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他进来之前是不饿的,现在一闻到这个香味,肚子就开始打鼓了。
  卿孟祝看着已经上色的烤鹅:“现在这鹅应该烤得差不多了吧?”
  正在烤鹅的厨师转头看了他们一眼,说道:“还早,现在才刚把皮烤脆,还得降温再烤,烤到鹅肉鲜嫩多汁,快不了。”
  卿孟祝问:“那还要烤多久?”
  厨师:“再烤一小时吧,一小时后差不多就可以吃了。”
  米垚热情道:“我带你们去果园逛逛?等逛完就差不多了。”
  卿孟祝这两天都帮着他救榴莲树,还真没怎么仔细看过他的果园,闻言问道:“可以带我去看看你家的荔枝树吗?”
  米垚:“当然可以!我家的荔枝也引进了挺多年,好多人过来参观过。”
  卿孟祝:“听说你家的荔枝是从农科院引种的品种?”
  米垚:“对,到现在农科院的技术员每个月还会过来指导,有问题我们也会另外请技术员过来看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员们还会直接报上去,请专家下来指导。”
  卿孟祝有些意外:“那这次榴莲树出问题了,你怎么没请技术员?”
  米垚嘴快:“请了,技术员说救不了,也建议我种新的。”
  说完,米垚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后面我跟兄弟伙一说,大家都说你的种植技术比较好,先别急着把榴莲树清掉,请你过来看看再说。”
  卿孟祝理解地点头:“希望我们处理过的榴莲树能更多地活下来。”
  米垚看他不介意,松一口气:“我也希望,搞这个果园我还贷了点款,要是这几年回不了本,以后我就不搞了。”
  卿孟祝:“不搞要做什么?”
  米垚:“打工去嘛,我们这个年纪,卖卖力气应该还是可以,实在不行,做保安也是条出路。”
  卿孟祝看他黝黑的脸上满是乐观,心中叹口气,转移话题:“你们荔枝树上的切口还挺多,这是环切了,为了促花促果吧?”
  米垚:“对,也是为了控制树的长势,你看我们这些荔枝树都控制在六米以内,主要是为了防台风。”
  卿孟祝摸了摸荔枝树粗糙的外皮:“我看荔枝树的枝条分布得也好,你们疏枝挺有一套,树冠顶部和底部的荔枝应该都能照到阳光。”
  米垚:“也是农科院的技术员教的。”
  米垚解释:“我们这个紫娘喜也叫荔枝王嘛,单果要够大才卖得上价。所以你们看我们的荔枝木为什么那么多,就是冬天的时候砍的——过密的枝条要砍掉,有虫有病的枝条也要砍掉。”
  卿孟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是要护理,荔枝才长得好。”
  米垚:“今年不行了,荔枝起码减少三成。”
  卿孟祝现在对农业可熟了,笑道:“荔枝是减产,不过对应的价格也会提升的,市场调节嘛。”
  米垚嘿嘿笑了两声:“这倒是,遭这么一场台风,今年的荔枝王肯定贵。”
  第239章 他们的蚯蚓真是钓鱼神器
  卿孟祝看过米垚家果园的荔枝之后,对荔枝王挺感兴趣,琢磨着抽个时间去拜访农科所的人,问问果苗的事。
  琼蔚市这边的果农一般会选择春季或者秋冬移栽果树,主要为了躲避台风,其次夏季高温不利于果树定植。
  卿孟祝他们想种荔枝树,得几个月之后再种,现在还不急。
  想到这里,卿孟祝多看了一眼米垚家的荔枝树。
  米垚家的荔枝树大多都是“良品+”的品质,剩下的则是“良品”,卿孟祝逛了一圈,暂时还没看到“精品-”这一品级的果树。
  可能他们的土壤调理得不太好,化肥使用过量,尤其钾肥多,土壤里的元素有点失衡板结了。
  化肥使用不当虽然会影响土壤和水源,但是它能提高荔枝的坐果率,让荔枝长得更大,味道更甜,硬度也更高。
  果农辛辛苦苦种植果树,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让人不用化肥也不现实。
  因此,卿孟祝只是多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种植果树需要综合的考量,并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环境随时调整水源肥料的应用,他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只会给米垚增添烦恼。
  看完荔枝,米垚带着卿孟祝从荔枝林里穿出去,打算走直线去厨房。
  从荔枝林出来,他们走到了榴莲林。
  卿孟祝一下就看见连片的金枕榴莲树中,有几棵干尧榴莲树。
  卿孟祝仰头看着树,问道:“这是你们特地种的吧?”
  米垚爽快道:“对,技术员们说,用不同品种的榴莲授粉能够提高榴莲的坐果率,结出来的榴莲甜度更好,果肉含量也更高。后面我们一看,果然是这样,就多种了几棵。”
  卿孟祝摸摸榴莲树:“有机会我们也要引进不同的榴莲。”
  米垚:“我有认识的果农,要给你们介绍吗?”
  卿孟祝笑笑:“麻烦了。”
  米垚一口气给卿孟祝推了好几个果农的微信,亲眼看着卿孟祝都加上了,然后才带着他们回到厨房。
  卿孟祝还没走近厨房的时候,就闻到了一阵浓郁的香味。
  那股独特的肉香味一阵又一阵,将他的馋瘾完全勾起来了,他忍不住握紧了明春晰的手。
  明春晰也回握。
  米垚的大嗓门响起:“老马,烧鹅好了没有啊?”
  厨房里也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好了!你们来得正好,收拾一下就可以吃了。”
  米垚这边的人多,除了卿孟祝跟明春晰,他还另外叫了几个人过来。
  很快,一桌人就齐聚在厨房,准备吃饭。
  桌上除了有鹅有肉,还有酒,是米垚自家酿的地瓜烧。
  卿孟祝浅尝了一口,被又苦又烈的酒激得差点没打到哆嗦,明春晰在桌子下面拍了拍他的腿,无声安慰他。
  米垚哈哈大笑,说他们这里的酒就是这个样子的,一般人喝不惯,让卿孟祝他们吃烧鹅,还用公筷热心的给他们一人夹了一条烧鹅腿。
  卿孟祝夹起烧鹅腿尝了一下,瞬间就被惊艳了。
  烧鹅的鹅皮金黄酥脆,非常香,那一点附着在鹅皮底下薄薄的脂肪又给鹅皮提供了完全不一样的香腴,酥脆的外皮和软嫩的鹅脂互相映衬,形成了绝妙的口感。
  尝完鹅皮,底下的鹅肉软嫩鲜香,肥美多汁,口感和味道不输鹅皮。
  卿孟祝尝着,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一般的烧鹅,皮会很好吃,肉却难免有点发柴。
  米垚他们这只烧鹅完全不会,鹅肉不仅不柴,还有一股难得的鲜甜。
  不愧是在果园里吃着草长大的散养鹅,这味道简直绝了。
  最重要的是,这烧鹅还热着,吃的时候跟凉了的烧鹅在口感上完全是两码事。
  卿孟祝看了明春晰一眼,用眼神示意,好吃多吃。
  明春晰笑了笑,尝了一口鹅肉。
  米垚一看卿孟祝的表情,就知道他喜欢这烧鹅,热情地说道:“你们多吃一点,蘸着酸梅酱吃或者蘸着肉汁吃也好吃。”
  酸梅酱是本地配烧鹅的必备酱,至于肉汁,那则是厨师将烧鹅烤好之后,将烧鹅破开,收集烧鹅肚子里的肉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