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413章

第413章

  这里有不少人正走来走去忙碌着,可以看到,所有人下巴上都有一块金属条,显然身份俱是造物人,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披着遮挡虚空外邪的军衣。
  在最中间,则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盘膝坐在那里,他们穿着白色的薄衫,表情中既有紧张又有期待。
  梁屹看到这两个少年人,他皱眉道:“这是你们找来的?”
  老道人言道:“是的,梁道友放心,都是自愿来此的,我们并没有对他们动用什么手段。”
  梁屹摇头道:“他们年纪太小了,又能懂什么?”
  老道人缓缓道:“年纪小,未必就不懂事,这两个少郎十二岁就没了家人亲眷,也做得了自己的主。
  而他们的脑子太笨,读书也是寻常,还好身体还算不错,可这样将来出去至多也就去做一个军卒,不知什么时候就死在了战场上。
  就算他们努力向上爬,因为没怎么读过书,也没什么特殊才智,所以四五十岁能做到队率就算到顶了,今后也难有什么成就。
  而我们给他们这一个机会,却是足以能够改变他们未来,你若是阻止此事,他们反而会视你为仇敌。当然梁道友若是坚持换人,那也是可以的,不过再去费一番工夫找寻罢了。”
  梁屹沉默片刻,道:“便就他们吧。”
  老道人劝诫道:“梁道兄,我知道你有仁心,可我们为了大局,有的人是必然要为此牺牲的,其中或许也包括你和我。”
  梁屹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他看着前方,道:“今天可以结束么?”
  老道人唤来其中一名造物人,道:“准备的怎么样了?可有什么问题么?”
  那造物人回答道:“两人都是服过了丹丸,事先也用药液洗浴过了,他们的身躯当是支撑得住。”
  老道人言道:“那准备一下,稍候我就要看到结果。”
  那造物人拱手一礼,便转身回去,又一通忙碌后,就有人将两枚金属球摆在了那两名少年人面前。
  老道人这时走至两人前方,道:“你们应该记得之前对你们说过的话吧?记不住也没关系,稍候只需遵从那观察者便好,它说什么,你们便做什么,不过我需提醒你们一句,万一不成,你们心智会有损伤,现在退出可还来得及。”
  左边一个少年人大声道:“我不会退的。”他看向自己身边的同伴,“王小丘,你不会怕了想着逃跑吧?”
  被叫作“王小丘”的少年挺起胸膛道:“我不怕。”
  梁屹摇了摇头,只听两个少年说话,他就知这二人对世上事物没有什么深刻的认知,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够纯粹,不会去想太多。
  老道人交代过后,道:“那就开始吧。”说完之后,他退到了一边。
  又有两名造物人走了上来,一左一右来到他们的身边,然后拿起一把小刀各自在他们的手掌上轻轻划开一个口子。
  左边那少年人胆气很足,也或许是年纪小,顾忌少,把溢着鲜血的手掌直接按在了身前那个金属球上,并对旁边同伴挑衅似的抬了下下巴。
  王小丘见他这样,也是不甘落后,同样把手按了上去。
  这个时候,金属球上忽有一道细碎的闪电流转到了他身上,两个人都是同时一震,而后身躯微微轻颤了起来,同时双目之中出现了一瞬间的空洞。
  过了一会儿,两人急促呼吸着,皮肤变得通红,并且身上冒出了大量的汗水,并有丝丝水气从从头顶蒸腾出来。
  梁屹道:“太勉强了,他们毕竟没有经过修炼,身体根本支撑不了观察者的消耗。”
  老道人看了看,道:“我们的准备很充分,时间只要不是太长,他们挺得住。”
  大约百来呼吸之后,两人的呼吸渐渐平复了下来,变得滚烫的皮肤恢复了正常的体温。
  不过这个时候,左边少年人却是忽然往前一倾,倒在了案台上,身后造物人上前检查了一下,抬头道:“消耗太多了。”
  老道人哼了一声,道:“早告诉他不要贪求太多,带下去医治、”
  说完之后,他就不再理会那少年人,而是看向右侧那王小丘,这少年看去还保持着清醒。
  他看着自己的双手,道:“我好像可以……”他忽然伸手石案一拍,喀的一声,坚固的案台居然出现了一丝裂纹,他神情之中不由露出了一丝兴奋之色。
  可过了几息之后,他精神却是迅速萎靡下来,手掌也是在颤抖个不停,立刻有造物人上前给他们灌入了药液,很快沉睡过了去。
  老道人满意点头道:“很好。”
  梁屹没有说什么,直接转身走了出去。
  老道人对着一名造物人吩咐了一下,也是走到了外面,他来到梁屹身后,道:“梁道友,看来事情很顺利,只要我们完全掌握了这门技艺,未来就可以培养出与我们理念相同的玄修。”
  这一次,他们直接让两个本来对修行一窍不通的少年人迈过了修行的门槛。
  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就是依靠了观察者。
  当然这个观察寻常的观察者不同,而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对寻常人的修行进行一定的初步引导。
  两个少年人本身不需要懂得如何修行,只需要按照观察者吩咐按部就班修持就可以了。
  梁屹却是知道,这一次其实也不能算真正成功,因为除却这观察者本身,这里面还有各种药物和宝材的投入。
  简单来说,这些耗用若是能兑换成金元,那么足以在玄府里培养两到三个正经玄修弟子了。
  并且这般强行拔高的人,也很难跨过心光这一关,没有心光,也就不具备神异力量,只能用自身的元气来催运章印,这对于生机的损伤是很大的。
  但他同意一句话,这东西胜在未来,因为造物技艺是可以不断改进的,他身为修道人,也自等得起。
  张御离开宣星后,便驾白舟一路回到了奎宿地星,他先把那些弟子都是安顿好,这才回了高台居处。
  李青禾见他归来,便把此前有弟子前来求援一事报给了他知晓,并道:“因为没有合适人手,所以青禾推荐了英先生前往那里。”
  张御思索了一下,此刻距离报信已是过去了六天了,而下层至少过去两月了,若是那里失陷,早该有人来通传了,而现在没有什么回报,那显然是安稳下来了。
  他道:“这件事做得不错。”
  他让李青禾自去,自己便来到了静室之内。
  在蒲团上坐下后,他将胡道人交给他的那只玉匣拿了出来,开了匣盖,见里面摆放着十来枚玉简,除了当中一枚捆扎着红绸束的青色玉简,其余皆为白玉色。
  他将那青色玉简拿起,意识入内一转,确定这便是胡道人那师传章印,于是心下一唤,将大道玄章唤了出来,随后凝注其上,只须臾之间,上面出现了一个章印。
  只是这章印之上空空荡荡没有印名,这让他看着很不舒服。
  胡道人师门为怕天机反算不予印名,那是因为是他们这一脉专走目印之道,将全数功行都是寄托在此之上,可他却并无这等顾忌。
  此刻心思一转,便见章印之上出现了“明心”二字,他不由点头,这回望去感觉便好上许多了。
  下来神元往里投入进去,那章印越来越亮,最后一道明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待得光芒消去,他已是顺利掌握了此印。
  他试着一转章印,双目之中有如细碎星电闪烁了一下,忽然之间,眼前天地大变模样,原本凝固的各类事物望去都是一团团气雾,而且在那里缓缓变动不已。
  胡道人这一门,就是通过观摩天地转运,参悟其中道理来修法。
  只是诸物变动不休,无有一刻停歇,所以修此道者需自身先求安定,定静到了极处,便有望从世间之中脱离出去,从而求得大道。
  对于这些,他并不必深入去探研,他只是为了掌握其中“观辨诸物,定静持我”之法。
  现在这些他已是得到了。
  看了一会儿后,他收敛心光,把章印转运停下,又把那些白色玉简逐一拿起查看。
  相对于明心之印,这些章印价值较低,仅只能作为参鉴。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至少也能为他提供一些经验见识,但是观读就不必要了。
  待把这些都是看了下来后,他眸光微闪,到了眼下这一步,他当已是可以推演独属于自身的目印了。
  ……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元
  张御心下一唤,把大道浑章唤了出来,顿时一片比玄章略显浑浊的光幕出现在了身侧。
  而后他目注浑章空处,意念落在其上,随着身躯之内神元的不断流逝,一枚章印缓缓自上浮现出来,并由此放出了蒙蒙光亮,上显“照丹”二字。
  此印一成,也自有光芒洒落而下,持续了许久之后,方才收退而去。
  到此为止,他最后一枚准备作为核心章印的章印也已是取拿到手。
  故此他也不再迟疑,准备今日就将此印填补上去,用之完善整个观想图。
  随着心意转动,顿有一片星光洒落于地,玄浑蝉观想图已是现于头顶之上。
  他定坐片刻,气息一转之间,玄浑蝉遂化作光点散开,自四下洒落,他整个人如沐光雨,这时玄浑二章上那六印俱放出阵阵明光来。
  玄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鸣的“言印”、代表蝉之身的“元相之印”、以及代表蝉之足的“擒光之印”。
  浑章之上所显,是代表蝉之翼的“剑印”、代表蝉之神的“神觉之印”,还有代表蝉之目的“照丹”之印”。
  那明光过来,皆是聚是汇聚于他头顶之上,团成一团光雾。
  那光雾转旋有片刻,先是一对灿烂若星河的双翼自里舒张开来,而后是两道明光亮起,照彻四方,伴随着一声引人心神惊颤的蝉鸣,光气徐徐散去,玄浑蝉也是整个自其中缓缓现身出来。
  其光聚双翼,身裹幽气,足沾玉雾,而原本蝉首之上,此刻也是生出了两目,宛若玉映琉璃,光彩流溢。
  而这蝉目一生,似若点睛之笔,整个观想图也是变得更为真实起来。
  张御往上看有一眼,到此一步,观想图核心六印俱已补全。不过唯有去到一层境界,观想图才会是由死转生。
  他这些时日一直在看玄廷赐给他的道书玉简,里面言及修道人最为上乘的成就之法,当就是桃定符曾和他说过“三元之法”。
  因为三元之法完全就是看修道人的道法修为,并不涉及其余,所以不止是真修,玄修亦是可用。
  可能否由此攀登上境,道书玉简上都没有说,无法真正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元之术一成,那么修道人对于自身的道法理解必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看前路也必将看得更为透彻,甚至于能就此窥见那真正之路。
  故是那玄廷所赐玉简之上,有注释曾言:“明己之路,莫过于求三元”。
  不过这其实只是写注之人的一个感慨,因为连真修都没有多少求得三元的,至多取得其中一二,三元俱满少之又少,遑论玄修了。
  张御心下思量过,那几位以玄法成就的玄尊不见得就是走了三元之法,除此当还有其他法门去往上境。
  但那只是几位玄尊的道路,非他之道。
  他认为三元法眼下最合适自己去走,若得求成,便就极大机会看清己身之道了。
  而这三元,则分别为“内外通明”,“神法悉足”,“诸我皆全”。
  内外通明是需明了内外之道,当年他与白秀一战,因后者就得此一元,所以他对此设法了解过一番,可以说是知晓最多。
  “神法悉足”之法则是要求的是修道人将自身法力功行修持至完满。
  修士要求取上境,那就需要有牢固坚实的根基方才足以支撑其向上攀登,根若不稳,哪怕强行上去了也会折身掉落,故是法力足满必要修成的。
  这看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以真修而言,法力需要一点点修炼蓄积出来,越到后面越是难修,这不仅是考校当下功行,亦是要看此前的积累,可以说,元神之前每一个阶段的修行都与此是息息相关的。
  似那等急于求成,或是修行浅弱的,再是所持功法较为下乘的,那么到此关前,都需要用十倍乃至百倍的时间去弥补回来,故在此顿足数百年都不是什么奇事。
  玄修在这里则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需得“心光之印”完满,还有一个落在自身所求正印上,你主修哪几个正印,哪几个正印便需修持完满。
  似胡道人,只专注于目印,他若要求,那么只需在目印之上下工夫便就可以。
  可但凡能修到第四章书的,大多数人不可能只专注于修持,总要有护道之法的,所以多半都有两到三印,甚至持四印至五印的也有。
  要使得这些章印完满,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神元填入进去。
  可玄修除了正印,肯定还有其余章印需要修持,所以这也不是什么轻松做到的,这一元也足以拦死绝大多数人了。
  但这一关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太大问题,譬如季节小郎,其人六印俱现,神元满盈,只要在修道过程中有足够准备和调划,那么很顺利就能做到。
  只是做到这一点,也不等于他就能取到这一元,因为三元法主要讲的道法修持,神法足满后,也需得道法修持功夫相应跟上,方有能有此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