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我欲九天揽月> 我欲九天揽月 第378节

我欲九天揽月 第378节

  哪怕面对有一星半点看不透的招数,都要抢先打断,如此就不怕有任何意想不到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苏寒山终究是要空手,对抗拥有两千多尊密魔空神子的妖王冥河。
  这就是最大的劣势!
  此时此刻,大巴山百里开外。
  一面巨大的袈裟,正凌空飞行,边角处时刻有金光闪烁,速度奇快。
  上面承载了九道人影,各自屹立。
  这是少林派的传承至宝,木棉袈裟,上面九道人影,正是武当长老陶福安和少林的八大名僧。
  八大名僧中有五个,都只是继承禅宗少林前辈们传承下来的净土,但也有三个是自修而成,实力非同凡响。
  其中有疯僧醉菩提,练就神眼,远远就看到大巴山异状。
  “那是冥河姥姥?!”
  疯僧叫道,“与她交战的,莫非就是为白一子治伤的那位,看起来是刚突破到双灾境界,身边又无法宝,形势不妙啊!”
  陶福安也是始料未及,叫苦道:“他们两个怎么把战场分开了!这下我们先去哪边帮忙才好?”
  疯僧道:“我看这位似乎也懂佛法,不如把木棉袈裟借他一用,我们再往南海去……”
  木棉袈裟是少林方丈掌管,疯僧说这话时,众人都看向当代的少林方丈,欧阳忠惠。
  老方丈注视着百里外的黄泉之门,注视那道坐在高峰上的身影,目光有些惊疑。
  江湖中少有人知,这位欧阳方丈,是娶妻生子之后,才半路出家。
  他年轻时候,习武参军,一心要杀敌报国,结果在边军中被监军所误,一场惨烈厮杀,同伍失散,冰天雪地,挣扎求存,扒了辽军的衣服保暖。
  在辽国边地生活一段时间后,接触辽人,他才发现,原来这里大多也是汉人,言语习俗没有太多不通之处,甚至就算契丹百姓,本身也是水深火热。
  两国交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极重负担,苦楚之处并不比宋人少,也不知究竟图个什么。
  他年轻气盛,与一个辽人女子互生情愫,娶妻生子,就想要带妻子回乡祭祖,结果路过宋辽边境,巧遇两支队伍交锋。
  宋军长官要当他是奸细,抓起来细细盘问,辽军长官更是直接就要弯弓射杀。
  欧阳千辛万苦杀出重围,才带着受伤的妻子回到乡中,妻子旧伤难愈,不久便去世,他心灰意冷,整日浑噩,有心报复世道,也不知从何着手,五内如焚,就将儿子托付给老家人抚养,外出参禅访道,希望能够得到开解。
  最终他在少林驻足,领略佛法,剃度出家,竟后来居上,越过了同辈师兄及众多师叔长老,接任了方丈之位。
  他平日默默读经,默默练武,向老家写些书信,很少高谈阔论,舌辩佛法。
  寺中不少低辈子弟,很难理解,为何当初上代方丈说他佛法境界最高。
  其实他自己觉得,说穿了也是一文不值。
  天地间,向来有无数差异,看似平常,但不经意间,若有那么几重差异,累加到了一个生灵身上,就是无比沉重的负担。
  人身笨拙,人身脆弱,在这煎熬苦海中,总是难以自主,迷茫失措,但人心飘渺,反而比身子多些好处。
  儒道佛杂各家思想,说穿了也就是个修身养性,先求心能自主,心能解脱。
  欧阳方丈体会过身心煎熬,才知道,就连心念上一点点的自主,都是多么困难的事。
  寺里其他和尚,没有这等体悟,当然无法领略佛法,欧阳方丈纵然有心教给他们,也不知如何展示,口舌之争是没有用的。
  可是今天,欧阳方丈看着坐在山峰上的那道人影,看着站在黄泉之门上的团团幻境。
  忽然觉得,佛法,似乎也可以切实的展示出来。
  旁边疯僧还在催促欧阳方丈。
  “不必了。我们已经是全力催动木棉袈裟,但还有这百里之遥,无论如何是赶不及的。”
  欧阳方丈这话一出,众人脸色皆变,都以为事情不好。
  谁知,欧阳方丈说了这话之后,又俯下身去,行礼参拜,满心欢悦,口中念唱。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佛音在高空之中拉长回荡。
  ………………
  幻境之中,泥胎佛像开口说话。
  “黄泉本性,是他们临死时一点脱离身体、最自主、又最放不下的心思,寄希望于世间真有黄泉忘川,轮回转世。”
  “但说到底,他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分散沉积下去的,没有完整的灵智可言,又怎么可能唱出那些叫人投入黄泉的魔音?”
  佛像似乎完全无视了正在侵蚀幻境的黄泉之水,声音中含着笑意。
  “你说我在蛊惑他们,但我只是让他们想起,他们真正放不下的事情。”
  “恩爱的妻子失去了孩儿,至死犹恨,曾经的少年失去了父亲,成为大儒百年之后,也耿耿于怀……”
  “你让他们唱着不该有的歌词,我让他们想起他们真正的心思。”
  “试问,你和我的幻境,究竟是,谁更真?!”
  冥河姥姥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一片铁青。
  只见周边一切崩裂的幻境,骤然定住,维持在所有执念惦记的那个场景。
  幻境之外,山峰之上,苏寒山目光湛然,黑白分明,挺身运掌,双手向前推出。
  他的掌力,仿佛编织了一场虚空大梦,笼罩了整个黄泉之门。
  化而后定,定而后化。
  执念尽展的那些古老念头,如清风般起伏飘散,使一场大梦,回归黄泉。
  百里开外,响着一个虔诚的苍老嗓音。
  “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意用功夫……”
  群山之间,冥河姥姥发出一声震天的嚎叫。
  黄泉之门崩散开来,空神子不受控制,四散飘飞。
  她的真身终于显露,黑衣飘扬,七窍流血,痛号穿云。
  第312章 一剑问幽冥
  苍天洁如琼脂玉,海浪奔如白蟒龙。
  东海小蓬莱,当今世上不归于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自成一脉的武道圣地,就坐落在这生动美好的海天之内。
  因为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上面,有长生神树,琼枝玉实,人吃一颗就可以长生不老。
  于和当年创派的时候,觉得自家门派中,毕竟没有这样的宝贝,因此加了一个“小”字,以示逊色于真正的蓬莱仙山。
  但是,小蓬莱的占地范围并不小,实则囊括了方圆三百多座岛屿。
  最大的几座岛屿上,甚至各有百里长短的细腻白沙滩,青山耸峙,瀑布轰鸣,林野莽莽,常驻百万人口,繁华非常。
  有天下各国修行者的商船车架,法器飞帕,往来贸易,向小蓬莱碧霞宫的门人定制各类神兵宝物。
  也有大船用铁索相连,铺上木板,作百船坊市,各方商队之间互通有无,宴饮之际,先定下一些生意。
  不过,他们这些人都知道分寸,并不会靠近碧霞宫主殿所在的那座岛屿。
  至少让喧嚣之声,与那座岛屿间,隔了五十里开外。
  无论外界如何,那座岛上始终是静谧清幽,仿佛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人间仙境。
  直到今天,那座岛屿上传出了一声长叹。
  山峰土壤,森林水流,都在这一声长叹中微微颤抖。
  金冠白发、瘦眉长须的于和,手上提了一把剑,走出碧霞宫的主殿。
  林子里忽然闪出另一个老者身影,身材瘦小,精神矍铄,灰袍青绦,眼神慎重的看着于和,嘴上笑道:“武圣人常年在这东海仙岛上面享清福,怎么又动了杀心?”
  “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劳得动您老人家的大驾吗?”
  于和剑未出鞘,随意的在身边扫了扫,似乎在扫去晦气。
  “金兄,你在我周边这几个岛上晃悠了十几年了,我嗅着你的老人味儿,着实是受不了,今天干脆我出门一趟,这碧霞宫就让给你了。”
  金昌笑道:“可不敢,可不敢,我们武当山上三两间破道观,烂草屋,怎么敢用来换碧霞宫这样的……”
  “你有什么不敢的。”
  于和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当年我大弟子夏遂良,在外面跟雪竹莲起了冲突,雪竹莲不顾脸面辈分,竟然对自己这个师侄下手。”
  “要不是我出手的及时,我那大徒儿也就没了,事后我把雪竹莲教训了一顿,普群生都不敢到我这里来说什么,你偏要跑来管闲事,盯着我。”
  “你武当正宗,真是好大的威风啊。”
  峨眉老掌教普群生、冰川北极岛雪竹莲、东海小蓬莱于和,这三位其实曾经是师兄弟的关系。
  于和还是排名第三,但青出于蓝,胜过自家师父师兄们的成就。
  他出来自开一派,本来也是一桩美谈,与旧门派虽然互不干涉,到底名望上有些联系。
  直到十几年前,他才跟自己两位师兄撕破了脸。
  金昌听他把话挑明,也不禁脸色一沉:“夏遂良行事乖张,易走极端,如果待在你身边教养的还罢了,你非要常年放他在外行走,沾染恶习,狂悖残暴。”
  “当年雪竹莲本来也只是想教训他一番,押回碧霞宫,他却出刀斩击黄河北岸,险些酿成七县水患,雪竹莲才下了重手。”
  “此事前因后果,明明白白,你被尊为武圣人,难道感应当地气息,还不知道事情经过吗?可你竟然不分青红皂白,把你二师兄打成疯子!”
  金昌双手垂落,掌心空空,断然道,“这件事情,别说我是武当掌教,当为正道表率,就算老夫只是从路边泥坑里跳出来的一只老蚂蚱,也想管一管!”
  于和一双眼睛盯着他,眼珠子陡然变得有几分铜绿色泽,又越变越亮,色如黄金,质比阳光。
  “所以今天我徒儿被杀,你肯定也是要拦住我了。”
  于和的语气反而平和了下来,长剑横在前方,长袍凝固不动。
  “我虽然出身峨眉剑派,但是自悟剑道,倒是跟武当的路数有几分相似,一直以来,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是你的《偷天换日玄功图解》,能找得出我的破绽,还是我能一剑斩了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