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746节

清末的法师 第746节

  小老头合上衣襟,叹口气说:“祖上数辈皆为疍民,漂泊海上,到了我这辈才上岸。我们这一支疍民,都要刺青鱼龙后才能下水,否则龙王爷不保佑,遇上大风要死人的……”
  疍民容易被岸上的百姓歧视,能融入陆地生活,殊为不易。
  所以说起自己的身份,不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而且还有些丢人。
  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不会刺青,小老头还以为赵传薪也有什么苦衷才纹身呢,根本猜不到赵传薪是为了装神弄鬼抬高身份才忍受这份痛苦。
  边说边量,小老头手上的动作很麻利,就是腿脚看上去有些不便。
  不是瘸,而是罗圈腿严重,脚也弯曲的厉害。
  据小老头说,这是因为祖祖辈辈常年居住在船上,或者是下水。船上生活,多半要岔开腿作业,或者是盘腿坐着,或者屈膝睡觉。
  一代代传下来,就成这样了。
  闵人管这个叫曲蹄。
  赵传薪取出了纸笔:“按照你说的,我先画出来,咱们根据形状裁切皮子……”
  见赵传薪要画画,抱着书的冼玉清对此很感兴趣,忙凑到他身后观瞧……
  第548章 断后
  赵传薪的设计稿中,画了一个地狱男爵中的鱼人,外面再罩上一层潜水衣。
  这种奇形怪状的画作,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冼玉清看到赵传薪的手,像是一台打印机那样精准而迅速的绘画惊讶不已。
  国内此时普遍依旧泼墨挥毫,以写意为主,冼玉清没机会见西洋画。
  赵传薪的想象力其实也很丰富,空间感很强,只是没有徒弟本杰明·戈德伯格那种无中生有的创造组合能力而已。
  他指着潜水衣:“你看哪里需要改进,我可以让水靠摊开。”
  小老头做水靠从来没有设计稿,他抓抓脑门:“不必麻烦。”
  赵传薪无奈,只能按照小老头的习惯去做。
  即便没有设计稿,可有赵传薪辅助,小老头感到如鱼得水。
  他只要比划一下,赵传薪运刀如飞,战争之创的皮子瞬间切割。
  小老头就说:“那你把这块鲨鱼皮也裁了吧,要这样……”
  他随手一划,赵传薪手起刀落。
  一块块鲨鱼皮迅速成型。
  小老头用鱼胶涂抹对缝,再加以缝制。
  赵传薪看了看:“你这就会平针啊?我教你几种针法吧……”
  小老头:“……”
  到底是你做还是我做?
  赵传薪可不管那么多,藏针缝、锁边针、缎面缝……尤其需要缝的牢靠的容易撕开处,则用回针法。
  小老头手的骨节肿大,这显然是长期居住海上或者海边引起的风湿病,所以动作有些笨拙。
  赵传薪干脆将鲨鱼皮夺了过来:“你说,我来动手。”
  其实,各种手工活,才是赵传薪的老本行。
  战争什么的都是业余的。
  小老头见他手指头很粗,但上下翻飞,又快又准,比那些细皮嫩肉的女人的手指头还要灵活,看的他直挠头。
  冼玉清说:“叔,你真厉害,我娘的针线活都不及你你。”
  在古代,女工也是有等级的。
  很多针线上的功夫还是不传之秘。
  缝缝补补,也是可以卖钱的。
  赵传薪忙活,一群鼻涕娃嘀嘀咕咕,分食零食的时候,还藏起来一些,不知要做什么。
  当晚霞漫天,赵传薪丢下完成了大半的水靠,伸了个懒腰说:“剩下的,你自己弄,明天我来取。”
  小老头起身,叉着腿迈了两步:“明天过晌午一准就成。”
  “不用送了。”赵传薪摆摆手:“孩儿们,咱们走。”
  等他们闹闹哄哄的离开,老太太心怀忐忑的问:“糊涂呀,你怎么能让他自己动手,是不是到时候还要退一半手工银子?”
  小老头捋着胡须笑道:“这位也是个奇人,他在集上,给无亲无故的娃娃买哄嘴的吃食、买书,不计回报,言语激昂,料来他不会计较的。”
  老太太于是放下心来。
  ……
  夜幕降临。
  镇南关的炮击终于歇火。
  山上山下都开始生火造饭。
  黄明堂叫来了双喜:“张先生,夜晚火不可熄,须让清军看见才好,他们才没有防备。凌晨拆一缺口,大军抄小路星夜离开。清军若没察觉一切好说,万一事有不谐,全靠张先生了。”
  双喜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他收拢了断后的手枪兵小队,数了数,加上他和王隆一共十七人。
  双喜低声说:“诸位,俺是个实在人,不扯虚的。只要还在这嘎达,俺不会放弃任何人。万一打起来,都听俺指挥。听就能活命。”
  借着火光,他看着一群脸色有些苍白的手枪兵。
  双喜的脸上毫无波澜,没有悲愤也没有畏惧。
  这些人知道这俩人有本事,不禁信服的点了点头。
  王隆又说:“你们七人跟我,另外八人跟双喜哥,分成两个小队。俺说冲时,谁要在那嘎达拖后腿,俺第一个崩你。冲锋,俺在最前面。卯大劲就是个死,俺也是死你们前面,懂了吗?”
  “懂!”
  山下清军呼呼大睡。
  山上却弥漫着焦躁的气氛。
  到了凌晨。
  黄明堂聚齐了人,开始拆炮台。
  挪出了缺口,一行人鱼贯而出。
  黄明堂在队伍最后面,拍拍双喜肩膀:“靠你了。”
  双喜靠着柱子,半闭着眼养神,只是微微点头。
  黄明堂见状叹口气,转身就走。
  山下,陈炳昆起夜撒尿。
  本能的抬头看了一眼镇南关,只见火光盈盈,没什么动静。
  哗啦哗啦的水声传来,陈炳昆打了个哆嗦。
  正要提裤子,忽然听见草木窸窣有什么滚动。
  他吓了一跳,也没带枪,只是抽出了随身携带的一把匕首戒备,以为是山里的野兽。
  可当那东西滚到附近,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块圆滚滚的石头。
  陈炳昆皱眉,看了看石头,一面是干的,一面是湿的,还粘着土。
  这说明,滚石原本是嵌在土中的,被翻了起来滚落下来的。
  他眉头一挑,转头就走。
  “曾管带,有些不对劲。”
  驻大连成管带曾绍辉被摇醒,老大不乐意:“怎么不对劲?”
  “要么,他们想要抄小路偷袭,要么他们就是要逃。”
  “你如何知道?”
  “我刚刚起夜,见山上滚石,应是有人不小心碰到的。”
  曾绍辉打了个哈欠:“陈帮统,一块石头而已,切勿大惊小怪。”
  “可一旦出事,你我难辞其咎,万万不能贻误军机,小心无大错。”
  曾绍辉叹口气:“那便派遣一队人马去探探。”
  天气清寒,月朗星稀。
  双喜等了片刻,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妥,就叫来王隆:“把新火把吸饱了油点上,咱们衔尾而行。”
  手枪兵小队长松一口气。
  大家七手八脚的换好了火把,然后借着微弱的天光,越过打开的缺口,钻进了山间小道密密匝匝的林子里。
  一个个猫着腰,踏着小碎步,鬼鬼祟祟的离开。
  正走着,前面开路的王隆忽然驻足,抬起手臂朝后面打手势。
  这是他的习惯,保险队有自己的战术手语。
  然而,起义军的手枪兵小队,没有那种默契。
  他这一停,后面的人直接撞他背上。
  王隆这个恼火,只能低声喝道:“等等。”
  这才喝停了众人。
  王隆侧着耳朵听了听,忽然道:“有人上山。”
  消息传到了队伍中间的双喜耳中,双喜说:“埋伏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