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他又问道:“元都一脉那位又如何?”
天夏这里诸位大能,乃是得了元都派这位的提前通传,才觉醒了过往,知悉了情由。虽然现在看来,涉及双方道争,便不通传,天机亦会有所泄露,可终究是令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不至于被一击而破。
而在后来,这位又提前通传了他,令他在上进之时有所准备,所以这一位还是可以争取的。
庄执摄则摇头道:“我亦寻过元都这位道友,然而这位却是避而不见,我到如今也是未在元空之中得见其名,这位不露面,应当是另有考量。”
而就在两个人说话之际,忽然之间,两人都是感,那元空之中向着清玄道宫这里传来了一阵阵涟漪。
庄执摄道:“看来元夏那边已然来人了。既然来此,庄某暂且回避了。”
张御却一抬袖,道:“庄执摄不必回避,若是真如庄执摄之言,御自不会应下。”
随着那涟漪愈盛,便是有一声传来,道:“金庭张执摄可是在么?”
张御听得此声,道:“可是太素先圣么?”
来人回道:“正是。”
张御与庄执摄对视一眼,便是自道宫之中走了出来,便见一名衣袂飘扬的道人站在那里,果然是那太素道人,不过其与元夏太素虽然一般模样,但是气意上却是大相径庭。
他们这些上境大能辨别对方,并不是靠外表,而是靠气意,所以在他这里,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在元空之中,却又共用一名,说明他们皆为一气所化。
他执有一礼,道:“不知尊驾此来,是为何事?”
……
……
第五章 下变动上名
太素先圣看了眼庄执摄,才道:“想来张执摄已知我之来意,此来欲邀张执摄投一映身入我元夏之内,届时无论我两家孰胜孰负,上道为何方所夺,终能得有道焉。”
张御听此言语,发现果如庄执摄所言,元夏是打算将他邀入元夏,那么元夏之内,如那诸上神一般,便就有了另一我存在。
他此刻只要应承下来,那就是完全附和五位先圣之道了。
可他并不打算如此做。当即开口拒绝道:“不必了,元夏之道非我所求,我取之道,唯天夏之道耳,太素先圣,请回吧。”
太素先圣得他这个回答,也未有勉强,神情依旧平和,道:“既然如此,那太素便不多作搅扰了。”
说完之后,对着两人再是一礼,便是转身离去了,如来时一般,很快消失无踪了。
张御目注其离开,他也是知晓,表明态度之后,便是彻底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了。只是他奉行天夏之道念,自有自家道法需要践行,此辈是必须要剿灭的对象。
对方能来此劝说庄执摄及自己,某种程度上恐怕也是五位执摄默认及纵容,要想让他放弃原先秉持之念,对此他是丝毫不可能让步的,也没有任何妥协之余地。
庄执摄道:“此辈既退,不会再至了,我也是告辞了。”他转身道:“关于那具体修持之事,张执摄可待见了那五位,再作考量。”
张御抬袖一礼,道:“多谢庄执摄此来告知。”
庄执摄道:“不必言谢,张执摄能秉持原先之道,我心甚慰,而今我与道友当奉行此理,不使道堕,不使名落。”
张御点了点头,郑重回应道:“自当如此。”
庄执摄打一个稽首,便从台殿之上走了下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那一片光芒之中。
张御站了一会儿,并未曾返回道宫,而是在外踱步,边是走动边是思索。
方才太素道人到来时,他观察过对方,试着看其强弱,但并没法有一个直观的比较,因为其气机是如潮起落不定,完全没有一个定数。不只是太素道人,庄执摄那里同样也是这般。
他不由望向元空,他之名印还有诸人之名,皆是落在此间,这才是诸人之根性所在,一应诸我皆为外相,那么强与弱之剖判,或便也是落在此间了。
只是现在他只接触了太素、庄执摄二人,还看不出具体来。稍候与五位执摄一晤,或便可作辨别了。
至于接下来的修行……
他的道法因为是从根本道法衍生出来的,修行完全是个人之事,下来也该自家去探求。
他能感应出来,这应当就落在对天道的压制之上,不过以现在的情况看,若是自己进一步就有天道便跟进一步,始终保持着对抗,那就永远没可能再上一步了。所以不出意外,元夏、天夏所逐之道,应当就是为了解决此事了。
想到这里,他往天夏、元夏所在看有一眼,两边攻战仍在继续。
他离开之后,天夏阵前少了一个十分重要战力,短时攻势不及以往,可从长远来看,天夏的胜算其实是大为增加的。
先不说现在元夏底下之人似因为另有打算,上层力量并无法完全法会出来,被天夏压得不能动弹,便是元夏上下同心,抵御了天夏的攻势,并且再度辟开两界通道,反攻入天夏之内,却也未必能奈何得了天夏了。
因为到那时候,他可投下蝉鸣、惊霄二剑,令天夏方面执拿,就足以与之再一争胜算,因此二剑乃难得的杀伐之器,哪怕对镇道之宝也同样有破毁之力,足可令天夏无法放开手脚进攻。
就在如此思索的时候,忽然隐隐有所感,似乎可以利用天机之变数,于两剑之外另行祭炼一件宝器。
可他却并没有顺着感应而为,以他这个境界,要做什么纯凭自身意愿,根本不会受感应影响了,何况这么做是否合适,总要考虑大局,待与五位执摄谈过之后,再是有所决定不迟。毕竟在这一点,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时伸手入袖,取拿出了那一枚荀师交给他的法符,看了几眼,感觉用此法符仍能够勾连那“元都玄图”,那也意味着可以以此沟通背后元都派那一位上神。
不过他想了下,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而是将之重新收了起来。
此时他微微抬首,目光往前方一注,元空之中顿时浮动阵阵涟漪,而与此同时,他所授之印也是一同发出应和。
同时他已是感应到了一处地界,其由五道飘渺气机构筑而成,广饶无边,道机渺远,正是那金庭之所在。
他看了眼前方,摆了下大袖,便往那光与气雾交织之处走入进去,只是十余步之后,前方就光气缓缓散开,露出一条通天彻地的大道。
大道两旁满是金色水液,氲氖仙灵之气,清露沥沥垂落,气烟之中尽显混沌已辟,先天开道之后的诸般景象。
他目不旁视,沿此道而行,待行步到了大道尽头,便见面前一清澈之水,无边无际,明净空寂,水面不起一丝涟漪,上有光雾气烟飘散,有五朵金莲自那澄澈水液之中绽开,分落此间,五名道人站于其上,玉簪玄袍,背衬宝光,俱显仙貌圣相。
张御走到了前方,对着五人执有一礼,道:“五位执摄有礼。”
位于中间宝莲之上的乃是太易道人,他言道:“清玄执摄不必多礼,既入金庭,俱为执摄,自与我辈并列,无有上下尊卑之分。”
其左手所立,乃是太初道人,其言道:“此番邀张执摄前来,是为议道,以解张执摄心中之疑。”
张御微微点头,道:“正要向诸位执摄请教。”
右侧太始道人开口言道:“张执摄也是知晓,我天夏与元夏之争,乃在于道争。张执摄成就上境,应是能觉察出来,天道虽不制我,可却仍与我纠缠一处,我若变,则天道变,我若进,则天道进,如此下去,我辈永难胜得天道。”
位于最右的太极道人接着说道:“经过我等推演问对,算定唯有两道可渡,一为合,二为变,元夏所取,乃是化演万世再行并合,以此制压天道,只待削杀一应变机,天道则可任其索取;
而我则认为,堵不如疏,可放不可抑,天道不可束缚,乃能推动其变,变数一生,也便有了诸般机缘,也便有了胜天之理。”
最左侧的太素道人此时言道:“只是无论取道为何,我若动,则天道亦动,故此事不可经我之手,唯需依托下层众生行事。”
张御听到这里,不由点了点头,这便说得通了,也与他此前推断相应。
为什么上境大能要用道于下?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实力太强,每一次与天道问对,都会引发天道的强烈反应,从而使得天道进一步增进,
换言之,靠他们自身,已经推动不了变数了。
但是下层众生不同,他们之所动,却不会惊扰天道往上变化。
这其实恰好是天道留下的一线天机,给了下层境之人一丝机缘,使得上层境大能去高远之后,还不得不俯下身段,推动众生为己拓道。而这也同样也是证明了,他们到此一步,道还不曾完满,前面还有路可走。
太易道人这时又道:“清玄执摄既明此理,那我等亦要提醒清玄执摄一声,望你今后不再干涉底下之事,因为我与天道纠缠不休,干涉越多,用道越多,天道也能随之变化,那我等之功便白用了。”
太初道人道:“若为传道,玄法之道已为清玄执摄伱所走通,今后无需再多做理会。昔日我等传道,也只是传下几门道传,其余一切皆是经其自行演变,是起是兴,是盛是衰,是生是灭,皆与我无关。”
太始道人则道:“天理之道,世间便该有起落生灭,某道法若是因此而败,那也是道法不合天数,合该绝亡,若是顺势此兴,能及天道,那便是我所待之良法了。”
太极道人开口道:“当日清玄执摄立造训天道章,能推动天夏之变数,大道之变机,有大功于天夏,更大利于我,故我等现身嘉许,然则时移世易,既臻上境,却不能将下层之理用在此间了,望清玄执摄有所思量才是。”
太素道人郑重言道:“上境相争,稍相搅动,亦会托抬天道,故是能避则避,让下层自演其道,方可为正途矣。”
张御神情平静站在那里,这几位虽未明言,可他能听得出来的,这话是在提醒他,过往下层境时,训天道章有益于推动变数,所以这几位是愿意看到的。可他到了上层境之后,就不能再妄动此法了,否则就有违“道理”了。
至于违背之后会是如何,因为维系这道理并不止是天夏执摄,想来届时所要面对的当不止眼前这几位了。
五位执摄方才之所言,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他所不认同的地方。只是这个现在无需与这几位争辩。如今他方才入上境,需先稳固自身,而后再作其余计较。
……
……
第六章 各执道唯一
张御看着金庭之上这五位执摄,心中是清楚,虽与元夏那五位有所不同,可本质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先天之灵。
这些先圣上神虽说需要依靠下层众生之力才能去搅动天道,从而求取更高之道,可只是视下层众为单纯的用器罢了。
或许境界稍高一些的修士有与他们交流的资格,但是对于更底下的生灵的心念想法,那是丝毫不会去在意的。
他也是明白的,先天之灵本非寻常生灵可比,此辈先天得道,自不会对众生生出悲喜。同时也因为下层众生并没有左右并抗衡他们的力量,故是这般态度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他思索了一会儿,才是语声平静道:“五位执摄可以放心,我亦知晓,眼下当以元夏与我天夏之道争方为紧要。”
太初道人言道:“清玄执摄能如此想,正是道之幸也,只是尚有一事需关照清玄执摄。”
太始道人道:“我们知晓清玄执摄已然祭炼了镇道之宝,但若是自身根本之器,可以祭炼无碍,若是今后再行祭炼,那便会引得天道之动,故今后若做此事之时,也当与诸位执摄一同商议,才好定夺。”
张御对这点没有异议,道:“此为大局考量,也是应该。”
太极道人也是开口道:“还有一事,清玄执摄今后当尽量减少减少与天道之问对,因如此做,方会愈使天道迁变。”
张御看了一眼,问对天道,涉及到上境大能自身之修持了,看来金庭对这方面同样需要加以拘束,他道:“如何算多,如何算少?”
太易道人言道:“我金庭之中有一磬钟,磬钟响时,则可问对,磬钟落时,则需收歇,各方轮转,俱有所得,清玄执摄以为这般可好?”
张御道:“既是金庭之规矩,我自不会例外,只是天道非只对我,亦对元夏,不知元夏那边如何说?”
太极道人道:“道争乃我两家之事,元夏自也当要遵从,我辈若是任凭自身意愿施为,那又何以寻得道果呢?”
张御明白了,元夏、天夏两边的上神虽都不想见到自己消亡,会尽一切可能争取自己所坚持的道途赢下此番对抗,可说到底,他们追逐的乃是上道,所以对于真正能赢的那一方,他们是不会拒绝接受的。
故他点了点头,道:“这里我自可遵从。”
抛开道念之间的分歧,至少五位执摄眼下是真心想要击败元夏的,那些从大局出发而立下的规序,他都是不会反对的。
五位执摄见他对所提之事俱是应承,神情之中更见和善。
太素道人问道:“清玄执摄,我欲交代之事,大抵便是这些,清玄执摄可是有什么需问么?”
张御倒是有一些事情需要了解,特别一些特殊的事物并不是元空之中可以望见的,也并不是通过现在的天道问对能够得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