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171章

第171章

  绍治帝听到他的奉承话后,略略点了点头,然后直接问出了他想问的问题。
  “林卿,你在江南多年,应该也见过南安郡王罢。他干得怎么样,东南一线防务还好吗?”
  林如海道:“微臣惶恐,臣乃文官,怎么妄议武备兵事?”
  绍治帝摆了摆手:“林卿何必惶恐?这件事来就与你无关,只是朕有些好奇罢了。”
  “朕已经从父皇那里知悉父皇私下里安排给你的差事了,你的继任者日后也会与陆英交接。所以你只管直抒胸臆就是,即便你说错了,父皇和朕也都不会怪你的。”
  林如海这才回答道:“臣愚人之见,陛下只略作参考就是了。依微臣之见,东南一线的防务外松内紧,郡王治兵还是很有一套功夫的。”
  “只是郡王三日一胜,五日一捷,却略显虚假。若郡王真是霍、李转世,倭寇之乱又为何屡禁不止呢?南安郡王的战绩并非全然作假,但是其中至少有一小半是假的。”
  “至于南安郡王是否与番邦商人交好,臣并不知道。但是江南官场上确实有这样的流言,郡王府上,亦有一位琉球出身的妾室,这件事却不是假的。”
  绍治帝听后笑道:“哦,原来是这样,朕知道了。”
  若是这样说,南安还比不上冯唐骁勇善战呢。
  冯唐这个做武官的,在他面前惯会谦虚,就算说南安郡王的小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
  林如海就不一样了,据他所知,南安郡王收受甄家钱财的那些年,也没少让林如海受气……
  所以,林如海的话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或许他应该往南面派几位擅长摧坚拔锐的小将去分南安的权了。
  这次南安郡王因为隐瞒盐矿规模、贩卖私盐渔利的事情沾了一身泥,正好是他分割东南军权的好机会。
  为了达到削藩的目的,太上皇也会同意他的做法的。
  “陆英,赐林卿金花十朵,金爵一对,彩缎二十端。让人把赏赐送到……”
  绍治帝当然不会记得下臣的家在哪里,林如海既不是内阁阁老,又不是御前近臣,绍治帝哪里知道林如海在京中有没有住处以及住处在哪里的事情?
  绍治帝看向了贾璋。
  这是你姑父兼未来岳丈,你总该知道他住在哪里吧?
  正在一旁记录君臣对话,在起居注上写满了墨字的贾璋放下笔,起身对绍治帝道:“回陛下的话,林大人家里的房子还没收拾完,家中祖母已经给林大人收拾好了暂住的院子。”
  听到了这话后,绍治帝对陆英道:“送到荣国府去,让林家姑娘替她父亲领赏。”
  林如海和贾璋听到绍治帝的话后,全都露出了感激涕零的眼神。
  虽然这眼神里有做戏的成分,但是那份感激却绝不是假的。
  陆英在取东西的时候心想,很多时候赏赐的多少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与赏赐相伴而行的体面到底落到了谁手里。
  陛下一句让林姑娘代替父亲领赏,就得了林侍郎和小贾修撰两个人的感激,他老人家邀买人心的手段愈发举重若轻了……
  绍治帝在赐下赏赐后就让林如海去吏部文选司报到去了。
  林如海有眼疾,身体也不好,这件事情大家都清楚。
  绍治帝也知道,这些年林如海在江南给太上皇做耳目,也不过是在强撑罢了。
  通过林如海的请安折子,绍治帝能看出来,林如海这人已经没什么往上爬的斗志了。
  既如此,就让林如海在礼部养老吧,也算林如海没有白为太上皇效忠一场。
  这件事情太上皇也是默许的,所以绍治帝没有和林如海谈心的意思。
  毕竟在绍治帝未来的政治布局中,林如海已经被边缘化了。
  林如海离开了,贾璋起身对林如海拱了拱手,就继续坐下来办差了。
  贾璋今天正好当值,没有绍治帝的吩咐,他是不能离开玉熙宫一步的。
  荣国府里,黛玉正带着青雀等丫鬟,在贾母给林如海准备的院子里打点房间内部的装饰。
  香炉、盆栽、古董摆件……这些东西,样样都要布置得雅致舒适才。
  虽说等到家里房子收拾好了后,父亲就要带着她离开了。
  这间屋子,父亲他也不会长住。但她这个做女儿的,还是要让父亲在这段时间里住得舒心。
  就在黛玉吩咐小丫鬟把紫苏饮子放到冰水里湃一湃时,春纤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她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顺气,然后对黛玉禀告道:“黄柏刚才过来传信,收受宫中有给林老爷的赏赐,让姑娘过去领赏呢。”
  黛玉听了,连忙带着青雀、紫鹃等人回菁莪馆换了见客的大衣裳。
  因为此时黛玉尚无诰命,穿这一身衣裳已经很庄重了。
  待到黛玉换好衣裳来到荣庆堂后,只见厅堂内已经摆好了香案,而外祖母她老人家正在和内监说话。
  那内监见到她来,起身走到香案前宣旨道:“有口谕,朕因侍郎林海尽忠国事,特赐金花十朵,金爵一对,彩缎二十端,由其女林氏领赏,钦此。”
  黛玉等人都跪下听旨,待到黄宏宣读完绍治帝的口谕后,黛玉上前代替父亲领赏谢恩。
  紫鹃等人从黄宏身后的小黄门手中接过御前赐下的赏赐,黛玉从青雀手中接过荷包奉与黄宏,只说是请他喝茶的。
  黄宏没拒绝黛玉的荷包,他对贾母和黛玉说话时的态度很客气,并不像去别的地方那般颐指气使。
  在师傅的嘱咐下,他和贾璋的交情还不坏,也愿意给贾茂行家里内眷一个面子。
  在赐下绍治帝给林如海的赏赐,接过黛玉给他的荷包后,黄宏就带人离开了。
  荣庆堂内,众人在黄宏等人离开后纷纷上前来恭贺黛玉。
  一是恭喜她和林如海父女团圆,二是恭喜林如海得了赏赐,如此体面之事,当然是要贺喜的。
  黛玉一一谢过嫂子姐妹们的恭喜,让青雀带人把东西抬到林如海暂住的院子里,自己则留在荣庆堂里陪贾母说话。
  这些日子里,黛玉时常找机会陪伴贾母说话玩乐。
  在荣国府里,黛玉最舍不得的两个人就是外祖母和三哥哥。在回家前,她总想着多和外祖母待一会儿。
  林如海在吏部文选司办理好各种文书手续后,离开皇城,坐上外面等着的马车前往荣国府。
  与绍治帝会面后,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此时他心里只急着见女儿,恨不得胁下生出双翼来,直接飞到荣国府去。
  却说马车辘辘行至荣宁街,在林如海踩着轿凳下车后,门口等待的小厮就跑进去给贾母她们报信去了。
  贾琮、宝玉、贾环等几个还在家里上学的侄儿都在门口等着林如海,见到他来后,皆口称姑父,对他行礼问安。
  林如海让他们几个不必拘礼,又拉着那个眉眼里有些像贾璋的孩子问道:“你是茂行的兄弟琮哥儿吗?”
  贾琮点了点头,恭敬地道:“回姑父的话,侄儿正是三哥的兄弟。”
  林如海笑道:“你哥哥在书信里提过你,说你很是上进呢。”
  贾琮脸上立刻露出欢欣之色,林如海笑了笑,又和宝玉、贾环两个说话,却是一个都没冷落的。
  待到林如海和兄弟几人叙完话后,贾琮道:“姑父,父亲已经在前院书房里等候姑父多时了。”
  林如海听到贾琮的话后,跟着他去贾赦的外书房拜见贾赦这个舅兄。
  今天不是大朝会的日子,贾赦这个身上没有实职的当然可以待在家里悠游度日了。
  贾赦和林如海也没说多久的话,在问完林如海是否一路平安后,贾赦就放他去见老太太了。
  贾赦心想,林如海多年未见黛玉,只怕想黛玉想得厉害。
  与其强留着林如海和他说话,还不如放林如海去见外甥女呢。
  听到贾赦让他去见贾母,林如海的心情十分雀跃。
  与贾赦告别后,林如海跟着带路的小厮来到了荣庆堂。
  甫一进门,他就看见了坐在岳母身边的女儿。
  她穿着兰色的衣裙,梳着飞仙髻,头上带着芙蓉花簪,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
  只是眼圈儿红红的,玉儿她还和小时候一样爱哭吗?
  林如海欣慰地笑了,但眼泪却止不住地滑落到胡子里面。
  他的玉儿啊……
  第129章 温情脉脉父女谈心,接风洗尘爱女之心
  在林如海给贾母请安后, 黛玉上前给林如海行礼。
  在林如海叫了一声玉儿后,黛玉如乳燕投林一般扑到了林如海怀中。
  “爹爹……”
  她没有多说别的话,但思念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林如海摸了摸女儿的发顶:“爹爹的玉儿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爹爹心里很是欢喜。”
  他拿出帕子,细细地擦掉黛玉眼角的泪水, 又对贾母行礼道:“多谢岳母多年操持, 把玉儿抚养得这么好。如此大恩, 如海没齿难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