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519章

第519章

  那几名修士听他如此说,这才是不再与他纠缠。
  何礼这边安抚住后,又听到这一个声音道:“怎么样了?”
  何礼立刻换上一副恭敬之色,道:“班先生,已是处置好了。”
  班岚语声平淡道:“我近日参悟道章,渐觉功行增进,许已是到了破境关口,需要闭关修持一段时日,你寻个办法告诫一下此辈,要他们今后不要再胡言乱语了,明白么?”
  何礼心中一凛,他把声音放低道:“先生放心,属下会安排好的。”
  ……
  ……
  第五十三章 落渊回声至
  张御坐于大殿之中,目注着训天道章之中的一切变化。
  对于章印方才落下时的那些批评之语,他丝毫不在意。身为玄尊,他哪里会去和几个低辈弟子计较。
  只他留意到,有不少玄修在看到这“鉴诚”章印之后,似也是蠢蠢欲动,好像有转入浑章之意。
  他落下这枚章印的初衷,并非是鼓励修士去转修浑章,而全篇都是在强调着如何警惕和对抗大混沌。
  因他知晓人心经不起考验,所以还设下了功数之限。
  玄修欲要换取,所需功数将是浑修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越是在玄修一道上有望成就之人,换取代价也便越高。
  但要是铁了心要走此道,他自也不会阻止,毕竟修道是自身之事,外人不宜干涉太过。
  其实他并不看好那些在章印之前反复犹豫之人,若是此辈果断一些,反还有一定成功可能的,迟疑不定,那正是说明对自身道途没有信心,那无论走哪条路都是没可能成功的。
  而对比玄修,浑章修士换取章印相对容易一些,终究浑章修士被排挤在外,攥功不易,而且这本来就是交予浑章观读的,这与其说是引导他们的功法,倒不如说是帮助他们警惕大混沌,并在堕入此中之后的补救之法。
  如今训天道章不仅是让玄浑二道修士能得以交流沟通,同样也使得每一个人状况清晰明白展现了出来。
  因为符印之上停驻了修士的意念,若是有人化成了混沌怪物,那么符印立刻会变作暗色,提醒着周围亲近之人这位已是生出了某种不可逆的变化。
  还那些战殁的修士,因为气息消失,其符印同样会由此黯淡下去,令人一望而知其人状态,若是在战场上,同道和军署随时可以发现不对。
  随着训天道章的在内外层界各洲宿的运用,已是深入了天夏的各个角落之中,变得不可或缺起来。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隐患,那便是玄修、浑修的地位被生生拔高了一截,但是自身还没有足够守御这个地位的力量。
  特别是只有玄浑二道的修士能在一起交流,这会加重一些真修的疑忌,似如汤玄尊这般人便是如此。
  此辈能够安安稳稳的在那里潜修,那是因为他们很清楚,掌握玄廷权柄的大多数仍是真修,会维护他们的利益,但是换成玄浑二道的修士,那便不一定了。
  他们会担心玄修不再允许他们避世修持,或许还可能不再让他们待在上层,这便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张御也明白这一点,只这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他事情都不做,亦不去追逐自身之道,否则终究是会与某一些人发生碰撞的。
  正在他思索之际,心神微微一动,于是放开了遮掩,风道人声音传来,“张道友有礼。”
  张御点首道:“高道友有礼。”
  风道人声音较为郑重,他道:“冒昧打搅道友,却是有一事不得不与道友一说。”
  张御道:“风道友请言。”
  风道人道:“近来我在廷上得到一些消息,高道友成了伊洛上洲的玄首后,似是因为动作颇大,惹来了不少非议。
  但是他们还把此牵连到了道友所立造的训天道章之上,颇有一些潜修的真修对此不满,并向上提出了申言,这一次廷议廷上很可能会讨论此事,许还会为此向道友发出责难,道友需要小心。”
  张御微微点首,道:“多谢风道友告知。”
  风道人道:“道友客气了,风某就不打扰了道友了。”说完之后,他便就此退去。
  张御一转念,便知风道人的意思,这一来是提醒,二来希望他能为此事有所准备,或是玉素道人那里走访,这般赢得些许支持。
  在这些真修的逼压下,那些浑修暂不去说,风、高等人天然是与他站在一处的,不过他思索了一下,并没有为此刻意去做什么。
  玉素道人当日带他去见那位执摄之时,就与他说得很清楚,这位做得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天夏利益考量。
  若是这位若是愿意相助,自然无需他去特意言语,若是不愿,上去说也没用。
  其实那些潜修玄尊虽然呈书不断,可玄廷是讲规序的地方,他若不去做违背天夏律条的事,那便不可能拿他如何。
  以往针对守正,还能用撤位牵制,可现在他这个守正之位已是常摄,玄廷也无可能夺去,所以眼下他只需静观其变,届时见招拆招便好。
  不几日,已是三月月中,云海之上磬钟连连,却是又一次到了廷议之时。
  待诸廷执把一些近来事宜逐一议定,首座道人执拿一份报书,令身后道童送去诸廷执处。并道:“近来有不少玄尊上书,说是伊洛上洲玄首高墨行事激进,使得洲中修士怨声载道,还有人提议撤换玄首的,诸位廷执对此有何看法?”
  玉素道人看过报书,冷笑一声,毫不客气将之扔在了一边。
  他抬头道:“我近来也是听到不少声音,我也是问过了,高玄首做得并不过分,只是让其等抵御外敌,清剿灵性生灵罢了。
  可此辈坐享其成久了,把此视作理所当然,反而忘了原本该尽之责了。我看高玄首做得还不够好,此辈居然还有闲暇抱怨。”
  陈廷执把报书放下,严肃道:“首执,玄廷之决议,又岂容彼辈妄议?玉素廷执说得不错,他们还有力气抱怨,那说明高玄首对他们还是太过宽仁了,我等可下令高玄首尽快清肃洲内异声,以正玄廷威信。”
  晁焕这时饶有兴趣的往钟道人方向看去,似在期待着什么。
  钟道人则是面无表情,见他看来,把目光移开,没有半分出言为这些修士辩解的意思。
  竺廷执道:“清肃便不必了,可下谕嘉功高玄首,让此辈明了玄廷之意便好。”
  武倾墟出声赞同道:“竺廷执之言可行,玄廷威信需得维护,但也不必做得太过,这些人毕竟也是我天夏修道人,让其去对付外敌远胜于囚押拘禁。
  武某以为,不但需嘉谕高玄首,还当将一些人从伊洛上洲移去边洲之地,也算是磨练此辈,若得造就,还可唤回,若不看造就,那便留在那里吧。”
  这几人接连发声,廷上对此并无任何反对之言。
  这是因为伊洛上洲之事是玄廷一同决定,不可能朝令夕改,廷决便算有一定问题,只要不是危害到多数人,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共同维护下去。
  首座道人见此,道:“那这事就如此定下。”随后他又拿过一份报书,道:“我这里还有一份呈书,诸位廷执不妨也看一看。”
  他关照一声,再是令道童将报书沿着光气长河送下去。
  钟道人拿过一看,眼睛不由眯起,这上面所言,正是关于撤去正清一脉的罪责,迎其归来一事,这正是他在背后所推动的。
  他此刻往上看了一眼,方才廷议开始,他便敏锐注意到,那位林廷执没有出现。也即是说,首执并没有准备驳斥谁人的意思,完全是准备顺着廷议的结果走。
  再加上此前廷执的缺位,这无疑是给了他一个隐晦的信号。
  他思虑到此,当下拿起玉槌,敲了一下玉磬,在众人目注下站了起来,道:“首执,诸位廷执,此事钟某且说两句,正清一脉当年因其所言所行与玄廷相悖,关键时刻又颇是不顾大局,所以被夺去名位,本待严惩,念在此脉平日有功于天夏,故是该拘禁为驱逐。
  如今此脉已被驱逐出去三百余年,当日之罪再重,到此却也可以免赦了。”
  玉素道人却对此颇不认同,待其声音落下,当即冷然道:“钟廷执莫非不知,正清一脉纵被驱逐,可仍是有门人故旧留下,这些人在内外洲宿到处杀戮玄修,此事甚是恶劣,正清若是宽敞,钟廷执准备对这些被妄夺性命的同道如何交代?”
  钟道人点点头,道:“玉素廷执所说之事确实有,不过说到这事,玉素廷执,我特意翻了下这三百年来有关‘正清一脉’传人的所作所为。
  可我细查下来,其中却没有一个是正清一脉的真正传人,只不过是借由正清的名头行事罢了。”
  玉素道人冷声道:“这莫非正清一脉先开了恶例么?”
  钟道人摇头道:“纵然如此,可不是正清一脉所为,又如何可以将此事怪到他们身上?”
  晁焕这时笑一声,道:“钟廷执,你这话不对,人虽然走了,可是正清目的却已是达到了,你可以说此事非他们鼓动,但也不能说此事与他们完全没关系。”
  钟道人知道不能接他话,所以没去回应他,而是看了看四周,道:“诸位,因为正清一脉早被驱逐出去,故是也无法为自己正名,才使得此辈愈发肆无忌惮。”
  晁焕道:“咦,照你这么说,正清在此就会对付这些小辈了,那就怪了,既然他这么卖力,你说当初我们又驱逐他们干什么呢?”
  钟廷执仍旧不理他,对着光气长河之上一礼,道:“首执,钟某以为,当下可唤得一名正清一脉的同道回来,令其专以负责彻查此事。
  若能将这些事情查问清楚,那么他也能洗脱嫌疑,一正名声,我天夏也能多一可用之才,若是不能,那再加罪名不成。”
  ……
  ……
  第五十四章 阴阳循天理
  晁廷执见钟道人屡次避过自己所问,他玩味一笑,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反正他要说得都说了。
  首座道人对于钟道人的提议没有立刻作出回应,他看向光气长河的下方,道:“诸位廷执不妨也说说吧。”
  陈廷执沉吟一下,道:“正清一脉在外三百余载,确也不能将所有罪责皆是按在其等头上,但正清一脉亦是有过,让其自证清白也是一个办法。”
  钟道人道:“陈廷执说得是,正清一事此前玄廷也有严查,只是难以根绝,因为私下总有人借其名头行事,颇有一些修道人深信不疑,遭受蛊惑跟从此辈,而让正清一脉之人亲手彻查,那便可从根上断绝此事了。”
  武倾墟沉声道:“那还要看正清一脉是否真心悔过了,若是愿意放弃原先那番说辞,并在玄廷之上澄清此事,倒也能让其等回来为我天夏再出得一份力。”
  玉素道人对此只是微微冷笑一下,没有再去多言。
  戴恭瀚默坐在那里,当年正清一脉之事,谁都清楚这是道念之争,这并非是口头之上说放下便真能放下的。
  他自能看得出来这次钟道人为了把正清一脉迎回,而首执可能也有这等意思在内,至于目的为何,也是明摆在那里的。
  先前廷上议论伊洛上洲之事,将诸多玄尊的建言俱是驳斥了,但是打压过后该当也有所安抚,所以迎回正清就是安定此辈心。
  而这件事本身从道理上来说也算没错,所以这一事也不太好反对。
  首座道人这一次并没有让诸人廷决,而是考虑了一下,道:“那便先如此,让正清一脉先行戴罪立功,什么时候他把事情解决了,什么时候我们再议撤去罪名一事。”
  钟道人听到此言,也是心下一定。
  虽然首座没有经过廷决,看去是故意留下了一个口子,可只要正清一脉有人能回来,那么下来事情就好办多了,可以今后再设法一步步向前推进。
  这事定下后,下来已无他事,诸廷执对着光气长河上端一礼,便是玉磬声响之中转回各自道宫。
  风道人回到道宫之内,立刻唤出大道玄章沟通张御,将廷上之事告知后者,并道:“张道友,正清一脉归来,往后事机便变得复杂了。
  风某其实并不看好此事,三百年过去,正清一脉便会放弃原先兴真灭玄之言么?这个时候放了正清一脉回来,其实就是想利用此辈压制我等。”
  张御思索了一下,道:“正清一脉若有人回来,可先观其如何做。”
  他认为从玄廷给出的条件来看,正清一脉在真正得以宽赦之前,是决对不会再去提兴真灭玄那一套的。
  那么暂且可以说是同道。
  可要是以后再兴此论,那也没什么好说得,自然便是敌人,对待同道有对待同道方式,对待敌人也有对待敌人的方式。
  其实玄廷若要维持平衡,就算不用正清之人,也可用其他手段,这也是他将来需要一直面对的问题,故他早已是做好准备了。
  风道人道:“道友说得是,现在只能静观其变,只是……”他声音微显凝重,“正清一脉当年之所以被驱逐,不仅是自身有功于天夏,也是因为其等师传了得,道友,此却也不得不加以留意。”
  张御眸光微动,点首道:“多谢道友提醒了。”
  钟道人回去道宫之中,当下对着玉璧一拂袖,待长孙道人与崇道人的身影出现后,他便将今日之事一说,与二人商议了许久后,他隐去玉璧,唤来弟子,道:“把徐冲叫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