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应倪的三十一岁,在这琐碎平淡又极度幸福的夜晚里开始了。
-
六月一过,小暑来临,禾泽即将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雨过天晴的一天,从加拿大飞回来的余皎皎打了数十通连环催命电话,应倪那会儿正在陪京京逛打折场,逛了一下午没吃饭,挂断后便捎着她一起过去了。
余皎皎和京京在康睦见过一面,因而应倪只向温珍慧介绍了彼此。
四人落座后,侍应生开始上菜。古色古香的凉亭被茂密的绿植掩盖,琴声从满是荷花的水塘对面飘来,悠扬婉转,令人陶醉。
这顿饭由余皎皎做东,当然是为了吐槽家里那些破事。温珍慧性格温柔,菜上齐了楞是一筷子没动,认真倾听,时不时搭讪两句。
坐在余皎皎对面的京京见状也跟着一动不动。
应倪把筷头装上塞她手里:别管她,饿了你就吃。
这话把余皎皎惹怒了,语气拔得高高的,也酸酸的:什么叫别管我啊,你们被欺负了有老公疼,我可什么都没有。她委屈地吼道:什么都没有!
突然的咆哮让京京倏地松了手,筷子掉落在地上。应倪深吸口气,温珍慧扭头喝茶退避三舍。琴声也在这时戛然而止,凉亭陷入了一股凝滞的气氛。
其实应倪没生气,知道余皎皎是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对她妈一碗水端不平的怨怼,把火气咽下去,指节敲了敲桌面,思考着怎么像陈桉一样有效哄人。
没等想出来,京京率先开口了。
那什么她默默举手,我也没有老公。
余皎皎一听,眼睛都锃亮了,拎着碗筷抬下巴示意应倪让位,挤到京京旁边:那我要挨着你坐,不挨着她们这些有妇之夫,我们才是一伙的。
你几岁。应倪看过去,幼不幼稚?
余皎皎不理会她,热拢地和陈京京聊起来。趁她这会儿不作妖,应倪和温珍慧商量起合办子品牌进军底端市场的事,两人从品牌名到代工厂选择再到否请明星或是网红代言,一番讨论下时间悄然而过,凉菜热了一大半。
等再回头看时,余皎皎快要扒拉在陈京京身上了。
应倪停下话头,竖耳倾听。
余皎皎惊讶:你的意思是你从来没有谈过恋爱?!
陈京京喜滋滋地吃着免费的甜椰丝糯米糕:没。
母胎单身啊!
嗯。
两段对话后,余皎皎没再询问,盯着陈京京有些婴儿肥的纯真脸颊看了好半晌,然而跟猛然发觉什么可怕的事一样,突然往后一仰:你该不会是喜欢女的吧!
复古的长凳因为重量失衡而翘起来,猝不及防的陈京京险些摔倒,使劲抓着桌沿才堪堪坐稳。
她噎了一口大的,喉咙都梗疼了。屁股挪到长凳中间后,终于带脾气地扫向余皎皎:拜托,我就算喜欢女的也不会喜欢你。
余皎皎:
把应倪看笑了,温珍慧放下茶杯:这嘴跟你学的?
应倪不以为然,跟她哥学的。
不会吧。温珍慧不相信:你家那个最好说话了,跟没脾气一样。
应倪摇摇头:他才不是你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
温珍慧没有否认,温温柔柔地笑了。是啊,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会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就像婚前觉得邵凌冷漠不近人情,跟座冰山没有区别,同床共枕一段时间后发现没那么沁人。
只是柔情很少罢了,唯一的也只留给了她。
桌子另一边的唠嗑仍在继续。
余皎皎说: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谈恋爱你妈没意见?
当然有。陈京京老实说,她也为这事头疼,嫂子不生孩子,吴庆梅便把希冀放在了她身上,天天像唐僧念经一样。
催你相亲不?余皎皎又问。
提到这,陈京京胃口都没了,前天才让我去呢。
余皎皎和她妈这次吵架的导火线就是源于一场相亲,她又厚着脸皮坐过去,同病相怜地叹气:你妈给你找的怎么样啊?我那个年龄大不说,还一股爹味。
陈京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爹味?
余皎皎解释:就是什么都想管着你。
哦陈京京说:那我这个是个书呆子。
余皎皎拍大腿:书呆子好啊,你玩你的,他看他的书。
陈京京疑惑:那我为什么要找男朋友呢?
你去见杨路冬了?
听到书呆子几个字,应倪立马反应过来插话。
应倪能记住这个人,纯粹是今年过年回吉安,车子刚驶进小道还没到屋门口,吴庆梅就指着稻田对面的小洋房说是京京的干哥哥出钱修的,可厉害了,现在读完博在禾泽大当老师。
还说从小喜欢京京,对她可好了,两人是青梅竹马,最好亲上加亲。
京京当场翻脸,闷着一晚上没说话。大过年的,应倪安抚京京,陈桉劝吴青梅,闹得鸡飞狗跳。
对于应倪的疑问,陈京京没打算隐瞒地啊了声。
应倪问:那他怎么没送你回来。
陈京京:他让我在实验室和他一起吃盒饭,我就自己走了。
应倪:
难怪京京不喜欢他。
应倪怜惜地看着她:下次妈再让你去相亲,你就说我有事找你。
陈京京点点头,缓慢地吁出口气,夹起最后一块糯米糕。
其实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相亲,是吴庆梅让她去送三姨带上来的土货,说送给他妈妈。可问题就出在,自从杨路冬的妈妈从乡里搬上来后,吴庆梅和她时不时碰面,根本没必要让京京当中间人。
所以这事是因为什么俩人心照不宣。
不过这次过后,无论是杨路冬他妈,还是吴庆梅,都觉得她对他没意思,他俩铁定没戏,小时候的感情只是纯粹的兄妹情。
但有一件事他们不知道。
她在高一那年就向读大学的杨路冬表了白,还失败了。
-
趁着天气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应倪抓紧时间装修新房,同时找人把原来的老房子拾掇出来。所有卧室的木地板皆受潮翘起,需要全部更换。虽然翻新完也不会搬进去住,但应倪盯得比新房还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