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837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837节

  雷俊:“原来如此。”
  元青瓷和韩青陶是同门师兄妹,入门较韩青陶稍早,但修为境界在韩青陶之下,此前一直是八重天圆满的境界。
  但大明皇朝内外,包括萧春晖在内,都对其评价不低。
  据传元青瓷很早时便已经成就道家炼器派八重天仙游四海圆满的修为境界。
  一直没能向上迈出那最后一步,很难说是他自己无力迈过,还是因为大明修道界大环境的缘故。
  对面大明皇朝,不论真武观还是蜀山派,亦或者佛门圣地菩提寺,同一时代,都只得一位九重天修士。
  相较于早先大唐修道界和大汉修道界,自然已经胜出不少。
  但不论大唐修道界还是大汉修道界,天地灵气潮涌都只在最近百年左右。
  而大明人间天地灵气潮涌已经有数百年的背景,且儒家理学九重天平天下大儒众多。
  对照之下,大明人间的真武观、菩提寺、蜀山派当前情况真不一定是因为门下无人才。
  具体到大明蜀山派,如果要出一位九重天大乘高真,那原本出身大明宗室的韩青陶,处境无疑比元青瓷要强出不少。
  只不过大明朝堂上的老大人们,在韩青陶的问题上,终究还是看走眼了。
  韩青陶成了逆贼,带领麾下人间道国中人脱离山门霄顶。
  她之下的大明蜀山派第二人元青瓷接掌门户,处境也并没好到哪里去。
  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他还有大明蜀山派余下的人。
  说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有更进一步的覆顶之灾,半点不夸张。
  眼下大明皇朝开始调兵遣将预备北伐异族和西域佛门,才让元青瓷和大明蜀山派难得喘息。
  “当前尚不确定,这位大明蜀山派的元掌门还是否有余力登临九重天境界,毕竟他被耽误太久了。”
  楚昆言道:“但即便他有足够把握,现在恐怕仍不敢轻举妄动,大明皇朝内外,仍有不少人在盯着他。”
  雷俊:“虽然同大唐这边联络,是这位大明蜀山派新掌门的意思,但大明蜀山派当前处境,人心浮动,他距离掌握全派上下,想来亦有不小差距。”
  楚昆:“掌门师兄说的是,我亦有同感。”
  雷俊:“纪长老已经过去了,相关事便交给蜀山派道友自行决断,你忙你的,莫要误了自己的事。”
  楚昆:“师兄放心,我心里有数,会谨慎行事,目前一切顺利,只是时间上可能会花费比较久,这是我来之前始料未及的事,可能因此有亏府中职守,要麻烦师兄你多帮我担待一二。”
  雷俊仍然不问楚昆具体在忙什么,只答道:“我会安排人替你。”
  倒是楚昆继续言道:“偶然有了机会,借大明这边的特殊地势环境,尝试催生异宝现世,其名为太上青晶,希望能多产几枚。”
  “太上青晶,这倒确实是好东西。”雷俊言道。
  相关宝物在大唐人间已绝迹多年。
  最后一次出现,还是距今两千余年前,大唐蜀山派一位前辈高人借此修行。
  此宝灵性浓郁而又玄妙,九重天道门大乘高真亦可借其修行,只是素来稀少,两千余年前那时传闻中也只得一枚。
  眼下听楚昆的语气,他有把握多搞一些的模样。
  “用大师兄常挂在嘴边的话,谨慎为上,稳妥为先。”雷俊言道。
  楚昆深以为然:“师兄说的是。”
  大明人间。
  京师。
  内阁次辅周明哲府邸。
  周明哲保养得宜,外貌如四十岁许中年男子,儒雅英俊,只两鬓染上些许星霜。
  当朝礼部左侍郎席之昌作为其得意弟子,此刻正坐在他下首,面现少许忧色:
  “元辅大人此番竟然决定亲自前往西北督战,有失稳妥之余,也显现其决心强烈啊。”
  次辅周明哲微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夫此番既然答应将助元辅一臂之力,他自然再无后顾之忧。
  北征异族,西伐须弥,正体合宫中圣意,秦党又全落在元辅眼鼻子底下。”
  席之昌轻声道:“老师也看好此战……能成?”
  次辅周明哲恬然道:“天理、南疆、东海归墟都暂时无大动静,须弥金刚界五部如果齐全,此战结果或许难言,现在至少五去其二,纵使有些旁的意外,我大明亦可应对。”
  席之昌闻言沉吟不语。
  周明哲平静地扫了自己得意门徒一眼。
  席之昌声音又轻了些:“能弘扬我大明天威,消除西北心腹大患,自然是好,但元辅成就如此功业,他会否自平天下境界更向上……”
  首辅陈裕,并不只代表其个人,更是吴党领袖。
  周明哲同样也不只代表其个人。
  他是大明当朝内阁排名第二的次辅同时,亦是楚党党魁。
  周明哲仍然平静看着席之昌。
  席之昌神色坦然:“此乃国战,学生并无反对之意,只是考虑我们是否也应该直接往西北一行?”
  周明哲语气不疾不徐:“稍安勿躁。”
  席之昌应道:“是学生孟浪了。”
  周明哲仰望厅堂上方,过了半晌后才说道:“不止佛、道之属,亦或者武人等其他道途,我辈读书人,也很久没有出过青云之上,名动千秋的儒圣了。”
  一声感慨之后,他不复多言。
  但席之昌已然明白自己恩师的意思。
  所谓读书人,其实并不是笼统泛指所有儒家修行者。
  虽然事实上自当初汉末大劫后数千年来,确实任何一脉传承的儒家修行者都没再出过登仙之人,但席之昌知道,周明哲此刻其实是特指他们理学修士。
  理学已经取代经学,成为儒家第一显学,甚至是如今大明皇朝第一显学,涵盖四方。
  不论陈裕、晁丰、高铭,还是周明哲、席之昌,亦或者秦党那边的刘冲等理学大儒,纵使政见和利益诉求不同,但大家都尊理学纲常为圭帛,坚信笃定,奉行不移。
  但自早年大梁皇朝时出现,到之后异族大乾皇朝,再到如今大明皇朝,理学道统一直没能涌现出九重天之上的儒圣。
  天地灵气潮涌已经数百年,直至如今,始终没有。
  当然,理学从诞生到现如今,历史尚不足两千年。
  虽然如今已成儒学正宗,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仍是一脉新生的道统传承。
  陈裕、周明哲、刘冲等人,也包括高铭、晁丰、席之昌他们,皆当世大儒,在尊奉圣人之言的同时,亦不断精进自身学问。
  不断探索和尝试。
  首辅陈裕接下来的征北,是个人抱负的实现,同时也是一条道路的试验。
  于公于私,作为大明皇朝百官之首和最强盛吴党的党魁,他都不容这次有人在暗中拆台。
  次辅周明哲今番确实没打算暗中扯首辅大人的后腿,甚至会助一臂之力。
  作为交换,陈裕开出令他满意的价码。
  同时周明哲也想看看陈裕此番尝试的结果。
  如果给对方成功了,后患自然不是没有,还非常大。
  但周明哲同样会有额外收获。
  如果陈首辅失败了,那么……
  “准备一下入阁吧。”周明哲吩咐自己的学生:“不论此战胜负与否。”
  席之昌深吸一口气:“是,老师。”
  有府中下人来报。
  周明哲随后吩咐席之昌代自己接待一批客人。
  大明次辅本人更衣后,去往前厅见另一名客人。
  见主人到来,前厅中一个面如冠玉,仙风道骨,目光淡泊的青年道人起身:“打扰阁老休息了。”
  周明哲笑着邀对方落座:“是老夫邀真人前来做客,木真人不必客气。”
  那外貌如青年般的道人,正是大明真武观观主木淳阳。
  “此番北征,辛苦真人了。”
  周明哲言道:“元辅那边有些年轻言官,近来行事越发轻浮,真人莫要放在心上,元辅一心为国,平日里难免疏于督导,老夫已责成都察院训诫,此番北征,事关重大,还需木真人不计前嫌,相助元辅一臂之力。”
  木淳阳:“阁老言重了,北征国之大事,贫道分得清轻重,这些年来阁老对本观多有回护,贫道一直感念,您既有所命,贫道定当尽心竭力。”
  朝堂上三党中,真武观素来同楚党来往较多,周明哲、席之昌师生本身亦同木淳阳有私交。
  此前因为韩青陶与人间道国之事,不仅大明蜀山派风雨飘摇,木淳阳同真武观同样站上风口浪尖。
  周明哲,对木淳阳观感同样复杂。
  但对这個九重天圆满的大明道门第一高手,该用,仍然要用。
  具体如何用,却有一番讲究。
  木淳阳一如往日,冲淡谦和。
  即便他隐约有所感应,这里似有某个熟人。
  大明真武观观主面无异色,平静地从周次辅府邸告辞离开。
  周明哲则去往偏厅。
  在那里,他的学生席之昌代他招呼两名客人。
  和木淳阳一样出身道门的两人。
  一个身着布衣麻鞋,衣着简单,乃是大明蜀山派中人。
  另一个身着青黑道袍,分明也是大明真武观中人。
  “二位道长久候了。”周明哲进来。
  “老师。”席之昌和两名道人一同起身相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