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听到齐使的话,皇帝脸色都青了,他只得强颜欢笑,朕知道,请齐使放心。
※ ※ ※ ※ ※ ※ ※ ※ --
散朝之后,皇帝便密召三公及心腹重臣入殿商议对策。
皇帝侧倚在御座上,一筹莫展,等人到齐,他便让贾舟说出了陈文泰的奏报。
御史大夫听到陈文泰上奏的消息后惊得挺直了腰身,什么,齐国九皇子为我楚军士卒所杀?
就在齐楚联姻之际,忽然有一支齐军人马闯入安州,联姻之事初定,尚未传至前线,两军遂厮杀,而带领那支齐军对伍的,正是齐国的越王宋璘,交战时,宋璘负伤逃走,被一个新兵碰见死在了新兵的刀口之下。
这也太欺人太甚了。太尉曹寅怒道,联姻是齐国所提,却又在联姻之时派兵入境偷袭。
眼下要紧的是如何与齐国交代。皇帝按着脑袋道,齐使还在等呢。
陈将军是密奏入京,军中识得齐国皇子的并没有几人,只要我们将消息封锁,瞒天过海,齐帝找不到尸首,也不敢如何。丞相范离开口说道。
齐帝没有找到儿子,那与楚国的联姻之事皇帝担忧道。
陛下以为今日平阳公主入殿一闹,齐国还会接纳一位这样轻视规矩的王妃吗?丞相提醒道,臣听闻齐国有一位公主,颇为聪慧,且能影响政局,故至今未曾出嫁成家,有这样的女子影响齐国,齐国又怎么会
丞相忽然停顿下,接下来的话不用他说众人也都明白。
皇帝感到一阵头疼,外朝的麻烦接踵而至,今日确实是朕疏忽了内宫。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军中,不要再出什么纰漏了,那个士兵最好是灭口。丞相道,而且要神不知鬼不觉。
那是我大楚的功臣!对于丞相的提议,掌管军事的太尉曹寅当即跳出来反对,对于功臣不赏反而秘密杀之,这样的法度,怎能服人。
如果不这样做,齐国怪下来,当如何?丞相问道。
要战便战。太尉一脸不服气道。
曹太尉,楚国已经丢了三座城了。丞相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如今还有燕国助阵,我就不信东齐那厮真敢举兵进犯。太尉反驳道。
三国鼎立多年,结盟从未有过真诚,北燕此次出兵丞相欲反驳。
够了!心烦意乱的皇帝开口打断道。
众臣遂于席座上持笏弓腰,陛下息怒。
就按丞相所言,陈文泰是聪明之人,他知道该怎么处理的。皇帝道。
喏。
※ ※ ※ ※ ※ ※ ※ ※ ---
就在群臣想杀人灭口,埋藏事情的真相时,藏在安州军营的细作却将越王死在安州的消息传回了齐国。
齐帝听闻后,雷霆震怒,加上派遣出使的臣子将平阳公主闯殿咄咄逼人之事奏禀回国,齐帝遂当即撤销了这门婚事,并欲继续伐楚。
即将到手的婚事因越王之死而作罢,这让皇五子耒阳王宋珙十分不甘。
陛下,九郎已经死在了楚国,就算伐楚也无济于事,两国婚约已定,若是此时再悔婚,齐国的计划将功亏一篑。宋珙跪在君前恳求道,为齐国大业,请陛下节哀
节哀?耒阳王的话,让齐帝瞬间暴怒,你的弟弟死了,你却还想着娶仇家的女儿?
陛下,臣只是为了齐国的千秋大业
齐国的千秋大业?齐帝起身走到儿子身前,朕看你是为了自己吧。
陛下,臣惶恐。宋珙趴在地上道。
齐帝蹲下一把拽起宋珙,五郎,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几兄弟在背后做什么。
齐帝的眼神冷漠至极,他将儿子重重甩下,九郎死了,你是不是很开心?
宋珙瞪着眼睛连连叩首,陛下,臣冤枉,臣纵然与九郎不和,却也不敢做出残害手足之事。
你敢发誓吗?齐帝起身,负手凝视道,你弟弟的死和你没有关系,毒誓。
宋珙心中一震,他抬起手,臣宋珙对天起誓,如果有违背祖宗之制,做出残害手足之事,天地不容,人神共诛之。
阿爷,九郎之死乃他自己之过,何须兄弟承担过错呢。临沂公主宋清瑶踏入殿内。
宋珙像看到救星一样连忙道了一声,阿姊。
你不用替这厮说好话。齐帝转过身说道。
女儿在陈述事实,没有替任何人说话。临沂公主道,与楚和谈联姻之事早已传至前线,想必九郎也知道,可他却仍然不顾军法,煽动士卒闯入楚国镜内,楚人又岂识得我齐国皇子,九郎的死,他自己也有一半责任,怨不得别人。
再怎么说,九郎也是你的弟弟。齐帝回过身,面对女儿,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不少,人死不能复生,怎能与一个死人谈论对错呢。
是啊,阿爷也清楚,人死不能复生,九郎死在了楚军中,女儿也很悲痛,但是齐国难道真的要为了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而放弃一统的功业吗?临沂公主问道父亲。
齐帝陷入沉默,因为越王是他亲自培养的孩子,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他焉能不伤心。
此时与楚决裂,无疑是将燕楚推向结盟的诚心之中。临沂公主又道,一但燕楚达成同盟,转而攻齐,那么对于齐国而言,便是一场危机。
这场婚事,朕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答应了。齐帝态度坚决,礼部出使楚国后,送回来的消息你应该听说了。
临沂公主点头,女儿知道,这个平阳公主并非池中之物。
这样的女子绝不能入我齐国。齐帝说罢,又看了一眼耒阳王,否则我齐国,迟早有一天要亡于妇人手中。
齐使所传回来的消息,不单单是平阳公主的嚣张跋扈,还有她的野心,以及狠辣的手段。
齐国已经有一个奇女子,并被允许触碰朝政,但那是齐帝自己的女儿。
既已得安州三城,婚事可以取消,但是伐楚还请阿爷三思。临沂公主道。
不能伐楚,你弟弟岂不是死不瞑目?齐帝挑眉,将来到了地底,他会怪罪的。
女儿听说杀九郎的,是楚军营中一个刚入伍的新兵。临沂公主又道,杀人偿命,阿爷只需让楚国交出罪魁祸首,祭与九郎便是。
一个贱民,怎能同吾儿相比,这也太过便宜楚国了。齐帝不悦道。
九郎是陛下亲自派到前线的先锋大将,穿着齐国的铠甲,有着齐国的军衔,对于楚国而言,两军交战,阵前斩杀敌将,这是军人莫大的荣耀,齐楚燕向来以功勋赐爵,若是此时楚皇将这楚军视为荣耀的功勋之臣送到齐国,临沂公主眼色一变,那么楚军上下,必生惶恐,日后作战,谁还敢为楚皇拼命呢?
两国博弈,博的是人心。临沂公主又道,此乃上上长远之策。
作者有话说:
称呼大致采用汉代,其实诸侯王的正妻应该称呼王后,东汉为了加强集权改称王妃,再到后来,例如宋代王爵的妻子就称夫人。
这种称呼也是皇帝逐渐集权的体现。
第17章 萧怀玉的危机
西楚太康三年七月,齐帝得知幼子死于楚国,勃然大怒,于是逼迫楚皇交出真凶,并派遣皇三女临沂公主出使楚国。
原本处于担忧的楚皇,得知齐国只要残害齐国皇子的凶手后,当即命廷尉前往安州将要犯缉拿归案。
安州
安州边境距京遥远,刚获得功勋的孙鸣还沉浸在受人追捧的喜悦当中。
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战友,在他获得封爵后纷纷巴结与讨好。
孙鸣得了赏,也没有忘记萧怀玉,便将自己得来的粮食和酒肉都拿了出来。
萧怀玉没有拒绝,而是将之分给了什下的士卒们,酒肉在军粮匮乏的边境是奢侈之物,只有军官才能享用,面对什长的慷慨,众人便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随于她。
然而军中的安宁并没持续多久,就在众人吃着酒肉说着大话时,廷尉的突然到来,却打破了军中的安静。
京城来的官差与士卒拿出了廷尉署出示的公文。
原来是廷尉右监。守卫看到公文以及马背上的文官,毕恭毕敬道:我这就去通报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