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师 第908节
开客栈守的仨瓜俩枣不足以支撑赵传薪大手大脚。
他很想零元购,可听王改名说,西北地区的苛捐杂税太严重,赵传薪痛快了,怕是最后担子都要加在当地百姓肩上。
本来就穷,不堪重负下,说不得要死很多人。
他买了点香烟,这个不能断,至于雪茄已经很久没抽了。
丝绸锦缎什么的,中看不中用。
倒是棉花,他想再添几床棉被。
谷子、小麦、青稞、豌豆等粮种,他买了些装进了一个口袋科技当中。
凉州当地还生产纸张,一种叫马粪纸,一种叫茅绸纸。
现如今,郭秃娃这种糙汉,都习惯了用厕纸擦屁股,所以纸成了必需品。
赵传薪买了茅绸纸,他担心马粪纸真的是用马粪做的。
然后兜里的钱就不多了,还要购买食物。
站在街头,赵传薪仰天长叹:“害,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却听背后有人说:“道长,我可以资助你些。”
赵传薪愕然回头:“你是谁?你为何如此好心?那先借一千块花花。”
他身后站着个洋人,看着有点眼熟。
莫理循开心道:“是我啊,莫理循。道长,我们在兰州城见过面。”
“哦,是你呀……”赵传薪拉长音:“忘记了。”
“……”
城大城小,并非巧遇的关键。关键在于,凉州城就两条街,更在于最近莫理循一直在找赵传薪,每到一地就仔细打听,逗留几天。
他是个合格的探险家,当年靠着母亲寄的40英镑,徒步从上海走到了仰光,两年后又从曼谷走到了昆明,次年横穿关外三省……
猎奇,是他的驱动力之一,所以才执着于再见赵传薪一面。
他没打听到赵传薪,却从旁人那里听说了一个地名,用蒙语说叫——阿日玺。
传闻那是大漠中的一处绿洲,那里有成片的草场,有可口的美食,到了那里,人的病灶不治而愈……
那蒙人信誓旦旦的告诉他,他家的娃去过阿日玺。
如果再寻不到赵传薪,莫理循就准备赴身去寻那神奇的阿日玺了。
莫理循想起刚刚赵传薪感慨说没钱,他灵机一动:“道长,如果你接受我的采访,我将支付你相应费用。”
“哦?”赵传薪眼睛微微一亮:“多钱?”
莫理循伸出五根手指。
赵传薪震惊了:“五万英镑?我焯,快来吧,咱们找地方好好唠唠。”
“……”莫理循强调:“是五块,大洋,不是英镑。”
赵传薪叹口气:“哎,莫理循啊莫理循,如果世人都如你这般吝啬,那么文明不会进步,科技不会发展,人类生活水准不会提高,全球的物质领域将倒退一百五十年,等全球变暖、世界大战、南北极冰雪融化、人心变得险恶,那吝啬的你就是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
“……”莫理循:“我可以加到六块。”
“哦,莫理循我的朋友,我记得你,你是一位慷慨的绅士,西北欢迎你。”
“……”
莫理循呆了片刻,忽然说:“我的经费不多,六块大洋已经是极限。如果道长缺钱,我知道有个芬兰的探险家马汉达也到了凉州城,或许他也愿意出资帮助道长渡过难关。”
老外是这样的,丁是丁卯是卯,借钱借一块,费用最多六块,多一分都不给。
赵传薪是真的缺钱,他想了想,如果再搞五块大洋,十一块钱能买不少零食,在天上飞开个零食铺子,好哄骗那些掏粪男孩以物易物和干活,那今天任务就完成了。
他欣然道:“咱们边走边采访,顺道去寻找马汉达这个金主。”
第680章 卖国长老,舔狗圣人
莫理循除了探险家,还有个《泰晤士报》驻京首席记者的身份。
他脑袋灵活,懂得循循善诱,极其擅长挖掘内幕。
他建议:“道长,说说你的出身,及你出家为道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你家境贫穷,所以选择这一条道路呢?”
赵传薪边走边说,不假思索,仿佛真的在回忆:“哦,我小时候,家里不但富有,而且还很快乐。”
莫理循眼睛一亮:“是否后来家道中落?”
赵传薪摇摇头:“害,不但没中落,反而富可敌国。”
莫理循懵了。
伱这么牛逼,当什么道士?
他捋了捋头发,在本子上划拉两笔记录:“那道长究竟为何出家?”
“我也不想出家啊!”
莫理循眼睛一亮:“莫非家中皆为道徒,逼迫你当道士?”
在西方,家人影响可以,但强迫信仰,会遭受谴责。虽然两者没啥区别,不过既当又立而已。
“并非如此,只因贫道过于英俊,想要嫁给贫道的女人,从陇右排到了吐鲁番,实在苦恼,于是去了道观做了道士。”
“……”莫理循不大相信,他转移话题:“道长贵庚?”
“记不清了,四五十岁少说,五六十岁也是有的。”
莫理循又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道长看起来最多三十余岁,是否因修炼才青春永驻?”
赵传薪摇头:“有道是,岁月不饶人,首先不饶女人;机会不等人,首先不等男人。我身为男人,自然老的慢些,但看看周围吧,谁又不是玉树临风呢?”
莫理循左右看看,甭管男人女人,赵传薪称得上是鹤立鸡群了。
他有些抓狂。
这时候,赵传薪伸手:“既然采访已然开始,先把款项结一下,贫道不接受分期付款。”
莫理循苦笑着,掏出六块大洋。
钱不能白花,他又问:“道长算是出世修行,对朝廷立宪之事如何看待?”
赵传薪淡淡道:“知道吗,很多时候,你必须非常努力,如此一来,才能确信自己是真的无能为力。”
终于,莫理循在赵传薪口中掏出个听起来有些价值的话了。
他好像对清廷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记录完微微叹口气。
赵传薪心说你可真是拜错庙了。
“不要因为清廷不立宪而叹息。”他乐呵呵道:“因为清廷又不止是立宪这一件事拉胯。”
“额……”莫理循自来中国,头一次与人说话这么烧脑细胞。
两人边说边往城北走。
因为莫理循说,马汉达去了满营。
他没说罗汉大去满营做什么,赵传薪也没问。
赵传薪注意到,莫理循随身带着一把韦伯利转轮手枪。
快抵达满营的时候,莫理循问:“道长,那日在兰州城,你使的是缩地成寸法术吗?”
“并非如此。”赵传薪矢口否认:“我只是步子迈的比较大而已。你千万别学,容易扯到蛋!”
莫理循终于崩溃,他苦笑:“道长,你的话几句真几句假?”
“哈哈……”赵传薪一乐:“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谈何真假?”
两人已经到了满营。
国人管这叫土围子,洋人管这叫城堡。
来到大门,赵传薪背起手:“门口有守卫,我们也进不去啊?”
或许是暗里埋怨赵传薪胡诌八扯糊弄他了六块大洋,莫理循忍不住揶揄道:“道长不是说,你步子迈的大吗?你不妨迈到城墙上去。”
夯土版筑的城墙,高10米,墙的边长有一里地,的四角各有一正四棱台体角墩。
赵传薪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他果然大踏步,一踏三五米,冲锋至城墙边,猛然跃起。
狂暴甲、智能陀螺仪,加上赵传薪自己的力量,竟然让他真的一步“迈”到了城墙上。
赵传薪转身,摊摊手:“我迈上来了,你呢?”
莫理循瞠目结舌。
之前见的“缩地成寸”,和现在的一步上城头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莫理循心底刚刚升起的那些许不满,顿时烟消云散。
面对未知事物,他本能的保持了敬畏心。
他讪讪道:“表明身份,他们会让我进去的。”
赵传薪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果然,不多时,一个身形魁梧的武官,带着两个洋人出来迎接莫理循。
赵传薪此时也下了城墙,和莫理循站在了一处。
经过介绍,俩洋人,一个是法国科学家保罗·佩里埃特,另外一个唇上留着两撇胡须的就是马汉达。
而健硕的武官,则是满城的都统,姓于,他们都称呼他为于都统。
凉州满城都统其实是副职,但这个职位,在清中后期,一直都是满清贵族镀金的跳板。
赵传薪发现这姓于的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