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西阳郡守挑眉,他并不想招惹幕后之人,所以也不想听见有活的人,怎么还有活口。
无奈人多眼杂,只得硬着头皮前去查探。
是什么人派你来的?西阳郡守蹲下问道。
刺客躺在血泊中,双手被士卒牢牢制住。是是阳然而话还没有说完,刺客便咽了气。
西阳太守于是起身,负手道:南阳王。
报,使君,发现了箭矢。清理的官差将几支带血的箭矢呈上。
西阳太守虽然嫌弃上面的血渍,但还是用衣袖包裹着拿起,在火光下,仔细端详了一番。
交至楚京吧,还有这些刺客的尸首。西阳郡守放下箭矢说道。
喏。
使君,这箭。长史看着样式独特的羽箭。
楚国的皇子,成年后都会开府置属,并拥有自己的府兵,这箭,是京城里的东西。西阳郡守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来楚国今后,无论内外,都要不得安生了。
驾!
鲜血染红了整条裤腿,萧怀玉靠在临沂公主的背上,已经力竭的手从腰间垂了下来,胳膊上的鲜血顺着手臂流至指尖。
临沂公主跟随士兵穿过一座山林,指尖上的血因为颠簸而滴下,落在了一朵白色的龙爪花上。
属于女子独有的香味萦绕在萧怀玉鼻间,似有一些熟悉感。
齐国已灭,临沂身为齐国公主,当以身殉国。
齐亡于已,非公主之过,楚皇下旨要你入宫,但我可以保全公主。
将军亲手灭了我的国,又何谈保全?
清瑶,我
马背上的颠簸,使得伤口撕裂,一阵剧痛让萧怀玉从沉睡中醒来。
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看着身前的清瘦女子,公主?
马上就到了,你再坚持一下。临沂公主道。
这一次,萧怀玉强撑着意志,因为眼前这个女子是敌国的公主,她不能在她的跟前暴露身份,此时若是睡去,未知的后果,恐比她身上所受的伤还要更加致命。
进入已是宵禁的西阳城,士卒带着她们来到了一处药堂,上工!
砰砰砰!
上工!
没过多久,屋内的门就被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是我们西阳郡最有名气的坐堂医。士卒道。
老者见萧怀玉浑身是伤,不敢耽搁,快扶进来。
临沂公主将萧怀玉扶进屋内的榻上,并欲替其卸甲。
就在临沂公主刚要伸手触碰时,却被萧怀玉一把握住,她的手掌还在流着血,鲜血从指缝滴落。
虽没有说话,但临沂公主却从萧怀玉掌中的力道感受到了拒绝。
我出去等。临沂公主于是将染红的手收回道。
作者有话说:
古代称医者为工,医术高明者为上工。
上一世与临沂是如师如友的存在哈。
萧怀玉:天天想拉我垫背!
临沂入楚,接近萧,都有她的目的。
第27章 楚皇的疑心
楚宫
临沂公主在西阳郡遇刺的消息传到了楚皇耳中,西阳郡守在奏疏中,虽未明确提及幕后之人,但与之一同呈上的两支箭矢,一支断箭,另一支则完好,上面都沾染了血迹,说明是从尸体上拔出来的,箭矢铸造精巧,非军中大批量制造之物。
而除了军营,能单独铸造少量武器,并配备工匠的,就只有将军府与王府。
这些拥有特权的权贵府邸,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府卫。
岂有此理!楚皇拍着桌案,双目拢紧,心里的火,已经写到了脸上。
陛下息怒。贾舟从旁劝道。
你叫我怎么息怒!楚皇起身,一手叉腰一手扶额,一个公主,接连在我楚国遇刺,你让我这张脸往哪儿搁,传出去岂不叫天下人笑话,说楚君治国无道。
陛下,传闻这临沂公主是星命转世,前些日子在楚国宫殿上的对峙,锋芒毕露,这样的人若是归齐,必是楚国大患。贾舟提醒道,派遣刺客刺杀之人,想必也是为了楚国。
为了楚国就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楚皇说道,如今不光没有刺杀成功,还被人揭露了这丑闻,这不是在丢吾的脸面吗。
哼,什么星命,楚皇似乎并不信这个,一个女人而已,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随后,楚皇命人召来了工匠辨认箭矢,经过核对,西阳郡所呈凶器,竟出自楚国的王府。
于是成年开府的皇子便都被叫入了宫中对质。
除次子早夭,五子病故,楚国已成年开府的有四位皇子,皇长子湘东王李符,皇三子南阳王李隆,皇四子彭城王李康,皇六子竟陵王李宣。
四位皇子并排跪于御座前,臣李符、李隆、李康、李宣,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若非家宴,这些皇子在平时根本不会聚到一起,楚国尚未立太子,这些皇子也就没有前往封地,而是在楚京另修府邸居住。
太子未立,诸成年皇子无不觊觎东宫之位,对于他们的明争暗斗,楚皇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今日的事,涉及到了他国,以及幕后之人所藏的野心。
出使楚国的齐国公主在西阳郡遇刺,可有人知道?楚皇看着四个儿子,忍着心中的气问道。
遇刺?首先开口的是长子湘东王李符,东齐公主入楚遭山匪袭击,朝廷便在其归国时派了禁军护送,怎么会遇刺。
东齐公主遇刺,彭城王李康脑海中忽然闪过平阳公主那张记仇的脸。
四郎,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楚皇从御座上起身,他走下台阶,最先问道李康。
此举便说明,在此事之上,楚皇最不信任的就是第四子李康。
李康叩首,臣听闻临沂公主在楚国大殿内,以一己之力,舌战群臣,且不落下风,齐国内政,也有所涉及,这样的女子,日后定会成为楚国的大祸。
哦,原来那刺客,是你派出去的。南阳王李隆指着彭城王说道。
闭嘴。楚皇瞪了一眼南阳王,似乎心中有所不满。
阿爷,四郎这番话,不就是
朕让你说话了吗?南阳王的话再次被楚皇打断。
李隆只好低下头去,楚皇又看着彭城王,继续敲打道:西阳郡守在上奏中提及了刺客,都是楚人,且是死士,而所用兵器,出自楚国贵族。
四郎,你如实告诉朕,是否你所为?楚皇挑眉问道。
面对楚皇的不信任,李康俯首,臣的确认为临沂公主不该留,但她作为使臣,楚国便不能动她,暗杀,非君子所为,臣,不屑于此。
楚皇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将视线挪到了其他两个儿子身上,长子李符当即表态,陛下,臣近日身体不适,一直居府未出,并不知道临沂公主之事。
楚皇最后看向了李隆,至于竟陵王李宣,虽已开府,但仍受学宫中,一直有宦官与宫人看管跟随,皇帝便未曾疑心于他。
你们都回去吧,三郎留下。楚皇道。
喏。
南阳王看着其他几个兄弟离去,于是爬向前向父亲说道:阿爷,不是儿,不是儿。
楚皇偏爱三子,故而屏退了所有人单独将他留下,然而他的表现,似乎令楚皇极为不满,吾又没说是你,你慌张什么?
李隆深知父亲疑心重,即便自己是众兄弟中被偏爱的那个,但一一旦涉及到权力,这位君父便会翻脸无情。
虽然那些刺客是楚人,但西阳郡守并未提及是何人所为。楚皇又道。
然,西阳郡递交了一件东西。说罢,皇帝走回御座,将盛有一支断箭的漆盒拿起,扔到了李隆跟前,看看吧,究竟是谁做的蠢事。
李隆惊恐的看着漆盒内的箭,箭簇做了些许修改,为南阳王府独有。
你知不知道,豢养死士,是谋反之罪。东齐公主遇刺一事,楚皇真正关心的,是皇子们的异心。
不,不,李隆当即摇头否认,这箭是南阳王府的,可暗杀,并非儿所为。
儿没有理由要杀东齐公主。李隆意识清晰的回道,如若真的是儿,又怎会用府中的弓箭,给自己留下把柄呢。
看来,你还不算太蠢。楚皇负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