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866节

清末的法师 第866节

  赵一仙见状,赶忙说:“在下可以带二位先生去巴公房子。”
  盛宣怀自得一笑。
  而詹天佑和李维格松了一口气。
  ……
  在水野幸吉和麻生久秀都死后,朝吹英二反而成为日租界最有权势的人物,并且被日本赋予了暂时总领事一职。
  他回去后,立刻致电日本外务省,告知了汉口的情况。
  日本方面,紧急与英、俄、德、法、美、比利时各国联系。
  日本和俄国的嫌隙还未完全解除,英国一直企图用日本牵制沙俄在关外和朝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这些年一直利用日本侵华之机谋取新的利益,美国在汉口的势力极小,比利时虽有租界却是撮尔小国……
  各国对清廷的侵略,一般会蓄谋已久再有动作,可这次赵传薪打他们措手不及,各方都没有准备。
  是以当日本和俄国联系的时候,俄国方面不予理睬,只是单方面和大巴诺夫联络商议解决办法。
  日本和德国联络,德国表示火没烧到自己身上,静观其变。
  日本和法国联系,法国和英国虽然有些嫌隙,这次却准备结盟。
  于是,三方结盟,共商对策。
  他们有两手准备,第一向清廷施压,让清廷派遣比盛宣怀更有分量的人物来调停。第二准备军事力量,想要顽抗到底,断然没有不战而降交出土地的道理。
  说到底,还是没有列强给清国割地赔款的先例,各国国内相当不服气。
  日本还联系了美国,美国采取默许和纵容赵传薪的态度,让日本大失所望。
  美国已经找到了和赵传薪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次不准备蹚浑水了。
  ……
  清廷在李鸿章死后,翁同龢、徐桐、爱新觉罗·奕劻三人开始勾心斗角,爱新觉罗·奕劻成功的靠死了前两者。
  新秀袁大头和奕劻走的很近。
  爱新觉罗·载沣这个未来的摄政王,态度就十分暧昧了。
  当列强向清廷施压后,所谓“有分量”居中调停的人,无非有那么三个——爱新觉罗·奕劻、袁大头和铁良。
  若非赵传薪这次闹的动静有点大,他们轻易不能离开驻地。
  慈禧问政,爱新觉罗·载沣思忖半晌,给出了答案:“老佛爷,我认为,袁慰亭去合适。”
  爱新觉罗·奕劻立即摇头:“不妥,袁慰亭与赵传薪有隙,不若派遣陆军部尚书铁良率部一镇前去,一来调停,二来予赵传薪和列强以震慑之威……”
  几个人的关系复杂,爱新觉罗·奕劻和袁大头走得近,袁大头和铁良是死对头,铁良又有些反对爱新觉罗·载沣上位的苗头,爱新觉罗·载沣则巴不得一同搬倒两人才好。
  至于爱新觉罗·奕劻那老家伙,他没放在眼里,冢中枯骨罢了。
  听了爱新觉罗·奕劻的话,载沣想了想,两人谁面对赵传薪,都有生命危险,那谁去都是一样。
  他说:“铁尚书前去自无不可,但率一镇之军,难免贻误了大事,那赵传薪仅限三日,等大军到了,恐已酿成大祸。”
  慈禧玩的还是帝王平衡术那一套。
  数月前,慈禧担心袁大头尾大不掉,便将北洋六镇中的一、三、五、六四镇,划归铁良掌管。
  袁大头自然不干,就和爱新觉罗·奕劻参了铁良一本:“若不去铁,新政必有阻挠。”
  这犯了慈禧的大忌,于是倔强的任命铁良为陆军部尚书。
  慈禧的心思,有时候让人很难揣度。
  她想了想说:“铁尚书性忠纯,不朋比,若是离开中枢,足使机隍不安。依我看,还是让袁慰亭前去,毕竟他和赵传薪打过交道。此外,两广总督张人骏,不日将赴任两江做总督,据闻赵传薪与他颇有默契,让张人骏协同袁慰亭去办……”
  听说赵传薪和张人骏联手做了一些事,慈禧心中不快。赵传薪那贼子,据说喜怒不定,动辄杀人,连谈判桌上都要杀个日本人泄愤,只因为对方指了他一下。
  张人骏去了,说不定哪句话惹恼了赵传薪,也会被其打死。
  爱新觉罗·载沣欣喜,没想到歪打正着,也不知究竟是哪句话让慈禧下了这个决定。
  至于张人骏,无论死活,都跟他的利益无关。
  他立刻说:“袁慰亭离开直隶乃大事,但赵传薪只限三日,好在京汉铁路已然通车,还须立即动身堪堪能赶得上……”
  慈禧冷冷道:“赵传薪此獠当真胆大包天,竟然想着让列强割地赔款,人心不足蛇吞象,也不怕噎死自己。”
  下面的人赶紧附和:“正是如此……”
  “赵贼这是取死之道!”
  “死期不远矣!”
  看见列强竟然被一个人吓的四处求援,很难说慈禧没有眼红。
  她此时恨不得尽发北洋六镇,去帮列强镇压赵传薪才好——那些租界的土地,要是被赵传薪夺了去,简直比赠与友邦还令她难受!
  ……
  赵传薪刚回筒子楼,发现本杰明·戈德伯格不在。
  后脚,赵一仙就带着詹天佑和李维格赶来。
  赵传薪让他们落座,告诉赵一仙:“烧水斟茶,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赵一仙赶快去忙活。
  詹天佑说:“不必麻烦……”
  李维格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硬着头皮说:“赵先生,此次前来,为的是割地赔款之事……”
  原本盛宣怀想向日本人借款,钱被赵传薪抢了去,赵传薪表示想要入股煤铁厂后,他就没打算继续劝说赵传薪还钱。
  但是,赵传薪竟然得寸进尺还想要割地赔款,盛宣怀一下子被架在炉子上烤,非常为难。
  见赵传薪对詹天佑和李维格青眼有加,就暗中鼓动两人来劝说赵传薪放弃。
  第636章 这个时代唯一逆行者
  赵传薪瞪大眼睛:“李老哥,你的意思是,我要的少了?”
  李维格想劝说他不要割地赔款了,安稳的拿日本人的几百万日元他不香么?
  他张了张嘴:“这……并非……”
  赵传薪打断他:“嗨,见笑见笑。不是我赵传薪行事粗鄙,实在是这次日本人带的钱太多了,情难自禁啊。”
  詹天佑被茶水呛了一下。
  他接过话茬:“其实,这割地赔款……”
  赵传薪又打断他:“割地赔款,听着是不是很兴奋?当时赵一仙这狗东西就说——赵神仙啊,你这想法有些大胆,要不还是算了吧?当时我一听就怒了,我说你真该死,我要用尽毕生所学将你碎尸万段,9999段都不行,少了一段我跟你一个姓——要不是我徒弟死命拦着,跪地磕头给他求饶,现在你们见到的或许就是一堆饺子馅了。”
  赵一仙:“……”
  詹天佑、李维格:“……”
  两人寒毛起立,根本拿不准赵传薪是戏言还是真话。
  因为赵传薪确实是一言不合就杀人的主!
  接下来的话,两人根本没勇气说出口。
  赵传薪哈哈一笑:“要不还得是两位老兄,这么支持赵某,真是感激不尽啊。对了,刚刚你们要说什么来着?”
  小老头李维格赶忙摇头,摇的眼镜腿都有些松动了:“没,没什么……”
  詹天佑尴尬道:“应当支持,赵先生做得好……”
  “说到支持……”赵传薪眼睛一转:“李老哥,詹老哥,你们二位手头上,应当有专业的工程人员对吧?”
  两人点点头,但表情疑惑。
  赵传薪解释说:“我准备在汉口成立技术学院,严重缺乏老师,二位能否支持一二?”
  李维格为难说:“我聘请的德国卢森堡工匠吕贝尔任总工程师,他倒是带来一批欧洲的工程师来汉工作。但有两个为难处,其一,德国工程师薪资较高;其二,德国工程师敝帚自珍,轻易不肯教华人工程技术……”
  赵传薪冷冷一笑:“我会开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李维格探出半个身子:“此话怎讲?”
  “我让他们将来能活着离华如何?”
  李维格:“……”
  果然是一法通万法通。
  这很赵传薪。
  换做别人断然是不敢威胁洋人,部分人恨不得将洋爹供起来。
  但赵传薪的话,绝对是有力度的。
  詹天佑叹口气:“1905年,在下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时,仅有两个工程学员堪可一用。当时工程险峻,经费有限,深感人才之不足。赵先生办学院是好事,回去之后,我会尽量说服学员前来教书育人。”
  赵传薪也不是光让马儿跑,该吃草还是要吃草的:“告诉学员,愿意来的,薪资比现在加两成。”
  其实詹天佑的工资也不高,每个月一千多两银子,这远比国外想要聘请他的公司给出的薪水低的多。
  但是詹天佑还是毅然决然为国效力。
  赵传薪忽然问:“李兄,那吕贝尔的薪资和詹老哥比如何?”
  李维格苦笑:“高出一截。”
  赵传薪龇牙一笑:“很好,那来学院教书的德国佬,和詹老哥的学员薪资一样。”
  李维格委婉的劝了一句:“赵先生,如此一来,唯恐剩余的工程师人心惶惶,再也不肯为煤铁厂竭尽全力!”
  “再说吧。”赵传薪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告诉他,想要偷师,不付出点代价是不成的;另一个声音告诉他,洋鬼子凭啥拿的多?
  詹天佑和李维格起身告辞,赵传薪将他们送到楼下。
  临别前,赵传薪忽然一改嬉皮笑脸,面上多了些诚恳:“两位老哥,有清入关以来,数百年逐渐积弱。自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今已有66年。列强环伺,清廷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大小共计700多份。
  裂土割地之大者有四,分别为《瑷珲条约》、《bj条约》、《马关条约》、《塔城界约》,共157万平方公里领土。
  赔款之最者有三,分别为《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辽南条约》,赔款超十三亿两白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