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陈文泰走出了厅堂,李康亲自将他送出了王府,临上马之时,李康看着陈文泰的身影,总觉得有些不安,他快步走上前,牵住了陈文泰的马,大将军。
李康抬头看着陈文泰,万望珍重。
陈文泰却没有作出答复,他握紧缰绳,朝南城门离去,驾!
李康心神不宁的回到府中,却看见永宁公主正站在书房门口等他。
李康见到永宁公主先是一愣,随后问道:念儿已经睡了吗?
郎君对于陈大将军的女儿十分不同。永宁公主没有回答李康的问话,而是突然说起了陈氏。
陈将军在我年少时曾伸出援手,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支持着我,阿妤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将她当做妹妹,自然不同一些。李康回道。
不,这种不同已远超兄妹。永宁公主却道,彼此间有情,却不戳破,骗得过别人,却骗不过自己,郎君在顾虑什么?
李康征在原地,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我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
你我的婚事,是两国之事,所以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违抗。李康又道,你也是如此,即使反抗,最后也会被抓回,我能做的,便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照顾好你们母子。
可是郎君知道永宁公主似有些难以启齿,自我入府,我想要的是什么吗?
李康不解,十分疑惑的看着永宁公主。
郎君对念儿这般好,也是喜欢孩子的吧?永宁公主试探道。
李康顿时明白了过来,念儿生在彭城王府,那就是我的孩子
不!永宁公主却反驳道,郎君心里其实都明白,这个孩子并不是
不管他的父亲是谁,你是他的母亲,他是你的孩子,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李康打断道,至于我,我并不在意这些。
可是我在意。永宁公主近前一步,他们越是说,我便越觉得对不起你。
公主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被礼法所困,你我之间,本就是两国的利益胁迫,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包括我。李康宽慰道,有错的,是这些不公的规则与礼法,你才是这苦难中的最大受害之人呐。
※ ※ ※ ※ ※ ※ ※ ※ --
竟陵郡
在平阳公主的别苑暂住了几日后,身体有所恢复的萧怀玉便带着双亲以及妹妹启程离开楚京,回到了竟陵郡的家中。
路上又恰好遇到了陈文泰的出征队伍,听到阵阵马蹄,萧怀玉叫停了驴车。
前世,南中作乱是在太康九年,而陈文泰早已不在人世,未曾参与过南中之战。
她预料不到结果,但是知道南中蛰伏多年,是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扶我下来。顾白薇扶着萧怀玉向跋涉的军队靠拢。
大将军,有一个年轻人求见,他自称是您的旧部。
坐在马背上赶路的陈文泰,一眼就认出了不远处等候的萧怀玉。
他有些犹豫,毕竟武将的处境在当朝尤为艰难,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停下了脚步。
你们继续赶路。陈文泰吩咐麾下亲卫领路,随后便向萧怀玉的方向驾马。
驾。
怀玉,见过大将军。
陈文泰并没有因为萧怀玉失势而轻看,他跳下马背,看着这个曾经自己最得力的部下,十分的惋惜,朝廷如此待你,实是不公,
就算不是皇子,杀人偿命也是天经地义之事,朝廷赦免了我的死罪,已是开恩。萧怀玉回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国家战乱不断,朝廷终会有再启用你之时。陈文泰又说道。
萧怀玉看着苦心栽培自己的老将军,提醒道:将军,南中之乱,可怕的不是敌寇,而是内争,将军一腔忠勇,然未见得人人都是如此。
陈文泰咳嗽了几声,他的状态已经大不如从前,整个人都衰老了许多。
他拍了拍萧怀玉,我知道。便转身跨上了马,他拉住缰绳回头,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薛公的影子,也许有一天你的成就会远超我与薛公,战场生死难料,如果可以,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怀玉明白,公与令爱曾救过怀玉,若能重返朝堂,必以死护佑。萧怀玉做出承诺道。
听到答复后,陈文泰这才扬鞭离去,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尽管陈将军也有诸多不妥之处,可至少是在为女儿着想。顾白薇扶着萧怀玉说道。
第239章 陈文泰之死
半个月后
太康五年夏初,边关粮草出现短缺,又逢连日大雨,朝廷的粮草供给未能及时,加之西南瘴气,士卒无法适应当地气候,接二连三的病倒,战力大损,南中之一度战陷入僵局,然朝廷见陈文泰领兵多日,却迟迟未收复一城,于是下令催促出兵平乱。
四月下旬,陈文泰领兵攻打被南中占领的宁州,西南多山,城池易守难攻,且宁州之南,还驻扎着南中的援军,与诸将商议过后,决定分道夹击。
南方多雨,湿气极重,初到南中,陈文泰便复发了旧疾,不得已让副将林万晟领主力,自己则带着侧翼牵制宁州的援兵。
林万晟领兵至宁州城下,刚要攻城,却收到了侧翼牵制部队遇袭的消息。
林将军,大将军在阻拦南中援军的山谷遭遇伏击,对方的兵力,是我军数倍之多。
此时的林万晟,因为迫切立功,并没有分出兵力前往侧翼增援。
宁州失陷已久,南中战事僵持不下,我军的粮草已经没办法做长久支撑,所以我必须速战速决,用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我相信大将军也一定会理解我的。随后林万晟下令攻城。
然宁州的防守异常坚固,城池还未攻下,侧翼便传来了噩耗。
经过三天的鏖战,楚军最终攻下了宁州城,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为取得宁州的胜利,陈文泰率领兵马在山谷拼死抵抗,最终因为寡不敌众,麾下五千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将军,大将军身中流矢,恐怕要不行了。士卒忍着伤口的疼痛飞奔入城传信。
林万晟站在宁州城楼上,看着残破的旗帜重新立在城头,又看了一眼城楼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对于陈文泰的伤势,他并没有流露出悲伤,宁州已经收复,将捷报传回京都。
喏。
随后林万晟才询问起陈文泰的情况,大将军的情况?
我军与南中援军苦战两日,大将军的伤未能及时处理,伤口溃烂不能视,军医赶到时,已无力回天。士卒哭着说道。
牵马来。林万晟骑着战马出了城。
陈文泰虽与林父是战友,而且还定下了姻亲,两家更是世交,但是对于林万晟而言,父亲是一个极陌生的存在,对于陈文泰,便更没有感情可言。
楚军营地里,将士们将重伤的陈文泰从尸堆中抬回,然还未至营中,便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等林万晟赶到时,只听得营中哀嚎一片。
将军,大将军他士卒牵住了林万晟的马。
林万晟跳下马背,快步来到了人群中央,此时的陈文泰,身上已是千疮百孔,血肉模糊。
既不能阻拦,为何还要死战?林万晟看向几个别将与校尉。
是大将军下令不许撤退。一个别将拱手回道。
林万晟将目光挪向他,发现面孔尤为眼熟,那别将也十分知趣,岑州曲部别将郭鸿麟,见过林将军。
林万晟愣了一下,因为郭鸿麟这个名字,曾与萧怀玉一同出现过,只是后来萧怀玉的名声渐盛,而那个当年与之齐名的校尉,就此被销声匿迹。
我记得你,你不是进了南阳王府为友?林万晟道。
末将后来调去了北境,巴陵侯帐下,巴陵侯故去后,北境换将,末将又被调去了巴蜀,后至岑州为别将。郭鸿麟回道。
此次平南的出征队伍,是从各地常备军抽调。
大将军有旧疾在身,与敌军作战时,旧伤突然复发,以至于没有办法及时撤离,坐下马匹为流矢射中,最后郭鸿麟低下头,是末将无能。
林万晟看着陈文泰的尸体,对于他而言,主将的阵亡,或许是一件好事,但于国家,这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变故,大将军以身殉国,传长史上表于陛下,派人将遗体,送回京都。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