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南华曲> 第29章

第29章

  “胡闹。光翰逗你玩,你便连自身的职责都忘记了。素来禁军只负责京畿安全,哪有出城拿人的道理。”赵彦徽吹着胡子说道,“即便是长孙思恭这般棘手的军政要员,御史台拿不了人,也断无你禁军的事。”
  石守信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陪笑道:“我这也是顺着光翰的话往下说,一时没想这么多。依您之见,这拿人的差事会落在谁身上呢?”
  赵彦徽笑意深深地说:“依我之见,玄郎的黑衣军这个春天得忙碌了。”
  众人恍然大悟。略略一想,便觉得甚是有理,既然马上要与南唐开战,御前已经钦点了赵匡胤,借着拿人的机会,顺势接纳了陇西军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黑衣军一向由赵匡胤亲领,编制不在兵部,行踪不定,调动起来不仅方便,更不容易打草惊蛇,确实是最佳选择。大家想到拿人定罪的功赏,想到接收陇西军后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各个面露喜色。
  倒是赵匡胤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捏着那张书简,一言不发,世间的愁云仿佛都聚在了他的眉间,将平日那股逼人的英气都湮没不见,与满屋子欢喜的气氛格格不入。他当然率兵拿人是多么讨喜的一件事,也知道接受陇西军对他有多重要,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前更急于证实的问题是,长孙思恭的幕后搭档当真是云州刘铭川吗?
  旁人见赵匡胤这般模样,也不敢再闹,倒是赵彦徽自持年长,开口问道:“玄郎可是觉得此事仍有不妥?”
  赵匡胤扫视了一圈,轻轻地摇了摇头,缓缓道:“也不是。不过我在想,陛下与长孙思恭都在赌,赌对方能否将这个人找出来,而这杨溥与云州也罢,与张宏远也罢,关系几乎一查便知,余爷交出这么一个人来,其心思倒不得不疑。”他转眼见自己的话迅速驱散了满屋子的喜悦,便安抚了一句,“如今形势对于双方来说,便是都到了生死存亡。多虑一步,总归是有利无弊的。”
  他人还未开口,倒是匡义先耐不住,道:“大哥你觉得查出杨溥与云州的关系很简单,那是因为知道了杨溥这个人。内藏府有可能被擢升为花鸟使的都监一共12名,每个的底细来历都查了个遍,其中艰辛我也不愿说来邀功。若没有余爷告知,我们永远也确定不了这些人当中谁是长孙党。如今长孙思恭已成瓮中之鳖,大哥你为何在此关头却犹豫不决了。”
  赵匡胤目光悠悠地落在匡义的脸上,他年纪还很轻,像极了自己的那一对眼睛里,还残留着代表着稚气的淡青色,如今却被密密麻麻的红血丝布满。数月的官场熬历,让他以数倍于常人的速度成长着,御前的赞誉更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信心倍增,然而他始终还是太年轻了。赵匡胤低下了头,嘴角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作为长兄,他早已习惯将幼弟护于双翅之下,即便有心历练他,又何必急在这一时呢。他淡淡道:“看来确实是我过虑了,既然已经妥善周全了,那就扰烦光翰拟奏吧。写的翔实些,务必要在长孙思恭到京前参倒云州。”话音说完,眼风却轻轻地飘向众人。
  张光翰当下明了,略微迟疑,便道:“参奏的理由都是现成的,只是字句要再斟酌一下。我午后先入宫,探探陛下的意思,咱们明日再在此聚一下。”
  如此说定,几人便也不再耽搁,分头从后院的小门出去。匡义虽然还是老老实实地跟在赵匡胤后面,不过,仔细看他落在地上的影子,也不难发现,他挺拔的胸膛向上昂得更高了。
  才过不到一个时辰,方才在桑家瓦子聚会的人又重新聚了回来,只不过这次没了匡义。一起经历过风浪的兄弟,默契自会胜过亲生弟兄。倒是光翰心中仍有不忍,提了一句:“日后匡义若是知道我们这么瞒着他,怕是要心生不满的。”
  赵匡胤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匡义阅历尚浅,遇事总是虚浮,又对脸面过分看重了。而今事态紧急,好在他心性单纯,日后好好解释一番,也不至于留下心结。”
  “匡义也是见事情紧急,怕耽搁误事,才会如此激愤。”张光翰随口接了一句,又道:“如此说来,大哥是怀疑余爷的信息是假的。”
  赵匡胤点点头,沉声道:“莫说是余爷这般狡诈之人给的消息,即便是任何一个消息,便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
  “可是余爷为什么要给个假的信息呢?难道他不想要这个差事了?或者是他怀疑匡义了?”张光翰喃喃道,“就算他再奸滑,也不能未卜先知吧。但就匡义转述的两人对话看来,确实是合情合理,并没有什么破绽,怎么就骗不过他呢?”
  “嗯。”赵匡胤点点头表示赞同,那张书简被他捏在手中数个时辰了,竟还没松开,“就是因为合情合理、并无破绽,所以匡义不能接受对此消息的任何质疑。”
  张光翰与赵彦徽相视一眼,并未接话。倒是石守信嚷道:“我也不能接受啊,白忙活啊,费了大半天的劲,搞来一点用也没假信息,搁谁身上也受不了。”
  赵匡胤眼含浅笑,淡淡地说:“也不尽然。当初我让匡义去套余爷的话,本也没抱多少希望,一来是余爷生性狡诈,二来此间变数甚多。只比如一个,匡义这套说辞的预先假设是余爷想要提拔的人已经在内藏府任都监了。”
  “这个极有可能。历来花鸟使都是由内藏府都监担任,若不是为都监谋职,余爷又何必费心?”张光翰道。
  “不错,但并不必然。余爷想的是今年秋后再谋此职。如今方才入春,若是他们的人还未曾安排到位呢?或许我们根本就是在许他一个接不住的职位。”赵匡胤负手而立在窗前,柔软轻盈的发丝逸了几缕出来,在春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正如在场其它几人被惊住的神思。
  内藏府都监几乎是朝堂中最奇葩的职位。他们负责内廷外朝的采买重责,油水极大,但职位却不高,由于没什么政绩可言,也没有提拔上升的可能。坐上了这个位置,仕途是到头,钱途却是无量。所以,多年来这十二个都监几乎没有更换过,是最稳定的一批人。这或许也是大家先入为主的认为长孙氏的同党必在其间的原因吧。
  “若是接不住,他为什么不说呢?他大可以推辞掉,毕竟是有违事先约定的。”张光翰问道。
  “没错。为什么他没有顺理成章地推辞呢?”赵匡胤笑意澹澹,眸中却是无限的寒冷,“要么就是他察觉了什么?要么就是我多虑了。”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的表情明显出卖了他们是多么希望是后者,但谁也没敢开口,因为他们这位大哥的表情上摆明写着“不可能是我多虑”几个大字。
  “……该不会是被他察觉了吧?匡义一番说辞并没有什么破绽。”还是年纪大的赵彦徽斗着胆子问道。
  赵匡胤似乎也真是想给长辈几分面子,便不再提这事,笑道:“即便真的得知了同党的姓名,总归还是需要些时日去核查证实的。”
  “不错。”张光翰脸微微红了,“若真是互为倚角的关系,即便明面上没通信往来,在大的政见利益方向上总是一致的,这个只要翻查历年的奏疏,仔细核对便逃不掉。只是如今事态紧迫,想占着先机,这翻查旧年档案又甚是耗时,所以才就最近的几封奏疏查阅了一番,若说两人为谋同利,也确无不信之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