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876节

清末的法师 第876节

  而许多人信誓旦旦声称,他们从赵先生那里得到了真相。
  “是真的!辞灶之日,咱汉口百姓糊的篾马,灶王爷根本骑不了那么多。赵先生便挑了银鞍白马,皂盖朱幡,去了天庭,见了天神。天神八珍具荐,百簋俱陈,好生招待了赵先生。觥筹交错间,赵先生向天神报告了日本人的丑事,天神震怒,便降下雷霆……”
  到了晚上,这事儿就被小江园、金谷为首的酒楼茶肆中说书者传开。
  经过润色后,说的有鼻子有眼。
  汉口有钱人多的是,听得如痴如醉。
  仿佛赵传薪让列强割地赔款的事,还没让他们尽兴,必须添油加醋再来些爽点才行。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腊月廿九。
  因为今年腊月是小月,没有三十,廿九晚上便是除夕夜。
  大街小巷,有三件事是汉口百姓最大的谈资。
  第一,赵传薪迫使汉口各租界割地赔款。
  第二,日租界被雷劈。
  第三,过年。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大事。
  连带着,各租界多少也都很重视。
  今天,不管是英、法、德、俄、比利时或者是美国人,见了日本人总不免拿古怪的眼神瞧。
  或是窃窃私语,或是捂嘴嘲笑。
  消息很快传到了朝吹英二耳中。
  昨天日租界被雷击,朝吹英二怀疑是赵传薪干的。
  今天,谣言就到了日租界。
  朝吹英二暴怒。
  “该死的赵传薪,即便不是他干的,他也罪该万死!”
  他都不敢走出日租界见人了,因为此时日本人在汉口已经成了个笑话。
  此时的人很看重名声,无论中外。
  不但如此,还有报纸在光绪三十三年最后一天,报道了此事。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谣言除非被强行管制,否则根本止不住……
  ……
  赵传薪昨天造谣,今天就已经忘记了。
  他让刘华强,挡在巴公筒子楼外面,应付那些过年前来送礼的士绅商贾之流。
  刘华强的妻子和老母,都已经接到了筒子楼里。
  他媳妇是个能泼辣的性子,他老母手上全是老茧天生劳碌命。
  有人忙活,赵传薪就在躺椅上当大爷,听楼下吵吵嚷嚷的,就说:“强子他媳妇,你下去看看外面闹腾什么呢?大过年也不消停,真是的。”
  “诶,赵先生,咱这就去。”
  刘华强媳妇高兴啊。
  这个年过的真踏实。不但不必破费家里钱财,什么年货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赵传薪分给了他们一家三楼一间房子住。
  这是洋楼啊,地板吊灯,透亮的大玻璃窗,崭新的家具……虽说不是他们的,但能住几年这辈子也值回票价了。
  片刻,强子媳妇蹬蹬蹬跑上楼气喘吁吁说:“赵先生,下面多了好些个百姓,他们拿着咸菜干、白菜、洋苕要送给你,说要拜活菩萨,求你明年保佑他们风调雨顺,生大胖小子。还有人烧纸焚香……”
  前面听着赵传薪还很平静,说到后面,他暴怒:“焯,老子还没死呢就急着烧纸了,咋地放下面先存着?告诉强子,穷人的东西统统送走,谁再在我家门口烧纸焚香就揍他,给我往死里打!”
  强子他妈赶忙絮絮叨叨:“赵先生,过年不能说‘死’,不吉利的……”
  闹闹哄哄,就到了晚上的年夜饭。
  第647章 今年必须磕一个
  尼古拉·特斯拉看着门上的对联,不禁念了出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清国,世故也算智慧吗?”
  他很不能理解。
  发明创造绝对算智慧,科学算智慧,在西方,就算经营一家企业,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有世故,但世故绝不是主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能赚钱也算智慧。
  可好像在清国人情世故代表一切世间的智慧,这能不落后吗?
  赵传薪立即说:“本杰明,换一副对联。要那副‘三江进宝百业旺,四海来财万福春’。”
  本杰明·戈德伯格皱眉:“师父,太俗气了。”
  “废话,没钱你的高雅谁乐意欣赏?”
  就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而言,本杰明·戈德伯格竟然无法反驳。
  到了晚上,巴公筒子楼外的闲杂人等散去。
  刘华强得以喘息,回到楼上。
  赵传薪指挥说:“饺子馅,虾仁别剁黏糊了,鸡蛋不不能太老,肉馅必须有,韭菜……”
  两个女人手脚都很麻利,但赵传薪还是让刘华强去帮忙。
  外间响起了爆竹声,硝烟的味道就是年味了。
  赵传薪又掏出几枚铜钱,交给徒弟:“去刷干净,包在饺子里。”
  尼古拉·特斯拉疑惑不解:“为何要包在饺子里?”
  赵传薪理所当然:“不但包钱,还有蜜饯。吃到钱者,明年必发大财。吃到蜜饯者,明年甜甜蜜蜜。”
  尼古拉·特斯拉:“……”
  包完饺子,刘华强洗了手,过来对赵传薪说:“院长,我听人说,日本的暂代领事朝吹英二恼羞成怒。”
  “哦?”赵传薪不解:“他恼羞什么?难不成大过年吃不起一顿饺子了臊的慌?”
  “……”刘华强说:“不,他因谣言而恼怒。”
  “哦,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你不必羡慕他。”
  “我……啥时候羡慕他了?”
  ……
  夜深人不静。
  国人守岁,洋人也没闲着。
  美国《顽童画报》插画家威尔登的住所,迎来一个法国富豪。
  此人叫阿尔伯特·卡恩。
  他是个犹太人,因投资南非金矿和宝石矿山而发家。
  此君大鼻头小眼睛,光头,抬头纹很深。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爱好和平,热衷慈善,游走于世界各地,同时派遣大量的摄影师去各国拍摄人文地理。
  威尔登热情的接待了这个富豪:“卡恩,你能拜访我很高兴。”
  “叫我阿尔伯特就行。”
  “阿尔伯特,伱是为赵传薪而来?”
  阿尔伯特·卡恩点头:“我来清国所见,人们的表情很奇怪,仿佛失去了喜怒哀乐,很呆滞。但我听说赵传薪不同,他是个特别的中国人。你知道,我这次带来了最新的彩色摄影技术,我想要记录下有关赵传薪的内容。”
  威尔登听了,就迫不及待的取出自己的画稿,递给阿尔伯特·卡恩看:“《汉口条约》谈判时,我就在现场。这是我画的。”
  阿尔伯特·卡恩接过看了看,眉头不由得皱起。
  画中央是一个谈判桌,谈判桌主位站着一个光头华人,鼻头很大,眼睛很小,抬头纹很深,最主要还是个光头,显得十分丑陋。
  这个华人,左右两臂往旁边推着,将两旁面相英俊的法磊斯和杜里芳推开……
  阿尔伯特·卡恩不悦道:“我有觉得被冒犯到……”
  威尔登有些莫名其妙,他刚想说话,却发现画中的人,和阿尔伯特·卡恩竟然有几分相似,只是更丑就是了。
  威尔登:“……”
  他赶忙解释:“卡恩先生,你误会了,我画的是赵传薪!”
  阿尔伯特·卡恩更加不高兴:“赵传薪就长这个德性?据我所知,他是一个身材高大,英俊非凡的华人!”
  “这……”
  丑化中国人,向来是《顽童画报》的拿手好戏。
  丑陋、猥琐、保守、愚昧……甚至被妖魔化的华人形象,就是从此时的美国各个画报开始的。
  后面的“满大人”,不过是集大成者而已。
  威尔登当然不能说他刻意去丑化,只能含糊其辞:“或许夸张了些,但并不过分。”
  阿尔伯特·卡恩是理想主义者,他从1908年始,靡费无数,耗时二十年,拍摄了七万两千余枚彩色照片、长达一百小时的黑白和彩色电影胶卷,记录了多达五十多个国家的民众生活,是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影像资料。
  他喜欢真实,厌恶这种扭曲的刻意丑化。
  所以他怫然不悦道:“我听说赵传薪热衷慈善,创立了鹿岗镇慈善会,活人无数,你这样丑化他很不礼貌!”
  赵传薪做慈善,被人讥讽其行为太“圣母”。
  但凡这样说的,基本都是废柴中没有最废柴,屌丝中只有更屌丝。
  清末这段时期,但凡有些真本事,以及流芳后世的,有哪个不做教育不做慈善?且这种事不分华洋。
  无论这些慈善家的初衷是否真的想要行善。
  所以,有些人背了许多骂名,最后也能得个“极其复杂”的名声,让人褒贬不一,而不是一恶到底。
  威尔登也有些恼了,老子这般热情招待你,你说翻脸就翻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