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364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364节

  小熊则人模人样叹口气,看向自己师父、师叔的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你们能不能成熟些”的意思。
  他小大人模样般,向雷俊、楚昆二人行礼,然后退下。
  “我们也走吧,招呼宾客。”
  雷俊言道,楚昆颔首。
  新一次传度大典召开,外界来了不少宾客观礼。
  来宾身份规格不低。
  江州、幽州之战,天师府堪称一鸣惊人,搅动南北风云变色。
  直到现在,各个方面还在忙着善后处置,风起云涌尚未歇。
  天师府召开传度大典,不少势力,都遣宾客来观礼,另一方面便是更多同天师府交流沟通,乃至于了解其中虚实。
  “何老光临,府里蓬荜生辉。”雷俊迎了蜀山派长老何东行进来。
  虽然新添一个七重天高功长老雷俊,但上官宁人在京城新年未归,姚远则去后山祖陵禁地思过,眼下龙虎山上高功长老仍缺。
  雷俊刚刚授职,便要挑起担子了。
  好在他此前在执事殿值守长老位置上干过,眼下筹备典礼,轻车熟路。
  蜀山派这趟的观礼嘉宾,乃是雷俊师徒的老熟人,蜀山长老何东行。
  两年多前,何东行在南荒时为血河派长老熊刚所伤。
  其后他返回蜀山,近两年深居简出,都在静养,如今还是伤后第一次再出山远行。
  “雷道友客气了,是老道我叨扰了才是。”何东行微笑同雷俊见礼。
  朝廷方面的来宾,应该说,也是熟人。
  浔安王张穆。
  雷俊招待对方,又是一番客套。
  “自元长老后,贵派又出雷长老这样的道门法武高手,真是可喜可贺。”
  张穆笑道:“林驰并非俗手,但仍败亡于雷长老拳下,雷长老修为,令人佩服。”
  雷俊:“王爷过奖了,贫道实在不敢当,是日林驰先受祖地被破牵连,其后又分心他顾,才给了贫道机会,贫道实在当不起王爷谬赞。”
  客气几句,雷俊吩咐楚昆继续接待二人,他则招呼其他新到来宾。
  “何长老,好久不见,身体可大好了?”张穆问候何东行。
  何东行:“多谢王爷关心,南荒之后,老道这把老骨头总算缓过些劲来。”
  双方同行,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聊到最后,张穆貌似无意地说道:“江州林族,勾结大空寺叛逆,甚至勾结妖邪,实在罪不可赦,能将之平定,除了要感谢天师府诸位道长外,蜀山同样功不可没啊!”
  何东行听出对方言外之意,略微沉默后,轻声说道:“王爷,实不相瞒,本派虽有心相助天师府诸位同道,但有荆襄方族存在,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与之互相牵制,以免荆襄方族驰援江州。”
  张穆停下脚步,同样微微沉默半晌,然后开口:“何长老……本王也不妨给你交个底,当日,奉陛下圣谕,朝廷有派人南下,意欲相助天师府诸位平息江州林逆,但江州之战结束之快,远超预期。”
  天师府,仅凭自身力量,便破江州,重创林族?
  还是另有人相助?
  传闻中那神秘射手,亦或者神秘的道门外丹高手,什么来历?
  张穆、何东行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相顾无言。
  宾客云集,心思不一。
  而天师府的传度大典,如期召开。
  天师唐晓棠今番只做旁观,由高功长老元墨白主持本次大典。
  雷俊这趟依礼节,在大典正式开始后,他反而较少参与相关事宜,只静静走流程。
  因为,今天他要做传度师,正式开山收徒。
  何东行等观礼嘉宾,看着那年轻高大的紫袍道人,一时间心中更感慨万千。
  曾经的小道士仍年轻,却已经到如今这一步了……
  第248章 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
  一般而言,符箓派祖庭龙虎山三年一度的传度大典,外来嘉宾的观察重点,都着落在天师府近来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人。
  只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当多来宾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当师父的雷俊身上。
  蜀山派长老何东行同大唐宗室浔安王张穆坐在一起。
  一边观礼,何东行一边轻声问道:“张小友,应该也即将踏出这最后一步了吧?”
  张穆言道:“不瞒何长老,个中详情,本王了解也有限,但应该是有些把握的。”
  何东行祝贺道:“如此,实是可喜可贺。”
  张穆:“听闻贵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长,同样只差最后一线之隔?本王这里先恭喜蜀山了。”
  何东行:“还在积蓄,做不得准,做不得准。”
  话是这么说,但他神情平和轻松,显然蜀山内部对此整体持乐观态度。
  张穆恭喜过何东行,视线转回面前典礼,心情却浮现少许阴翳。
  虽然张静真是宗室出身,但毕竟一直以来在龙虎山学艺,乃龙虎山培养成材。
  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龙虎山天师府这年轻一代眼看着就要连出四个上三天修士了。
  蜀山看着逊色,但年轻一代同样人才济济。
  随着天地灵气潮涌,年轻人加速冒头,圣地宗门在这方面相较于世家望族的优势,渐渐开始凸显。
  难怪四姓六望介意。
  事实上,宗室、勋贵方面何尝不感到压力?
  宗室这边情况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轻高手比天师府还更多的势力,那就只有唐庭帝室这个特殊的存在。
  虽说天子帝王术同一时间只供养两人,但大唐国势正盛,单以一家一门而言能调集的资源,张唐宗室始终是当今第一,可栽培供应更多人。
  但时间继续推移,就不好说了……
  张穆再看眼前正举行大典的天师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历史的信州李氏。
  曾几何时,李氏也曾领一时之风骚,令天下为之侧目。
  许元贞之前,天师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师李芝源,有当时道门第一高手之称。
  自李芝源身陨后,直到许元贞,道家符箓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
  单只一人,可横行一世,但不足以长久传家立业。
  然而当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
  长子李杨,即第二任李天师。
  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师。
  三子李松,其后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为天师府屈指可数的宿老。
  一人膝下亲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即便在传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极为罕见。
  而那之后,李杨有子李苍霆,在当时不论李氏还是天师府内,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动大唐,连大唐皇朝其他势力都颇为关注。
  李杨、李苍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风、李红雨、李紫阳三人,虽年龄错落不一,但如今回头看,同样皆成才。
  纵使李松子女相对平庸,李氏一族第三代的含金量仍然不可多得。
  如此一来,李氏崛起,不可避免。
  事实上,回首前尘,如五姓七望者又或者历史上其他名门世族,甚至于历代皇朝帝室,在最初崛起时,皆类似如此,连续几代人才井喷,从而奠定传世之基。
  但这终究只是个开始,能否经历时光长河冲刷,能否经受低谷起落,才能决定一家一姓可以延续多久。
  信州李氏连续三代人才井喷,堪称人品爆表。
  但有起有落,到第四代李正玄、李轩、李空等人开始,李氏子弟不复父祖辈那般惊艳。
  李轩等人自然不是庸才,皆有希望在百岁之龄内,冲击七重天境界。
  李正玄更是已经修成上三天层次,成为高功法师,同时具备圣体根骨和通明悟性,天赋潜力过人,平稳而有力地沿着父祖走过的道路前行。
  但凡事怕比较。
  先有许元贞,后有唐晓棠,压得李氏同辈子弟几乎窒息。
  如今李氏已成过眼云烟。
  假使他们还在的话,压力只会更大。
  新崛起的雷俊,已经全方位超过当年的少天师李正玄。
  如果李氏族人还大都在世,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他们会作何表情?
  至少,张穆知道,如今不少世族名门的人,表情都很难看。
  龙虎山雷俊这一辈弟子的辉煌,相信天师府自家都很难复制,至少很难做到代代皆如此。
  但总比各大家族的机会要大一些……
  浔安王张穆正在沉吟之际,突然眼中一花。
  前方道场上,传度大典已经进行到核心环节,新入府弟子和度师分左右而立,在主持大典的高功法师宣读十戒后,共行分环破券的仪式。
  一众度师,基本都着授箓道士的深红道袍,唯一例外,便是一身紫袍的雷俊。
  雷长老不仅衣服显眼,身高在众同门中同样显眼。
  但对面将要拜师的弟子,更显眼。
  师父在所有度师中身材最高大挺拔,如玉树临风。
  徒弟在所有参加传度的弟子中则最为矮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