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705章

第705章

  首座道人思量片刻,颔首道:“好,便以廷决定决此事。”
  玉素道人一振袖,伸手拿起身前的玉槌,在玉磬之上敲了一下。
  戴廷执则是第二个拿起玉槌,敲响了玉磬。
  风廷执在坐回座位之后,自也是立刻持槌敲了一下。
  接下来,晁焕、竺廷执、韦梁等廷执的座上纷纷磬声奏响。
  钟唯吾、崇昭、长孙迁三人在交流了一下之后,也是敲响了玉磬。
  身为廷执,他们很清楚此刻的局面,要想在上宸天那个方向上取得胜势,那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加入进去,而唯有那位严玄尊与陈廷执二人都是入场,才能有较大的把握。
  二人随便少得一个,都无可能确保此事。
  要是此时张御真能仗此成就,再加上阵法和清穹之气相助,那足以将那边拖住一段时间了,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再进行策略上的变动了。
  而在这等大局之下,其余小节都没有必要去计较。
  陈廷执见大部分廷执都是表明了意见,自也是拿起玉槌,击落在了玉磬之上,悠悠声息传了出去。
  首座道人见此,颔首言道:“诸位廷执既无异议,那此事就照此安排。”
  而在天夏这边商量对策之际,上宸天这处,孤阳子三人也是同样察觉到了虚空之中的某些变动。
  灵都道人此刻已然落身在中圈阵中,他往虚空异变看了几眼,心下讶道:“吞天虫?莫非是神昭派么?”
  他一瞬间想到了许多,随后暗自点头道:“原来如此。”
  他此前还有些疑问,为何三位祖师接连两次降下法符,看去好似不在意世之承负。
  如今看来,很可能是在发现寰阳驻落之地后,知悉了寰阳与神昭两派已然并落于一处,故才有后来之举。
  寰阳派和他们上宸天联手对抗天夏,胜负可谓难料,任谁也不敢说定能克压天夏。
  可若再加一个神昭派,那就不同了。
  神昭派虽是不及他们与寰阳派,可也是有镇道之宝的,现如今的局面,哪怕多一件镇道之宝,都是有可能改变大局的。譬如虚空之中那破坏虚空之壁的,很可能就是此派之宝“食天虫”。
  天鸿道人这时也与他一般看出了些东西,他道:“神昭派?这却有意思了,三位祖师看来也是早有所见了。”
  灵都道人道:“道友,还需小心了,现在神昭派显露踪迹,天夏下来要么分散力量守御,要么全力谋我,我以为后者可能更大,我等稍候接敌,绝不可能恋战,哪怕阵势因此少失,也需以保得自身为上。”
  天鸿道人哂然一笑,道:“道友以为我定要与正清、武倾墟二人论个输赢么?若是无有退路,那自当与敌搏命,可大局变化在前,我何必非去与他们较劲?”
  说话之间,两人便见前方阵势被层层洞开,有清穹之气如海潮般冲入进来,隐隐可见前面两名道人身影正在过来。
  两人神情一肃,皆是拿捏道决,同时身上法力一长,一同鼓动天枝生机,迎着对面来势推了过去!
  守正宫中,张御正身正在持坐之中,这时他忽觉外间有感应传至,因是分身在外,他对此刻战局也大致了解,故猜测是玄廷唤自己出战,便即起身自内殿出来。
  到了外殿,便见明周道人站在那里,其手中托着一枚谕旨,见到他后,打一个稽首,道:“张守正,玄廷传谕,还请一观。”说着,将谕旨递来。
  张御点了下头,他上前将谕旨接来打开,可目光一落,却发现上面内容与自己所想完全不同。
  诏旨上面先写得是如今局面,言及此番归来的,并不止寰阳派一家,疑似还有神昭派的身影,当需有一位摘取虚实功果之人前去阻挡。
  只是如今若把对付上宸天的力量抽调过来,难以保证必胜,故是玄廷决定赐下道印,助他摘取功果,若他能得此成就,当需前往虚空之中堵住两派来犯之敌,并坚持到天夏镇灭上宸天为止。
  他看过之后,问了一下明周道人,才知赐印之举乃是陈廷执的建言。
  他眸光微动,却是不禁想到了陈廷执之前给他道书观览之时,在最后落下的那一段留语,那上面就提到了那一枚道印的存在,并且还赠了他八个字,“当持定静,以待时机”。
  当时看到句话,他便想到了许多,而现在看来,陈廷执对于给予他此印,应该早就有所打算了。
  不止如此,他还想到了东庭玄府的玄正崔岳。这位乃是陈廷执的弟子,许是那时,这位廷执就在关注自己了,感觉上,这位关注恐怕不仅仅是功行修为,还有自己的能力品性。
  不过既然对方肯给,那他自然也要接。
  在玄法一道上,他敢说眼下没有谁人比自己更合适持拿此印了,哪怕不为此,只为这次势争,他也是当仁不让,该当挺身而出,接过这等重任。
  只是除此外,有些东西他还是需了解的,他将诏旨合起,言道:“明周道友,诏旨之上所说不多,那神昭派是何情况?”
  明周道人便将神昭派的情形大致说了一下,又道:“神昭传承也算悠远,背后有一直一位大能坐镇,历代掌门也都能摘取虚实相生之功果,而其镇道之宝也是其实厉害。此物被称之为‘三气虫’,据传这东西最早是来自于姒虫。”
  他解释了一下,姒虫传说中乃是荒古之时万虫之母,不见形体,无可触摸,能食天地万物,荒古之时有传说,此虫有朝一日食尽诸天星辰,可令诸宇重归寂暗。
  不过后来被古夏之时大能察知,此虫实乃有亿兆之数,只是被看作一体,并记载下来,到了神夏之时,神昭祖师对此虫很感兴趣,亲入虚空诛灭此虫,并将之炼化为三虫,一曰‘吞天’,二为‘食阳’,三为‘服幽’,并以此成了镇道之宝。
  张御听到这三虫名字,心下微微一动,这三虫单独看是没什么,可连在一起便就有意思了。
  所谓“吞天”莫非是吞上宸之天?“食阳”可是食寰阳之阳?倒是服幽不知何解,但许也是针对某一派。
  他再问了几句后,便就让明周道人回去复命,自己则是回到了后殿之中,并在此坐定下来。
  定静片刻后,他将诏旨一端悬挂的星袋摘了下来,心力转入其中,就自里取出了一枚犹如瓦片的玄玉。
  他意念往里一探,眸光微微一闪,暗道:“却是这枚道印么……”
  ……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虚实照元一
  张御以大道六印之一的言印入道,后来又持有目印,对于大道之印已算是熟悉,故是此刻意念微微一触之下,便已知悉此一印为何。
  此乃是大道六印之一的“命印”,对应的是六正印之中的“身印”,身即命,乃是一切生灵驻存之根本。
  要说六道印中最为根本的道印,也就是此印了。
  此印其实也称得上是的六印之主干,他入玄法之后,也是先行修身,而后再及其余,若是得有此印,无疑可以进一步牢固补全他的根基。
  他心下一转念,当初自己以言印为道基,得以跨入了玄尊之境,后来成就寄虚,目印也是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现在到了去执妄这一步,没想到却又得了这枚“命印”。
  其实对于如何破开执妄,当初在观看过诸多道书后,他就有一个想法。
  我为何要去破执?
  对着执去,便落于执,那是破无可破。
  道书给出的答案,那就是考验修道人自身的修行,对于道法的领悟理解,得道悟真,那执妄自解。
  这里很可能需要极长时间来参悟领会,也难怪有许多修道人都是阻在了这一关之上。
  当然,只从道理上论,炼就“虚实相生”并非是通向上境必经一关,玄尊便不取得这等功果,亦是有可能渡去上层的,只不过凡是去到那里之人,大多数都是得了此等功果的。
  他对自身认识很深刻,单纯比较对道法的掌握,自己是比不过那些动辄修持数百上千年、乃至数千载的同道的。
  不过大道万千,非止一途。
  他对道法也自有一套领悟,特别是在近来在频频去到那一片高渺之地感悟之后,便知此道之上并不止一条路。这也印证了许多前人的著述记载,此中便提到了其他的一些上进之法,但大多只存在于论述之上,不见验证。
  因为留下记述的前人,大多数都是从精微变化,穷通道理上着手,进而再过去关障的。这就好比攀山过涧,通过寻机辨理,从那些平缓低洼处过去,每一步都是恰到好处,由此迈过种种阻碍。
  可实际上,若是你根底足够,那么自可不必去理会这些,任你万水千山,我自跨越而过,直趋终途便是。
  他觉得这条路更适合自己,不必非要去效仿他人。尤其是他自身入道乃是得取三元,六印同修,根基完固,这等长处自当发挥出来,不然岂不是舍长就短,白取了这些功果?
  观证下来,这一步其实只要往六正印和心印内渡入足够多的神元,达到自身完满地步,再举神气入虚,最后达到返虚回照,化合相映,即可成就此境。
  道理上可以述通,再是自身根基也足以支撑他攀行此道,那理所当然当循此而去。
  而且话回来,此番逐道并不似此前成就玄尊那般是以下境渡上境,从一个层次跃跳至另一个更高层次,本质上而仍是在玄尊层次之内的修持,所以只要方法对,又有足够的力量,那就能够过去。
  也是因为有这种种考量,所以近来他一直在积蓄神元,本来以为还需要一段较长时日,等到有了足够把握后再行此事,不过有了这“命印”,那他却是敢于现下便就尝试了。
  不过要行此道,却需得收归一切在外之力,不使自身有任何疏漏,故是所有分身化影皆需唤回。
  这时他心意一转,那位于清穹云海法坛之上的化身骤然化去,而位于东庭那一处的化身在对李青禾关照了一句后,留下一枚法符,也是倏而回转正身,不过虽然他不在,可东庭那里如今还有那株益木镇守,少却他片刻,也是无妨。
  在所有分身皆归正之后,他却并没有就此收手。
  因为这一次求取功果不仅仅是他自身之身,此中还涉及玄廷之重托,故是必须确保稳妥,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皆需用上。
  他望去那寄虚之地,由他执拿的那一株益木虽存于另一处神虚之地中,但是此树却是有补益神气生机之用的。
  此刻他神思一转,可见此树一晃,树冠枝叶舒展开来,每一根枝叶之上似有露珠凝聚,而后从枝节之上一滴滴滑落而下,最后汇聚到了一处,带着无尽生机如瀑布般遥遥落来,将他全身上仿若冲刷洗涤了一遍。
  他的身躯周围,也是因此浮现出一团团灵芝般的氤氲玉雾,将他围裹在内。
  这时他才看向手中那枚玄玉,心光入内,感察少时,意识微微一动,那一枚道印已然从玄玉内中消失。
  此刻他于心下一唤,身外顿时浮现出一片宏大光幕,却是将大道玄章唤了出来。
  他注目看去,见目印、言印之旁,又是多了出一个“命印”,只是此刻稍显黯淡。
  这同样也是一枚残印。
  这也不奇怪,大道之印皆乃是大道之触角,从道理上说,只要他没能达到大道尽头,那么所有道印就不会完满。
  此印虽然比不上言印之完满,但却比当初到手的那枚目印强出大多了,他凝视此印片刻之后,就毫不犹豫将自身积蓄的神元往里填入进去。
  这道印霎时一亮,而后章印之上一道明亮光芒照落下来,将他整个人都是笼罩住,光芒在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方才散了去。
  他此刻再观大道玄章,却是发现,命印这一成就,却是将自身本来早已是稳固的根基又硬生生拔高了一大截,六正印和心光之印都可由此渡入更多神元。
  也幸好之前他已是积蓄了足够多的神元,感应下来,应该也足以将之填满了。
  其实不够也没有关系,现在是玄廷让他设法渡过此关,甚至为此连道印都赐下了,假设他自认有把握过去,但需向玄廷借取一定的玄粮的话,那么玄廷是绝然不会吝惜的。
  他此刻试着感受了下,发现这“命印”不愧是根本之印,对于言印、目印都是有所补益,这两印比起之前竟又是稍稍完整了一些。
  道印更加完整也即意味着他又向大道所在方向前进了一些,同时他所执掌的两印威能也是因此提高些许。
  这时他眼眸之中有神光一闪,此印已得,那么接下来,就当设法摘拿功果了。
  他没有急着动,而是稍稍调息了一下,待把气息稳下,心神也是持定之后,就将神元分别往六正印和心光之印中渡入进去。
  此间之神元除了他此前炼化玄粮获取的,更有自身修炼得来的。
  在得取三元再成就玄尊之后,他通过修持提炼出来的神元就已是远胜同辈了,现在数载积蓄下来,也颇可观。
  随着神元逐渐渡去,那六正印和心光之印逐渐被填补到原先身印未得的层次之中,待距离完满尚有一段距离,可此时他便已然感觉自身好像发生了某种变化。
  那是一种难以言述的玄妙之感,像是自身从尘世之中淡去,正逐渐与天相合。
  而随着他继续施为,神元源源不断入去诸印之中,六正印和心光之印上的光芒也是愈来愈盛,这就像是原本池湖已被缓缓填满,随时可能满溢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