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911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911节

  不论幽罗山君还是骨蛟皇、幽冥藓、陈易,同样都在等类似机会。
  敌不动,我不动。
  木韦子不动,他们同样不会动。
  大唐人间,龙虎山天师府。
  雷俊在山中静心修行。
  聂放已经离开,返回玄机观。
  他向雷俊请教,获益匪浅。
  雷俊参考对方的偃师术传承,同样有收获。
  他悟性自然,世间大量道理,诸般法门,近乎无师自通。
  虽然因为身法不二的缘故,雷俊不会当真修持偃师术,但同聂放交流的过程中,这一脉道家传承的诀窍奥妙,他已了然于胸,并用作他山之石,以作启发。
  天河晶砂与恒河流沙,搭配千棱镜玉,加以祭炼后,类似星河天罗一点的所在,再次出现在雷俊面前,悬浮于静静燃烧的碧绿九渊真火中。
  不过这次,到这一步,仍未结束。
  雷俊取用自己先前收藏的神霄流金与天华陨铁,加入其中,进行更进一步的祭炼。
  一枚体型相对较大,仿佛古镜般的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在九渊真火中成型。
  这面古镜中流露出的道法意境,同玉清周天法镜和以前的大周天法镜,亦皆有所不同。
  观测探查功效远逊。
  但加入旁的一些奥妙。
  雷俊不断加以揣摩的同时,他身体两旁,开始有紫色和黑色的雷电缭绕。
  雷电交织轰鸣声中,两枚法箓成型。
  雷法天书法箓。
  玄霄五雷法箓。
  这两枚法箓,此刻印合在一起,阴阳双雷不断交转。
  雷俊双手法诀变化下,紫黑交织叠合法箓,徐徐沉入这面古镜的镜面上。
  镜面霎时间开始剧烈震荡。
  紫色与黑色的电蛇,不断在古镜表面游走。
  电流震荡间,仿佛将让古镜碎裂。
  但天华陨铁作为基底,神霄流金用以承载。
  加上雷俊妙到巅毫的精细操纵,最终令两枚神通法箓,成功被封存于古镜内。
  到了这一步,雷俊便即长舒一口气,知道已经成功大半,接下来的动作,有阴阳双雷打底,反而变得容易。
  他单手捏法诀立在胸前,同时另一只手向面前碧绿的九渊真火火海戳指一点。
  火海中火焰飞腾,很快也凝结成为一枚碧绿的法箓。
  火法地书法箓。
  与之相对,在雷俊身旁,有大量赤金光焰凝聚,仿佛真实的天辰大日降临人间。
  大日中心,一枚玄妙的赤金法箓浮现。
  正是辰阳中天法箓。
  阴阳双火,这一刻同样交织,互相融合,两枚法箓交叠在一起。
  接下来,同样整体沉入古镜的镜面内。
  古镜表面,重新出现紫色和黑色的电蛇不停游走。
  但此刻阴阳双雷平衡稳定,不对古镜造成破坏,反而形成法界,帮助古镜稳定阴阳双火交织的法箓,助其容纳在古镜内。
  镜光一闪之下,有璀璨光辉从中流转而出,光与热源源不断。
  雷俊见状,微微颔首。
  至此,阴阳神霄极光和阴阳无极星煌,都被他炼入这面古镜中。
  不同于玉清周天法镜,此境或可称为阴阳天罚宝镜。
  古镜当前看上去虽然稳定,但严格来讲,算是一次性法宝,而非玉清周天法镜那样长存。
  “阴阳双雷同阴阳双火,当前仍然是彼此分离的。”雷俊目视面前新炼成的古镜:“还有不少可以继续进步的空间,接下来慢慢揣摩。”
  雷俊没有散去九渊真火,而是在碧绿的火海中,徐徐再凝聚成银白的雷光。
  银雷柔韧稳定,接下来同碧绿真火结合,继续一起祭炼阴阳天罚宝镜。
  古镜边缘处,开始镀上一层淡淡的银色。
  雷俊仰首望天。
  遥远高天之上,静谧星空中,有多点星光一同亮起。
  光辉流转下,众多星光彼此之间,可见大量似有若无的银光网络相连。
  在雷俊控制下,阴阳天罚宝镜这时随着升空,然后也落入那一片由他创造的灿烂星河内。
  阴阳天罚宝镜边缘处的银色,随之一同闪现银白的光辉,向四周扩展,接入星河天罗内。
  浩渺星河,多添一颗星辰。
  人在龙虎山中,雷俊双瞳里天通地彻法箓流转,默默观察和调试。
  期间,在他的控制下,阴阳天罚宝镜脱离星河天罗,从天而降,重新落回龙虎山。
  雷俊对其进行新一轮调整和改良后,再重新将之送上高空。
  如是反复几次,阴阳天罚宝镜彻底融入星河天罗,再不落下。
  “可惜材料有限,眼下只有一个。”
  雷俊望天:“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多合适原材料。”
  接下来,雷俊将注意力重新放到自己的三洞三天太上龙虎仙阵上来。
  新的阵图,当前仍缺材料绘制。
  天师三宝齐全,雷俊本人在大唐龙虎山祖庭时,可以借助万法宗坛为之。
  三项条件缺一不可。
  如此难免有些许被动。
  雷俊当前换一种思路来考虑,寻求其他变化。
  思路先前就有,并且已经预先做了些铺垫准备。
  雷俊眼下进一步对其加以完善。
  他前往万法宗坛内。
  亿万道蕴符箓飞舞流转的光幕下,雷俊仿佛眼下刚开始学习制符的二徒弟韩筱菲一样,认认真真摆下香案。
  周围环绕的道蕴符箓光辉,凝结成如有实质的符笔,落在雷俊手中。
  雷俊围着香案绕行,最后站定,郑重写就符诏。
  他每天只写一张。
  十二天后,得十二张符诏,光辉内敛,看上去并不出众。
  但雷俊认认真真,携这十二张符诏离开万法宗坛后,亲赴后山祖陵禁地,祭拜龙虎山历代祖师。
  至此,一切方告一段落。
  十二张符诏,被雷俊带回天师殿,然后再以自己法力,默默温养。
  时光悄然流逝。
  世间人来人往。
  因为当初黄金汗昂沁夫和须弥带来的威胁,今汉人间名义和大同,和大唐人间当前来往完全断绝。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汉唐之间来往,造成客观影响和阻碍。
  当初借着地海争取到的时间,龙虎山方面提前发出预警。
  故而彼时身在今汉人间的大唐修士,陆续返回。
  而在大唐人间游历或来访的部分大汉修士,同样抓紧时间返回今汉人间,以免虚空阻断后,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乡。
  不过当中也有少许例外之人,仍然留在大唐人间这边。
  琅琊王氏年轻一辈最出色的王七郎王不久,便留在这边。
  王氏一族,正面临重大关口。
  因为东阳山人王旭的缘故,他们已然下定决心,改变家族过往方略。
  王不久正是为此,专门来大唐人间游历查访。
  他本就是琅琊王氏改变过往传家立世之道的代表人物。
  有六叔王旭表态,王不久即便因此滞留大唐人间不归,已经转向的琅琊王氏也不会因此再重新改弦更张,故而王不久决心继续留在大唐人间。
  与他同行者,还有少许王氏族人。
  族长王严,未尝没有趁势就此留一支族人在大唐开枝散叶的打算。
  纵使未来大汉皇朝那边有惊天变故,也为琅琊王氏在外留下一脉骨血。
  王不久对此心知肚明,亦不反对。
  重要的是家族接下来行事方略。
  船大难调头,想要转向,需要多方面准备。
  唐廷帝室对此同样不做排斥,充其量只是在初期,较为关注对方。
  王不久到大唐皇朝,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拜访部分大唐中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