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郑珩能够走到今天,完全倚靠的是出身与家族力量,以及还有郑皇后与平阳公主母女在背后扶持。
这一次死的只是几百人,但在上一世,郑珩带领两万人马增援西北,加上原有的守军一共三万人,在一夜之间几乎全军覆没,致使西北之地沦陷。
然而上一世,萧怀玉也因为平阳公主的缘故,在平定西北之后,为郑珩求了情,让这样一个抛弃全军自己逃命的主帅活了下来。
萧怀玉啊萧怀玉,上一世的死,乃是你的因果所致啊。萧怀玉看着火光,若有所思的说道。
第106章 陈妤的聪慧
萧怀玉初到郑珩麾下便锋芒毕露,这让一向妒才,心胸远没有陈文泰宽广的郑珩起了忌惮之心,并开始利用身份对萧怀玉进行刁难,更是将此次丧生于黄沙中的二百性命,其过错都推到了萧怀玉的身上。
若是朝廷拿人,萧怀玉的部下敢维护,那便有谋反之意,郑珩便可借此参上萧怀玉一本。
知道郑珩阴险的萧怀玉,早已经想到了抵达边关后自己可能受到的刁难,然而此次黄沙的过错也推到了她的身上,这是她没有意料的。
黄雾属于天灾,并且是在大漠中,西北环境恶劣,楚国上下人尽皆知,所以这样的伤亡人数报到朝廷,是不会有任何追究的。
然而郑珩却将这个天灾写成了人祸,并颠倒黑白栽赃到了萧怀玉的头上。
而作为一个低级武将,萧怀玉连上疏自辩的资格都没有,她能做的,就是接受审讯,等待宣判的结果。
刚刚进入西北,便见到了受胡人袭扰的惨烈,附近的百姓也都已经迁移离去,只剩一些边军还在苦守。
守将见到郑珩,激动的痛哭流涕,末将拜见大将军。
郑珩看着西北守军,因为持续作战,身上的甲胄早已损坏,但因资源紧缺,迟迟无法更换,脸上也满是饱受风霜的痕迹。
从即日起,由吾接管西北,绝不会再让胡人踏入楚地半步。郑珩站在城楼上向众将士保证道。
因为东境的胜利,郑珩作为主将,让西北边军看到了希望,于是齐声欢呼,大楚万年!
还不知朝廷已经下达了羁押自己的命令,萧怀玉抵达西北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防守地形,以及城防情况,他并没有跟随郑珩假模假样的宽慰西北守军,而是寻着前世的记忆,仔细查看了西北的情况。
楚国的最西北一共有七座城池,其中有三座为阻挡胡人南下的关城,原先有三万人分守,三国发生战乱后,胡人不断扰边,西北守军死的死,逃的逃,如今总和只剩下不到一万人。
但还没等萧怀玉询问清楚情况,廷尉分设在地方的人马便赶到了边关。
而萧怀玉的麾下自然不会同意廷尉就这样将人带走。
奉陛下命,暂撤萧怀玉校尉之职,其麾下编入大将军帐下,收押廷尉,听候发落。
廷尉的官差见一众将士挡在萧怀玉身前,于是怒斥道:此乃皇命,你们想造反吗?
我们校尉犯了什么错,陛下要撤他的武职,收缴兵权。王大武瞪着一众官差问道。
等宣判结果出来,就知道是什么罪了。负责抓捕的官员并不知晓罪名,只知道朝廷下了令。
就在众人想要反抗时,却被萧怀玉拦下,她朝麾下摇了摇头,随后便看到了带兵前来的郑珩。
郑珩先是在萧怀玉的手下前假模假样的维护了几句,萧怀玉现在是我的部下,他究竟犯了什么错,朝廷要不远千里来拿人?
大将军,下官们也只是奉命行事,并不知道是什么罪名。官员拿出朝廷下达的公文,向郑珩示意道。
郑珩又看了一眼萧怀玉身侧的士卒,朝廷之令,还不快退下,难道你们造反吗?
士卒们想说什么,但被萧怀玉拦了下来,郑珩的出现与说辞,让她瞬间明白了什么。
萧怀玉毕竟是我的麾下,部下犯了错,身为主将的我也无可免责,所以廷尉一定要查清。郑珩又向廷尉的官员说道。
廷尉办案,一向以法为先。官员回道。
郑珩旋即挥了挥手,廷尉便将萧怀玉带离了关城,暂时收押于西北内城的狱中。
楚国廷尉分设十二道地方,分管地方的司法,重大案件与死刑皆要上报于朝廷,由廷尉下达审判结果,而地方不得私自执行。
从关城出来,萧怀玉向廷尉分派到地方的执法官员塞了一块金饼,我的事情一定有误会,请允许我陈书自辩。
地方穷苦,就连官员身上的袍服都打了许多补丁,又哪儿见过如此沉甸甸的金子,诱惑的价值足够大时,贪婪就会战胜恐惧。
而且萧怀玉还是大将军陈文泰的人,官员一直在消息堵塞的西北,所以没有听说过萧怀玉,但是对于郑珩,这个当今皇后的同胞兄弟,却是没有人不知道的。
他自然不敢得罪大将军的手下,于是接过金饼,愿意为将军效劳,但不知要如何送达,下官人微言轻
替我送到京郊一家名为陈生的酒肆。萧怀玉说道。
好。官员一口应下。
萧怀玉暗松了一口气,若在前世遇到这样的情况,不会写字,便难以自救,但在朝中的那位会替自己解决。
而这一世,自己遇到的所有刁难,都因那位而起,所以她只能靠自己。
※ ※ ※ ※ ※ ※ ※ ※ -
几天后
楚京·大将军陈文泰宅
陈文泰急匆匆的回到家中,他找到女儿,想要通过女儿通知彭城王。
二娘。
阿爷。陈妤踏入书斋。
刚听到廷尉的消息,郑珩上疏弹劾萧怀玉,不听军令,私自行动,并在黄雾来临之前,动摇军心,导致军中混乱,黄雾来时,军令下达,却无法及时撤离,导致数百人受伤被掩埋于黄沙之中。陈文泰向女儿说道,而萧怀玉的麾下,却在此次黄雾之中毫发无损。
陈妤听着父亲的叙述,皱眉道:这是弹劾奏疏上所有的内容吗?
陈文泰摇了摇头,宫中传出来的东西,大多都是不全的。
那么很有可能,郑珩是在借萧怀玉弹劾父亲呢。细心的陈妤提醒道。
陈文泰忽然一惊,弹劾我?
萧校尉是父亲的麾下,如今被陛下派到郑珩军中,他不听军令,也就是不听皇命,那么陛下会怎么想呢,陛下只会想,身为大楚将士,他只听父亲的命令。陈妤解释道。
陈文泰彻底呆滞住,朝中的尔虞我诈他并非不清楚,郑珩的为人他也知道,这个郑珩
如果萧校尉真的被处置了,父亲也难逃干系。陈妤又道,此时去找兄长,绝非良策。
以萧怀玉的为人,他或有不服郑珩,但违抗军令,是绝不可能的,若能将边关的人马带回来,一问便能知道实情。陈文泰说道。
现在西北是郑珩的地界,既然他敢上疏弹劾,又岂会轻易的让父亲抓到纰漏。陈妤分析说道。
将弹劾奏疏送回来的士卒,应该是郑珩的亲卫吧,郑珩为人多疑,定然不会走传舍,那亲卫可离京了?陈妤问道。
陈文泰摇头,并猜测道:已有两日之久,应该已经离开了。
边军回京是难得的机会,郑珩作为勋贵,亲卫大多都是荆楚人士,极有可能借机探亲,就算没有探亲,西北至楚京如此遥远,士卒疲于奔波,一定会好好歇息一夜,不会当即离京,才过去两日,应该还没有走远的,父亲派人追回,送到陛下跟前交给中侍中省审问一番,不就可以知道了。陈妤向父亲献策道。
对于次女的聪慧,陈文泰向来是认可的,否则也不会将管家之权交到女儿手中。
好。
※ ※ ※ ※ ※ ※ ※ ※ --
果然如陈妤所料,郑珩的亲卫在将上疏送到京城后,便在京中歇息了一整夜,又由于西北苦寒,所以还出门采买了许多干粮与佳酿酒,最后还去了妓馆,至今日才离京。
陈文泰暗中派人快马追上,并再次将人带回了京城。
楚宫
在太尉曹寅的力保下,皇帝终于对郑珩的弹劾起了疑心,并重新召见了郑珩派往京城送信的亲卫。
亲卫原先的说辞与郑珩的弹劾无二,直到中侍中省的宦官们搬出酷刑,并拿族人作要挟,这才使得亲卫松了口。
大殿内,亲卫被禁军拖到御前,皇帝坐在御座上看着遍体鳞伤的大将军府护卫,实情究竟是什么?
亲卫吃力磕头回道:是萧怀玉提前洞察了雨黄沙,并告知了大将军,然而当时的大漠一片风和日丽,所有人都不相信会有雨黄沙,包括大将军,萧怀玉便带着麾下提前撤离了暂时的休息地点,而后他又折返,大声提醒着军中的将士,导致正在休息的士卒纷纷惊恐,之后雨黄沙便真的来了,大将军下令撤离,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卷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