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奇幻玄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313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313节

  早年间,牛谷寿本人揣摩闷烧炭炼铁高炉,改碳铁同在一个炉室内的单炉为双炉,分置火室、铁室,令民间冶炼有飞跃式发展,所炼精铁杂质减少,初见钢铁之形。
  到如今,有工院学生进一步改良此炼法的鼓风部分,更利于火室中的焰流吹入铁室熔铁。
  如此发展,尤为牛谷寿所喜。
  相关手段,于修行者而言自是不值一提。
  但哪怕是炼气境界的道童,有几个愿意守着一台为凡俗百姓炼铁的高炉?
  即便有人愿意,也能凑出相当数量,但可以直接改进高炉工艺,令世俗百姓也能操作,何乐而不为?
  这一切铺展开来,继续发展下去,对人间影响,又将何等宏大?
  并且许多事情往往并非孤立存在。
  冶炼的不断发展,对煤炭原料的开采挖掘,提出更多需求和要求。
  而更多优质矿藏的开采发掘,同样反过来不断促进更新工艺的开创。
  牛谷寿此前在人间游历时,亲自发掘一大优质煤炭矿藏。
  围绕这里,不仅冶铁飞速发展,更有工院学生效仿火山灰烧制用于建筑的全新泥浆。
  其实牛谷寿本人早年便有相关研制。
  只是他这位大修士做来简单,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做到。
  烧制如此泥浆,所需窑温极高,不止对窑有要求,更需要强盛的煤炭火力,与瓷器、琉璃之属相若。
  如此,放在以往,于民间而言自然成本奇高,完全派不上预期中用场。
  及至牛谷寿和其他人之后发掘开采更优质、低廉、大量的煤炭矿藏,围绕这矿藏,相关泥浆以及冶铁方有正式发展的空间。
  纵使如此,亦有交通、运费等方面相关考虑,影响更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但类似种种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在大千世界萌发,数量越来越多,革新越来越快。
  新生事物的诞生,有些人欢迎,有些人排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工院方面的玄机观背景,往往引领起风潮。
  对世俗百姓而言,有修为的道爷们使用并推广开的新东西,令人更向往,更有信心。
  而在近年的新闻,则是开了龙虎山天师府已经过传度的道士转往玄机观工院的先例。
  龙虎山天师府自古便是道门圣地,入道门槛颇高。
  只是即便如此,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难成大器者。
  如果道童院里的道童迟迟不能达到参加传度大典的标准,将来则可能外放离开,回归世俗,前往府里在山内山外的种种产业,以作营生。
  相关制度早已成熟,自古如此。
  不过随着龙虎山天师府近年来不断水涨船高,已经成为事实上第一圣地,他们又不作大肆扩张,而向往者众多,入门门槛无形中进一步抬高。
  于是不成器的道童,自然也就越发稀少,基本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传度,成为正式传人弟子。
  不过事无绝对,或多或少,总有少数例外。
  这些无法参加传度的道童,自然还是按照从前规俗安排。
  只是到了前些年,已经有人开始转往玄机观工院求学。
  当中甚至有部分人,正是得龙虎山天师府推荐。
  至如今,已经有相关成材者脱颖而出。
  不过,从前毕竟都是道童。
  严格来讲,尚不能算天师府正式传人。
  而现在则是出现第一个龙虎山传度弟子,转而前往玄机观工院求学。
  消息传出,自然引得四方关注。
  虽然只是一个二重天筑基境界的年轻弟子,但一来从天师府到玄机观,于大众眼中本就是向下一步,二来从玄机观本身道统到山下工院,这更是从修行界转向世俗民间。
  若是前路已尽者也就罢了,眼下确实前途一片光明的人,于大众面前反其道行之。
  世人不禁因此生出各种猜测。
  “个人已经考虑妥当的事情,我辈自无需置喙。”
  当代天师池海峰见到新出关的牛谷寿,祝贺对方的同时微笑言道:“辛苦道友了。”
  牛谷寿:“天师言重了,贵派高足心怀苍生,有心造福万民,令人钦佩。
  依其天资,便是在修行一途上,仍前程远大。”
  池海峰微笑:“道友在这方面,便是最好的例证。”
  牛谷寿:“惭愧,不过贫道确实希望如我这般例子能越来越多,故此可免除不少后辈的顾虑,吸引更多同道中人投身其中。
  这些年来亦感谢天师诸多相助,若非如此,一些事情不至如此顺遂。”
  池海峰微笑摇头:“这个贫道愧不敢当,乃是掌教师叔祖和卓师伯奠定的根基框架,贫道只是依样葫芦。”
  牛谷寿:“天师客气了。”
  雷天尊定下最初的调子后,至前任天师卓抱节,再到现任天师池海峰,许多事一直延续下来。
  不过人各不同,自不至于全然一样。
  相较于卓抱节此前相对平和,至如今池海峰则更张扬一些。
  他本人便是悟性超绝的天纵之才,又兴趣爱好广法,交游广阔。
  其接掌天师之位前便已经登仙,接任之后如此前雷俊、卓抱节登仙后一样,较少过问府里乃至人间的具体事务。
  大多数时间,他在与各派同道交游,参玄论道。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机观,而池海峰同聂放、牛谷寿来往尤其密切。
  期间不知碰撞出多少灵感的火花,诞生多少新的创见。
  其中自然有很多是有关修行,但亦不乏可以直接用于民间者。
  相较于此前的卓抱节,池海峰虽然更少在人间行走,但在任同期对人间的影响力更胜卓抱节。
  当然,这其中不无卓抱节此前平稳沉淀的功劳。
  到如今池海峰任上,亦可称厚积薄发。
  “听闻大唐和后汉,都有心在学宫下开办工院?”池海峰问道。
  牛谷寿颔首:“大唐学宫这些年来其实已经有相关底子,如今更进一步,后汉方面亦有基础,并且此番后汉王殿下和耿居士、顾居士都有过问。”
  后汉王朝当前帝王仍是周朴。
  只是自他登仙之后,情况便与张晚彤类似。
  “待工院情况再稳定些许,贫道晚些时候,亦有心传观主之位于后辈。”牛谷寿言道。
  池海峰饶有兴趣地问道:“听说工院那边新捣鼓出一具机械,可凭水汽自动往复,无需人力?”
  牛谷寿:“确有其事,不过还粗略得很。”
  话虽如此说,但他和对面池海峰一样,谈起此事之际,兴致勃勃。
  类似事,于他们而言,不足道哉。
  但那是完全由世俗凡人创造并不断推演改良。
  “当前还不成气候,只能代几人之力,而消耗甚剧。”牛谷寿言道:“对比之下,完全不如多请人做工,故而还需不断改良,期间相关成本也将非常巨大。”
  他提及的“几人”与“成本”,自是针对俗世凡人而言。
  池海峰悠悠出神:“贫道以为,颇有前景,所虑者,我辈要否插手?”
  相关消息,不只池海峰、牛谷寿,连卓抱节、聂放都在关注。
  雷俊闻讯,静观其变。
  对修行的世界来说,想要打断如此进程,易如反掌。
  这一切甚至算不上稚嫩脆弱的幼苗,只是刚刚萌芽。
  但任其自然发展,却有可能在短短数百年时间内,颠覆此前成千上万年的世界与社会。
  当前时代难以想象的生产效率、财富积累和物质文明随之而生。
  伴随到来,还可能有种种黑暗、血腥。
  但从雷俊个人所见,不论人口寿命还是生活水平,那终究会是个相较如今时代更利于世俗百姓生存的世界。
  故而雷俊愿意看到这样的世界到来。
  自卓抱节、聂放还有胡恒源以及蜀山派章太冈、谢一楹、喻伯言等人,到如今池海峰、牛谷寿、蔡宇他们,一切已经上了轨道。
  牛谷寿关注世俗变化,但不曾忘记世俗与修行界的联系。
  除了他自己以身作则修为渐高外,世俗种种,亦不断从旁辅助修士的修行,从而源源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修行者主动投身其中。
  雷俊身形消失在三清三宝洞天中。
  算算日子,另一方面如今也将有成果了。
  他再现身之际,出现在儒林大千世界江东之地。
  那里,有后圣严傲云的故居。
  自当初大劫后,已经有数十年时间无人居住。
  但院落整洁,日常有人打扫。
  今日,这里竖起一座丰碑。
  仙境三重的儒家素王张晚彤、焦飞阳和儒圣二重境界的张徽、萧春晖,当前都在这里。
  道门天尊雷俊至此,众人皆向他颔首致意,但皆无言。
  雷俊亦没有出声,微微点头回礼,视线投诸在眼前丰碑之上。
  在那里,已经有诸多细微的光点悬浮闪烁,并且越聚越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