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楚皇暗沉着一张脸,正襟危坐于御座上,所有的怒火与不满都写在了他的脸上。
所以当李隆抬起头时,便被吓得连连叩首,阿爷。
你是谁的儿子?皇帝紧锁着眉头沉声问道。
李隆吓得一愣,再次叩首道:陛下,不是臣做的,这些都是小人诬陷。
朕还没有开口问,你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回答了吗?皇帝盯着李隆,眼神十分的淡漠,你没有做什么呢,又是谁诬陷的你?
李隆听后猛的抬头,陛下
皇帝看着他眼里的慌张,心中的怒火便越来越盛,看来这段时间,你在南阳王府中并没有被困,连廷尉的审讯都如此清楚。
李隆听到这番话,心中便更加恐慌,随后他又想起了郭鸿麟的提醒,于是硬着头皮回道:禁卫围住南阳王府,便说明廷尉对臣起疑,若非有人诬陷,禁卫又怎会围府。
南阳王是皇帝亲手抚养长大的,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他心里清楚的很,平阳是你的亲妹妹。
陛下是不相信臣吗?李隆听着皇帝的话,于是问道。
朕给过你机会了,很多次。皇帝没有回答李隆,而是从御座上起身说道。
很显然,父亲并不相信自己的话,无论自己如何解释,为什么是臣呢?
难道就因为李符的事,所以这件事也要怀疑到臣的头上吗?李隆的眼里也渐渐生出怒火,的确,臣在得知平阳即将离京前往桂阳时曾生过一丝邪念,然李符的事情尚未过去,臣又岂能在此时做出如此明显的事情呢。
平阳出事,为什么你们怀疑的是臣,而不是一直不睦的彭城王李康。李隆十分不满的说道,论嫌疑,李康与平阳积怨已久,他才是最可疑的人选吧,只因为李康退齐有功,无论是在朝还是在军中都深得人心,所有人都站在他的一边,所以陛下不敢动他。
李隆的这番言论,彻底激怒了皇帝,他走上前一脚将儿子踹倒,并拿起案上事先准备的鞭子开始抽打了起来。
然而促使皇帝动手的原因,并不是疑心李隆安排人手刺杀平阳公主,而是提到了彭城王李康。
朕已经给过你机会了,你却一次次让朕失望!皇帝一边骂喊,一边抽动手中长鞭。
鞭子抽打在李隆身上,且下手十分的重,很快鞭子便染上了血,李隆的衣袍也都被打烂许多口子,鲜血染红了白色的衬衣。
最开始的李隆还不肯吭声,但发现父亲下手越来越重时,他开始求饶与哀嚎。
阿爷,啊!阿爷。
阿爷。
抽打了好一会儿,一直到皇帝没了力气才罢手,蠢材!皇帝看着地上已经遍体鳞伤的李隆骂道。
此时的李隆,浑身上下都是鞭痕,他躺在血泊中,看着狠心的父亲,眼里充满了憎恶。
来人。皇帝坐回御座,向殿外唤道,南阳王李隆顶撞君父,受五十鞭刑。
把他抬回南阳王府。皇帝喘了一口气吩咐道,用步撵抬,让京城的百姓都看看忤逆朕的下场。
喏。
皇帝不仅亲自鞭打了南阳王李隆,且让他带伤暴露在京城大庭广众之下,以此羞辱。
李隆听后,眼里的憎恶便更深了,乃至出现了对父亲的仇视。
送走李隆之后,中侍中贾舟看着殿内的狼藉,陛下,这样做会不会太过残忍。
你以为朕想如此吗?皇帝靠在御座上,适才握鞭的手,至今都还在颤抖,以平阳的性子,他若安然无恙,必不会罢休。
贾舟这才明白,皇帝看似是在责罚南阳王,实际是在救他。
把这个送去章华宫,连同域外的贡品一同。皇帝指着地上带血的鞭子说道。
喏。
※ ※ ※ ※ ※ ※ ※ ※ -
翌日
章华宫
皇帝的赏赐下午便抵达了章华宫,然而平阳公主因为大醉了一场,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来。
也是在次日才知道皇帝降下了赏赐,以及重罚了南阳王李隆。
【梦境里,平阳公主置身于一片光芒之中,周围不断传来萧怀玉的声音,公主。
公主。
萧怀玉?平阳公主站在光芒的中心点四处环顾,却始终找不到方向与人,你在哪儿?
公主。
最终,平阳公主在正前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可那身影与自己离得极远。
公主,怀玉要走了。
不。然而等她去追时,那身影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弱,最后消失在了光芒之中。】
萧怀玉呢?被一束光刺醒的平阳公主,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询问萧怀玉。
公主,萧校尉回了邸舍。琦玉将床帘收拢。
她走了?平阳公主挑眉。
小人想阻拦,但是萧校尉说离京之前曾受柱国大将军传唤,如今回京,不能再耽搁了,小人挽留了好一会儿,萧校尉还是坚持要走。琦玉解释道。
她要走便走吧。平阳公主冷下脸道。
公主,昨日您醉酒后,陛下派了中侍中省的宦官,送来了一些赏赐。琦玉提醒道。
赏赐?平阳公主冷笑一声,他以为拿这些身外之物就可以弥补么。
公主。琦玉又将一根带血的鞭子奉上,这也是夹在赏赐当中的。
何物?平阳公主皱眉道。
昨日公主离宫后,南阳王被传召入宫,不到一个时辰便被宦官抬了出来,浑身的鞭痕,一路上都是血。琦玉解释道。
平阳公主这才知道,这是皇帝抽打南阳王李隆的鞭子。
可这样的惩罚不但消除不了平阳公主心底的怨气与恨,反而让她更加感受到了皇帝的不公允以及偏袒。
以为这样我就能不追究了么?平阳公主深皱着眉头,她看着带血的鞭子,心中一阵恶心,拿下去,这种腌臜的东西。
琦玉遂将鞭子拿走,平阳公主从榻上起身梳妆,她看着铜镜里恢复了精神的自己,伸手抚摸着胳膊上的伤痕,琦玉。
公主。琦玉上前应道。
第90章 郑珩的拉拢,平阳公主之意
太康四年七月,秋
修养了大半个月后,萧怀玉的伤终于见好。
大将军府
敕造的将军府规模宏伟,因救平阳公主而耽搁了许久的萧怀玉,伤好后便来到了陈文泰的府邸。
萧校尉,大将军进宫前特意嘱咐小的们要招待好您,一会儿大将军回来便会见您。将军府的下人说道。
萧怀玉来的并不凑巧,就在前一刻,陈文泰受召入宫。
好,多谢。
她之所以来见陈文泰,是觉得自己的伤好了可以返回边境,毕竟自己麾下还有一千多人在等自己回去。
而陈文泰作为朝廷高官,战争停歇后便会留在京中,但仍然执掌边境大军,所以萧怀玉想要离京,需得请示自己的顶头长官才行。
萧怀玉在将军府的中堂内等候,至几盏茶凉也不见大将军归来,于是便有些坐不住了。
她起身来到庭院,刚至秋日,院中花木仍旧郁郁葱葱。
大将军何时能归?萧怀玉问道一个洒扫院子的下人。
大将军归府向来不定,这个小人不清楚。下人摇了摇头。
陛下召见主君,快则一两个时辰,慢则半日,今日是有政务,当不超过半日。一名年轻女子踏入庭院按以往的经验推测道。
娘子。只见下人对她恭敬行礼。
听到下人对她的称呼,萧怀玉愣了一下,她依稀记得陈文泰有两个女儿,年岁相差得有些大,大女儿早已出嫁,而小女儿如今才不过及笄之年。
只不过前世忙于征战,而世家女子多养在深闺,故而从未见过。
这一世她为了平阳公主受了这般重的伤,所以在京城呆了数月都不曾返回边境带兵,也因为此,她登门来到了将军府,见到了陈文泰之女。
在她的记忆当中,陈文泰的幼女是太康五年出嫁的,至于嫁给何人,当时的萧怀玉并没有在意,也不知晓这些权贵的联姻。
作为楚国大将,陈文泰长得十分魁梧健硕,但是女儿却生得十分清秀,温婉可人。
见过陈娘子。萧怀玉向陈文泰的女儿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