时安置在曾掖的五岛派,然后我们在大渎附近的村妆渡碰头,我要去那边找个人。小陌去天幕那边说明情况,就说我们认罚。”
  谢狗试探性道:“山主,小米粒说得好啊,如果生气,可别余着,我也认罚。只是罚俸可以,最好莫要贬官。”
  本来还没什么,给谢狗这么一说,陈平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刚要开口说话,谢狗已经得了小陌的眼神提醒,剑光一闪,瞬间远离流霞舟,风驰电掣去往宝瓶洲。小陌则飞升去往天幕。
  陈平安啧了一声。
  宁姚继续看书。
  陈平安问道:“陈李跟齐狩、庞元济他们相比,大道成就如何?”
  宁姚说道:“命和运都差不多吧,既然底子相仿,起运又互有早晚,三五十年内也看不出太多门道,等到他们各自熬过三五百年,一眼分明。”
  年轻一辈剑修当中,绰号小隐官的陈李,无论境界,资质,战功,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所以野渡、雪舟他们这些散落在浩然九洲的少年少女们,就喜欢将陈李当那道上先行的“假想敌”,总想要跟陈李较劲。
  白玄、孙春王他们这拨孩子,要比陈李他们年纪小些,不过在家乡还是属于一个辈分的。
  陈李破境极快,年纪轻轻已经是金丹瓶颈,前不久在浮萍剑湖一处秘境闭关,至今还未出关。
  郦采亲自护关。她在跌境之后,对于练剑修道一事,已经提不起什么兴致。郦采已经放出话去,只等首徒荣畅跻身上五境,就会让贤。她把更多心思放在了隋景澄和陈李、高幼清这几位亲传弟子身上。
  跟谢松花,宋聘一样,这些去过剑气长城的女子剑仙,出剑杀妖都是走霸道的路数,一个比一个狠。
  陈平安私底下专门编了一本册子,详细记录陈李他们的成长历程。
  既然当年是他提议让他们来到浩然天下落脚的,总要负责到底,长久关注他们的成长。
  落魄山总喜欢调侃他这个山主,是个经常不着家的甩手掌柜。
  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散天涯的游子们,暂不着家,不可沉沦。
  流霞舟跨海驶入宝瓶洲陆地,沿着大渎深入一洲腹地,在那黄泥坂渡附近,陈平安让刘蜕他们直接去往大骊京城便是,他和宁姚则下船去往村妆渡,根据刑部谍报显示,高冕自从卸任了帮主身份,老人如今就在那边隐居,前不久收了个徒弟。
  大骊朝廷的四艘剑舟,已经巡视藩属国完毕,却没有就此返回船坞,而是加上六十余条大骊军方渡船,即将南下。
  明天就是芒种。
  第1190章 人间剑气近矣
  一座常年云雾缭绕的大山,周边土民都说山里有神仙。
  陈平安和宁姚在山脚附近落脚,见那山顶有位古貌道人,盘腿坐在蒲团上边,正在吐纳炼气,道人境界不高,尚未结丹,但是道气不浅,竟是能够影响到一地山水的气运流转。
  陈平安收回视线,难免有些感慨,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何人无事宴坐空山?好个无事真神仙。
  他们也不去打搅那位栖真隐者的清修,各自捏了一记法诀,缩地脉至黄泥坂渡,跨山越水如折纸。
  好不容易单独相处了。可以暂时不管天不管地,不用去管山上的恩怨,不必管人间的大势。
  所以陈平安与宁姚并肩走在仙家渡口,他还是施展了一层障眼法,青衫挎刀,意态闲适。
  身材修长是真,至于能否算得上玉树临风,估计得看在不在落魄山。
  至于宁姚,还是宁姚。身穿一件翠绿长袍,背剑。
  浩然天下这边,清楚宁姚真实容貌的修士,暂时还不多,而且几乎都在山巅。
  黄泥坂渡口位于大渎北岸附近,附近的村妆渡,却在南边,两座仙家渡口的名字,都土气。
  陈平安笑着解释道:“村妆渡属于一个叫渔歌山的仙家门派,道场不大,女修居多,修习水法,所以比较驻颜有术,跟青梅观相仿,擅长镜花水月这门营生,不过挣来的钱都是用来周边的修缮山根水脉,在山上口碑很好。她们觉得村妆渡实在是不好听,就改名为绿蓑渡,只是山上修士哪里会认这个,毕竟渔歌山的‘村姑’,与那无敌神拳帮的‘宗师’,当然还有正阳山的剑仙,书简湖的道德君子,都是早年宝瓶洲的金字招牌。”
  要说如今的光景,自然都被披云山的夜游宴抢去了风头。
  宁姚莞尔一笑,“够损的。正阳山那边也乐意,不计较?”
  陈平安憋着坏,一本正经说道:“当年看不惯正阳山剑仙做派的仙府、道场,多了去,我跟刘羡阳上次做客正阳山,多少修士觉得大快人心,等于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这就叫公道自在人心。若是好人能以恶法磨恶人,磨得他们半点脾气都没有,旁观者瞧了,总是痛快的。”
  宁姚说道:“关于那块界碑?陆沉好像说过一句类似谶语、预言的话?”
  陈平安点头道:“拭目以待。说句真心话,我比正阳山更希望撤掉那块碑文。”
  宁姚笑了笑,“你就没有享清福的命。”
  陈平安双手抱住后脑勺,懒洋洋道:“谁说不是呢。”
  上次做客十万大山,老瞎子聊起宁姚,顺便提醒了陈平安一句“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陈平安不笨,知道他是提醒自己要多学学宁姚,毕竟自古修道都在求真求简,登山证道之路,山下的十八般武艺傍身,反成累赘,就像一个人的箩筐里背着再多的金银,又有何益。
  陈平安想起一事,说道:“听顾璨提了一嘴,他是从柴伯符那边得来的小道消息,渔歌山主攻水法,其道统发轫,好像跟柳赤诚的那部《截江真经》有些渊源。只是刘志茂不说,柳赤诚自己忘性大,外人就没办法去考据了。”
  那柴伯符也真是个妙人。能屈能伸,既能狠也能怂,跌境破境起起落落,家常便饭了。
  就是不知道郑居中能否凭此观道,为金丹、元婴两境别开一番天地?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这座黄泥坂渡,其实归属大骊军方,只不过朝廷找了个台前的傀儡。类似的地盘,还有很多,只是都不能公开。”
  宁姚讶异道:“大骊王朝岂不是很有钱?”
  陈平安一愣。大骊王朝到底多有钱,陈平安如今也只是有个粗略答案,只是宁姚竟然谈“钱”,可能就像当年她在铁匠铺子那边煮药差不多?
  宁姚笑道:“学你说话。”
  陈平安哑然失笑,沉默片刻,说道:“崔师兄其实一直想要吃掉宝瓶洲的那个‘山’字。”
  宁姚有些疑惑。陈平安伸手虚点,写了个“仙”字。宁姚了然,山上修道的仙家,被吃掉了“山”,好像也就成了人。
  宁姚问道:“要延续你师兄的想法,而且不单单是山下人管山上人那么简单?”
  陈平安摇摇头,无奈道:“恐怕要比跻身十四境还要难。”
  翻书人能够真正看懂历史,已然不易。要想“亲笔”写好历史,何其难也。
  历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永远处于下游的人,能够记住几座上游的山?
  宁姚余光瞥见陈平安的脸色变化,好奇问道:“乐呵什么?”
  陈平安忍住笑道:“大骊刑部的三种无事供奉牌,我各自准备了一块。”
  宁姚问道:“然后?”
  陈平安环顾四周,眯眼笑道:“比如之后在路上碰到不长眼的家伙,我就拿出三等无事牌,吓不住他,就换成二等,等到他们搬来救兵,气势汹汹兴师问罪,再拿出头等无事牌……只是想一想就觉得有趣。”
  不过黄泥坂渡属于大骊王朝边疆地界,又是大骊边军秘密持有,这就意味着此地必然会有一位拥有一块无事牌的大骊谍子坐镇幕后。故而陈平安设想的场景,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往南走,过了大渎,才有可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