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513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513节

  法明和尚与天龙寺僧人则开始反击。
  雷俊留在原地没动。
  一方面,他要镇压下方海啸。
  隐约间,雷俊察觉下方海水中先前祭礼的核心处,似有某种灵物在闪动光辉,可能是早先中上签提及的那道三品机缘。
  另一方面,道破第二拨暗中窥探的天理修士存在,这几个活口放回去,由着那所谓大明皇朝两派人自己玩去吧。
  而且……
  雷俊没有回头。
  但他双目深处天通地彻法箓运转间,视野里悄然浮现后方有人靠近的画面。
  来者实力不凡。
  天龙寺当代方丈,妙心大师。
  这位天龙寺方丈,也赶来这边。
  雷俊心中了然。
  如果自己不来大青湾这边,那就会是妙心方丈来坏王奉的好事。
  妙心方丈能不能拿下或杀死王奉,暂且不谈。
  但至少王奉的祭礼,肯定无法继续办下去。
  “我佛慈悲。”妙心方丈到场后,双掌合十,口宣佛号,先看向雷俊。
  雷俊散去众多如星河般,构成斗姆星神法象的灵光符箓,朝妙心方丈打个道家稽首还礼。
  双方顾不上多交谈,先各自忙碌,雷俊继续镇压大青湾,妙心方丈则带领门下弟子,追缉那些天理修士。
  最终,成功捞到一条大鱼。
  那苏姓高官被雷俊重创时,雷俊手下留了几分力,没有将之当场打死。
  对方重伤的情况下,即便想要遁走也极为艰难,当场被妙心方丈拿下。
  另一边,大青湾里海波渐平,雷俊将那祭礼溃散的余波镇压下去。
  祭礼溃散,聚引的灵气倒卷,甚至引发海啸。
  用于构成和维持祭礼的祭器,基本都因此而损毁。
  唯有当中最核心的一件,得以保存。
  雷俊不动声色,以自身法力将之遮掩,然后收取,连妙心方丈也不明其中究竟。
  东西四四方方,闪动清冷皎洁的白光,光辉在外围凝成圆,仿佛一轮满月。
  那散发“月光”的灵物,真面目却是一方砚台。
  砚台通体纯白,仿若美玉。
  当中月光流转,如同砚中墨,但洁白幽冷。
  【月明砚】
  雷俊收取这砚台后,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一个名目。
  他如今修为高明,悟性和眼力皆高,不用细看,大致一扫,月明砚的大部分底细便尽收眼底。
  此宝多少也沾染一些理学修士王奉对经义道理的理解。
  不过整体而言,仍是灵秀自然的底子。
  当中灵性,既可用于儒家修行者,亦可用于其他法统的修行者。
  尤其适合儒家与道家。
  不过雷俊如果想要随心使用此宝,还需再花些心思,做一番炼化。
  眼下不急于一时,可等晚些时候闲下来后,再具体摸索。
  雷俊将月明砚收好。
  晚些时候,妙心方丈携法明和尚等天龙寺弟子返回。
  这时雷俊再带着师弟楚昆,同对方正式见礼。
  “幸有雷道长至此,平息一场灾患。”妙心方丈已经从法明等门人弟子那里听过事情大概经过。
  他心中赞叹雷俊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一个观点。
  别管雷俊当前具体修为境界是八重天几层,其实战斗法之强悍,已经可以在一方名门圣地中起举足轻重,领袖群伦的作用。
  不止其他圣地宗门的长老,便是执掌一方圣地门户者,此刻面对雷俊,亦需重视。
  哪怕对方是如此的年轻。
  或者应该说,正因为对方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更需妙心方丈慎重以对。
  雷俊通过和妙心方丈的交谈,了解这段时间余杭那边的情况。
  余杭钱江口,爆发一场比明州大青湾这边更大规模的大战。
  双方,皆有九重天的大儒参战。
  一场大战下来,打得天翻地覆,几乎引钱江倒流。
  最终结果,接近两败俱伤。
  但楚修远、叶炎联手之下,仍然稳稳守住余杭,将来犯的天理修士重新推下海去。
  那里的四品机缘是什么,雷俊不得而知,既无惋惜错过之意,也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打算。
  已经在明州大青湾这里拿到月明砚,自己这一趟没空跑,无需贪多求全。
  倒是妙心方丈这边拿下那姓苏的天理修士,通过审问对方,得到一些令雷俊和妙心方丈感兴趣的信息。
  那姓苏的修士虽然表现出宁死不屈,愿意殉国的态度,但其人自视甚高,口风不严。
  雷俊和妙心方丈同他多聊一阵子,便陆陆续续套出些讯息来。
  “大明皇朝的世界,虽还有道家符箓派传承流传,但早已经没有天师府了……”雷俊同楚昆对视一眼。
  师兄弟二人皆面露沉吟之色。
  他们和妙心方丈没有返回余杭。
  反而是晚些时候,有其他修士来援。
  当中一个文士,外貌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年纪,平和稳重,气度井然。
  雷俊认得是出身荆襄方族的七重天大儒,方岳。
  “妙心方丈,雷长老,法明大师,楚道长。”方岳同雷俊等人见礼。
  雷俊还礼:“方祭酒,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楚昆亦随之打个道家稽首。
  荆襄方族和苏州楚族之间姻亲较多。
  按照辈分和亲缘关系,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楚昆需称呼方岳一声表舅。
  不过当前双方见礼,楚昆自是按照道门修士,龙虎山授箓长老的礼数来。
  方岳亦是相同模样。
  见礼过后,这位原本来建业主持第三座学宫创办,但因东海意外变故而来帮忙的学宫祭酒言道:“天理中人,意图动荡我大唐地脉,导引天地灵气入天理,此等掠夺行径,断然不行,多得天师府、天龙寺各位高人阻止,方才没有酿成大祸。
  为防止对方卷土重来,余杭方面叶族主和楚国老,都有意通过余杭、明州两个方向一起出击,从源头阻断天理中人的妄念。
  方某先行而来,晚些时候还会有更多人到。”
  雷俊、妙心方丈自无不允。
  双方见过礼后,开始一同出海。
  路上,雷俊等人交流对照余杭和明州方面的各种讯息。
  “没有天理那边的史料文献可供查阅,因而不好下断言,但目前通过那些天理修士口中可知,两方人间的历史进程,到大汉皇朝末年时,仍大致相同。”
  雷俊徐徐说道:“但在那之后……”
  方岳、妙心方丈都轻轻点头。
  当前是大唐皇朝第五位帝皇张晚彤当政之年。
  因为先皇张启隆同张晚彤是兄妹,故而当前仍是张唐宗室第四代人。
  在大唐皇朝以前,曾有过大隋皇朝等等。
  秦、汉历代皇朝以降,直至如今,悠悠万古,沧海桑田,不知发生多少变化,又不知埋葬过多少人。
  大汉,亦是历史上曾经鼎定江山多年的皇朝,曾经涌现过多位雄才伟略的汉皇。
  而之后巨人倒下,亦曾在天下间掀起多年动荡。
  就雷俊所知,此方人间天地灵气渐渐转为稀薄,便是在大汉末年。
  直至最近,人间天地灵气潮涌,方才重新转盛。
  在大明皇朝流传的史书记载上,与此亦大差不差。
  但问题出在大汉皇朝倒塌之后。
  大明皇朝所在人间,在那之后的历史更迭,同雷俊、方岳、妙心方丈等人所知,完全两样。
  例如,王奉等人所熟知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大隋、大唐等皇朝。
  群雄逐鹿,另有英雄起。
  按照年月对照,王奉等人所知历史中,这个时候,应该是另一皇朝统御人间。
  其名为,大周皇朝。
  又被后世的大明中人称为后周。
  时间上也不是完全同大唐平齐,而是比大唐略晚几百年立国,在此之前则另有其他皇朝。
  而两方人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大明那边的历史长度,比大唐这边,足足多出两千四百余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