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张御看着他道:“我听说你们复神教会四处复活早已死亡的异神,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面具男子语气略显激动的回答道:“是为了对抗浊潮,挽救这个世界。”
张御道:“对抗浊潮?”
面具男子格外认真道:“是的,浊潮会导致的世界的破碎,如果任由浊潮肆虐下去,所有生灵都难以幸免,可我们复神教会发现,但凡有神灵的地方,浊潮就会相应减弱,这是因为神明会吸引并吸收浊潮,现在大陆上的浊潮在逐渐减弱,这正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复活神明的缘故。”
张御不置可否,从现有的记载和推断来看,每个纪元的覆灭都多多少少都和浊潮有关,浊潮是个很复杂的东西,甚至背后与大混沌有着联系,并不是依靠什么异神就可以解决的。
上个纪元时,世界正处于众神统治的之下,可他们仍然被浊潮覆亡了,这说明或许神明对于浊潮纵然有一些影响,但绝非其人所言只靠神明就可以决定浊潮的盛衰。
他问道:“你们复神教会有多少人?”
面具男子回道:“这个我并不清楚,复神会里我真正接触过的人只有两个,我们各自负责会中分配下来的事,平时并不见面,只有特殊情况才会聚首。”
张御道:“如何才算特殊情况?”
面具男子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上层有要求或者我们彼此寻求帮助的时候。”
张御道:“我观你并非天夏人,也非是安山附近的土著,你叫什么名字,又从哪里来?”
尽管对方戴着面具,可是在他眼中和不戴面具没有什么两样,对方面目普通,乍一看出没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仔细分辨下来,却能发现其人五官特征与天夏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更没有大陆土著所具备的特征。
面具男子道:“这……我不能回答,也无法回答。”
张御道:“这是为什么?”
面具男子为难道:“我可以有限的回答尊驾问题,这是复神会所允许的,可是涉及到一些隐秘的问题时,因为身上被种入了灵性枷锁,就算问我,我也没法回答,有时候说出来与真实情形也是有所偏差的,比如我虽然记得自己的来历,可当被人问起的时候,我的这一部分记忆就会遗忘。”
张御眸光微动,复神会并不隐瞒会中的一些事,但是却对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复神会会员的来历这么看重,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他淡声道:“你忘了也没有关系。”
面具男子有些不解,这时他看到张御的目光之中闪烁出一道奇异光芒,不由微微一怔,随后整个人陷入了某种迷失状态之中。
张御试着把刚才所有问过的问题再问了一遍,对方也是迷迷糊糊回答了,与方才的答案并无什么两样。随后他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面具男子很是呆滞的回答道:“我叫安一。”
张御再是问:“你来自于哪里?”
面具男子似乎停滞了片刻,才继续回答道:“我不知道。”
张御念头一转,所谓的灵性枷锁,就是在人身之中种入一丝灵性束缚心灵。可要长久维持的话,那么需要受术之人自己也具备灵性,那么枷锁可以从其身躯之中抽取灵性进行补充,如其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时间一长,灵性就会慢慢消失。
而这个面具男子明显就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除非隔一段时间就施加灵性枷锁的,那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思维暗示。
而他方才的问话其实同样是一种暗示,这就等若对方自己去问自己,其实就是催发出一个自我的回忆的过程,不会引起心里的逆反,可是这般对方还无法回答清楚的话,那应该就是其人的记忆本身就抹除或者篡改了。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可能性略低,暂时不作考虑。
他思索片刻,又问道:“这些伊地人的余孽是你带来的?”
面具男子呆呆回答道:“是的,这些伊地人的后裔一直想让他们的神明复活过来,我就一直在帮助着他们,为他们找寻合适的身躯,并告诉他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去复活他们的神明。”
“这座神像岛屿的出现和你们复神会是否有关系?”
面具男子道:“不,这只是一个偶然,我们本来已经为他们的神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寄托躯体,但是由于这些伊地人后裔的贪婪,他们过早的出现在东廷人的眼里,使得他们生存的地方暴露了出来,后来部落遭到了玄府的攻击,也就没法再举行仪式了。
后来海上传来了神像岛屿的消息,我本来反对来这里,可他们的祭祀认为,这是神明的指引,所以坚持来此处。他的野心很大,想让整个岛屿成为他们神明的寄托之躯,我把这件事报了上去,复神会却答应了他的要求,并让我配合他。”
张御心下一转念,伊塔神若是以整座岛屿为寄托,并不是不能做到,只是神像不完整,这就需要它用自己的神力去进行持续的改造。这样对祭品要求就相当高了,且需要持续不断的献祭,以伊地人所表现出来的实力看,明显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他问道:“你们复神会莫非愿意为他们提供祭品?”
面具男子道:“是的,只要有人愿意复活神明,并且确实可行,我们复神教会愿意提供一切帮助。”
张御道:“祭品又从哪里来?”
面具男子回答道:“东廷人那里有人支持我们,每个月都会卖给我们不少祭品,我们还会出钱从土著部落那里收购,只是安山以西的灵性生物实在太少了,所以我们大多数的祭品是血阳古国的后裔部落提供的。”
张御道:“你们和血阳古国也有联系?”
面具男子似是停滞了一下,随后才道:“是的,我们同样帮助他们复活神明。”
张御接下来试着再问了一些问题,不过所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表面上的,只要稍微深入一点,那么其人就会陷入呆滞之中,或者干脆回答出一些毫无逻辑,前后不搭的话。
他知道这应该就是这个人所知道的极限了,心思一转,试着再是问了一句:“你们复神会的首脑是谁?你们是怎么称呼他的?”
面具男子这回回答的很快,“他们自然是神啊。”
“神?”
“对,神!”
面具男子这时的声音忽然一改之前的呆板和迷茫,而是变得清晰起来,他缓缓抬起头,面具细缝中露出来的眸子变得诡异而古怪,道:“张士君,其实你有什么疑问的话,不必问他,可以直接来问我。”
张御神情不变,淡然道:“如果你愿意说。”
面具男子道:“张士君,我很愿意与你分享我的乐趣,不过现在时机还没有到,但那一天很快就要来了,很快了,很快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身躯猛地一颤,头颅啪的一声爆开了,鲜血和脑组织溅的到处都是,破碎了一半面具则是飞了起来,远远掉落在了海里。
那无头尸体则仍是死死抱着木板不放。
张御心下一思,对方自称是神,也的确具备神明的威能,复神会的首脑应该和自己的会员有着某种联系,方才应该是他的最后一句话触动到了其人的感知,所以通过某种方式强行降临到这个人的身上,而后者承受不住神力,故才爆颅而亡。
这个复神教会似乎和这片大陆之上的所有势力都多多少少有些牵连,那足以说明其背后拥有着不小的实力,不然没可能与这些势力对等说话。
以往玄府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心上,至少没有当成过主要敌人,只是他觉得,这次回去之后,有必要让玄府对这个组织多作重视了。
只是……
对方敢在他面前说出那番话,那说不定某些事情已经在进行之中了。
那么究竟会是什么呢?
他看了一眼那远空和浩瀚的海面,又转头一望那方才升起未久的朝阳,不管是什么,只要敢冒出来,打下去就是了。他身躯之上光芒一闪,骤然腾空而起,伴随一声震响,就化一道青虹遥空飞去了。
……
……
第一百六十章 乌云
学宫居处之内,张御坐于顶层平台上,正翻看着玄府前人的记述文册。妙丹君则蹲在一旁,盯着雨棚上一只翅膀微微扇动的蝴蝶。
自海上回来已有半个月了,这些天他一直在玄府之中教授新来的弟子,直到这两日才有暇回来。
上次的斗战之后,带给了他很多启发,觉得自身还有些许地方有所不足,只是六印章书那些章印并不能带给他很好的帮助,所以他索性翻看起前人斗战的记录来。
这记录里面记载的很多东西都是百年前玄府前辈与异神交手的经过,尽管只是简略描述,可他还是能从中看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其实都护府建立之后,初期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护府都是用货物交易的方式和四面交流,能不动用武力就不动用武力,再加上都护府自身实力很强,所以冲突较少。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浊潮降临之后,大陆内部古代异神的复苏,那时才是真正惨烈的开端。
可惜的是,洪河隘口一战后,玄府连章印都遗失了不少,可别提斗战记载了,倒是有玄首本人有一篇记述在。
只是玄首那时候的修为放在同辈之中也不算高,而且有些地方遮遮掩掩,应该是被弟子删改过的,现在至多只能算一个事件记录,特别有价值的地方不多。
不过他留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时候玄修出手,往往是两个人一起配合的,而且两个人之间一个主攻,一个主辅,辅助的人那人负责观察、感应,以及掩护之责,使主攻的一方能够全身心投入战斗。
这可能是因为主修章印不同才造成的,似如以“耳、鼻、眼、口”等印为主修的修士,在正面战斗中肯定是不如主修“身、意”两印的修士的,所以如白擎青这样的修士,立功多是在“察、知”这方面。
而现在已不讲究这样的配合了,这当不止是玄府人手缺少的缘故。玄修之间若没有长时期的配合,相互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支持,那也不可能有这样的默契,更不可能有什么战斗力。
倒是他发现,戚毖那时候的记载中,曾有几次提到自己熟悉的同伴不在,遗憾一些机会只能白白错过。而其记载也是偏向于观察和分析,而不是战斗,所以他大胆推测,玄首当时很可能是一位处于辅助位置的玄修。
而且不在的那人,会否就是后来找上门来与戚毖争夺玄首位置的那个人呢?
正思索之时,妙丹君这时一窜一扑,却是将顶棚上的蝴蝶扑捉了下来,落在他的身旁。
像这种日常嬉戏,妙丹君并不会使用自己的灵性,否则刚才一抓之间,起码雨棚是承受不住的。
张御看了一眼,顺手揉捏了一下妙丹君的脑袋,就又收回目光,他从案上又拿过一本册子,这里面记录的是玄府所有有关复神会的记载。
他翻下来后,发现里面内容着实不多,因为之前对抗超常力量一直是神尉军在做。
按照安一的说法,在东廷都护府有人在支持他们,他怀疑很可能就是神尉军和颠覆派的一些人。
他之前回来时,已是将关于复神会的事报了上去,并要求玄府对此加以重视,不过这也只是加以补救,若是此辈真在准备做什么,那么此刻恐怕已经是在酝酿之中了。
却在这时,案上册子忽的翻动了几下,书页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的袖袍也是飘舞不止。他看向远处海面之上那乌沉沉的云团。
起风了。
玄府事务堂中,项淳神情在看完一份呈书后,神情变得十分凝重,他站了起来,皱着眉头在堂中走来步去,好像在慎重考虑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似下定了决心,把门外的役从喊进来,道:“去把王师弟和许师弟唤来。”
许英自外走了进来,道:“师兄你唤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么?”
项淳道:“稍候片刻,等王师弟来了再说。”
许英这时欲言又止。
项淳看了看,道:“你想说什么?”
许英上前两步,道:“师兄,你知道我想问什么,这都又要过去两个月了,老师什么时候出关?”
项淳叹了口气,无奈摇头,道:“我上次看过了,老师似在长久定坐之中,所以一直不曾出来过,不过我留了一份呈书在那里,老师一旦出关,一定能看到的。”
许英不禁有些失望,他焦躁道:“可是这样太耽误了季师侄修行了。”
项淳摇了摇头,道:“比起这件事,眼前这件事更重要。”
许英不禁一怔。
此时王恭走入了事务堂中,他看了许英一眼,随后对着项淳拱手一揖,道:师兄有事寻我?”
项淳道:“两位师弟,坐下说吧。”
两人相互看了看,便依言坐了下来。
项淳沉声道:“神尉军这两日前派出人手,往安山之北去了,而这回负责带队的人是右军候庞巩,但是左军候赫疆两日之前以军务交替之名被唤到了洪河隘口附近,这么一来,加上原来就在那里驻守的下军候齐巅,神尉军有三位军候将会汇聚于北方。”
许英神情一变,道:“神尉军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