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因为道法这东西,唯有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不能由别人来强求。
再说东庭的氛围就是以玄法为主,真法次之,这般也更有利于融入进主流。同时这也是因为玄法如今也有了上进之路,而非是修到了第四章书就无法往上前进了。
两人这里停留了一月多,虽然觉得东庭很好,离弟子也很近,但是赵柔担心他们二人存在反而会牵累到瑶璃的前程,故是主动申言离开了这里,调去了他洲驻守。
两人离开之后,瑶璃继续每日修持观道,但是学宫那里的学业未放弃,对如今的她来说,这些学业并不难。
翻了一会儿书后,她看了眼天色,站起身来,往着后方竹林走去,这里已有数名弟子在此等候,见她到来,皆道:“瑶璃师妹来了。”
在互相见过礼后,其中一个身高腿长的女子扔给她一柄竹剑,等她接住之后,道:“瑶璃师妹,我们玄修一开始不似真修,只是掌握一两个章印,斗战之力不足,但是……”
她手腕一抖,竹剑之上绽放出一道心光,随手一斩,三丈远一排翠竹皆被削倒,“我东庭玄府自从前任玄首之后,便留下了许多剑上法门,只要稍加习练,就能具备一定战力。”
她目光一顾左右,道:“你们都是这几年来玄府之中资质出众的弟子,玄府会派遣你们去往密林深处剿杀神怪,故是剑法必须是掌握的,剑法章印就在训天道章之中,你们自可寻到玄府名印,再去里面找寻映拓。”
瑶璃唤出训天道章,寻到东庭玄府,随后在里面寻到了剑印,待在大道之章中映照得有,便以神元渡去。
过了一会儿,她眼中有光亮出现,握了下竹剑,心光一转,剑身之上便有一层光芒亮起,再是轻轻一挥,地上便被犁出了一道丈许长的深痕,那女子见到,不觉露出了一丝赞许。
竹林不远处,范澜看了几眼,不觉点了点头。
他想了想,唤出训天道章,对项淳道:“师兄,这个瑶璃,资质不差,过去还做过张师弟的学生,未来前途无量,看来我们东庭玄府又当出一个英杰了,如今我们唯有尽可能给她提供修道便利了。”
项淳道:“这我也是知道的,张师弟看好的学生,想来将来必可独当一面,我们不能当她如平常弟子一般对待。。”
他又想了想,道:“最近各洲宿让各地玄府推荐一批弟子一同进行论道,我看可以让她去试一下。”
玄修论道,不似真修,不必天南海北聚到一处,更不必旅途奔波,只需在训天道章之内说定,自可在道章之中聚首,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
范澜摇头道:“师兄,说实话,这些弟子功行都是低微,对道法领会也是不深,这等论道,又能有多大用处?”
项淳道:“让各上洲英秀交流下也是不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东庭虽在海外,可也需让人知晓,我玄府弟子并不比外面差得多少。”
范澜道:“如今还有谁敢小看我东庭玄府?”
东庭玄府出去了至少两名玄法玄尊,其中还有一位乃是廷执,只就玄法而言,可以说位列天夏顶尖层次。
再说东庭府洲,因为在玄府和洲府的全力合作之下治理的格外繁盛,如今每年都有大量本土生民迁居到这里。
项淳道:“虽然玄府眼前比之以往是大为兴盛了,可是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若是我东庭玄府的弟子在此回论道之中能凌驾于诸府,那能吸引得更多英才到来,另外,我东庭玄府可能是要出第三位玄尊了。”
范澜一怔,面上露出喜色道:“师兄,你……”
项淳摇头道:“非是我。”
范澜立刻想到了什么,猛然抬头看过来道:“季师侄?”
项淳颔首,道:“前几日他自青阳上洲传讯而来,说是闭关修持,以求超脱,他没有把握,不会这么说,若是顺利的话,想必过几日就有消息传来了。”
范澜一听,不觉神情振奋的在原地走了几步,言道:“我早该想到的,季师侄他天生六印俱全、神元盈满,只要有道途在前,他自身又能调合好自身心性的话,一定是可以顺利跨过去的。”
天夏上层,清玄道宫之内。
张御在定持许久之后,那些个分化出去的外身便即逐一归来。
他将这些个化身,有的是投入了昊界,有的则是投入各个下层之中,并且还将其中一具化身投入了诸位执摄再行扶托的天域之中。
对于每一个化身,他都不去做任何干涉,也不给予任何道法,只是由其自行发展。
事实证明,他能蕴炼出“剑上生神”,的确与剑器有着缘法。
其中许多化身一开始就是走上了用剑之道,直到后面才有分歧,但大多数在寻找往上攀渡之境的时候又去寻到了别的办法,而不是执着于一剑。
其中唯有一个分身,自始自终都是用剑阐道。
而这大部分是由那方界域天地道机所决定的。此方天地对道法神通的限制极大,变化不多,无论生人异类也就是气力大一些,能腾飞的远一些,或者稍微有些神异表现。
在这等环境之下,一柄剑器足以应付,反而使得他的剑法得以突飞猛进,并且最后凭着这个开始试着进窥上层。
不过在下层界域要想突破上层境界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若是他向分身传递攀登之梯,但那般做就不如此前那般纯粹了。
他思索了一下,并没有将这具分身收了回来,而是任由其在里面继续尝试,倒是分身之所得他俱是吸收入心神之中。
只是这些经验道理也仅能给他带来的一些额外的思考,对于剑术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个方法看起来作用并不大。
但他也不过是尝试一下,既然此法不成,那么就用另一个方法。
他稍作调息之后,便于心中默诵“六正天言”,随着将六印念毕,他的气意骤然拔高,恍惚之间,提升入了一片高渺之地中。
因为来过多次,故他已有经验,守持心神,不使自己化陷入此中。与上回相比,他又从此中看到了更多道理,实际上每一回他到此,都会有所收获,这是因为他的道行修为一直在提升,也是逐渐在接近上层境界了。
此刻他不由想到,在求全道法之后,更高层境又该如何登攀?
迄今为止,天夏不是大能化身的修道人,也只有庄首执成功步入了此境,但也只此一例。并且还要看到,过去所有的执摄都是秉持真法而成,而他修炼的是玄法,道路注定是不一样的。
便不说道法之别,每一个人走得路也是不一样的,前人能用的方法,他也未必能用,注定只能他自己去寻。
他记得曾有一个说法,上层之道是有其极限的,占据一道便少一道,故是能上去的人也是有数的。
或许是因为天夏来到了此世之中,挨近大混沌之后,上层之道得以拓宽,庄首执才得上进。照这么看,若能灭去元夏,是不是攀登上境的机缘会由此多出?
但要做到此事,首先就要自身完满,等到青朔、白朢二人皆是寻得道法,才可试着进窥之后道路。
这些念头在心神之中一转而过,他感觉自身承载着那股大道之气意,便是将心神顾注到了自身剑器之上。
这一次他传告气意对象乃是蝉鸣剑,因为最初斩诸绝之意便是从此剑之上蕴发而出的。
从道理上说,一把剑器便蕴发出一种剑上之神,两把剑生出不同的剑上之神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他并不需要去额外增加这等手段。在他看来,两把剑一明一暗,都是以同一种剑上神通来承载,在对敌之中反而更具杀伤力。
需要变化的部分,自有根本道法来应对。
随着他将气意从高渺之地传递下来,蝉鸣剑的剑身也是微微颤动了起来,不过片刻,一股灿烂流光在剑身之上流淌闪烁了出来。
……
……
第一百九十章 持胜寻追变
这一刻,张御手中长剑正在发生着某种神妙变化,可是他心中清楚,这等神妙只是来源于高渺所在传意。
就似他一般,蝉鸣剑只是短暂承载了这股力量,而非是真正拥有,当这股力量离去,又当是还回本来。
可他也不需要此力滞留,只是以此来提高剑中神意,接触过上层力量与未曾接触过那是两回事。剑器得此灌溉,就如同重作煅炼一般,只不过这炉火乃是来自更高层境。
此刻他缓缓以意引导,气息在剑器之中出入来回,仿若呼吸出入,生死之窍开阖,尽量使得剑器消化吸收此力。
尽管蝉鸣剑与他算得上是一体,但是他明白的道理,剑器却不见得明白。剑器乃是器,终究还需要他来运使的,也还是需要他来指引前进方向的。
剑器往上的道路实则有许多种,故有三十六而剑上生神之说,而他的剑上生神乃是“斩诸绝”,所以在他有意推动之下,只会沿着这一条路向前迈进,而不会偏向其余。
在气意灌输了好似有一会儿之后,忽然一股奇妙感觉从心神深处冒出,无数道理向他纷涌而至,似乎只要一直继续下去,便能直窥大道。
但他知道,这种感觉生出,那便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定然会迷失在大道之中,令自身彻底与道相合,再不复存。
故是他果断停了下来。
他这里神气传递一停,剑上的流光也是随之消逝,又从玄妙之形化作了此前之模样。
他感受了下,剑上之意仅只是稍微有一点提升,
但他却是点了点头,这无疑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他的思路是对的,只要能够提升,那么就意味着此道可行,下来他可以继续用这等方法来运炼剑术。
看了时晷一眼,仿佛只是过去一眨眼的功夫,但实际上已然半月了,毫无疑问,这将会是一个水磨工夫。
可是若的成就,那么收获也是极大,能将他的斗战能力提升一个层次,最关键还能拥有通过破毁外身伤及并杀死本体的能力。
只是这等事不能持续不断施为,因为在此过程中,他自身也得了诸多道理灌输,虽有受益,但是任何事物多少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
就如此时此刻,他有一种仿佛什么都无法感应的空茫之感,似世间只有自己一人,诸物都是离自身远去。
此前在气意进入高渺之地后,也是会有类似情况出现。他推断这当是自己知晓了太多高上层次的道理,难以定驻自身的缘故。下来必须数天时间慢慢削减这等感应。
后续几日之中,他缓缓调和自身,为下一次磨剑做准备。。而在这期间,他也是将自身神通道法重作梳理了一下。
现在他的斗战,乃是以根本道法为主,许多神通道术已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了。
因为求全道法之人法力无尽,一旦开战,随时随地都是转运根本道法,寻常神通与之一触即坏,根本触及不到其本人。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这个层次修道人都是根本道法的比拼,所能增加的手段无非是祭出元神与人相斗,因为元神、分身之流也能祭出根本道法。不过到现在为止,所有到天夏斗战的元夏修士都是利用外身,所以元神不可能出现,分身更是一概俱无。
唯有遇到此辈之正身,才可能展开更多变化。
但他却认为,这些道术并不是全然无用了,当根本道法被对面牵制住的时候,一些寻常道法也是能够起到些许作用的,哪怕只是一点,那也比没有来的强。
这时他伸手一拿,一枚玉简落入手心之中,这是以往求全道法修道人留下来的笔录,其中包括了庄首执交给他的一些东西。
他求全未久,以专注自身为主,所以没去做太多翻看,现在倒是可以趁隙看一看他人的论述了。
古夏、神夏至今,也不乏求全道法的修道人,但除了在斗败中败亡的,那都是在进窥上境之中消亡了。
他能理解这些人,有那些大能存在,那就说明是有上进之路的,而已然走到这一步的,又个个都是人杰,又岂会放过进窥上境的机会?
通篇看了下来,发现没什么关于斗战的记载,留下的一些都是如何进窥上境的猜测和想法。他倒是在这里面看到了不同思路,可惜的是,过去当是没有路的,只有到了此世之后,方才有路出现。
他看了许久,待得身上空茫之感消失,便将此玉简收起,再一次沟通高渺之地,继续煅炼剑意。
元夏,北未世道。
宗长易钧子放下书报,下面易午急问道:“宗长,元上殿来书何事?”
易钧子道:“无非是讨伐天夏,他们要各世道支援更多人手。”
易午若有所思道:“看来金使者的消息是正确的,下殿在征伐天夏之时受挫,损失极大,所以不得不从各世道征调人手。”
易钧子道:“损失大到不见得。一些外身和阵器能值几何?这等做法,应当是认为上回派遣出去攻伐天夏的力量不足,故需加强。”
易午道:“有所得,那便需有所付出,元上殿这是愿意分享更多终道于各世道么?”
易钧子淡淡道:“自然是不愿意的,所以这件事没这么容易谈下来,元上殿这回提出此建言,只是为自己下回征伐做个铺垫。若是成功,那此事就可无限搁置,说不定各世道会主动为他们增添人手,要是再是失利,那么可将原不利因推在各世道不愿支援之上,而非完全是他们自身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