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伴随着令鸥的东山再起与瑞泰和的惨淡生意,瑞泰和纺织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一落千丈。大家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生怕砸在手里变成废纸。
但是就算他们紧着卖掉手里的股票,还是有许多人因为买了瑞泰和的股票赔的血本无归,最后甚至还有因为破产而跳楼的。
洪宝安恨死了这个写小说的凤阳,却根本查不到凤阳是谁。
金鹴华平素来往的那些文人,都是有一身文人清介风骨的。这些人哪里会为了五斗米折腰?而当洪宝安去九州报报社质问凤阳到底是谁的时候,肖池白无赖地告诉洪宝安凤阳的文章是在北平的九州报报社发表的,他不知情。而在北平的九州报报社里面坐镇的却是肖老。
洪宝安要是因为这点儿事去质问肖老,他就能被吐沫星子给喷死。而且现在沪上的市长就是肖老的弟子,要是洪宝安得罪了肖老,这沪上还能有他的容身之地?
令鸥的信用和人缘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之前还是门可罗雀的令家一下子又变得门庭若市了起来。但是令鸥却始终是淡淡的,任是谁都看不出来他心底到底在想什么。
经过这一番,令鸥也算是尝遍了世情冷暖,历经了风霜雪雨。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深沉了起来。令鸥深知此时尚且不是得意之时。秋后的蚂蚱说不定也能绝地反击。不到最后一刻,便没到他高兴的时候。
沪上这两天传着一条流言,说洪公馆这两天晚间抬出来过遍体鳞伤的仆役出来过。据说都是洪宝安泄愤失手打伤的。
金鹴华好奇地问令鸥:“那条流言是真的吗?就是说洪宝安的那条?”
令鸥笑道:“这我也不知道。不过倒有可能是真的。早年间洪宝安开火柴厂和食品厂的时候,他们家的厂子里面工人每天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监工也肆意打骂工人。我家的一个长随就在他家的食品厂里面做过,他向我描述的场景可谓是苦不堪言。”
要是令鸥在之前的时候的时候和金鹴华说洪宝安的坏话,金鹴华还不一定会相信。但是现在洪宝安在与令鸥商战的过程中节节败退,令鸥讲出的洪宝安的恶劣行径可信程度就大了很多。
毕竟现在金鹴华与令鸥两人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了,令鸥也不需要通过贬低洪宝安的方式来寻得金鹴华的支持。
想到洪宝安那笑眯眯的样子,金鹴华还真的想象不到洪宝安居然是一个黑心资本家。
但是一想到洪宝安能够和窥伺华夏的洋人合作来抢占华夏市场,帮着那些外国人挤垮中国的本土产业。他就不再那么怀疑了。想来令鸥说的,十有都是真的。
金鹴华听了后轻笑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洪老板的教训。我们的工厂里,绝对不能出现苛待工人的事情。”
令鸥听了后笑道:“正是如此,令某人定会善待工人。说到做到,绝无半点虚言。”
第44章
在《寒霜》出版引起各界浪潮之后,令鸥以及其他民营布庄老板的生意全都比之前好了不止一筹。而与他们的生意兴隆相随的,便是瑞泰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糟糕。
作为瑞泰和的老板,洪宝安近来的脾气愈发暴躁易怒。为了弥补自己在纺织业里的损失,他其他的工厂里的工人每天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工人们也是怨声载道。
但让洪宝安最愤怒的事情是,那些原来鼎力支持他的洋人们现在居然换了一副嘴脸,要他来赔偿他们的损失。
洪宝安心底愤怒,却无计可施。他不能和这些洋人撕破脸皮,便只能费尽力气把这些洋人哄住。洪宝安告诉这些洋人,既然大家已经投进去了那么多的钱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又说他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赔偿,就是把他给逼死也拿不出钱来还给他们。既然如此,大家不如最后再拼一回。
这些洋人听了他的话之后都应了,但是过了几天之后,他们之中居然有一大半又和洪宝安翻脸了。
他们翻脸的那一天,令鸥名下半数的铺子里的掌柜伙计一夕之间全都换了面孔,牌匾也全都换上了曜日斋这块金字招牌。
洪宝安见到这个场景,心里都在吐血。原来在背后算计他的居然是金鹴华这个公子哥儿!他和令鸥这是唱了好一场大戏!除了金鹴华,洋人的反复无常也让洪宝安头大。不是说好了最后再拼一回的吗?怎么又翻脸了?
殊不知那些洋人见到金鹴华占了令鸥的五成家产之后,便开始怀疑令鸥和洪宝安的商战背后是不是有着海森堡家族的影子。要知道这两年海森堡家族和金鹴华的合作日益密切,亲如一家。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海森堡家族的话
他们可是知道与金鹴华合作的便是海森堡家族当代家主和未来的继承人,而且金鹴华也是华夏总理之子,未婚妻的哥哥还是财政总长。要是他们还在商战中占据优势的话,对方的身份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但是现在已经一败涂地、血本无归了,还在这里守着把对方得罪了,可不是明智的商人的选择。
这也是金鹴华当初为何非要拉着威廉一起做肥皂和碱以及其他的垄断生意,给海森堡家族独家授权让他们轻松赚钱的原因。他愿意与海森堡家族合作,一来是因为他和威廉的情谊;二来是因为他一个华夏人突然进入欧美市场肯定不会特别顺利,有了海森堡家领路,能让他的生意容易很多;三来是海森堡家族在欧陆的资源可以为他提供许多便利;四来就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了。
看看吧,现在这些英国佬和美国佬不就以为自己和海森堡家族一起拿着令鸥做傀儡和他们打擂台吗?
金鹴华扯着虎皮做大旗,不知少了多少麻烦。
洪宝安一夕之间享受到了令鸥之前遭受过的所有待遇。冷眼、嘲讽、落井下石,种种刁难责备全都来了。洪宝安的生意大受打击,他的心里恨毒了金鹴华和令鸥。但是却毫无办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洪宝安面临的不仅仅只是是纺织生意的惨淡,他的其他工厂也出现了种种纰漏。
自从洪宝安宅子里面的那两个被他打得将近要死了的丫鬟小厮被抬去了医院后,他的名声糟糕也到了极点。这样对待仆人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就算是问几岁的小童或十的老翁老太把仆人打进了医院的主家是不是好人,她也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当然不是。
然洪宝安却很不解。至于吗?那两个人不过是他买来的奴婢。死生都在他手里,打骂又怎么了?毕竟人又没死。就算人死了又能怎样?官不究民不举的,算什么严重事情?
洪宝安没放在心上,他正烦心着那些向他讨要投资的洋人呢。但是让洪宝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流言传得越来越烈,最后竟然导致他工厂里的工人们居然开始示威游行,打着抵制黑心资本家的名号开始罢工。
他这边儿工厂一罢工,那边儿与他合作的商户那里的货物供应也就断了。他们这一断货,其他的同行们立刻抢占了洪宝安的市场。而更糟糕的是,那些和洪宝安已经签订完订单合同的商人们天天过来催货。
他们的意思非常明显,你洪宝安交不出来货,就快点儿把他们已经交付的订金和违约金全都赔给他们。
但是洪宝安现在哪里有钱?
洪宝安在之前与令鸥的商战之中已经把自己的大半家当全都砸了进去。如今洪宝安在商战失败之后又遇到了工人罢工,彻底是赔了一个血本无归。
不过这也是因果循环,自有定数。洪宝安对江南纺织市场虎视眈眈,他在进攻之前就应该提前做好成功与失败的两手准备。而当他和那些野心勃勃的外国资本家合作、黑心地吸那些最贫苦的工人的血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万事皆有果报。
金鹴华趁机剪了最后一次羊毛。他通过沪上的市长的路子用十分低廉的价格把洪宝安的那些因破产而拍卖的优质工厂全都拿到了自己手里。
这些厂子与铺子在换了新东家之后,原来的工人伙计们都有些人心惶惶。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也是要面对新东家的。
新东家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挑事儿的、刺头儿还有那些不好好干活偷奸耍滑的全都开了。所有的工厂和铺子的管事都是新东家派来的人。
在给了这些人一个下马威后,新东家拿出了甜枣。
比之前的工厂每个月多一到两块大洋的工资,每天工作不超过8~9个小时,统一发放的工作制服,做得好的还能够得到奖金种种政策都让这些工人心中充满了希望。要是真的是这样的话,他们一个月还能攒下几个钱。到了年尾,也能够过个好年。
再加上新东家雷厉风行地把原来的那些“风云人物”开除的举动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这些工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心中却很有干劲。
新的东家的确做到了自己的承诺。从来都不拖延下班时间,工作制服也都发了下来。这些举动让这些工人伙计们对那笔还算丰厚的工钱有了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