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嫁义兄> 第56章

第56章

  正是陆珩舟之亲信幕僚。
  “你怎的来了也不吱个声。”
  陆珩舟一挥袖子,以来掩饰自己被惊吓到的尴尬。
  “走路跟个猫似的,都没声。”
  年轻的幕僚一躬身,歉疚一笑:“是属下唐突,还请丞相勿怪。”
  “罢了罢了,什么事。”
  陆珩舟清了清嗓子,出声问道。
  “如今温公子受了重伤,不宜受风。”幕僚径自走了过去,贴心地接过陆珩舟手中的铜灯,拂亮一方天地,“况且,那人嘱托丞相去救温公子,如今救到了,却不来领人,怕是要将温公子这个大麻烦丢给丞相啊。属下以为,丞相还是要早做断绝才是。”
  陆珩舟闻言,已经略显稀疏的眉毛低低地蹙了起来,语气也满是憎恶:“什么嘱托,若非事情急迫,我又怎么会如此明目张胆地与裴瑛这只疯狗作对?!如今人也救到了,你快去联系他们,叫他们赶紧把人领走,把那人给我拿过来。若是裴瑛问起来温珩在何处,就只说人跑了死了,总之,跟我们没关系。”
  陆珩舟现在巴不得将温珩这个烫手山芋丢开。
  幕僚扯了扯嘴角。
  为人幕僚者,总要面对上司那些发了疯似的话,同时还要就此提出合他们心意的建议。
  “丞相,如今为了救温珩,丞相甚至动用了长乐宫的卫尉。虽然太后不会说什么,但陛下恐会对此不满。”幕僚奉上茶来,借此缓解陆珩舟的焦躁。
  “火都烧眉毛了,哪里还管的上这些。那些人手上握着的证据,才真会要了我的命!”
  陆珩舟烦躁地一甩大袖,带起的风差点吹灭了铜灯的火苗。
  “这都怪裴瑛,好端端地查什么,都七年了,七年了,不过是三四百万金罢了,怎么就一直揪着不放了,若非如此,我又怎么会铤而走险呢!都怪他,我定不能留他。对,我决不能留他!”
  “你什么都别管了,赶紧把这灾星给我送走。”陆珩舟停在宽大的油漆彩绘着花鸟虫草的屏风之前,负手站定,烦躁不安地思忖一阵后终于确定了主意,“如今裴瑛看在我是丞相的面子上,方才有所让步。若是他缓过神来,怕是要上门找麻烦呢。”
  幕僚又扯了扯嘴角上,刚想说今夜裴瑛怕是不会来搅扰丞相,就听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而后又是一阵像是暴雨打窗似的敲门之声。
  “丞相,御史大夫大人来了,现在正在正堂等候!”
  “什么!”陆珩舟一甩袖一跺脚,便是呜呼哀哉,正想推幕僚上前去挡一挡裴瑛,转眼却又想到他定是前来要人的,便先行嘱托幕僚将温珩处置好,而后自己风一般地就去了。
  正堂之处灯火通明,佳人侍女垂首侍立两侧,像是静静开放的艳丽的花儿,无声地为冷风肆意游荡的冬日庭院添上一抹春色。
  陆珩舟先行停在门前,顿了顿,又一个呼吸之后方才推开了门。
  红漆长案之后的裴瑛依旧是白衣,似素衣堆雪,皎皎无暇。
  他垂着眸,似是若有所思,长眉蹙起,似乎在犯着难,但在推门的一瞬间,他就抬起了眼眸。
  风轻云淡,势在必得。
  “不知裴大人深夜造访,是有何要事啊。”
  虽然陆珩舟对裴瑛此行的目的一清二楚,但是他显然不想与他就此问题而纠缠。
  “同丞相一样,前来要人。”
  裴瑛开宗明义,温和的口吻中是不容拒绝的极为强硬的态度。
  一听如此赤裸的话,陆珩舟当场就冷了脸,虽然裴瑛与他一同位列三公,但他是三公之首,是开府丞相,尊位到底位在裴瑛之上,他如何敢如此明目张胆前来要人?
  “哪里有什么人?”
  陆珩舟压下愤怒,一撩袍袖便在主位上坐下。
  如今人在他手里,裴瑛难道还能明抢不成吗?
  陆珩舟甫一放下心来,就听裴瑛徐徐道来。
  “今夜前来,不为别的。”裴瑛笑了起来,只这一丝笑意纯纯出于礼貌之意,语气却冰冷到骇人,“虽然七年前的堵塞黄河的三百四十四万金为人监守自盗至今不知所踪,然虽已有人证之踪迹,但丞相不知的事,在下已物证俱全。”
  当这些话穿到陆珩舟耳朵里的时候,他起初还有些不相信:“什么?”
  “元光三年黄河决口,陛下发少府大农二府共三百四十四万金,为官吏赵志成诸官吏奉幕后主使监守自盗,后逃匿。今物证俱全,只待丞相一句话,随时可拘捕幕后主使。”
  温和中蕴着冰冷的声音不疾不徐地传来,像是在朝堂之中念诵的处决诏书。
  陆珩舟的脸瞬间惨白,他不可置信看向裴瑛,几个呼吸之后方才冷笑道,“哦,物证俱全怎么不拘捕幕后主使?问我做什么。”
  “只因幕后主使位高权重,在下不敢突兀行事。所以请丞相命令。”
  “御史大夫一贯雷厉风行,竟也有不敢之时。”
  “不敢之事太多了,但或许就是等着这一日。”
  一句比一句紧迫,时间仿佛在此间凝滞,温暖的正堂里无声地弥漫起危险而又灼烧的气息。
  “你到底想做什么?”
  “在下已然开诚布公,丞相何故装作不明。”
  裴瑛的目光幽深如海涌动着潮波,其中的寒芒像是耿耿剑锋滑过的冷光。
  “还请丞相决断。”
  第36章 你如此聪慧,行事不留痕迹,倒叫我佩服
  冷汗遍布全身, 陆珩舟顿觉天地逆转,头晕目眩。
  他知道,他竟然知道?
  他既然知道, 为什么不禀报陛下,他不是早有取而代之之意, 为什么不说?
  还是他根本没有物证,只是猜测他是背后的主谋罢了。
  毕竟此案已经过去七年了,当年知晓此事的人都已经死去,妄图想要探查此事的官员大都成了白骨了。
  对,他一定只是胡加猜测罢了。
  裴瑛不动声色地将陆珩舟所有情绪收入眼中,发现他的眉目骤然舒缓下来, 冷汗也不再往冒出来, 呼吸也平稳下来。
  “丞相莫不是不信,大可往在下府上一观,远比那替罪羔羊要有意思的多。”
  他的话冷静,没有波澜起伏。
  是真的吗?
  陆珩舟抬起头来, 骤然与裴瑛目光相撞, 内心里的恐惧一发不可收拾地迸发出来, 激扬着。
  “丞相与在下同位三公,当全力为陛下效力,又何苦同室操戈呢?”裴瑛的话看似柔和,却是步步紧逼, “难道一个温珩,比大汉的基业还要重要吗?”
  “比丞相的半生功业还要重要吗?”
  陆珩舟与裴瑛共事多年,裴瑛的手段, 他很清楚。
  裴瑛逼死了齐王,故齐国绝嗣化为汉朝郡县, 虽然这对于皇帝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可面儒家伦理来说,这是不仁不义之举。
  皇帝很可能为了平息舆论,而处置裴瑛。
  裴瑛对来势汹汹的舆论临危不乱以退为进,不动声色间让攻讦者将矛头指向了皇帝。
  外施仁义而内寡恩,非常深刻的评价,陆珩舟绝不相信这是以卓贤的脑子能够想出来。
  很显然,他身边有裴瑛的人,而这个人则为卓贤出谋划策,提出了这个看似英明实则暗藏杀机的主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