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周晏做了个手势:“盛出来尝尝啊,光看着干什么?”
  卿孟祝端起碗盛汤,双手捧着第一碗给了周晏:“等你入座嘛。”
  很快,大家就各端了一碗菜脯老鸭汤开始品尝。
  菜脯自带发酵过后的咸香和柔和微酸的酸香,将鸭肉的香味激发了个十成十。
  一口汤下去,浓浓的肉香萦绕在舌尖,香、浓、柔、鲜,卿孟祝不由轻轻挑了下眉头,这汤跟他之前尝到的所有鸭肉汤都不一样。
  他之前不是很喜欢鸭肉汤,老觉得有鸭腥味,没想到加点小小的菜脯居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周晏惬意地端着汤,观察饭桌上其他人的表情:“怎么样?没骗你们吧?”
  卿孟祝赞叹:“对,这汤真解馋。”
  明春晰也道:“周哥你手艺好,带的菜脯也好,好喝。”
  周晏略有些得意:“那是,你们别看我那点菜脯,实际上是二十七年的上好老菜脯,到外面去,没有一两万压根买不到。”
  赵和曦惊道:“那么贵吗?要不然我们的萝卜别卖了,做老菜脯卖吧?”
  周晏:“哪有那么简单?上好的老菜脯除了要好的材料,还要好手艺,一放就放二三十年,保管不用财力和精力?”
  赵和曦纳闷:“周哥你之前不是还想要萝卜做菜脯吗?”
  周晏:“是啊,做来我们自己用还行,要是为了做来卖,我就不看好了。有那个时间精力,做什么不行?”
  卿孟祝拍板:“那我们自己做一点,周哥你要多少萝卜?优先安排你这边。”
  周晏:“来两千斤就成。能在你家做吗?到时候用你家的井水。”
  卿孟祝一口答应下来:“行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做。”
  周晏:“也别到时候了,就星期一吧,我看下个星期一整个星期都是大晴天,刚好方便晾晒。”
  卿孟祝没意见:“就放到我家楼顶晒吧。”
  卿孟祝他们约好星期一开始做菜脯。
  星期一早上,卿孟祝就带着人拔了一批上好的萝卜回来。
  他亲自看过,所有的萝卜都是“良品+”的萝卜,只要没达到这个品质的萝卜,哪怕长得再好看,也会被他挑出去。
  周晏很快过来,带着大家准备做菜脯。
  他们将拔回来的萝卜先用井水洗一遍,洗干净之后整整齐齐地装在筐子里,去除根须和头尾,再用锋利的干净菜刀,切成大小适中的长条。
  这些切好的萝卜条直接拿去清洗干净的楼顶露天晾晒,他们时不时还去翻个面。
  等暴晒一天,周晏带着大家将菜脯收回来,再用上好的粗盐腌制。
  腌了三天,他们用井水将菜脯细细搓洗了一遍,去掉多余的盐分,而后挤干水分,再送到楼顶晾晒。
  这么来来回回精心炮制了一个多星期,这批菜脯终于制作好了。
  他们将油亮的褐色菜脯收回来,仔细地储存在大陶瓮里。
  往后,他们每年都要挑天气好的时候,将菜脯拿出来翻晒,一遍又一遍,让它的色泽更加乌黑油亮,香味更加浓郁醇厚。
  这是一道由时间酿成的美味。
  周晏摸着大陶瓮,脸上带着点欣喜:“这以后就是我们店的老底了。”
  他们在镇上买的农庄已经弄好了过户事宜,正在装修清扫,就等着周晏的团队入驻。
  卿孟祝道:“我们可以慢慢收集食材,将餐厅的底蕴给丰富一下。”
  周晏:“成,我要是看到什么好食材,就尽量买下来。”
  卿孟祝:“我这边也是,要是发现什么好食材,我们往店里扒拉一下。”
  他们上午才说到食材的事,下午赵和曦过来找卿孟祝,也说食材的事。
  赵和曦说道:“我们已经配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蔬菜包了,现在有会员提意见,问三月的第三个蔬菜包能不能增加点花样?”
  卿孟祝倒不介意更改蔬菜包里的菜色:“四季豆应该长得差不多了,第三个蔬菜包多加一点四季豆吧。”
  赵和曦:“也加不了多少,这么多份蔬菜包呢。我在想,要不要往蔬菜包里加桑叶?我们的桑叶长得还挺好的。”
  他们吃过桑叶,桑叶的味道确实不错,现在这个季节的桑叶也多,往每个蔬菜包里面塞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卿孟祝同意了:“那你们弄个调查问卷,增加桑叶的选项,让会员自选。估计有些会员不太喜欢桑叶,别强求。”
  赵和曦点头:“行,这样确实好一点。不过,我想,既然已经增加了桑叶,是不是把紫云英也增加上,可能有的会员想来点野菜?”
  他们空着的田里现在紫云英种得挺好,要是再不采摘,就要将紫云英翻到土里去,而后耕开土壤,准备种夏季蔬菜了。
  卿孟祝:“都做成备选项吧,还有豌豆尖,也可以做一个备选项,我看有的人也会喜欢豌豆尖。”
  赵和曦兴奋道:“那一下增加了三个菜,挺好,我看有一部分桑葚已经红了,下个星期的蔬菜包,水果就可以换成草莓和桑葚二选一了。”
  卿孟祝:“挺好,每个星期来一点新鲜感。”
  第三个蔬菜包马上就要发,不过好在经历了前两个蔬菜包的事情,他们现在算是熟门熟路,做起来不太困难。
  卿孟祝这两天主要忙菜苗移栽的事情。
  他家的十亩地全都拿出来育苗了,勉强能将夏季蔬菜的小苗育完。
  现在空心菜、汉菜、番薯、茄子、辣椒、丝瓜、苦瓜、冬瓜、南瓜等的菜苗已经育出来了,要陆续种下去,争取在四月的时候,给会员们添上新菜。
  四月空心菜和汉菜之类的叶菜肯定能上市,瓜类应该也会陆续跟上,还有藕带等。
  从四月开始,他们的蔬菜会越来越多,会员们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的社区农业应该会发展得更好。
  前提是他们现在得抓紧时间,早早把菜种下去。
  用来育苗的土壤他们已经用地力恢复剂调理过了,现在育出来的小苗基本有“良品+”的品质,尤其里面的辣椒,已经达到了“精品”的品质。
  这批辣椒是卿孟祝他们自家的辣椒留的种,属于家里的第二代辣椒,品质好一点也正常。
  要是肥料和水源跟得上,到时候种出来可能也有“精品”或者“精品-”的品质,送到会员手中,一定能成为他们的明星蔬菜。
  别的不说,有这么一款辣椒顶着,会员们对他们家菜的评价就差不了。
  卿孟祝对蔬菜的种植很是重视,亲自带着人移栽。
  他特地强调,移栽菜苗的时候要把根系的泥土抖干净。
  大家知道他心疼自家地里的泥土,背后没少调侃,不过他家的泥土确实好,松软肥沃,虫害也少,老庄稼人看了都眼馋。
  卿孟祝家的泥土实在太出色了,只要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
  这天,年辛斐带着学生来参观他家育好的辣椒苗,看着看着,也被他家的泥土吸引了注意力。
  年辛斐蹲下来捏他家的泥土:“你家的泥土究竟是怎么调的?怎么能调得那么好?我去年来看的时候,明明都还不是这个样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