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南中的战事不可松懈,此次出征的目的并不只有收复城池。林万晟向军中将士道,大将军为国捐躯,作为士兵,收起你们的眼泪,与我一同扫平南中,为大将军报仇!
为大将军报仇!
※ ※ ※ ※ ※ ※ ※ ※ ---
楚京
捷报与陈文泰殉国的消息相继传回了京都,楚国朝廷前一刻还在为宁州收复而高兴,下一刻便听得了老将战死的消息。
宁州军报!
宁州之战,大将军力阻南中援军,旧伤复发,不幸中流矢阵亡。
高座于明台之上的皇帝,适才还高兴的脸色一下就黯淡了下来。
因为彭城王的缘故,他忌惮陈文泰,可同时又恐慌南中的战事,国家的状况,没有人比他这个君主更了解。
失去一个强有力的统领,这会对战事造成多大的影响。
他的伤不是好了吗?皇帝问道。
文泰在安州受了极重的箭伤,箭簇穿骨,连走路都不太稳当了,只是一直没有声张和强忍着。太尉曹寅悲伤道。
皇帝沉默了片刻,他似也感受到了悲痛,但不是因为陈文泰的死,而是因国家失去了一个强力的能将。
陈文泰与巴陵侯萧世隆,可称楚国双壁,自他二人之后,再难有武将能够与之并肩。
陈文泰的死,犹如晴天霹雳,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再度进入风雨当中。
主帅的陨落,必然会影响士气。作为国家最高的军事官,太尉收起失去同僚的悲痛,眼下当务之急是南中的战事,宁州虽然收复了,但奎氏定然不会就此罢休,眼下需要选出一个有声望,并且身份不低的人前往南中主持大局,方能稳住。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皇帝头疼不已,眼下诸卿觉得,由何人接替大将军为好?
群臣左顾右盼,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讨着,而最靠御座的几个席座上,几个重臣似乎早已有了人选。
朝中如柱国大将军这般的将领,几乎都已经老得再没办法上战场,曹太尉统管天下军务,无法抽身,依老臣看,唯有四皇子彭城王,最适合担此任。丞相范离离席向皇帝奏道。
有了范离的牵头,群臣们相继附和,诸皇子中,三皇子有疾在身,以四皇子彭城王为最年长,且又是能力最出众,还曾参与过安州之战,彭城王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彭城王接替柱国大将军坐镇西南,定能重振军心。
这些夸赞的话,在皇帝听来,就像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群臣越是拥戴这个儿子,他便越恐慌,尽管陈文泰已经死了,彭城王失去了这个最大的靠山,然他本身出众的能力,对于皇帝而言便是最大的威胁。
不仅在朝中赢得名声与拥戴,如今还要前往西南统领远征的边军,倘若彭城王真的立下军功,那么是否会得到军政两边的支持。
这是皇帝害怕且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陈文泰的死,让他惶惶难安。
皇帝本想开口说什么,丞相范离又道:陛下,边关战事危急,主帅人选一刻也耽误不得,论身份,论资质,没有人比彭城王更合适了。
是啊,陛下,宁州一战虽取得胜利,但我军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且近日连续大雨,粮草运输受阻,军心涣散,只有彭城王能安众将士的心。太尉曹寅也道。
群臣的逼迫,让皇帝心中很是不快,可眼下战事迫在眉睫,他只得先应下来,罢了,拟旨吧。
陛下圣明。
※ ※ ※ ※ ※ ※ ※ ※ -
大将军宅
消息传回朝中后没多久,彭城王李康也得知了陈文泰战死之事。
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来不及多想,他便驾马出了府,往从前因为避讳而一直不敢去的大将军宅赶。
吁。
由于着急,李康被马镫绊住差点坠马,一路踉踉跄跄的进了宅邸。
妤娘。李康冲进了内院。
宅中的下人都识得彭城王李康,故而未做阻拦,任由一个外男闯进娘子的内院。
李康推开陈妤的房门,却见她坐在胡凳上一动不动。
妤娘。
陈妤回过头,双目早已红润,兄长。她哽咽的张开口,他们说的是真的吗?
我的阿爷陈妤起身,声音越发的沙哑。
李康双眼恍惚,随后慢慢走近,阿妤,对不起。
陈妤听到后,差点晕厥过去,李康连忙上前将她的扶住。
她拽着李康的手,倒进了他的怀中,泪水也打湿了他的衣襟。
他的旧伤根本就没有痊愈,为什么不听我的劝阻,一定要去呢。陈妤的话里带着幽怨。
对不起。知道缘由的李康因为愧疚只能一遍遍道着对不起。
从兄长的愧疚中,陈妤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是仍然止不住伤心,我以后,就再也没有父亲了。
我之前,明明是很讨厌他的,他辜负了我娘,可为什么我会如此难过。
李低头康着她,却犹豫的不敢伸手回应,若是难过,就放声哭出来吧。
陈妤埋着头,双手拽住了他的衣袍,终于忍不住的恸哭了起来。
大王。宦官匆匆踏入庭院,来到门口提醒道:朝廷派了官员入府宣旨,陛下已经任命您为征南将军了,您快些回去吧。
李康松开陈妤看向屋外,听到这个消息,他似乎并不意外。
阿妤,我先
就在李康想要出去时,陈妤却拉住了她的衣袖。
李康回过头,伸手擦去了陈妤眼角的泪水,我答应过陈将军会照顾好你,就绝不会食言。
如此,陈妤才松开手,李康遂提步往外走去。
阿兄。
李康闻唤回首,陈妤再次扑进了他的怀中,这一次,他不再像之前那般犹豫,而是心疼的抬起手将她揽入怀中轻抚。
答应我,一定要回来。陈妤抬起脑袋,眼里充满的乞求。
好。
第240章 李康的求情
章华宫
林万晟攻下了宁州城,但是主将陈文泰却在牵制敌军火力时,身中流矢,不治身亡,西南陷入僵局,丞相范离与群臣纷纷推荐彭城王接任陈文泰之职,坐镇西南。
夏日的午后,开始变得燥热,平阳公主慵懒的躺在竹椅上,旁侧摆着一盘解暑的碎冰。
对于陈文泰的死,她一点也不意外,这群老东西,到死都在为自己选定的人铺路。
李康并没有立即接旨。琦玉又说道,朝廷的命令下来后,他就入了宫,向陛下请求重新启用萧怀玉为他的副将。
平阳公主睁开双眼,深邃的眸子里,像能看穿一切,看来陈文泰的死,并非偶然。
若李康的请求成功了,萧怀玉会倒戈到那边吗?琦玉小心翼翼的问道。
她不会。平阳公主十分肯定道,就算她不选择我,也不会倒戈李康与我为敌。
小人不明白,他分明对公主有情,既不想成为敌人,又为何不愿相帮。琦玉难以理解道,这二人的纠缠之深,即便是外人都看得出来。
有时候,人的选择不一定要跟随情感。平阳公主道,你们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你们是局外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其中的旁观者,如未参与进去,又岂知细末,所谓的迷,不过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旁人当然可以轻松的替你做出决定,因为受苦的,最终还是你自己。
她做任何决定,都是她心中的想法,我没有办法阻止,也不愿意。
※ ※ ※ ※ ※ ※ ※ ※
楚宫
陛下,彭城王求见。贾舟踏入殿内奏道。
皇帝挥了挥手,让他进来。
李康脱去长靴踏入勤政殿,臣李康,叩见陛下,陛下万年。
由于李康是群臣推选出来的,而现在膝下的成年皇子,能够威胁到皇权的,也只剩下了这个儿子,所以皇帝并没有给李康好脸色,朕听说,你没有接朝廷下达的任命?
李康跪在御前缓缓抬起头,臣不懂军事,以往出征,也只是跟随在大将军麾下,如今让臣接替大将军,臣恐怕不能胜任。
这是文武百官商议出来的决定。皇帝道,你是上过战场立过功的皇子,南中的战事,你应该听说了吧,作为李家的儿郎,岂能临阵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