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我欲九天揽月> 我欲九天揽月 第346节

我欲九天揽月 第346节

  天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那五大正宗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年纪、辈分、功底,都要比展昭高明深厚的人物,不过是功深而潜修,如神物而自晦罢了。
  假使这个展昭,是出自五大正宗之一,那才勉强值得多看一眼。
  在今天之前,在须臾之前。
  这两个俗不可耐的大妖怪心底里,对展昭的看法,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现在,他们两个几乎是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雷允恭还好一点,他一跳之间,还舍不得自己这么多年势力,在试图补救阵法,稳住阵脚。
  而郑知州,他这一跳之间,连转个身子的时间都没有,直接撞碎了自己身后的王座,倒退狂奔而走。
  展昭凌空跨步,一剑递出,身影已经跨过了大半个阵法的间隙,刺向了雷允恭。
  这一剑,只能用递来形容,剑刃朝着左右两边,剑身是平着刺过去的。
  雷允恭惊喝一声,丈高的身子挺立在空中,双手分开,左手抓向阵法残余力量,无数神水明珠,朝他掌中汇聚,右手向前一探,就要去捏展昭的剑刃。
  周围的整个环境,突然一明一暗,雷允恭的右手形如鸭嘴,像是两块古石,上下合来,又好像是一把天生的剑鞘,直接盖住了大半个剑身,要将之夹住。
  天下猿种三千类,白猿接剑最为高!
  猿猴种的妖怪,其实天生有一种剑道的智慧,善于击剑。
  但是,只懂得挥剑斩敌的猿猴,天赋不如那些懂得接剑的猿猴。
  白猿接剑,甚至被称为猿猴一族中,最技近乎于道的神通。
  当年峨眉总掌教的四大弟子中,年纪最小、但也天资最高的一个,出手杀他,都没有杀的掉,只是斩断他的恶根,就是因为那人是个剑客。
  而雷允恭,最善接剑。
  可是这回的他,没抓到那把剑。
  展昭剑柄微动,杏黄色的剑穗,微微扭转,剑影闪烁间,就从那大如磨盘的猿猴怪掌间抽出。
  同时一条条剑痕,快疾如闪电、安静如光阴般,全点在了雷允恭脸上。
  这只猿猴妖怪的手臂,其实比整个巨阙剑,都要长的多。
  但是展昭挥剑的时候,就好像巨阙剑的剑身,实质的增长了一样。
  这一招里面,他不是用剑气伤敌,而是真的用剑尖,密密麻麻的击中了雷允恭的头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小小年纪,一个明显尚未触及三灾,甘心在官府当走狗的陆行仙,怎么会有这么强的战力?!
  雷允恭念头闪过之时,整个脑袋,已分崩离析,化为灰烬。
  血肉裂解,灰烬化的迹象,还从他的脖子,朝全身扩散。
  在他左手中汇聚起来的那些神水明珠,没有等到挥出去的时候。
  反而是展昭,目光一偏,忽然一剑刺中那些神水明珠。
  像一大串葡萄般簇拥在一起的明珠,被他这一剑点散。
  明珠排列开来,环绕成圈,最小的一圈,直径仅有三寸大小,最大的一圈,直径足有三尺大小。
  展昭抖了个剑花,剑尖停在这些同心圆的中心一点,向前递出三寸,随后松手。
  咚!!!
  所有的神水明珠,在同一时间炸裂,所有的力量,奇妙的全部挤压在巨阙剑身之上。
  这把名剑在神水的影响下,骤然转冷,奇寒无比,但已经暴射而出。
  冰白色的一条裂痕,轻巧的在天空上划过。
  恍如一笔,起于西方,划向东方,五里之遥,转瞬即逝。
  郑知州的身影,被一剑贯穿,全身冰冻。
  展昭除恶务尽,正要趁机追上去,将这头恶名昭彰的老妖怪,彻底打杀。
  却见东方空中,一个黑影踏步而至。
  巨阙剑贯穿郑知州之后,速度已大大减缓,但仍比雷音快上一两倍。
  那个黑影,瞧着气息不算强大,速度却很惊人,脚步在半空一扭,就恰到好处的抓住了剑柄,拖剑上前。
  冰冻重伤的郑知州,转瞬之间,已被砍了数百剑。
  这只奸险的老山羊,百年前没有死在峨眉的白衣神童小剑魔手上,也没有死在南天一剑的展昭手上。
  居然死在一个连陆行仙都不是的黑衣晚辈手中。
  人头变回羊头的时候,他仍双眼怒睁,怨毒不甘,似乎恨不得把那黑衣人一口咬死。
  “远远就看见这里妖气冲天,大妖坐镇,唬得我不敢妄动。”
  黑衣人似乎跛脚前进,但踏在空中,灵巧至极,送剑回去,笑道,“但看见了展大侠出剑,就知道无妨了。”
  展昭见到这个人,也露出笑容,抱拳说道:“智化兄,久违了。”
  沉浸在卷宗里的包拯,这才抬头,起身抚须,看了过来。
  第290章 莲花宗传,老幼悄然换
  江面上,被那些妖怪的各色血水染得浑浊了一阵子。
  能够被雷允恭、郑知州带过来的妖怪,都是他们这百年时间里面攒下来的精锐,血煞妖气不容小觑,大多走的是靠杀生血食、摄取怨念来修行,这种不太动脑子的路子。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死后,所有魂魄落入冥界,缠绕的那些怨念血煞也随之而去,残留下来的血腥味道倒是很淡,比他们活着的时候,弱了很多。
  但范仲淹站在船头上,看看自己手里的粥,又看了看江水,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转身把碗放下了。
  展昭吃得正香,智化吃得更香,一边吃一边说起他来这里的目的。
  包拯在旁边翻看智化带来的东西,不只是有陆昆院子里那些,可以联系到襄阳王府的事物。
  还有江淮大都督府中,因为跟金陵王、天仙门密谋,养匪为患,掠夺财宝,与海外交易的一些秘密帐册名录。
  苏寒山自己,没有在意过这些东西,当时目标,只是奔着苏晏的修行心得去。
  智化却是暗中搜索,破解了不少机关,还请欧阳春帮了点忙,才把这些帐册,成功拿到手。
  “那江淮大都督,也是一时之俊杰,朝廷之柱石,竟是这样的人。”
  包拯摇了摇头,端起旁边的碗,道,“多谢智化壮士,送来这些证据,否则若是我们自己查证搜集,又要耽搁许多时日,还未必能够搜得齐全了。”
  端着粘稠的甜粥当酒敬人,这种事,说来虽然有几分幼稚,但包拯向来不苟言笑。
  智化平时文雅,这时也有几分江湖人的慷慨,添了两勺粥,一口干了。
  范仲淹止言又欲,欲言又止。
  那粥用料厚实,这么吞下去,竟也不噎嗓子,真是好汉!
  他略微转头一看,喝~!包拯碗里也干净了,碗底亮闪闪可以当镜子用。
  范仲淹以前觉得,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同僚,在朝中都没几个人敢亲近的,着实想不出那么多江湖人,主动跑去给他帮忙时,是怎么相处的。
  今天他倒是有点明白了。
  “虽然证据已经有了,但江淮的事,还需要略微做些查实,军中失将,也当安抚,又有太湖隐患,事务颇多。”
  公孙策在旁摇了摇扇子,说道,“可襄阳王那边,又是重中之重,是不是该上报朝廷,调些帮手过来?”
  包拯沉吟道:“急切间,只怕没有合适人选。”
  范仲淹坐下来,笑道:“不如我去江淮,你们去襄阳?”
  这范仲淹十几年前,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在朝中上奏,力求推行新政,朝中阻力不小,被他连写数十篇雄文,求告皇帝。
  结果这些文章,不知怎么,走漏了出去。
  正好当时,名震西方多瑙河畔的一只老妖,游历中土,自称冥河姥姥,看过文章之后,起了兴趣,便要把范仲淹掳走。
  万幸,那冥河姥姥行事嚣张,不看时机,当时正逢文武百官上朝之时,她在大宋皇宫中拿人,引起满朝文武,皇帝太后,齐力抗衡,拖延了一段时间。
  最后峨眉总掌教,普度普群生老真人,收到宫中求救消息,发出一道飞剑,才把她惊走。
  范仲淹因此重伤,修养多年,身上只挂了个闲职,文曲净土也转给了包拯,这次只因朋友交情,才同行出来游历,身上并没有担任钦差之类职务。
  他现在如果要去江淮管事,只怕名不正言不顺。
  “哈哈哈,事情可以先办起来,一边办一边等公文嘛。”
  范仲淹抚须笑道,“我的名字,知道的人应该不少,此去江淮,除了安定军中人心之外,也是想具体看看太湖的情况。”
  “那太湖隐患,最大弊端,在于只有一条江脉入海,其他支流,流量又小,河床又浅,且全汇入同一江水之中,所以一旦决堤,便是大祸。”
  “等我勘探地形之后,正好发动江淮军民,开浦挖塘,蓄水引流,将来即使太湖有事,也难成大患,而且又给这些人找点事做,以免动乱。”
  包拯抚着胡须不说话,当年新政之事,不了了之,但他对朝廷冗官情况,上下公文周转,拖延至极的现状,也早有意见,便默认了此事。
  当年冥河姥姥随手直闯皇宫之事,本来应该是件屈辱。
  但是事后,冥河姥姥在多瑙河畔的名声、实力传扬出去。
  大宋朝廷竟然能够与这种巨妖抗衡,反而成了一种荣耀。
  范仲淹这个因为文章,引起了巨妖觊觎之人,也就在整个事件里面,名声变得微妙起来。
  他只要不造反,仅有这些不符合章程的事情,大宋上下,绝对都会让一让他。
  众人皆不是拖沓的性格,略作商议之后,就分头行动。
  包拯等人转向襄阳,范仲淹和智化,则乘船往江淮而去。
  ………………
  与此同时,在江水下游不远的地方,也有百十人停下了脚步。
  这上百号人,僧道俗家打扮的都有,领头的是三个老道,各戴紫玉莲花、红玉莲花、白玉莲花冠,虽然胖瘦略有差异,却都显得仙风道骨。
  那戴紫玉莲花冠的,身份可非同一般,正是当今天下五大正宗之一,莲花正宗的掌门人,郭长达。
  旁边两个,是他门中左右护法,左护法“寿星真人”庄子勤,右护法“福星真人”叶秋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