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174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174节

  这些碎玉,都来自那崩坏破灭的白玉车辇。
  无净尊者并不关心白玉车辇本身乃至于其中蕴含的儒家文华道理意境。
  他关注的是用来打造这家白玉车辇的重要原材料,关注的是这些玉石本身。
  这是此方妖魔之世本身已经灭绝的一种天材地宝。
  但是对他们魔佛一脉传承来说,却可能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便是大灭菩萨早年也只得到过少许,然而早已经消耗殆尽。
  而眼下这情况……无净尊者面上神情仍旧八风不动。
  但他双瞳中的光辉闪烁,越发激烈。
  经过儒家修士炼制成白玉车辇,令白玉材质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很难再被无净尊者利用。
  但他还是仔细搜寻一番,然后带这些白玉碎屑返回地界,禀报大灭菩萨。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晚些时候,雷俊接到唐晓棠的消息。
  他来到无间,目视时之渊,沉吟不语。
  王归元站在他身旁:“唐师妹离开那方妖魔之世了?”
  雷俊:“是啊,那个名叫霍营的儒圣被她斩杀,此外先前跟她纠缠的大日妖圣,可能也冲到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去了。”
  王归元喃喃自语:“儒林,儒林……”
  雷俊“嗯”了一声:“恰如其分,门楣林立。”
  张晚彤在最初失联后,好歹同雷俊、张徽这边重新恢复联系。
  因为时之渊阻隔的缘故,消息来往不便,但通过张晚彤,雷俊等人大致了解那边的基本状况。
  应该说,令人有些无言。
  雷俊觉得,叶默权、叶炎等人如果还在世,想必会对那里颇为向往。
  如果说当初大同五望十六国,是早年大唐人间天子与五姓七望共天下的升级版,那儒林大千世界那边,就比此前大同五望十六国还要更加升级了。
  颇具古时诸侯公卿林立,分治四方的模样。
  但某些程度上,又有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大明人间和天理小明廷的影子。
  儒林大千世界那边的人间,没有天子凝聚地气化作国运龙脉。
  在那里的,是一条条文脉。
  远胜这边九天十地大千世界历史上各大望族凝聚的家族文脉。
  在那边,地气文脉冲霄如泉涌,分立四方,分立各地。
  也是分立各家。
  所谓儒林,亦是由此而来。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那方大千世界,儒家修行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虽然也有佛、道、巫、武传承存在,但都只能依附于儒学经典传家的各大家族。
  在那里,倒不似理学宗法礼制不断积累,笼罩天穹又深入民间。
  但在那里的儒林世家,有另外一个引人在意的特点……
  “龙真的能生龙,凤真的能生凤,天才真的能生天才。”雷俊静静望着时之渊:“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
  王归元:“按照唐皇陛下传回的讯息,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较于咱们这边,机会大许多。”
  雷俊轻声道:“虽说不是绝对,其实也差别不大了。”
  王归元轻叹一声。
  诚如雷俊所言,重点其实在于最后一句,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
  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顶尖天才之间的结合,后嗣子孙出现同样顶尖天才的可能性远大于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并且是相同的根骨传承。
  一种优秀的根骨资质,局限于一家一姓之中。
  天才父母也可能生出相对不成才的子女。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平凡的父母,一定生不出天才的子嗣。
  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历史上,类似情况持续了数千近万年。
  故而方有世家公卿林立,越是后来者越难以撼动的格局。
  “小师姐这趟遇见了袁州霍家和醴陵岳家的族老。”
  雷俊言道:“前者是神来之笔的根骨感天怀地,后者是点睛之笔的根骨感同身受。”
  儒家称上上之上的根骨资质为生花妙笔,约等同于道家灵体。
  生花妙笔之上有点睛之笔,约等同于道家圣体根骨。
  再向上称神来之笔,约等同于道家仙体根骨。
  感天怀地便是神来之笔当中一种。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后汉王周朴便是如此根骨,只是因为当初五代十国人间的环境与历史,令周朴走上学武的道路。
  在他本人努力和一番际遇造就下,倒也不算明珠暗投,世人如今提起,反成就一段佳话。
  问题在于,周朴祖上,并没有出过如此根骨的先人。
  准确说,连生花妙笔和点睛之笔这样的儒家上乘根骨天资,也不曾出过。
  周朴如果有后人,绝大概率也难有人继承他的感天怀地。
  可儒林大千世界那边,袁州霍氏一族并非如此。
  虽然张晚彤提到的例子不是霍氏一族而是另外一家,但二者情况类似。
  在数千上万年历史上,他们这一族出过的神来之笔根骨,岂止两只手的手指都数不过来?
  “和他霍家在袁州的文脉息息相关。”雷俊言道:“也跟现存的感天怀地之人数目有关。”
  那边很多情形尚不明朗,雷俊等人当前只能靠猜测。
  但目前看来,霍家血脉、霍家文脉以及霍家宗谱,都是必要条件。
  宗谱同法仪祭礼息息相关,祭告列祖列宗,非只写个名字那般简单。
  醴陵岳家情况也一样,某种角度来说,稳定出产点睛之笔层次的感同身受根骨。
  类似他们这样的家族数量,比袁州霍家更多,可以算是儒林大千世界的次一等名门。
  再向下,则是稳定出品生花妙笔层次根骨的地方豪族。
  不过,总体上来说,同一时代相同体质虽然近乎量产,但总数有限。
  “应该和文脉沟通天地灵气有关。”雷俊摇头:“若非如此,即便生育可能有损修士根基,怕是也会有生育狂潮。”
  王归元:“看来其文脉崇尚精纯尤胜血脉,若非如此,它们彼此间想来也会大肆吞并。”
  雷俊:“不强行吞并也差不多了,地域相近的各大世家,彼此关系照样盘根错节,而在历史上曾经惊鸿一现其后又完全断绝消失的根骨资质也有不少。”
  闻讯来到无间的楚昆默默听着,这时禁不住开口问道:“师兄,那方大千世界,为何会变作这般模样?”
  “上古之后,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应该新出过一位圣师。”雷俊若有所思。
  王归元轻轻点头。
  儒家九重天之上推开仙门者,称为立地成圣,故而称文圣或者儒圣。
  而在儒圣之上者,则被称为圣师,与道家洞真、合道并称。
  儒家咏诵一脉,是和道家符箓、巫门神舞、巫门咒祝、武道炼体、武道兵击并称,人间最早诞生的几脉传承之一。
  儒家经学的出现,反而没那么早。
  连带儒家神射其实也是在稍晚时候,融汇改良部分武道兵击传承方才最终定型。
  在此之前,儒家咏诵一脉始终不曾出过圣师。
  圣师之名,本就源于儒家史上第一人,被誉为至圣先师者本人。
  故而后世专以至圣先师名之,而“圣师”则成为儒圣三不朽之上的境界尊称。
  因为历史和时间原因,上古大劫之前,儒家一共只出过两位圣师,便是至圣和亚圣,这也基本成为他们的专有称谓。
  可惜上古之后,皆不复见。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自上古大劫后,再没出过新的儒家圣师。
  而儒林大千世界那边如此情况,则不由得令雷俊等人心生猜想。
  “那边天界不存,只剩人界和地界,前者为人间,后者为幽冥混乱妖魔丛生之所,但整体被人间儒林压制。”
  雷俊望着时之渊开口:“或许,那边的天界并非全然不存,而是生出旁的变化,甚或者,换了一种模样存在。”
  楚昆:“师兄是猜测,当前儒林存在并非单纯只是依托人间天地灵气,而是同那边的天界也有关联?”
  雷俊:“那边的周天子,和原先大同五望十六国的周天子情形类似,但仍有天子、青天、天老爷之类的说法,并且深入人心。”
  换个环境,类似说法无足轻重。
  但在那样一个世界,一个概念深入人心,往往便不可忽视。
  “这样的世界,想要撕开裂痕,自外向内远比自内而发要容易啊。”楚昆感慨。
  儒家神来之笔,相当于道家仙体根骨资质。
  之所以有“仙体”之称,在汉末人间天地灵气低落以前的时代,往往便意味着有登仙的机会。
  根骨仙体,悟性清静,得一有望成仙。
  故而有仙体之名。
  只是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在汉末大劫后灵气低落严重对修士太不友好,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无登仙者,故而类似传说才渐渐少了。
  而到如今,环境改变,人间修道界重新随之水涨船高,迎来盛世。
  而放在儒林大千世界那边,把持一脉神来之笔根骨的一等世家望族,则意味着,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他们将不断有儒圣涌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