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美人谋> 第338章

第338章

  正月寒气未消,加之范离是抱病之躯,长跪于风中,加重了身上的病情,又因年老,太医们皆束手无策。
  皇帝得知后,懊悔不已,他亲自侍奉这位辅佐自己登基,并传道解惑的老师于榻前。
  范离至弥留之际,仍不忘国事,他拽着皇帝的袖子,再次向他陈清了当前局势的利弊。
  阵前换将,是军中大忌,陛下若执意如此,西阳郡必失,楚国危矣。
  唯有相信曹太尉之举,或能为楚国,争取一线生机。
  皇帝听着范离的话陷入了深思,这位对自己有恩的老师,抱病也要来劝阻,好,朕答应先生,恩准曹寅的请求。
  皇帝虽应了曹寅之请,却另派人马赶赴西北以及西境,命两地边将,陈兵备战,以防止日后的兵变。
  除了前线之事,范离对于楚国后继者人选,也极为担忧,陛下。
  臣辅佐陛下登基,已有近二十余载,而今,臣已是风中残烛,大限将至,再也无法辅佐陪伴陛下左右。
  皇帝听后,一下便伤感了起来,他握住范离的手,先生于我有恩,我从不曾忘记。
  陛下还是皇子之时,不受先帝所器,举步维艰,而今已为人父数十载,可还记得当年。
  国家的兴衰,不在个人,陛下执掌天下,当思以远虑,于后继之人选,慎之又慎。
  四皇子彭城王,如今为陛下之长,论才貌与品性,皆是诸皇子之最,陛下又岂能因为其母的出身,而疏离自己的亲子。
  当年之事,已经过去,彭城王的生母作为女眷,受家族之祸,入宫为奴,又得陛下之幸,诞育皇嗣,此功,难道还无法抵前尘之过?
  彭城王,是陛下之子,身上,留着陛下的血。
  陛下何以如此厌弃?
  这是犯离从前不敢说的话,也是他心里憋闷了许久的话。
  先生忘了,先帝的结局吗。皇帝看着犯离道。
  陛下若恐重蹈覆辙,可以加以约束,而非现在这般范离一口气说了太多话,声音越来越微弱。
  皇帝对彭城王的不喜,朝野上下皆知,否则也不会让他冒险作为礼仪使前往齐国,而这种事情还有许多。
  朕何尝没有考虑过他。这一次,皇帝的眼里没有再出现厌烦,或许是范离与曹寅两位重臣的病重,让他越来越感到危机,可是
  皇帝叹了一口气,西阳郡的事,朕可以答应先生,但是立储,朕还需要考虑考虑。
  如果楚国顺利度过了此次危机皇帝还是犹豫了一下,可他看着范离的面容,便还是应了下来,朕可以立他为太子。
  ※ ※ ※ ※ ※ ※ ※ ※
  楚京
  马车停在了当初的那个地方,但从车上下来的,却只有平阳公主一人。
  老槐树下也没有了卖灯的摊贩,早已猜透平阳公主心思的琦玉,提前找来了孔明灯与笔墨。
  公主。琦玉将灯点燃。
  平阳公主站在河边伫立了很久,随着孔明灯被放飞,她的嘴里也念出了两句话。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她看着无尽的夜色,灯的光芒实在太过微弱,无绝衰。
  琦玉从平阳公主的眼神中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忧伤。
  一向冷静与理智的平阳公主,已然动了真情,而这份情,影响了平阳公主太多,包括齐国之事。
  走吧。平阳转过身,寒风从河面中袭来。
  琦玉连忙将外袍替她披上,平阳公主跨上了岸,琦玉看了一眼已经飞上天的明灯,喃喃自语道:希望她不要辜负公主所望,平安归来。
  ※ ※ ※ ※ ※ ※ ※ ※ ----
  西阳郡
  西楚太康六年,正月十一日,上元前夕,齐国向楚国西阳郡发动进攻。
  为护曹寅周全,萧怀玉便想安排人马送曹寅渡河,却为曹寅所拒。
  我丢失楚国整个东境,我已经回不去了,此战,只可胜,不可败,我就在营后,等你凯旋。
  曹寅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强撑着断断续续的将话说完。
  萧怀玉看着气若游丝的老将,只回答了四个字,此战,必胜!
  她将头盔戴上,走出营帐,持枪上马,驾!
  尽管那些老将没有完全认可她,但因为曹寅的全力支持,他们只得跟着下注,背水一战。
  胜利,是所有人都渴望的,即便有所质疑,但对于军令,无人不服从。
  上元将至,我想你们一定都很挂念于家中,也一定希望,家中的父老,可以过一个安稳的上元。
  今日之战,除了你们的生死,还关乎国家的存亡,亲族的安在。
  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都抱着必胜之心,拿起你们的武器,想想你们的至亲与挚爱。
  楚国,绝不会败!
  鼓舞士气的话说出,西阳郡中的十万将士齐声山呼,大楚万年!
  然而此战的惨烈,或许连萧怀玉都不曾想到,齐国有备而来,楚国匆匆应战。
  城中的局势变化反复,兵戈之声响彻天地,厮杀整整持续了三个日夜。
  病榻上的曹寅,因为伤口的溃烂,奄奄一息,在苦苦支撑了三天后的正月十四日,终于听到了他期盼已经的消息。
  太尉。
  楚国亲卫连滚带爬的闯进帐中,颤抖着说道,胜了!
  只见曹寅躺在榻上,两滴泪水顺着眼角流出,一旁侍奉的随从将头撇过,小声哭泣了起来。
  曹公已经走了。
  第287章 惨胜
  西阳郡
  齐国大司马侯毅以延平侯宋啸为先锋,于西楚太康六年正月十一日,向楚国发动进攻。
  陛下有赏,先登者首功,封万户侯。开战之前,侯毅将朝廷丰厚的赏赐搬出,以鼓舞齐军士气。
  战鼓敲响,齐军士气高涨,在延平侯宋啸的带领下,攻势迅猛。
  对于楚国而言,西阳郡是生死存亡之战,楚国的士卒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都知道此战意味着什么,无不以性命相守。
  然而齐国的优势实在太大,加上齐国朝廷对于前线士卒的厚赏,人人都想立下先登之功,改变命运。
  很快,齐国便攻到了城楼之下,萧怀玉站在城楼上,有条不紊的指挥着防守。
  齐军逼至城下,她并没有恐慌,也没有提前实行计划,一定要守住!
  两天,这是她对楚国守军的要求,死守城池两天,并配备了干粮。
  几波攻势,楚国都抗了下来,齐国的先锋队伍逼近城池,但没过多久又被击退,如此反复。
  就这样周旋了半天时间,齐国大司马侯毅在后方指挥。
  楚国立国比齐国要久,就算再衰微,其底蕴还在。侯毅分析道,但在兵力悬殊之下,他们的坚持,最终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萧怀玉,回到楚国,将会是你最错误的决定。
  正如侯毅所分析的,楚国在抵挡住了齐国几轮攻势之后,开始变得乏力,齐国的军队越逼越近,而楚国击退他们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侯毅将齐国的人马分为三军,三军轮流进攻,以此来消耗楚国。
  对于西阳郡,侯毅虽有信心,却也十分谨慎,也正因为这份谨慎,给了楚国喘息之机。
  但也仅仅只是喘息,齐国的攻势不断,而楚国守军没有一刻是敢停下来的。
  高强度的作战,西阳郡守军疲态尽显,甚至还让齐国的军队找到机会与空隙登上了城楼。
  但在萧怀玉亲自领兵的反击之下,登城的部队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
  至此时,已是深夜,西阳城的防守已经开始出现破绽,逐渐不支。
  临近上元,月中之时,明月只有一道小小的缺口,大地被银光笼罩,再不见黑暗,此时,荆楚之地已开始起薄雾。
  齐楚两军在月光之下厮杀,惨烈的声音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
  受伤的士卒摔倒在地,刀剑未能致命,却被践踏而死。
  他们躺在血泊中,看向西阳郡,瞪着不甘的双眼。
  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可他们却倒在了此地,耗尽生命,最终也没能够拿到。
  至天明,城楼下的尸体已经开始堆积,不光是齐人,还有楚人。
  齐兵登上城池,将守城的楚兵斩杀,但随后又被赶来支援的楚兵推下城池。
  利刃从甲胄的缝隙中刺入,鲜血顺着刀口流出,眼见要被推下城池,他便抬手死死握住刺刀的楚兵,将之一同带下了城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