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48章

第48章

  贾璋听陈瑞祥这般说,又谦虚了几句。
  心里却知道陈瑞祥这是在暗示他,他一定会给他机会扬名的。
  只是这种事情,不好在明面上道谢。
  因此贾璋只是把这份谢意放在了心里。
  紧接着,陈瑞祥又给贾璋介绍了亭中其他几位客人的身份。
  这些人里,有尚宝寺卿黄名世、翰林院修撰许清嘉、侯孝康的侄子侯中榆、陈瑞祥之子陈也仁以及几个清客帮闲。
  因为陈瑞祥对贾璋态度关切,这些客人待贾璋也十分随和可亲。
  尤其是陈也仁,作为陈家的小主人,更是和贾璋称兄道弟起来,一心要帮父亲招待好客人。
  夜色渐渐侵染天空,待到空中悬起新月之时,陈瑞祥才带着他们这一帮人乘船上岸,前往春波楼参加晚宴、主持文会。
  春波楼是园中的一座三层小楼,名字取自陆放翁“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整座小楼精雕细琢、雕栏玉砌,以松烟绿为主调。
  楼外檐牙高啄,勾心斗角,精妙设计,不可胜数。
  楼内层层摆设着玉勾云纹宫灯,当侍女点燃宫灯后,明星荧荧,宛如白昼,楼中景象纤毫毕现,有万分璀璨,千种光明。
  宴席是铃兰宴,皆一人一桌,桌上摆着金杯美酒,玉盘珍馐,引人下箸。
  美艳舞女跳霓凰,清丽歌女踏摇娘,可谓丽质蹁跹,昆山玉碎,众人皆为之而欢。
  贾璋也很享受宴饮的欢乐,只是不知是不是因为年纪小不能饮酒的缘故,他的头脑一直都很清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晚宴结束后,青衣侍女鱼贯而出。
  先是收走了残羹剩炙,后是端上来汝窑茶盏、漱口花盂、香果笔墨、五色花笺。
  待众人打理好形象后,陈瑞祥这个主人家宣布了文会的主要项目。
  一请年轻士子比试高低,二请那些名儒仕宦留下笔墨以作纪念。
  会后陈家还会为他们编簒文集,奉上润笔之资。
  而文会的主题就是咏藻园风景,不限题材,不限韵脚,限时一炷香。
  在陈瑞祥宣布完文会主题后,宾客中有人在冥思苦想,有人直接潇洒挥毫,还有人十分自在,并无落笔之意。
  比如说侯孝康,他来这儿只是为了给陈瑞祥暖场。
  至于作诗写文章吗,或许下辈子他就会了。
  所以这项活动他并不会参加。
  他没事干,便去打量几个孩子。
  却见贾璋坐在桌前,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他心想,贾璋这孩子大抵只是来玩的吧?
  毕竟这孩子还小,就算有精力考举,大抵也没时间去学写诗了。
  结果就在侯孝康得出结论后,贾璋却拢起了自己的袖子,拿起笔慢悠悠地写满了两页花笺。
  待花笺干了后,他便把花笺交给了一旁侍立的小厮。
  侯孝康:?
  你都不用多写一会儿吗?
  贾璋倒是不知道这位新认的世叔内心活动如此丰富。
  他交完墨卷后无事可做,便凭栏眺望,看向了春波楼二楼的看台处。
  那里坐着许多名士翰林,贾璋在湖心亭上见到的许清嘉就坐在那里。
  当然,真正引起贾璋注意的人是一位胡子花白的老翁。
  那老翁宽额须白,慈眉善目,气质内敛,一身气度非常人所能有……
  陈也仁此时也把自己写完的诗稿交上去了,见贾璋在看那老翁,便笑着介绍道:“璋兄弟,你是在看魏老呢?”
  京中能被魏国大长公主娇养的孙儿这般恭敬称呼的人并没有多少,而京中并没有魏姓的勋贵,也没有上了年纪的魏姓大员。
  如此推断,这个老人只能是大儒魏苔了。
  “也仁兄,楼下这位老先生是承泽先生吗?”
  陈也仁笑道:“正是承泽先生,这位老先生可不好请,我爹他可是借出去一箱子古籍才说动了这位老先生过来凑凑热闹的。”
  两个小兄弟说话间,众位翰林名士已经开始审阅起未入仕的小辈们交上来的墨卷。
  魏苔他更是直接,见到精妙的便心神愉悦细细评论,见到平平无奇的便直接递给小厮让他把花笺拿走——他是不会给这样的文章评分的。
  当他看到贾璋的墨卷后,见其言辞精妙,便不加思索地写下了评论道:“思绪径曲,文辞怡然。七言工整,小词精妙。以年纪论,堪称上品。”
  原来花笺上还有一处是写自我介绍的,姓名、年纪、功名都可以誊写在这上头……
  没过多久,这些翰林名士们便评好了这些年轻人的名次。
  贾璋他俨然是榜上有名的。
  陈瑞祥见了贾璋的名字,佯装惊讶道:“竟没想到我这贤侄竟有如此大才,真是让人惊喜!”
  一旁的客人听他如此说,笑着逢迎道:“寺丞的侄儿年少有为,定少不了寺丞耳濡目染。他日雏凤清于老凤声,想来也是易事!”
  这些人是奉承讨好的。
  还有那等喜欢凑热闹的,好奇是陈瑞祥的哪个侄儿有如此才华,竟被他这般夸奖。
  因此众人纷纷请陈瑞祥把他侄子请过来给他们见见。
  能在这样盛大的文会中出头的人必定不凡,这等有才思的朋友家的晚辈,又怎能不见一见呢?
  陈瑞祥但笑不语,这些人哪里知道他口中的侄儿是贾璋呢?
  不过这确实是给贾璋扬名的好机会,而且机会也出现得非常自然……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还是把包括贾璋在内的前几名全都请过来吧。
  在陈瑞祥的吩咐下,几个小厮去各个楼层找那上榜的士子去了。
  而之前就去找过贾璋的锦衣小厮彩鹤,也再一次找到了贾璋,并把他带到陈瑞祥所在的二楼看台。
  在座众人也终于见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陈寺丞之侄。
  竟然只是个小少年。
  而陈瑞祥笑着对贾璋招手:“璋哥儿,过来见过诸位大人。”
  第33章 满饮秋色枕藉舟中,往事历历团兔抒怀
  贾璋走上前去, 在陈瑞祥的引荐下,拜会了众位客人。
  他见到翰林就叫学士,见到名士大儒就叫先生, 见到有爵位的就叫世叔世伯。
  总之,这些称呼是绝对不会出错的。
  在陈瑞祥的介绍下, 众人才知道, 原来这个小少年和陈瑞祥并不是亲叔侄。
  不过四王八公间多有联姻, 说不得他们之间有什么七扭八拐的亲戚关系呢?
  这孩子的诗词写得很是不错,尤其是那首小词,很让承泽先生满意。
  小词的曲牌是《西江月》。
  词中写道:“满饮一湖秋色, 饱览无尽天光。蓐收同我探秋阳, 溅起熔金细浪。明日花开更好, 今宵露宿何妨?金谷园里踏摇娘,恰似春波楼上。[1]”
  小词清丽细腻, 殊为出彩, 难怪承泽先生喜欢。
  而陈瑞祥他当然也不会只夸耀贾璋一人的才华。
  他把其他士子叫来, 不就是为了防备贾璋他木秀于林,为人所嫉吗?
  若只想捧着璋哥儿一个人,他又何必叫其他的士子一起过来呢?
  既然把别人拎上来打掩护,那就要把该给的报酬给足了。
  这些年轻人受邀前来,哪个不是为了扬名呢?
  难不成还真的会有人只是为了逛园子来这里的?
  于是, 陈瑞祥拿起了魁首董峤的花笺,极力夸赞董峤诗中的“云破月”与“青袍”几句风骨清标, 用词极妙。
  又拿起了其他人的花笺诗稿,把他们全都夸了一通。
  被邀请过来的士子们都很高兴。
  他们费尽心思吟诗作赋, 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日后他们出去也能说,某翰林/某先生在陈寺丞举办的藻园文会上夸过我的文章, 进而宣扬自己的文名了。
  陈瑞祥在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后,便把各色彩头发给了这些被他请过来的士子学生。
  这些彩头,无非是玉佩名砚、湖笔徽墨、金银锞子等物,虽不十分新奇,但是意头却是极好的。
  发完彩头后,陈瑞祥就让他们这些年轻人自己下去玩了。
  从陈瑞祥那里离开后,贾璋便去找蒋凤举与叶士高他们去了。
  可是,当贾璋按照记忆中蒋凤举的位置找过去时,却发现蒋凤举的座位上空空如也。
  只有不久前被他派过来给蒋先生报平安的小厮黄柏在那里等待。
  先生他去哪儿了?
  贾璋刚要问黄柏,就听黄柏主动禀告道:“几位大人写完诗后不耐烦应酬,便约着一起去游船了。”
  “吴大人还说什么‘满船清梦压星河’来着。”
  “蒋先生让我留下来,等哥儿回来给哥儿带路去寻他们。”
  贾璋听黄柏如此说,便让黄柏在前带路。
  主仆三人一起走到湖边,贾璋只见湖水之中明月皎洁,波光粼粼,或许这就是范文正公文中所说的“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