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451章

第451章

  飞遁未有多久,他落在一个矮丘之上,目光稍作探询,身影一闪,已是来到了一处空地上方,停落片刻,往下一落,无声无息沉落到了地下,进入到了一处巨大的地下空洞之中,周围有无边煞气在这里涌动不息。
  可以看到,前方尽头处,竖立着一个大玉盘,上面捆缚着一个模糊人影,有黑红两道煞气场河在旁滚滚涌动。
  此间正是元童老祖的囚押之地!
  这里不仅有这些煞气,还有当初玄府所加设的禁制,连元童老祖的力量都宣泄不出去,邪神之力更是半点别想渗透进来。
  他在此重新将那拿金匣拿了出来,任其飘在前方,再将那盖子去了,可不知何时,那邪婴的眼睛又一次睁开了,此刻正死死盯着他。
  他淡然看有一眼,便抬手按了上去。
  ……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故陆
  有了周围禁阵相隔,邪神的力量再是强大,也无法自外突破进来,只能依靠雕像本身所蕴藏的力量发作。
  张御伸手这一按,便按在了这邪婴的肚腹之上,封金之环加上他自身之力,霎时间,一股磅礴热流就随之向他涌动进来。
  邪婴的目光变得阴冷无比,那六只手臂刷地张开,齐齐扣在了他的手腕之上,并死死扼住,似乎要将他手臂勒断一般。
  张御感觉到六条手臂上面有一股庞大力量传来,但他神情依然平静,并且通过这些地方的接触,使得他从更多地方引导出来了重重热流。
  邪婴这时下巴忽然往下一落,裂开了嘴,似是在诡笑,阵阵邪祟咒音便往他感应之中压迫过来。
  在这些咒声催使之下,张御下方的影子慢慢延伸出了四条手臂,随后竟然缓缓从地面上有若实质一般浮升起来,并向着他慢慢环抱过来。
  张御仍是站立在那里,一手按在雕像之上,似是对背后之事一无所觉。
  只是这个时候,仿若一声钟声响起,这处洞璧四周围浮现出了一道金霞,可见上面闪烁出来一个个金色道箓。
  这些道箓出现,更有声声道音传出,一时之间,便连那些涌动在周围的煞气长河也是被镇压下了去些许,而那个黑影在堪堪接触张御之时,却忽闻此声,顿时一阵扭曲,如轻烟骤遭疾风一般破散开来。
  张御无论面上神情还是手上动作都是丝毫未变,专注的吸摄那股滂湃热流。
  地窟之外日升月降轮转不停,在不知过去多久之后,那邪婴的身躯表面出现了一条条的裂纹,并且发出尖锐的啸叫之声,可这些声音之中已是再无任何神异力量。
  随着这啸叫声息的落下,邪婴那六条臂膀同时如朽木一般断裂开来,他自身则也是在持续挣扎之中,仅仅是数息之后,便就崩裂开来,砰地一声爆裂成了一堆黑灰。
  这些黑灰在原地飘散一旋,往外挪去,只是途经洞璧之时,与那些自元童老祖身上飘散来的煞气一撞,似有微弱的凄厉声响传来,而后就再无任何残余了。
  张御这时也是收回了手,他在原地静静感受了一会儿,他能感觉到,此时身躯之中的神元大大充实了起来。
  以往能够提供众多源能的物事多是古老神像和古物,但其实那些破碎神器才是最蕴藏源能最多的东西。
  无论是造世神环还是此前接触到的那根丝状的结晶都是如此。而这个六臂邪婴的雕像所藏源能则是更在两者之上,这或许是邪神的力量在此中沉浸过久的缘故。
  从传说来中看,这东西是从海上漂来的,这说明邪婴背后的那邪神是属于较为主动的那一类,说不定连那些传言都是其主动推动传入世间的。
  这次若不是碰上他,那不知时候又会掀起一场动荡来。
  自天夏降临此世之后,这些邪神被或镇或逐,亦或是退缩入神国荒原之中,可是显然并不甘心就此蛰伏起来,还一直在暗中蠢蠢欲动着,而这些东西都是他一直以来乃至往后都需要面对的。
  只是现如今,他更该关注的是自身的修行。
  他稍作估量,要在浑章之上形成“诸我”之印,虽然这点神元还是不够,但也差不了多少了,哪怕只是自我修持,也不过就是月余时间罢了。
  不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搜集更多的源能,因为玄修去往上层,神元才是最要的,当真要跨入上境之门,神元当然是积蓄得越多越好。
  念头转过,他抬起头来,往元童老祖尸身看有一眼。
  以往他虽也曾到此,但是功行远不如而今,然则今日再观,却又不一样的感受。
  上境修士哪怕是身死道消,可其人因为已经完成了那一层蜕变,依旧能够传递出许多东西来。
  他凝视片刻之后,便一拂袖,转身离开了此间,径直返回了良州庄园。
  接下来他又在青阳停留了三天,再是处理了一些事务,其中包括答应胡文吏在启州建立修道学宫一事,最后再又去与恽尘见过一面,与之深谈了一番后,便即带着众人登上白舟,离开了青阳上洲,往东庭都护府而来。
  当年东庭烽火台点燃之后,苏芊的舰队在浊潮之中行走两月,半途之中屡次调整方向,方才来到都护府。
  如今浊潮稍稍退散,有又望仪引道,即便不是军府的斗战飞舟,也只需半月时间就可达到那里。
  虽他的白舟的速度更快,但是为了不至于偏离正道,仍是在海面之上徐徐缓行。
  在行有七天之后,一个座孤拔巨峰出现在了海面之上,背后映衬着东方照来的无尽光芒。
  张御站了起来,望着道:“神女峰,见到此峰,就说明距离瑞光城不远了。”
  他话音落下未久,便见到一片山海地陆的轮廓出现在了前方。
  青曙道:“这就是先生的家乡么?”
  张御点首道:“我是在此进学,也是在此修道,后来才入了青阳上洲。”
  许成通在旁称赞道:“此地山海浑成,气象万千,也是如此,才得有巡护这样的人物,不过许某以为,是巡护成就了此地,而非此地成就巡护啊。”
  青曙赞同道:“这话也是没错,没有先生,这里怕也没这么大的名声。”
  许成通听到这话,不由神情微妙的看了他一眼。
  随着飞舟愈加临近,前方景物愈加清晰起来,位于地陆最西端的旦港也是进入了诸人眼帘之中。
  这里本来只是一个海上的泊船港口,港口的建筑也是一百多年前都护府修筑的,而如今望来,却是与以往大不同相同,除了地形未变,几乎已是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港口附近是一座座覆盖琉璃穹罩的泊舟天台,飞舟往来不绝,海上船只虽也有一些,可看去并不是以往那般用载送客人货物的,倒像是游览所用。
  而港口之上负责守卫的士卒是一个个披甲军士,看来连军事力量也有所改变了。
  白舟在挨近之后,便在一处泊台射出的导引光束接应之下缓缓降落了下来。
  守台的管卫立刻调了一队过来,将下方护卫住,白舟体型巨大无比,一见便不是等闲人物能乘坐的,他由不得不紧张。
  待得白舟停稳,舱门塌融开来,张御将遮帽戴上,便带着诸人走了下来。
  见舟上一行功行莫测的修道人走下来,管卫神情一肃,对张御抱拳一礼,道:“这位上修,在下奉命查问关贴。”
  青曙走上前来,将备好的关贴递于其人。
  那管卫看了看,见是青阳玄府的印信,后面内容他守住规矩没有翻看,便恭敬递回去道:“在原来青阳玄府的上修,在下职责在身,不得不验,得罪了。”
  张御点了下首,他看向管卫后方,见是里面还有拿着铳剑的检正司的司卒,这显然是为了防止魇魔往都护府扩散。
  不过如今随着浊潮渐渐消退,魇魔等物似也没有以往那般容易侵夺修道人的心神了。
  他望向瑞光城中,口中道:“你们可先离去,寻一处地界住下,我要先去拜访几位旧友,回头会来唤你们的。”
  青曙抱拳道:“是,先生。”许成通等人也是躬身一礼。
  张御吩咐过后,便下了泊台,沿着港口大道前行,到了半途,转道向东,进入一个林荫道上,行走不远,便看到了一座柏树荫蔽之下的院落。
  他站定片刻,看着柏树上的繁茂枝叶,与多年前来此之时相比,这里一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坐着一个文吏。正在打瞌睡。
  他唤道:“林撰文。”
  文吏抬起头来,打量了他一眼,谨慎道:“尊驾是……”
  张御将遮帽拿下,
  文吏怔了怔,随即站了起来,惊喜道:“张玄首?你回来了?”
  张御点了下头,几年不见,不想林撰文还在这里
  文吏抚须言道:“大都督倒是想提拔鄙人,不过……他张了张袖,示意了一下周围,“我却已是在这里住习惯了,既能拿俸禄,又不用操心那等琐事。”
  张御道:“当年我当东庭时,第一站就到撰文这里,今日我回东庭,路过此间,也是来此拜望一下”
  文吏点点头,感慨道:“玄首还能记得敝人,敝人心中。
  张御没有再说什么,对他抬手一礼,就转身离去了。
  文吏走了出来,对着他离去的背影合手一揖,久久方才放下。
  张御走出了林荫道,沿着开阔大道往西行去,一直来到了城西之地,这里显是经过了改建,无论是道路还是屋舍已不是此前的破落格局了,代替原来的是一幢幢精致整洁的宅院。
  他稍作感应,便转入了一条石板道上,并来到一座三开间的重檐大宅之下,见几个孩童正在里踢着毽球。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小女孩看他到来,过来万福一礼,用脆生生的声音道:“敢问这位先生找寻何人?”
  张御道:“余名扬可是住在此处么?”
  ……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寻我
  那小女孩道:“原来找姑父的,姑父方才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先生不妨先到里面来坐。”
  张御道:“无事,我便在此等着,他当是很快就回来了。”
  那小女孩想了想,忽然扭头跑开,叫了那几个小孩一声,就一齐跑入了屋内,过了一会儿他们合力搬了一个木凳出来,摆在了张御面前,并脆生生道:“先生请坐。”
  张御看她一眼,没有回绝她的好意,也是在此坐了下来,他见这小女孩颇为灵慧,尤其一对清澈的眸子黑白分明,蕴藏着一股灵性,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那小女孩显然受过的良好的教育,回道:“回先生问话,小女名为单昭容,今年八岁了。”
  张御从余名扬寄来的书信中得知,其妻家的兄长正是现在司户衙署的从事单立。
  两者门户原来虽是相差较大,但这门亲事倒是对方主动攀上来的,这里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余名扬曾是他的学生。
  他道:“你可曾进了学么?”
  小女孩道:“已然进学了,进学前在家塾中已然读了两年书,只是勉强认得几个字,会背几首童诗。”
  张御看她几眼,颌首道:“若是你将来有意修道,可先去泰阳学宫进学,便说我举荐的。”
  小女孩用清亮澄净眸子望了望他,道:“多谢先生,敢问先生名讳?”
  正说话之间,听得马蹄得得之声,不远处一辆造物车马行驶转过来,最前方是两匹骏马,而两侧则是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土著士卒,俱是迈着齐整的步伐,脚下军靴“库库”直响。
  张御此时一振衣袖,站了起来。
  那马车还未到前方,却是忽然勒住,停了下来,余名扬急急从车厢之中走下,看着前方,惊喜道:“先生?”
  张衍打量了一下余名扬,他这个学生如今才二十出头,可是此刻留着胡须,身着一身深色的衙署官吏袍服,看着却颇是成熟稳重,还颇具威仪。
  余名扬面上激动无比,疾步来至张御跟前,双手一合,道:“学生余名扬,拜见先生。”
  说着,对着张御深深一揖,口中道:“不知先生到此,学生不曾远迎,是学生失礼了。”
  张御伸手虚虚一扶,道:“不必多礼,我今日方才回来,路过城中,便顺路来看一看你。”
  余名扬歉疚道:“先生回来,该当学生去接,竟然让先生登门,学生实在过意不去。”他这时一抬首,侧身一步,道:“先生请入内安坐。”
  在他关照之下,宅院中门大开,便将张御请入了进去。
  这里宅院周围住着的,都是都护府内六大衙署的官吏,众人见到这一幕,都是互相打听问询着张御来历。
  “方才进去的那一位是谁啊?”
  “余置农的老师,那不就是前任张玄首么?”
  “方才那位是张玄首?”
  “看着像,我数年前曾在衙署门前见过张玄首一眼。”
  “嚯,我可是听说了,张玄首可是在青阳上洲被玄廷封授玄正,与一洲洲牧都是平起平坐,没想到这般没架子。”
  “张玄首一回来就到余置农府上,看来他们师生情谊当真是好啊。”
  “那是了,听说余置农的儿子都是张玄首取的名字。”
  听着众人的议论,那先前与张御说话的小女孩听看向内院,眸子闪亮。
  张御进入正堂之后,余名扬请他坐到了正位之上,自己则是侍立在一旁,直接张御示意过后,他方才坐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