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800章

第800章

  张御心意却是丝毫没有因此而动摇,他看向前方,口中再道:“御愿取上法!”
  当中那道人道:“既然张廷执决心已定,那我等告知于你。上法之道,以真法来论,乃是无中取有,诸我聚一,以一争定万争,以一道杀万道,由此跳脱万化之外。只是张廷执需要明白,你若胜,则可回,你若求法不成,有归至无,那世上便也再无你了,此法不得退路之法。”
  张御方才听闻几位执摄接连说话,便觉有道机自心中生出,眼下听得这一位所言,种种玄机也是自心中流淌而过,明悟随之自生。
  上法第一关乃是无中取有,你若不知道也还罢了,你既然知道了,那必然会有相对应的那一处道化之世现出。
  且你想要求取道法或者上进的话,那么此一世必是你需克定之所在,是无论如何无法避不开的。
  这也难怪方才那位执摄有言“不得与闻,闻则必入”了,知晓了这一步,那他必要走此一步,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当中那位道人这时一抬手,便一道金符飘落至张御面前,道:“我等一直以镇道之宝遮护诸维,不令己方世间遭受外扰,唯见求证道法之人,才会放开护持,由得其去寻道。张廷执何时心意定下,何时可持此符唤我。”
  张御伸手接了法符过来,收妥之后,打一个稽首,“谢过五位执摄指点。”
  五位执摄形影未再言语。
  张御知道该里离去了,再是一礼后,便转身而行,往原路退回,随着他身影渐渐进入一片光幕之中,就从此间退了出去。
  最右侧一名道人道:“上法之道,无中取有,张廷执若过此关门,此一世便是他之承负。若是不过,便为我之承负。”
  最左侧那道人道:“玄法求道,从来未有,我亦难观,不论成与不成,万化之道,总是又多得一变数。”
  正中那道人道:“道途之争,不见道果,则不见胜负,我辈路上,若能多一位同道,那或能打破前障,见得彼端。”
  其余道人皆是点首言善。
  随着话音消散,五个道人形影也是渐渐从玉璧之上消失不见。
  清玄道宫之内,张御从那扇门户之中走了出来,随他站定,那扇门户化也是重化为了一封玉书,飘落至他的手中。
  他看了一下,此物不曾化去,也即是说,以后他依旧可凭此物去见五位执摄,如此看来,诸廷执在摘取了上乘功果后,可能都是持有此物,能自行前往面见五位执摄。
  转念下来,他将封玉书这收妥,又将那一枚金符拿了出来,看过几眼后,便思量下来求全道法之事。
  修道至这一步,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功法口诀之说了,上境之人只能告诉你前面还有路,告诉你该往何处去。但也只是能说一个大概罢了,具体该是怎么走,全看修道人自身,他人也教不了你。
  所以途中不会有额外护持,也不会有人来相助,所有遇到的问题全需靠他自身来相机化解。
  但如此已算是不错了。
  他此刻已然明白,元一化生后,便化无数之世,无数之我,但是彼此相隔分离,永无照见,于一般人而言,不见等若不存。
  可是修道人则不同,待到了一定境界之时,譬如成就玄尊之后,从世间跳脱出来,那么随自然会感到外世之我。
  从道法上看,因为诸我都想求得元一。你不去解决那些外我,外我就会来杀你,求道执念越重,此事便越频繁,甚或每时每刻都有外我来伐,道行愈深,感受越多。
  这也就是有诸位执摄镇定诸维,才无此感。
  要过去这一关,最简单的就是“下法”,按照几位执摄的说法,沉于本世不动,等着他我找来,因为可以事先借助法器和道法,甚至还可由同道相助,那么总能防患于未然,不过因为外我无尽,不见得能一直胜持下去,一个失手,可能就此被消杀于此世之中。
  “中法”则比这个高明许多,修道人持此法后,能主动避入道化外世中,外来杀我,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去寻自己能打的过的外我消杀,那么就能避开承负。
  道理上说弱我之我总是无尽的,所以总能摆脱出去,但也不是没缺点,躲避容易,可在离开此世之后,可却未必再能回得来了。
  而且成也此法,败也此法,因为这么做是自己所愿,在成功躲避外劫的同时,自己也把自己固束住了,也就难以跳脱出去,很可能永远在道化诸世里来回游荡,没有办法去到上乘了。要克服此点,那就自能不避不躲了,挺身相迎了。
  “上法”较之最上乘,也是最难。
  其于无中生有化出一世,万道化于一道,而这道中之我乃是至上之我,也就是自身从元初开始,所有万化之世之我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求上法之人就是要与之决出胜负,要是成功,那么就可以证得道法之全。
  可要是失败了,因为那道化之世乃是由无化有,自也会落归元初,再也不见,而所有之我也会一并从万化之世中消失,像是诸世之中从未有过自身。
  不过张御觉得,所有一切未必完全如自己所想那般,因为五位执摄提醒过他,传他的乃是真法证求之法,他现在修的乃是玄法,以前从未有过玄修走到过这一步,所以很可能他所走之路可能与别人都是不同,到底是什么情形,现在还不得而知。
  他此刻忽然想及,过往那些摘取上乘功果却又消失无踪的修道人,想必求得不是中法、就是上法了。
  至于还在世的,倒不见得都是下法。能摘取上乘功果的修士,哪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又有几个肯屈就下法呢?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索性弃法不求,那也是可以的。因为有五位执摄以镇道之宝定镇玄机,可隔外感,那么就不怕外我来伐,但是这么做,无疑是就自弃道途了。
  念转至此,他却是没来由想到了焦尧这条老龙。
  他摇了摇头,随后走了几步,来到观台之上,看着远处翻涌之云海。
  身为玄法玄尊,自古以来从无走到这一步的玄修,他既是求道之人,又是辟道之人,此路必是他人更为艰难。
  可不难想见,似那些最早试着过去此关的前辈也没有人指引,或许最早他们只是修得下法、并由下法、中法、最后至上法这一步步走过来的。
  能到今时这一步,当中肯定经历了无数失败,否则也不可能至今为止取得上境如此之少。
  他能上一来就能知悉这许多,已然胜过前人不少,靠得是诸多前人的遗泽积累,他既承这份遗泽,那么也当继此薪火,若过去此关,得有道全,那也会将此承传于后来之人。
  ……
  ……
  第七十一章 问法拭金符
  张御在观台之上站了许久,心中一直在思量着此回全法之事。不论自己所遇到的具体情形如何,想要传承下去,那必定要先过去才可。
  道化玄机,无中取有,那映世之我,乃是成就最高之上我,这是最大之敌手。可既成一世,那此中也并非只有这些,有我之映照,亦有万化之世之映。
  那么问题来了,五位执摄,元都那一位祖师,还有寰阳、上宸天、神昭、幽城等按理说跳早是已是脱出世外的各脉祖师,在这其中,会否也是遇到呢?
  这个事机他隐隐感觉到自己不能深想下去,在真正过关之前,最好不要去求问明确的答案。他相信自身之感应,故是没有陷入执念之中,很是干脆弃去了这个念头。
  可是那比自己还要完满之我会是如何模样?而这般之我又该如何击败?还有那道化之世中到底会是何等情形?
  在不清楚具体之前这些他都不好凭空判断,唯有到时候临机解决了,但做好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这些准备只能自我身心调和了,外物显是不能借用了。
  之前在听闻三法得时候,他脑海中也曾浮出能否将镇道之宝能借来一用的念头,不过这也是想想罢了,主动去寻外我,当是带不去不属于自身的任何法器的。
  但采取“下法”守持就不一样了,因为在己世之内,无需去往他处,占据了无可比拟的主场优势,就能借助各种外物帮衬自身。
  每杀却一次外我,力量是不会增加的,但是却可补全一些自身道法上的缺失,这比自身单纯修行强上许多,甚至因为是完全契合自身的,所以在多次之后,道法运持将会远远胜过同辈。
  可是因为外我也会随之变强,且频繁寻来,所以若不设法攀渡上去,那么很可能保证永不失机,并且一旦没了外物相助,那恐怕结局不会美妙。
  这么看,那个上我所占优势无比巨大。
  要是他能让我主动来寻,似乎是能占据主动,顺手还能做些准备。可这就是上法与下法的不同所在了。
  上我乃是成就最高之我,那么去往上境的可能比他大得多。
  所以他若不主动寻去,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他这个念头拿定,并准备付诸实施的时候,下一刻就是化散不见了。
  也即是说,在决定取用上法的那一刻,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到了此刻,他现在有些看明白关朝昇、陈廷执等人当初为何表露出那番态度了,此关的确不是那么好过的。
  他并没有退缩的意思,不过一些准备还是要做的。
  固然他对自己也有信心,可他并不知道此行会去得多久,身为廷执,还有不少职责在身,在求证道法之前,也需做一些安排。
  照理来说,由我踏入彼端斩我,道全之后再回,当只是一瞬之间,几是不存在时间流逝。
  可那是真法。
  而他乃是一个玄修,很多东西不好说了,是没有前例可循的,所以该交代的还该交代一下。
  他意念一转,化了一道分身去往下层,而后回到了殿中,拿过纸笔书写起来。
  待写罢之后,将其中几封镇入一道气机,并唤出明周道人,关照其收妥。这是他给目前几个守正留下的交代,若是自身久去不返,就会由明周道人送到几人手中。
  还有训天道章之事,不过他只是道章立造之人,主要还是利用道印引动道机,在早前他道行尚浅之时,道章尚是不稳,或许他一去,整个训天道章就崩塌了。
  不过现在随着他对道印道法理解的加深,便是短暂脱离了他,道章依旧可以存在,但是能存在多久,确然也说不准,且没有他,在没办法在原有根基上产生任何变化了。
  可他认为,以天夏的力量,若是不计代价的去想办法,也自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用不着他来操心。
  在把一些清玄道宫之中一些琐碎事情排布好后,他揉了揉凑过来的妙丹君,便离开了清玄道宫,乘坐飞车往清穹之舟深处而来。
  此间是唯一一处不能直接以意挪转之地,在下了飞车,他便落定在一个回环无尽,难见其终的台阶之前。
  里面有温和声音传出道:“张廷执既来,便请上来一叙。”
  张御踏上阶台,一如之前,先是跨过似若无尽的阶台,再是经过一个原本无路之门,最后才到了一处似存非存的门关之前。
  若是上次来他还有所怀疑,那么现在已是能够确定,前面两个所经过的地方正是对应神气寄虚和虚实相生两道关门。
  而在此之后,面前这一道说不清楚是何模样的关门,显然就是对应着求全道法这一关了。
  现在他对此无可察觉,可若下次再至,他相信自己必能看清。
  他继续往前迈步,前方忽然一亮,首座道人正在站在一处台阶之上相候,他抬袖一礼,道:“首执有礼了。”
  首座道人还得一礼,道:“张廷执已是见过五位执摄了?”
  张御道:“正是,御方才是五位执摄处归来,只是身为廷执,此去求全道法,却需向首执有所交代。”
  他将一封呈书递上,这里面记述的守正宫目前需要处理和所需关注的事机。
  首座道人点了点头,将书信拿了过来。
  其实这样的情形他不止见过一次了,他还记得以往有些同道也曾这样与他别过。
  修道人一旦求全道法失败,就会万化之世中退消,等若世上再无此人,可是身为修道人,留下痕迹不会在短时内磨灭的。
  有些人在离去之后,他仍能再次见到,可不久又是匆匆离去,而有些人则是在离开后再也不曾回来过。
  这还只是他还记得的,更有连他也无法记得的。
  他道:“按照玄廷过去惯例,若有廷执为求道法离开,廷执之位还有道宫仍是留在那里的,只我希望张廷执此去求道顺利,能安然归返。”
  张御点头道:“御必会小心。”他想了想,又道:“御想请教首执一言,元都派荀真人当初不曾现身,可也是为求全道法之事么?”
  首座道人是知道他与荀季曾过有师生之谊的,他缓缓道:“与攀道相关,但并非为此。”
  张御点了点头,心下已是有了一个判断,他再是一礼,道:“多谢首执告知,御告辞了。”
  首座道人还有一礼,待目送张御离去之后,他唤道:“明周。”
  光芒一闪,明周道人出现在了一旁,稽首道:“明周在此,首执请吩咐。”
  首座道人道:“你记下张廷执,若是张廷执久不归来,便把他名字和过往功载刻在清穹之舟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