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贺穆老老实实站了起来。
柴安自里转出来,对着张御一拱手,道:“张教长,今天得罪了,改日我当宴客赔罪。”
张御还了一礼,道:“柴教长,你和你的学生可以经常来切磋,你之前说的一句话我很赞同,唯有互相比斗才有长进。”
柴安看了看他,感叹了一声,由衷言道:“张教长心胸宽广,气量恢廓,柴某自愧不如。”
再是一拱手,他便带着贺穆自里厅出来。
莫若华此刻正双手怀抱,靠在墙壁上,见他们出来,便又站直了身体。
柴安对她点下了头。
莫若华微觉意外,也是点头回礼。
贺穆看了看她,认真道:“下一次我会赢你的。”
莫若华爽快道:“好啊,我等着。”
然而从训武场走出来后,贺穆脸上鼓起的斗志一下泄掉了,他垂着头道:“老师,我给你丢脸了。”
柴安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次不是你的错,是我太过自信,没打听清楚对手的情况就让你来了,”他像是在对贺穆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输给这样的对手,并不丢人。”
贺穆抬头看了看他,道:“老师,真的要打仗了么?”
柴安道:“北方的战事一直在进行,只是你们不了解罢了,所以你要抓紧了,假如去了战场,多一分实力,就能多一分存身的可能,也能多杀一点敌人。”
贺穆道:“是,老师,我会加倍努力的。”
另一边,卫学令通过玉璧看完整件事,就命人把曹梁请了过来,他道:“这位张教长的威望是越来越高了,可惜他的苏芊推举过来的人,他现在做的事情,并不利于军府下来的布置。
不管开阳学宫当初因何而设立,现在既然在青阳上洲,那么就一定要在上洲的统合之下,所有学生军卒都要听从青阳军府的安排,没有人可以例外。”
曹梁没有开口,他是个纯粹的修道人,学子出了学宫后去哪里,他不感兴趣,学宫内部的派系斗争,他也没心思理会,他坐在这里,只是因为派主让他来这里。
他道:“那么你想让我做什么呢?”
卫学令道:“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那位张教长身上入手,这个人很关键。”
曹梁摇头道:“我没有必胜他的把握。”
卫学令道:“上次你说这位很依赖剑器,需要一件克制剑器的法器,如果有这件东西呢?”
曹梁看了看他,有些意外道:“你和那些真修联系上了么?”
卫学令道:“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只要你答应,事成之后,这件法器就是你的。”
曹梁犹豫了一下,克制剑修的法器可是很少见的,这东西虽然没法直接提升他的斗战能力,可是无疑能让他今后从容面对剑修。
只是上次的事还可以说是印证,可他这才来了多久就又要上前比斗,这也显得刻意针对了,就算能赢,他也不可能杀了对方,修道人寿数久远,未来路还很长,平白得罪了这样一个实力不俗,且极具潜力的玄修,仅仅是为了一件法器,似乎有些不值。
卫学令看着他,恳请道:“老友,就当帮我一回吧。”
曹梁沉吟了一会儿,最后道:“好。”
卫学令露出笑意,他道:“老友,法器就摆在金台下方,我带你去拿,现在它是你的了。”
张御在柴安走后,便在训武场中指点着那些热情涌上来的学生,顺便也教授青曙一些运用力量的技巧,待一天下来,他回到金台之中,设法调阅了一些资料。
看下来后,他发现的确如柴安所言,近来各个学宫动作频频,交流比斗的密集度很高,而且他乘坐飞舟在各州之间游览的时候,也隐隐能感觉到,正有大量物资往北方运送。
柴安说得新一轮战争是可能的。
只是他此刻想到的东西更多。
战争需要更多人,也一定需要许多修士的参与,尤其是涉及小规模的交战,修士更是不可或缺。
青阳上洲实力较强的玄修无疑都在道派之中,但是在不查清楚这些修士是否有问题之前,即便他们自己愿意去战场,军府和洲府怕也不敢让他们去。
而后方不稳的话,洲府和军府怕也是不敢随意调遣大军北上。
如果这么一看,检正司这个时候放下身段来找他也就说得通了,他们是想要在战事开启之前尽量解决掉这个问题。
而他提出的要求,要是换个时候,检正司恐怕就直接丢在一边,根本不会去理会了,而现在却是难说的很。
下来就看,事情能不能如他所愿了。
光洲元武郡,青阳上洲洲治之所在。
这一州与他州不同,直接落在大青榕一根抬升出来根节之上,高高在上,沐天之阳,悬空俯瞰诸州。
此时在州中某处大殿之内,有三人带着肃穆表情,正沿着一条笔直的石道往前走着。
行在最前方的是青阳上洲的监御使蒙严,他大约五十余岁,颌下留着长髯,看去面容刚毅,目中隐含有一股直视人心的犀利光芒。
他身后跟着的,则是检正司主事薛治还有司查郑纠二人。
三人很快来到了一座宏伟殿阁之前,蒙严整了整衣衫,先一步走入了进去,薛治和郑纠随后跟来。
阁内只有一潭池水,看着深湛幽静,有一条通道往池水之间延伸,在那里中间有一个圆台。
蒙严脚步不停,朝着那里走去,并在圆台之上立定,随着薛治和郑纠也是分别来到这里,听得泊泊水声,那池水忽忽高涨了起来。
郑纠看着那池水从脚底下漫起,然而没过小腿、腰腹、胸膛,最后又漫过头顶,将他整个人淹没了进去,可奇异的是,他身上没有感觉到任何被水侵染的感觉。
他感觉自己仿佛于一瞬间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之中,四周围幽幽濛濛,似若虚无,而在正面,则立着一块通天立地的玉璧,它表面平整,光润无比。
站在这面不知多少广大的玉璧下,他感觉自身就像一粒渺小卑微的尘埃。
蒙严这时开口道:“此是玄廷设在此处的‘玄望’,凭借此物,我等便可将奏书送呈玄廷。”
他对着玉璧一揖,而后从袖中取出一只准备好的玉匣,而后起双手将此物往上一抬,道:“青阳上洲监御使蒙严,有奏书上禀。”
片刻之后,玉璧之中放出一道光亮,待光芒消失后,他手中玉匣便已消失无踪。
他抬起头来,整了整袖子,回转身道:“今天我带你们来这里,是因为如果有一天我不在,或是出了什么变故,就由你们代为与玄廷联络。”
薛治皱眉道:“使君,你身为监御使,有监察一洲之权,谁敢对你动手?”
蒙严摇头道:“我们下来要对道派动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做好最坏打算。”
薛治面色肃然道:“果真要对道派动手了么?”
蒙严抚须道:“不得不动,浊潮渐弱,青阳上洲绝不可能再孤守一地,一定要打出去,而北方的神怪异神也一样在那里蠢蠢欲动,这个时候,道派的事必须要设法解决。”
薛治皱眉道:“道派之事,最重要的就是竺玄首,他若阻拦,我们什么事都做不了。”
蒙严道:“这件事我可与你们透一个口风,我已与竺玄首沟通过了,他说届时会给我一个交代的。”
郑纠心头一震,他不解道:“使君既然已与竺玄首说定,那为什么还要向玄廷送出那拓玉和奏书呢?”
蒙严淡声道:“只是以备万一罢了,若是此事不成,总要让玄廷看一下,我们各种办法都是想过了。”
薛治对郑纠道:“此是使君保身之道,你须学着些。”
蒙严叹道:“我负责监察一洲,权责甚大,背后不知多少人盯着,有些事明明知道于大局无用,可也是不得不为。”他顿了一下,道:“走吧。”
郑纠一怔,道:“使君,不等结果了么?”
蒙严摇头道:“我自上任以来,每月都会来次呈书,可是玄廷却极少有所回应,这一次我猜也不会例外,我等不必在此空耗了。”
可就在三人往走的时候,还没有出去几步,背后那面大玉璧忽然光芒大放,一下将这处照亮,三人惊震回头,而后便见一道恢宏光芒自里射出,直接冲破这片界域,并往远空奔去!
……
……
第三十四章 玄廷传诏
青阳玄府,鹤殿。
这是玄府主殿的最高处,望去如高耸之鹤首,周围一无遮掩,只有青空一片。
玄首竺易生站在此间,道袍随风飘拂,他遥望着上空,看着那遮盖在天幕之上的大青榕,言道:“你倒是省力了,留我在此独守五十余载,不过……也快了。”
伫立许久,他方才从上走了下来,行至一面光华湛湛的玉镜之前,拿过拂尘只是一扫,等有片刻之后,那玉镜表面便荡漾了起来,过去几个呼吸,镜面之上凭空洞开了一扇门户。
虚虚雾气之中,似有人影晃动,片刻之后,自里走了出来一名秀逸洒脱的年轻道人,他见到竺易生,恭敬一揖,口中道:“弟子拜见老师。”
竺易生看他几眼,微微点头,道:“随我来。”
年轻道人随他到了一间静室内,这里摆有两只蒲团,竺易生先是坐定,示意一下,年轻道人便在他对面的蒲团之上老实跪坐下来。
竺易生道:“近来修行可有不明之处?”
年轻道人道:“姚师待我甚好,有问必答,倒也没什么碍难。”
竺易生道:“你悟性非凡,功行上的事只是小事,我也不来操心,只我辈真修,除却资质禀赋,道心最是重要,你要守住了。”
年轻道人在座上一揖,肃容道:“弟子谨记。”
竺易生道:“我已是为你安排好了一切,下个月你与检正司的人一道,携带我的手令,让诸道派配合你的查验,这其中分寸拿捏你自己掌握。只要你完成了这件事,便能赢得足够声望,那样我才好在临走之前,把‘青阳轮’和整个青阳玄府交托给你。”
年轻道人怔了一下,虽然这些年一直在灵妙玄境之中修行,可对外界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一听此言,立刻反应了过来,不由看向竺易生,试探问道:“老师此前不让检正司去查验那些道派,莫非就给为了弟子铺路?”
竺易生淡声道:“不错,他们就是我留给你上位用的。”
年轻道人沉默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道:“师父,那些玄修也一样是我们的同道,师父为何要这般做?”
竺易生向他看来,目中似有冷电闪过,道:“你是对我的安排不满?”
年轻道人不由一低头,惶恐道:“弟子不敢,只是弟子心中有疑。”
竺易生道:“我之所以如此做,那是因为彼辈不可信任,个中原因,以后你自会知晓,你只要照着我说的话去做便可。”
年轻道人只能道了声是。
竺易生还待说什么,只是他忽然有所感应,目光透过殿宇往上空看去,少顷,便见一道流光自东而来,越过玄府,往西北而去,他目光一凝,站了起来,“玄廷传诏?”
观州某处残破了半边的道观之内,惠元武与齐羽两人脸上都是一片欣喜。
惠元武看着手中书信,笑道:“老齐,真没想到,我们就是试着写了一封书信,万明道友居然就真的就回书了。”
齐羽感慨道:“是啊,我也不曾想到。”
他们所说的这位万明道人并不是简单人物,在诸道派中也是声名赫赫,早年玄法兴盛之时崛起那一批人中,就有此人一席之地,只是其人并没有如许多同时期的人物一般选择建立道派,而是选择了闭关潜修,直到最近再有重新出现,并且公开表明不满如今道派林立的格局。
他们二人听闻之后,便试着去书,并阐明自身理念,没想到没过几天就得到了回应,并且这位言明,他愿意将自己所学分享给那些与他志同道合之人的。
齐羽道:“如果有这位帮忙,那我们也不必再去劳烦张道友了。”
惠元武一想,不确定道:“是吧。”
齐羽摇头道:“张道友若是愿意加入我们,想来下不难到万明道友的指点传授吧?可惜他还太过惜身,却错过了这个机会。”
惠元武想说什么,却又感觉无从说起,这个时候,他忽见天中一道光芒划天而过,不由吃惊一指,道:“老齐,那是什么?”
那道光芒能光明正大的在青阳上洲的上方飞空而过,那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事。
齐羽有些迟疑道:“那似乎是……”他心中有一个猜测,但又感觉有些荒谬。
惠元武琢磨道:“看那个方向,似是往西北方向,平州、营州还是高州?话说,张道友此刻便是在高州吧?”
齐羽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有些心烦意乱,道:“许是洲中有了什么变故,先不管这些,我们明日就出发,早日见到万明道友为上。”
当州守关郡,梁中道派驻地。
派主胥鉴正召聚派中两位与同辈玄修一同议事。
这两人一姓向,一人姓李,当初在建立梁中派时,两人也是出了大力的,梁中派能在青阳上洲中有一席之地,他们二人也是功不可没。
胥鉴拿起一封书信,在手中晃了晃,道:“检正司昨日又发来了一封问书,加上前面所发来的,这已是近来发过来的第四封问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