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737节

清末的法师 第737节

  谭壁理嗤笑一声,喝了一口茶,并不答话。
  卢廉若只得又说:“其实,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先起的头。何不服个软呢?世叔你看,你最近也招惹了朝廷水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次,他的话没说完,就被谭壁理打断,他语气嚣张:“贤侄,你是来看谭某笑话的么?谭某今日放话出来,朝廷的水师,不但要放了二辰丸号,我的快枪也得全都还回来,而且这次谭某还不必花费一两银子。谭某非吴下阿蒙,你爹就算在,今天也得给谭某三分薄面。”
  卢廉若张张嘴,不再赘言,起身告辞。
  修养再深,可这也算辱及到故去的父亲,泥菩萨还三分火性呢。
  心里却在想:我刚告诉了赵传薪消息,二辰丸就被扣了,这件事显然和他有关。这谭壁理已经半只脚踏入鬼门关,竟然还不自知?
  亏得我心有内疚前来劝说,可当真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现在嚣张有什么用?惹了赵传薪,你能有好果子吃?
  那么,且坐看他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
  本来,二辰丸号的船长已经认罚,决定服从惩处。
  大清的南海区域署广东舰队,一共有37艘舰艇。
  其实清朝也是有战舰的,要不然也不会打甲午战争了。
  据说,清廷的战舰还挺先进的。
  只是被打怂了而已。
  广东舰队总吨位1.1万吨,受两广总督张人骏节制。
  在战舰被扣押,那批枪支弹药被没收后,尤其是谭壁理还遭到了通缉,谭壁理立刻急了。
  马上致电日本友人,该有的好处奉上,央求他们处理此事。
  种种关系下来,日本的第三舰队,三级巡洋舰“和泉号”,向日本的外务省发出事件始末报告。
  日本此时和英国交好,外务省立刻联系英国人,英国人联系上了京城的一个正一品大员。
  此人名叫罗伯特·赫德,竟然是个英国佬。
  官居一品,有布政使的头衔,并掌管清廷的总税务司。
  不得不说很奇葩。
  这货对清廷的染指非常之深,甚至将爪子伸进了海军之中。好在李鸿章脑袋算是清醒,及时阻止了他的行为。
  此人是个功力深厚的机会主义者,先是在清廷谋求高位,然后利用他在清廷的影响力,又获得了英国的认可,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公使。
  他一方面骄傲自己是英国人,但同时对清廷也有感情,因为他那一身的“功力”都来自于清廷给的权力,所以他还看不惯洋人粗暴的对待华人。
  但是,每到关键时刻,他总是会更偏向于英国那边。
  比如这次,英国方面联系他,他便立刻联合澳岛的葡萄牙新派来的总督罗沙达,加上日本方面串通一气。
  他们不但抵赖说:二辰丸号,拥有准单,合法运载武器进入澳门。
  仿佛觉得大清不配扣押他们的东西一样,甚至还反咬一口,说澳岛属于葡萄牙领海,所以清廷的拦截属于非法扣押。
  日本公使林林权助照会清廷,声称:清廷已经违约,举动野蛮,速放二辰丸号,交还国旗,严罚所有非法之官员,并陈谢此案办理不善之意,以儆效尤。
  葡萄牙公使白郎古晚了两天,才照会清廷,但语气同样不善:二辰丸号被拿,有违葡萄牙所领沿海权,并有碍葡萄牙主权。
  当张人骏得到消息后,气的拍案而起:“指鹿为马,岂有此理!立刻致电朝廷,必须驳斥回去,二辰丸号绝对不能放!”
  然而,当他递折子进紫禁城的时候。
  慈禧是这么对众大臣说的:“区区一艘商船而已,勿得罪友邦,放了便是。那张健庵戾气太重了。”
  健庵是张人骏的字。
  众大臣:“……”
  虽有意见,但无人反驳。
  于是应诺。
  但老佛爷只是说放了船,没说细节。
  所以还有些底线的大臣们私下里一讨论,觉得不能如此丢人现眼,至少也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于是,外务部回应了日本公使林权助说:“应当请中立国,非日本,亦非葡萄牙,应当请英国舰队司令作为仲裁,对此案进行公判。”
  其实,现在,在国人心里,谁才是当世第一大国呢?
  不是美国,不是沙俄,不是葡萄牙,刚崛起没几年的日本更加排不上号,而是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在清廷的官员心中,请英国的舰队司令来裁判是公允的。
  但是,林权助断然拒绝:“我们大日本帝国,和葡萄牙,一致认为此事乃尔等之过错,无需英国公判。
  不但如此,我还要向清廷提出五个要求。
  其一,立即放回二辰丸号。
  其二,交还货船时,大清的军舰须得鸣炮道歉。
  其三,被扣留的枪支弹药,必须由大清购买,总价为21500日元。
  其四,处置对扣押二辰丸号有责任的官员,乃至于船员。
  其五,赔偿此事件,造成的一应贻误商机所带来的损失。
  只有满足此五条内容,二辰丸号才能完结。
  否则,大日本帝国的‘和泉号’巡洋舰只是先锋,我们会联合葡萄牙的战舰,一同向贵国要一个交代。”
  清廷的外务部就怕这个,一听就麻爪了。
  立即将此事向慈禧报告。
  慈禧大怒,当场拍桌子道:“难道没有前车之鉴么?因为小小的一艘商船,值当吗?立刻给我放了二辰丸号,那些条件顺便也都答应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以友邦为重。”
  外务部将此事告知了林权助,林权助多日来紧绷着看似很严肃的脸,这才露出了笑容。
  这个决定一出,接到消息的张人骏如遭霹雳:“什么?糊涂,满朝诸公当真是糊涂,太……”
  见他急头白脸,口不择言,师爷赶忙打住:“督台,不可妄语。”
  张人骏深吸一口气:“可这,这,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
  师爷眼珠子一转:“其实未必没有转机。何不,去寻那个人说说?”
  “谁?”张人骏气急败坏问。
  师爷朝西南向指了指:“姓赵的布衣。”
  师爷也是坏,一句话,暗暗的回怼了张人骏好多天前说的那句话。
  现在国家大事,还真得靠区区一介布衣。
  张人骏下意识的就要反对,可话梗在喉咙,怎么也说不出口。
  片刻,他长叹一口气:“朝廷那边,太后已经发话,没了转圜的余地,老夫人微言轻,怕是无力回天,看来也只有碰碰运气了。如此,你去一趟……”
  师爷摇头:“认识我的人太多,如果被发现,风声会传到京城那位耳朵里,会耽误了督台大事。我们不需要大张旗鼓,只需遣一生面孔入岛,将消息带到即可。能成便成,不成,督台也尽力了。”
  “好,就这么办!”张人骏死马当活马医。
  只是,慈禧似乎为了赶紧消弭祸患,那五个条件答应的快,践行的更快。
  几乎在第二天,清廷的广东水师,就准备在九州洋上释放二辰丸号。
  作为节制广东水师的张人骏当然知道这事儿。
  他急的嘴角都起了燎泡:“怎么样了?信使还没到吗?那21500日元都已经准备好了,哎……”
  “马不停蹄,换马不换人,一定能到。”师爷苦笑,万万没料到京师的那位佛爷跪的久了,连这种丢人事都嫌干的慢:“只不过,这一来一回,赵传薪他能赶得上吗?”
  第542章 我看谁敢鸣炮
  九澳山。
  赵传薪正在看关于镇南关的“叛乱”新闻。
  吹水驹可不像之前的裁决团那样懂规矩,没事的时候远远躲开,赵传薪随叫随到。
  他经常跑过来蹭吃蹭喝,跟赵传薪瞎白话。
  他说:“掌门,这大清是不是要完了?每年都要经历几次乱党作乱。”
  普通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赵传薪说:“百足之虫,虽死不僵。但毋庸置疑,姓孙的这次要出名了。”
  孙公武登右辅山,亲自向清军发炮,据说有模有样,打的还很准。
  他亲自为伤员包扎伤口,作秀作的很合格,致使起义军深受鼓舞。
  而清廷方面,右辅山告急,老佛爷万分焦躁。
  以往都是小打小闹,片刻即平息,此次声势却显得浩大。
  所以急电广西巡抚张鸣岐、边防督办龙济光、统领陆荣廷等人,限七天内夺回右辅山炮台,否则革职解京谢罪。
  这些都是在报纸上报道的。
  赵传薪正看着,一个汗流浃背的汉子,小跑着上山。
  他捉住了一个鼻涕娃:“赵传薪赵先生在哪?”
  鼻涕娃赤着上身,皮肤黝黑滑溜,一挣扎就挣脱钳制,流着哈喇子问:“你是来送礼的么?”
  来这里找赵传薪的,都备着礼物。
  可来人显然两手空空,鼻涕娃便有些狐疑。
  那汉子却急道:“我寻他有要务,速速带我去见。”
  很快,他远远地看见了坐着喝茶看报晒太阳的赵传薪和吹水驹。
  吹水驹唾沫横飞的白话的样子,和赵传薪气质不搭,这次来人倒是一眼寻到正主,他叉手行礼:“赵先生,可否屏退外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