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535章

第535章

  这无疑是“剑上生神”之术在这一番斗战之中又是有所提升。
  “斩诸绝”不可谓不利,通常剑修得了这一手段,恐怕全身心都是倾于此上,以一剑之法对敌世间万法。
  他不否认剑修修行到了极高境界之后的确有此能耐,不过在修道途中却不见得能有此本事,他们往往会遇上各种挫折和失败。
  此正如把一块顽石琢磨成美玉,也是必要的磨砺之一,可这般在求道途中也无疑是凶险万端,稍有不慎,怕就难以走到剑法大成之时。
  事实上,剑修在真修之中也是极其稀少,多也是因此之故。大多数人要么是自己主动放弃此道,要么就是半途身陨。但仍有不少人为求上乘功果,为证自身道心,坚定行走此途。
  可现在不是古夏之时了,如今天夏修道人的斗战,再非再是过去那般只是单纯满足自身求道之路或者争夺外物的斗战了,而是道法理念之间的碰撞,是新旧道途之间的对抗,每一个修道人除了自己之外,还需考虑到自身所肩负的职责。
  求道之路固然紧要,但不可为了求道而轻贱自身,能稳还是要求稳,似那些真法剑修,因为手段唯一,可谓一生都在弄险,他认为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他行之道,并不是我从剑,而是剑从我,故是剑非唯一。
  或许在一些真修看来,不把全副身心托付剑上,就无法走上至精至纯之道,可他的道本也不是什么剑道,而只是借剑护法,以完道念罢了。
  而用此护道之心寄于剑上,却也并不妨碍他提升剑器之威,因为这两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等到他什么求得大道,用不用剑器也是无所谓之事了。
  他转过此念,又把注意力重回到眼前剑上。
  随着他自身心力越是提升,剑器威能越大,“斩诸绝”也自能发挥的越好,可此术在没有臻至顶尖之前,因为无甚变化,便容易被其他手段克制,比如那两面严奇英“离元玉璧”,除非他剑势快到对方未曾祭出法宝前就将之杀死,不然拿其无法。
  但要是对方一直将法宝时时刻刻围拢在身,那光凭剑器便就无法可破了。
  更何况,除却法器,世上还有各种神通玄异可避剑锋,不过在面对两柄剑器时他们可以从容应对,若是十数、百数乃至更多呢?
  到了他这个境界,已是可以运炼剑器,使之分化了,也是到了这一步,剑修之威才是真正得以体现。
  只是此术并非所有剑修都可做得,必须功行修为足够才可,他之前一直在巩固根基之中,也是为此在做着准备,而在这一次运炼剑器之后,他感觉火候已足,当是可以试着一炼化合之道了。
  他正要试着闭关运法之时,这个时候,忽然有所感应,微微抬头,看向外层。
  那些自虚空深处浮出的邪神前些时日已然有所退缩,而现在已是完全退去,且原本混乱不堪的天机,现在也是变得渐渐清晰起来,这应当是上宸天和幽城两家得悉谋划失败,故是暂时撤手了。
  他心下一转念,严奇英这一被捉拿,算是暂时解决了隐患,只是上宸天和幽城却不会因此罢休,特别是这回使得天夏祭动清天星盘,下来一定是还会有什么动作的。
  正思索间,他心中微动,就起身步出内殿,来到正殿之上。
  等有一会儿,见阶台之下光芒一闪,明周道人在下方现身,他对着台上一个稽首,将一份旨谕往上一托,道:“张守正,在下奉命将这一次功赐送至。”
  张御目光落下,将旨谕凭空摄拿入手中。
  他打开一看,这一次因他前面发现朱凤留语,及时做出,阻得上宸天和幽城进击,算得一功,赐百钟。后面擒捉苏遏,算得一功,赐五十钟。后再是擒捉严奇英,算得一功,赐八十钟,三功并于一处,功赐玄粮二百三十钟。
  另外还有余赐三十钟,这里主要算的是缴物。守正是有权将对手身上的法器拿取归己一部分的。
  不过除了那封简元飞书,他再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故是苏遏和严奇英两人的所携的器物被玄廷收缴之后,皆是折算了玄粮补给了他。
  他看罢之后,把谕旨收起,又问了明周道人几句,得知这次得有功赐的不止是他一人。
  钟道人因为推算有功,也是得赐了不少玄粮,而崇昭同样如此,削过一等,可能一二载中就能再次现身于廷上了。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人这次同样也是立功不小。
  明周道人道:“那位正清一脉的岑玄尊,此回也是立下了不少功劳,那两名来自上宸天的玄尊,其中有一人就是受他所迫,不得不遁至下层,最后才脱身而去,只这位岑玄尊在追逐之中没有任何倚仗人,纯粹凭借的就是自身的本事。
  因为岑玄尊此前已是差不多肃清了冒用正清一脉名头的修士,故是此功也得记下,下一次廷议之后,岑玄尊或就可能重归玄廷了。”
  张御略作思索,道:“听闻这位岑玄尊以往曾是廷执?”
  明周道人言道:“是,只是正清一脉被驱逐之后,岑玄尊也是被夺了名位,以往所立之功早已尽数削除。”
  张御心下一转念,这位岑玄尊回归玄廷,若是按正常路数,这位要是想重回廷执之位,那么就是要重新担任镇守或者玄首了,再慢慢积功了。
  可他能看出来,廷上召回正清一脉,其实是为了压制玄浑二道,所以对这位具体会如何安排,现在还难以看得出来,而从其所宣道念上来讲,这位下来无疑将会是玄法的对手了。
  他对明周道人道:“多谢道友告知。”
  明周道人打一个稽首,道:“守正若是无事,明周便就告辞了。”言罢,他身影一虚,便即消失不见。
  而在其人走后未久,一名神人值司走了进来,躬身一礼,道:“守正,殿外有一位朱玄尊来访,说是前来拜谢守正的。”
  张御点了下头,道:“有请。”
  ……
  ……
  第七十七章 物华聚清灵
  神人值司退下去后,过有片刻,就见朱凤自殿外走了进来,身着一袭赤朱色的道袍,身上没有任何配饰。
  张御一观便知,这是表明去旧从新之意,且这一位在天夏还不曾领有名位,也便没有印佩了。
  朱凤到了殿中,对着上方万福一礼,道:“张守正有礼了。”
  张御抬袖还有一礼,道:“朱玄尊有礼,”他放下大袖,“看来朱玄尊已是归回天夏了。”
  朱凤道:“我蒙玄廷允准,从此重归天夏,并允我在晦乱混沌之地重辟一处道场,而若无张守正鉴辨留语,我无此缘法,故这次是特来向张守正道谢的。”
  张御道:“不必言谢,朱玄尊是先做出了正确抉择,才有了今日之所获。”他伸手一抬,“朱道友,坐下说话吧。”
  朱凤再是一礼,去了一旁席位之上坐下,只是此刻她却是轻轻一叹,道:“此番所获也并非无有代价,今后遇上与幽城乃至上宸天之争战,我亦需出面迎敌。”
  张御道:“此也是应该,似如在云海之中修持的那些玄尊,哪一个以往不曾给天夏出过力呢?也是如此,他们才得享清静,朱玄尊当初在天夏过来却是选择离去,如今需在上层落脚,自也需对天夏有所付出。”
  朱凤轻叹道:“道理也对,只是争杀对抗,难免沾染凶危,我避世二百余年,未来怕还是逃不脱一场劫数。”
  张御道:“我辈虽为玄尊,只是超拔尘俗而已,并未得有大超脱,有太多可左右己身之物,朱道友只要还想着求道存身,那迟早是会被卷入这场争斗之中的,而与其藏身躲避,不如奋身进取,天夏得益,道友自也得益。”
  朱凤轻轻点头。
  她身为玄尊,自然也是向道之人,虽然口中说着避世,实际上真要避世,哪里还用得着出来还人情了承负?
  只是她以前确实不喜欢规序就是了,因为规序之下,她的任何行止都不能超出一个界限,身为一名真修,她对此是十分不适应的,就好像是给自身套了一个枷锁。
  只是要如上宸天修士一般与天夏对抗,她也不敢,这才采取了避世的态度。
  这一次醒来之后,她没有立刻妄动,而是从简元书信和训天道章之中探听清楚了如今具体的力量变化,这才决定帮助天夏。
  处处遵守规矩至多是难受一些,可是上宸天的那些人却是想要利用她守住两界通道,这便是要她的命了,她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而在不久之前,她得知此回侵入内层的外层修士的下场之后,心中既有庆幸,又有后怕,若是她当初选择站在上宸天那边,此刻恐怕不被打杀,便是被镇压起来了。
  张御这时道:“在御看来,朱玄尊重归天夏,非谓劫数,而是机运,朱玄尊当以自勉。”
  朱凤想了想,赞同道:“张守正说得是呢。”
  尽管她对天夏规序一开始有些抗拒,可因为她此次留语立功,自然也是按定规赐了五钟玄粮。
  她试着运炼了一下。
  嗯,真好。
  而她只要在对敌之中立功,自也能继续的赐玄粮,便不提这些,身处上层,她根本用不着去刻意收敛气息,只要不与人争斗,妄施法力,那就不会有什么耗损。
  其实这些她以前也是知道的,只是那时候她承负未还,又生怕为此陷入两家争斗之中,这才远远避走,她与元童、毕明二人的想法并不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三人后来分途各走的缘故了。
  她此刻一叹,道:“也是毕明道友后来不知所踪,不然我亦想是说服他回归天夏。”
  张御也是看过三人的记载的,他道:“元童乃是地道邪修,他当初离开天夏,是为方便自身祭炼外法,毕明玄尊与朱玄尊修炼的皆乃是正法,朱玄尊你是为避开尘俗之扰,可毕明玄尊此般又是为何呢?”
  朱凤道:“这却是涉及到一个隐秘了,不过当初我也只是听毕明提了一句……”说到这里,她并未直言说出来,而是向张御传递过来一股意念。
  张御辨别了一下,不由眸光微动,他倒是第一次听说到此事,这的确说得上是一个隐秘了。
  身为守正,他拥有翻阅典册之权,可有许多事并不直接记载在典册之上,想来唯有廷执或者首执才是知晓。
  他点首道:“多谢朱玄尊告知了。”
  朱凤在座上盈盈一个欠身,道:“哪里,这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罢了,守正何须言谢。”
  两人下来再是攀谈了几句后,朱凤便又试着向张御请教了一些关于晦乱混沌之地的事宜。
  这些东西虽然明周道人也会告诉她,但是后者毕竟非是修道人,有些东西却是无法交代清楚的。
  张御对此自无讳言,提点了一些关键之处,朱凤听过之后,再是向他认真道谢一番,随后便告辞离去了。
  张御在送走朱凤后,本待是回去继续祭炼双剑,不过此时他也是思及,时日过去数月,自己此前开辟出的那一处道场想必已是诸气理定,当是可以过去一观了,而在自家道场之中祭剑,也可避开外扰。
  不过在之此前还有一事,他追逐苏遏之时,曾经发现了一座遗弃的城址,那上面有一枚宝石十分显眼,当时他不顾上去理会,眼下得闲,倒是可以再去看一下。
  念转至此,他当下遣了一具化身去往内层寻觅,而自己则是心意一动,下一刻,已然是落在了自家所开辟的道场之中。
  他放眼望去,见这里地表之上江河密布,峰峦起伏,上空云雾飘渺,灵峰在云中若隐若现,已是是初具气象。
  更有无数先天精魄吸引过来,在此化变成了各种生灵,并在大地之上衍化繁衍,诞生出了无数后裔。
  不过这些后裔自不是不如先天精魄所演化的初代神人,随着生息繁衍,后辈已是渐渐形同凡物。
  现在道场演化至尾声,进入到此间的先天精魄也是愈发稀少,故此间生灵正于这一方天地之内相逐生死。
  不过他这一处天地并非闭塞内合,故是运转不利,还可继续向外开拓,并引更多先天精魄到此,这正如引活水入而运转,引来清流,带出污浊,如此方可长盛不衰。
  实际这里最重要的还是他这位道场之主,因为整个道场都可说得上是他气机意念所化,可以称得上他自身一部分,所以他心境变化都是牵连此间气机,若毫不遮掩映照于此,怒生雷霆,悦照天明之事绝非会是什么夸言。
  似如苍芦那般,因是一心逐器,那么道场之内自是万物死寂,只余声色天地了。
  他望过之后,此时伸手一指,霎时有一座道宫随地峰高隆缓缓升起,一直有了追云挂月之势方才停下,同时又有小峰山岳飞来,排布拱卫在道宫之侧。
  天中忽然雷霆震动,有瓢泼大雨落下,过去一会儿,雨过天晴,可见瀑布水帘从飞峰之中垂落而下,一时长虹挂空,霞光染云,有大群鹤鸟及各色灵禽云聚而来,在此鸣叫绕飞。
  张御待排布好之后,身上光芒一闪,已是化一道宏大清光往下垂降,落到了那一座道宫之中,到了里间,顷刻又聚为原身。
  道宫内厅之中,那宛若玄金玉石生成的地面平实如镜,反照着模糊人影,两边柱廊有光芒照射进来,远处灰蓝山雪峰皆是清晰可见,
  他迈步向前,一直来到位于殿台之上的玉榻前,把袖一展,转身坐定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