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
第三十六章 波澜
青阳上洲之中,玄廷传诏只在五六十年前才有过一两回,且这两次是为对抗外敌而颁,可这一次,却是直接颁给一个人,故这一回,这引发的影响可谓极大。
而在这里面,受到震动最大的,则就是那些道派了。
以往检正司来查验,他们还能用玄修不受洲府管束来拒绝,或者干脆抬出玄首的名头来庇佑自己,而且这同样做也是受到玄首默许的。
可若是一洲玄正来查验他们,那完全就是名正言顺了,且因为这是玄廷所授予的权责,连玄首都没有办法说什么。
而当这位玄正与检正司联合在一起之后,他们又当拿什么名义去对抗?
此时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威胁。
于是一夜之间,诸多道派的上层都是开始彼此往来拜访,试图找寻出一个妥善的应对方法,隐隐然,所有道派似乎有联合到一处的趋势。
而在此中,也不乏有少数极端之人在暗中筹谋着一些东西。
青阳上洲洲治光州之中,监御使蒙严也是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闻听之后,心下一时感慨万端。
他之前对张御的了解其实并不多,送上呈书拓玉的时候,也并未指望玄廷真能有所回应,就如他自己所言,只是以备万一的。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他以为可以忽略的这一位,现在却是成为了那个可以左右局面的关键人物了。
因为无法调阅玄府的文册,所以他只能通过一些旁人转述的消息去了解张御,这里面就有一些是自东庭都护府到来的人转述的消息。
在了解到张御以往所做的事情之后,他感叹道:“没想到海外都护府中还有如此人物,也难怪玄廷愿将此事交托这位。”
检正司自设立之后,以往既负责查验洲中之人,同时也查验那些修士,可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因为玄修本就不属于洲府或者军府管辖,也不可能管辖的了,玄修也是拿这一点作为反抗的理由。
蒙严认为,如果玄廷之前派遣一名玄正到来,或许就能解决此事了,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玄廷一直不曾做过如此选择。
而从现在开始,这一份职权就要被从检正司剥离开来,重新交到修士手中了。
但他相信,对方仍是需要检正司配合的,他们也不可能抛弃彼此。
他思考许久之后,就命人把薛治和郑纠都是找了过来,关照道:“玄廷既授予这位以玄正之职,那么我等需尽量配合这位行事,好尽快把诸派之事理顺。”
薛治和郑纠皆是应道:“属下尊令。”
青阳上洲北方域外,某处临时搭建泊舟天台上,通体亮银色的云母号飞舟正静静的停靠在这里。
晨光亮起未久,温仪脚步轻快的来到了苏芊的舱房之内,苏芊正在沉睡之中,她修长的双腿搁在前方,整个人躺在软椅之中。
温仪来到她身边,轻声唤道:“校尉。”
苏芊眼帘一开,警惕的醒了过来,她漆黑有神的眸子在看到温仪后,目光才又柔和了下来,揉了一下额角,道:“我睡了多久了?”
温仪道:“不到两个时辰。”
苏芊蹙眉道:“你应该早点叫醒我的。”
温仪只是温柔的笑了笑。
苏芊坐了起来,用以往修炼时学到的呼吸法认真调息了几下之后,精神就再一次抖擞起来,她问道:“什么事情?”
温仪双手递上一份文书,道:“后方传来的报书,校尉看了或许会很高兴。”
苏芊拿了过来,认真翻开起来,过了一会儿,她眼眸一亮,道:“张士君?玄正?”她唇角微弯,道:“看来当初我们请对了人。”
温仪微笑道:“听说张玄正在学宫能很受学子的欢迎,我们光烨营今年想来可以挑选到更多更优秀的学子了。”
苏芊道:“嗯,希望是这样。”
开阳学宫本就是为光烨营培养人才而设的,而且天机部那几位大师也都是那时候从玉京进驻到青阳上洲的,并为青阳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可是渐渐的,开阳学宫却是变成向青阳军府提供人才了。
其实都是天夏人,苏芊也不介意这些。
可是这些年来,优秀学子全都是奔着青阳军府而去,只有剩下一些无处可去的学子才会到光烨营来。
为了不使整个营的战力下降,她只能靠一些老卒撑着。
眼下大战在即,她也正为此事忧心,没想到后方却送来这么一个好消息。她想了想,道:”张玄正特别喜好古物,你把我们在战场上收缴的那些东西,挑些给张玄正送过去。”
温仪点头道:“好的,校尉,我会送到的。”
而另一边,同样得知了消息的惠元武也是为之振奋不已。
他晃了晃手中书信,兴冲冲的对齐羽言道:“老齐,张道友成了玄正,那他下来一定会着手料理那些道派,那么我也不必去找明道友了,也不必费心思建立什么道派了,不如直接去投奔张道友如何?”
齐羽却是摇头,道:“现在不妥,我们还需再观望一二,我以为,我们原来的打算并不需要改变。”
惠元武不解道:“为什么?”
齐羽看去很是冷静,道:“张道友现在虽是得了玄正之职,可是我们玄修终究还是要看修为说话的。
似那洪山、弥光两派,派主都是观读到第四章书之人,他们若是不从,张道友准备怎么做?要知道,就算检正司原来也都不肯与这两派直接对上,他又靠什么去让这两派就范呢?
还有就是我们那位竺玄首的态度,他真会容忍张道友么?只要他稍微示意一下,所有道派都会起来对抗,试问张玄正时他又如何打开局面呢?
而若是往深里想,这个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出了什么乱子,这个罪责又该落在谁人身上呢?他的处境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
惠元武皱眉道:“所以老齐你不看好张道友能做成此事?”
齐羽坦承道:“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惠元武看着他道:“可这等时候,不正该我们前去帮助他么?”
齐羽叹道:“老武,我也希望张道友能成功,可我们现在所要做得事与他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先去看看万明道友的意思,如果他也愿意出力帮助张玄正,那么我绝无意见。”
惠元武想了想,同意道:“好,我先跟你去,”他露出无比认真之色,道:“假如万明道友不同意,那我回头就去找张玄正!”
在西方纷纷扰扰之下,张御没有去理会外面变化,依旧是在学宫之中闭关,直至半月之后,他将玄廷赐下的三件法器都是祭炼完毕,这才自静室之中走了出来。
方到外间,眼前金光一闪,却是妙丹君跃到了近前,并在他脚下转来转去。
可他目光一落,发现这仍是原来那一股灵性力量的具现,只是看去变得更为凝实,更为真实了一些,乍一看去,已与原来的身躯没什么区别了,不过真正的妙丹君,此刻还在竹篮里长睡,但看来就快要醒来了。
他走至大厅之内,把李青禾找来,询问了下外面情形。
李青禾回道:“先生,近来有不少人寻你,都被我以先生闭关的名义挡回去了,学宫那里我也让青曙替先生告了假。”
张御点了点头,道:“我有事需往玄府去一回,有什么事你先替我记下,待我回来之后再言。”
李青禾认真道:“青禾明白。”
张御吩咐过后,就行至金台后方,由泊台登上小型飞舟,片刻之后,飞舟就飞离了开阳学宫,往巨州方向而行。
约莫三个时辰之后,飞舟就快要进入巨州了,本来他正闭目调息,心中忽生感应,双目一睁,就在刹那间之间,一道剑光已是从同时旋开的舱门之中飞了出去。
过有片刻之后,飞剑便又转了回来。
他将飞舟停在半空之中,自己则出了舱门,顺着之前感应,落到了地表之上。
目光望去,见地下躺着一具无头残尸,其人衣饰十分寻常,从上到下看不出具体来历,只是手心之中却是抓着一个闪着乌光的东西。
他伸手一拿,将之摄了过来,这东西大小如一枚鸽卵,形如细梭,两头微尖,表面毫光闪烁不停,不难看出这是一枚威力不小的玄兵。
要不在其人催发此物之前,就被他的蝉光剑先一步斩灭了意识,恐怕这东西就投在他的飞舟之上了。
他神情没什么变化。因为他很清楚,在自己成为玄正之后,一定有不少人不希望他再继续存在这个世上,似今天这样的事,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此时那具尸体忽然熊熊燃烧了起来,很快就化为了一堆灰烬。
他并没有伸手阻止,因为他不需要清楚对方具体是什么身份,不管背后是谁,总是脱不过那些个道派,这些人他下来会一一前往收拾的。
他一挥袖,将那些余烬埋入土中,而后就纵身回到了飞舟之上,继续往玄府方向行驶而去。
……
……
第三十七章 守正
小半天之后,飞舟到了卫县停下,张御一人遁空而行,没用多久就进入安寿邑,并在湖泊中心的青阳玄府之前飘落下来。
明善道人已是早早等候在了这里,他看着那自天中而来的身影,心中无比感慨。他犹记得不久之前,自己才为这一位录名造册。
可没想到,仅仅才过去了数月,对方就以一洲玄正的身份再次登门了。
他待张御在地面之上落定,便主动上前一礼,道:“明善见过玄正。”
张御还有一礼,道:“明善道友,我今来此,是想与玄首见上一面。”
明善道人道:“玄首已知玄正到来,正在鹤殿相候,请玄正随我来。”
他在前相引,带张御来至中庭大殿之中,明善道人这时脚步立住,伸手朝上一指,道:“玄首便在那鹤殿之上,那处非寻常修士可入,请恕明善无法相陪了。”
张御仰首看去,见这是一个形如长塔的地方,四壁上是一圈圈的环廊,在中间自是留下了一个较大的空洞,并直直通向最上方。
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个团亮光。
他一点头,身形凭空飘起,沿着那空洞向上而去,在经过那团亮光之后,发现自己最后到了一个四下无有着落的宽大平台之上。
一名身着道袍的男子正一个人伫立此间,他看不出具体的年纪,眼神沧桑无比,站在那里时,就如嵌入天地间的一个剪影。
张御抬袖起来,覆掌一礼,道:“竺玄首。”
竺玄首点头回礼,他朝四下一示意,道:“你看这里如何?”
张御往外看了一眼,道:“高处不胜寒。”
竺玄首评价道:“倒也贴切。”
他走了过来,在一个蒲团之上坐定,并对前方的蒲团示意了一下,道:“坐吧。”
张御再是抬手一礼,迈步上前,就在他对面蒲团上落座下来。
竺玄首道:“我本以为你是不会来的。”
张御认真言道:“我虽得玄廷赐授青阳上洲玄正,责有查验诸修之权,可玄首才是这一府之主,我行事之前,又怎么能不来拜见呢?”
竺玄首微微点头,道:“那你现在已是见过我了,你下来又要如何做呢?”
张御在座上一拱手,道:“我今日来此,除却拜见玄首,还有一事想向玄首请教。”
竺玄首道:“说来听听。”
张御道:“检正司之法,采血观心,若设身处地去想,我自家也是不愿的,试问那些修士又如何情愿接受?故我向玄首请教,可有一稳妥之法,肃清那些道派之中沾染魇魔的修士?”
竺玄首见他问的一点都不客气,失笑道:“你是玄正,你来问我?”
张御回应道:“君是玄首,自当问君。”
竺易生看了看他,道:“你为何会认为我有此法?”
张御道:“玄首一人镇守青阳上洲五十余载,期间不知阻挡了多少外敌来犯,足见公心,四十二年前,一名玄府修士受魇魔侵染屠戮民众,我相信玄首不会看不到这其中之危害。
可接下来数十载,玄首对魇魔之事却似是不闻不问,这与玄首以往作为大为不同,故我大胆推测,玄首一定是有办法收拾局面的,迟迟未动,那或是在静候某一个时机。”
他之前设法了解过这位的作为,在浊潮到来前,其人就是镇守青阳上洲的高位修士之一了,而在浊潮到来后,更是一人独守此处,五十多年从未有过改变,要说这位对魇魔之害无动于衷,那他也没必要再待在青阳上洲了。
所以要么这位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要么就是在等待什么。
若是真有这等办法,那么肯定是琢磨了许久的,必是比他自己所想更为稳妥长远,也更贴合青阳上洲内部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话,他也不必再却不费心思量,直接拿来就用,岂不更好?
竺玄首默然片刻,才道:“你方才所言虽然有些偏差,但也大致说中了一些。你可知晓,在你未得玄廷传诏之前,我正打算让我的弟子携我谕令去往诸派,与检正司一并查验此辈。”
张御心下一转念,已是反应了过来,道:“玄首是想用此养威于弟子?”他顿了一下,又言:“玄首属意自家弟子接替玄首之位?”
竺玄首半点不作遮掩,道:“不错,可是你的出现,却于无形中打乱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