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雪落青松> 第49章

第49章

  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答案。
  苏云薇走的时候,甚至没有留给她任何能参考的眼神儿或表情,但林知的心里却已经清楚的知道了。
  林木之间,人影交叠。
  江淮景身旁忽有疾风,扬头看清了谁人越过,顿时无语万分。
  他快马几步上前道:“梁子渊,你又抽什么疯?”
  梁颂年被怼了也无怒意,只随口驳了句:“猎你的兽去!别来讨嫌!”
  江淮景看他仍神采飞扬,唇角衔笑,更是纳闷儿。
  “你到底高兴什么呢?”
  江淮景眉头快拧成了一团,“昨天挂了张霜茄子脸,今日反而颠倒过来,真想不明白何事能叫你这般,你快说说!”
  梁颂年不禁一笑,扬臂取背箭,拉弓连射三发,皆中一只野鹿要害。
  因比赛前规则已定,参与者各领一背篓尾端标记各有不同的箭,所以并不用亲身去捡携猎物,如此众人便可纯粹地享受狩猎乐趣。
  猎物倒身草丛,梁颂年不作停留,继续奔腾。
  江淮景见梁颂年这幅模样,定是半个字也不会透露,无奈他疑惑满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欸,你今天必须给我讲讲,不然……”
  梁颂年才不会在乎江淮景说出的危险,双腿发力,蹬马疾奔,多年的行军经验,甩掉江淮景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两人刚拉开距离的时候,江淮景立即把还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严肃以待去追赶前者。
  可出乎意料的是,片刻后,梁颂年急转马头,往左前方奔去。
  江淮景视线随之,只见一头獠牙凶悍的野猪正扑向一处。
  最为惊心的不是野猪,而是它扑向的那人是个马腿被折,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脱离危险的人。
  更不巧的是,此人乃当今圣上。
  若说刚刚江淮景严肃以待,那现在他策马扬鞭简直就是拼了命,生憋了一口气才堪堪凑近梁颂年些距离。
  然后他来不及多想,抬手一挥,将鞭子狠狠抛出,准确地缠住了梁颂年的马腿,致其摔身掉马。
  江淮景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41章 迷离
  ◎“一个兵部,一个禁军……”◎
  “江临川,你最好给我解释下。”
  这是梁颂年咬着后槽牙挤出来的一句话。
  须臾之间,瞬息万变,刚刚他摔即起身,回头看清了状况,便转过身来用吃人的眼神儿投向江淮景。
  后者显然心虚,咽了咽口水,紧着上前两步,抬手拍了拍梁颂年身上的土。
  “呵…我要是说救驾心切……”
  “别跟我这胡诌!”
  梁颂年甩开他的手,自己整了整衣服,“你要是没话可说,就让我先打你一顿解气!”
  江淮景欲盖弥彰的干咳了两声,强行拉着梁颂年的胳膊往树干后面躲了躲。
  “先别急着用脑子生气,”江淮景用下巴指了指奉元帝那个方向,“想想这是为什么。”
  梁颂年仍凝着眉头,只略略瞥了眼那处。
  此时奉元帝已然脱险,身边也围过去不少人,其中的亮点就在于刚刚比梁颂年反应还快的救驾之人——苏云铮。
  江淮景缓缓道:“陛下仍壮年,体魄自强健,方才境遇下,完全来得及弃马脱身,何必等人来救……”
  “你的意思是,”梁颂年挑眉看他,“陛下以身涉险,有意为之?”
  江淮景不置可否。
  梁颂年嗤道:“就算陛下真的故意设局,刚刚你我却是偶然撞见,片刻时光能做多少思虑?怎得临川兄分秒间就猜中了陛下所想?”
  江淮景脸色一滞。
  “想来若非十足把握,临川兄并不会至陛下安危不顾,”梁颂年往前一步,逼问道:“你早就知道是吗?”
  江淮景迟疑道:“我……”
  “苏云铮,”梁颂年若有所思地念了一遍这名字,看向江淮景的眼神儿更是锐利,“我适才见了便奔去,还是唯恐不及,他……未免太巧了些,竟刚好不早不晚,虚惊一场。”
  “好了好了,别猜了。”
  江淮景沉了口气,“我可没跟苏云铮串通什么,不过是知道些凤毛麟角。”
  梁颂年眉毛微扬,继而抱臂靠树,甚是轻松地等着江淮景的接下来的解释。
  “这都什么事儿啊!”
  江淮景先是牢骚一句,才道:“苏云铮,前任刑部侍郎,因假-币案被停职查办,你协理此案,肯定清楚吧?”
  梁颂年略微思忖,便懂了对方的意思,“他将错就错,另有所谋?”
  “刑部卷入此大案,他虽有管理不当的责任,却什么也没掺合。六部与党争挂钩,留他比择人更为合适。陛下和此案主审林知瑾都没要他卸任,他自己倒是请辞不干了,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不是人人都有临川兄的本事,能将朝廷要部整顿如新,他不想费力不讨好的接下烂摊子,无可厚非。”
  梁颂年说罢,又问道:“不过他既请辞,是以什么理由呢?总不能大好年华就要养老去了。”
  “他还真没跟陛下讨闲职,”江淮景感叹道:“他要上战场。”
  “什么?!”梁颂年这下是真摸不着头脑了,“去哪?北疆吗?”
  江淮景反问道:“现下除了北疆,还有别的的地方在打仗吗?”
  梁颂年失笑,一时间竟无话可说。
  江淮景道:“苏云铮停职多日,我吏部自然要问问圣意,这一问才知,人家早已上奏数次,就等着陛下批了就奔去前线了。”
  梁颂年还是不明白,“且不论苏云铮为什么想去战场,陛下为什么将此事隐下,准与不准竟然没个结果?”
  江淮景抿嘴一笑,“我也好奇,所以当时就没分寸的追问了陛下。”
  梁颂年想到他八卦到忘了君臣之别,也觉得颇为好笑,不过现在不是调侃的时候,便清了清嗓子,仍严肃道:“所以陛下怎么说?”
  江淮景言简意赅:“武毅侯不同意。”
  提到武毅侯苏恒,梁颂年自然有了解的。
  当年他哥梁启年被敌军困于滇左,朝廷派去救援的军队将领便是苏恒苏将军。
  援军到时,梁家军已覆没。
  这种话是上交皇帝,下示百姓的,梁家众人并不接受这套说辞,尤其是梁颂年,几次三番去找苏恒询问当时细节。
  他绝不相信自己一直敬仰的兄长会死的那么突然,也绝不相信梁家军的实力竟无一活口。
  当时战报不断,虽退守,却支援即时,怎么会突然惨败?一个常胜将军,又怎么会轻易被围剿?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意外和难以置信。
  可苏恒给不出回答,只反复交代他赶到时,敌军铁骑已经踏过滇左,在进攻我国边城,他领兵击杀时,只见我军尸横遍野,无人生还。
  梁颂年不肯相信,可苏恒那悲恸和自责的状态又是那么真切。
  结合后来他确实忠心本分,不参与党争、不争权夺势,梁颂年也渐渐相信他应该只是救援未及,不知其他。
  “当年历经滇左惨烈的战况后,武毅侯回京任职,荣华富贵的赏赐皆不肯受,只向陛下求了一个恩典。”
  江淮景的声音,拉回了梁颂年的思绪。
  “恩典?”
  江淮景嗯了一声,“此役结束,双方俱损,南境至少能安定十年。苏恒坦言其夫人随军多年,已有心悸之症,如今举家进京,其子苏云铮仍驻军在外。于是他求陛下念他们母子聚少离多,将苏云铮也调回京都。”
  梁颂年面上没什么表情,声音却掺杂了些许哀伤,“心悸之症……是被我哥的事吓到了吧。”
  江淮景知道这话不能接,赶忙扯开道:“圣旨下来,苏云铮上奏争取过留在军中,可终究父母之命难违,拖延数日后,他便回京谢恩,之后被安排进了刑部从普通吏员做起。”
  梁颂年问:“普通吏员?”
  “嗯,”江淮景道:“你也知道武毅侯的性子,寡言少语,不通人情世故,更不会去向陛下讨要什么。”
  梁颂年捋了捋思路,方道:“也就是说苏云铮自己是想留在军中的,只是碍于父母之命,所以才回京仕途,这次被卷入假-币案,他虽清白,却想借此请辞,重返军中?”
  江淮景点了点头,“同在官场,我与苏云铮接触不少,说不上知根知底,但也大概了解其秉性。”
  “如何?”
  “像他父亲,寡言少语,不通人情世故。”
  “还有么?”梁颂年道:“听你的意思,倒不觉得他这举动可疑。”
  江淮景道:“我既寻他助我做了春闱的局,也算是能和他多说上几句话的同僚。
  他祖父、叔伯、父亲,皆是戎马一生的武将,他们苏家就没出过搅弄风云的文谋。
  当年梁伯父出仕,禁军统领这位子一般人镇不住,武毅侯补位被调回,本与他何干,偏叫他这般年纪拘在了朝堂,又赶上了党争各势割据局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