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194章

第194章

  在他担任机要中书后,京官和外官全都凑过来给他送礼。
  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他能向他们透露内阁枢务的信息,如果能在阁老面前帮他们说好话的话,他们还会有更加丰厚的礼物奉上。
  可问题是,贾璋他一点也不缺钱啊!
  他根本不需要这笔灰色收入。
  为了不得罪同僚,贾璋他从未明言自己不收礼。但实际上,他对拿钱帮忙的事情一点都不感冒。
  贾璋只会给那些既不犯忌讳又有潜在价值的官员行个方便。
  而且这些事,他全都向杨宗祯禀告过。
  若没有师祖的允许,他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只是,令贾璋感到诧异的是,他越是“铁面无私”,想讨好他的人就越多。渐渐地,贾璋对这种事情已经有些反感了。
  如今得知石端明百般奉承,只是为了清哥儿读书后,贾璋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这件事好办,我有一位实学门内的忘年交,正在冀州办学,他们学院学生每三年都有考中进士的人,教学质量还是很高的。”
  “而且冀州距离京城也不远,如果姐夫愿意,我这就替清哥儿修书一封,推荐他去那里读书。礼物就不用了,清哥儿也是我外甥,姐夫不必这样外道。”
  石端明听贾璋将此事答允下来,千恩万谢地道:“贤弟的恩情,姐夫全都记在心里。”
  礼物的事情,石端明没说,但他是一定要送的。
  贾璋维护人情,也是要和朋友互赠节礼的。他请贾璋帮忙,用了贾璋的人情,又怎能一毛不拔,做那等吝啬之事呢?
  他不但要送,还要送厚礼。
  为了儿子的前程,他送多厚重的礼物都不为过。
  如此一来,他和贾璋的关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贾璋对石端明的打算心知肚明,但他不打算戳破这件事。
  石端明是二房的亲戚,但这并不代表着石端明就和二房画等号了。
  他虽然没有招揽石端明的心思,但是与对方维持着良好的亲戚关系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至少缮国公府在四王八公里面还算老实,和他们家交好,招惹不上什么忌讳……
  第147章 二甲传胪叔玉中第,元春无奈探春抉择
  阳春四月, 春杏绽放,经过会试主考官、同考官们的辛勤评审,会试的成绩终于出来了。
  杨叔玉中了第十名, 二甲进士的功名已经稳稳地拿到手里了。
  而杨宗祯家里祖孙三代都中了进士,他们家世代耕读与清流翘楚的形象也愈发深入人心了。
  叶荆和贾璋在为杨叔玉摆酒庆贺后, 就放他去准备殿试、结交同年去了。
  前些日子, 杨宗祯还在生杨伯贤的气。在见到杨叔玉的好成绩后, 他那股怒意也烟消云散了,脸上也多了笑模样。
  而贾璋在这些日子里,也证明了他的能力。
  先不说他代杨宗祯起草的诏书有多端丽大气, 也不说他为人处事是何等的干练周全。
  只说在阁老生气时, 贾璋能哄阁老开怀, 就足以让这些为杨宗祯专职服务的属官们感恩戴德了。
  因为贾璋这次在文渊阁做的是专职的机要中书,不像之前一样只是临时中书, 所以他得到了一间专属值房。
  这间值房距离杨宗祯的值房非常近, 内部也比翰林院的值房宽敞许多, 文渊阁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杨宗祯让贾璋像之前一样把桌子搬到自己的值房里旁观他处理政务、票拟奏折。
  所以贾璋他平时也很少在值房里当差。
  他这些日子里,除了轮值玉熙宫外,就在杨宗祯身边随侍,工作很是繁忙。
  不过他的心态还是很稳的。
  如果稳不住, 就会被人视作轻浮。日后即便有难办之事,出头之机, 轻浮之人也得不到进取的机会。
  谁会相信一个办事不牢的轻浮浪子呢?
  而且,贾璋知道他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年纪。
  年轻是一种本钱。
  只要你年轻, 你就能把政敌熬死。
  可也有很多人相信“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俗语, 为了祛除年纪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贾璋是有必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形象,打造一个好口碑的。
  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水磨功夫最是熬人,贾璋他耐得住性子,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
  他很清楚,有些事情,急也是没有用的。
  朝廷需要能干的官员,他不缺出头的机会,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今,就连绍治帝这个做皇帝的都需要隐忍。他这个小小书生就算再心急,也没有任何用处。
  在贾璋的忘年交回信后,石廷清就包袱款款地前往冀州读书去了。
  临行前,石廷清专门来荣国府向贾璋道谢。
  这孩子杏眼细眉,生了一副好相貌,贾璋心里喜欢他,瞧他也比瞧石端明和元春夫妻来得欢喜。
  他拍了拍石廷清的肩膀,只叫他好好读书,又送他一部写过笔记的四书。
  石廷清见了,更是喜悦,离开荣国府的时候都笑盈盈的。
  元春看着儿子欢天喜地的模样,心里松了口气。
  她如今也知道荣府两房的关系不好的根本原因了。
  出嫁前,二房一直都是被祖母偏心的那一房,所以元春对此根本没有任何感觉。
  不是自家的切肤之痛,又有谁会把事情放在心上?
  直到嫁进石家后,在面对偏心的婆母时,她才知道被人冷落挤兑的感觉有多难受。
  若非公爹公允,丈夫硬气,婆母的偏心也不算太过分,她只怕早就熬不下去了……
  此次让石端明去求贾璋给石廷清介绍书院,也是元春的私心。
  她不想让石廷清与偏袒大房儿孙的石夫人相处。
  她吃点亏也就罢了,但却受不了儿子吃亏。
  至于被禁足的母亲……
  她只是出嫁女,又有什么办法解救母亲?
  石端明是不可能帮她的,祖母和父亲也不愿听她为母亲求情的话。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回娘家看望母亲,在帮母亲打点一下祖母派去做监工的老嬷嬷,好让王夫人松快松快。
  除此之外,她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了。
  她心里很清楚,除了宝玉外,没人能救得了母亲。
  如果宝玉有大房贾璋三分之一的能耐,他就能把母亲保下来,父亲也会听取宝玉的意见。
  可惜宝玉吃不了那样的辛苦,也不是那块材料,元春已经把这件事看得很清楚了。
  以前她对宝玉还抱有期待时,还曾写信给宝玉,督促他潜心科举,奋发上进。
  但宝玉他在信里答应得好好的,放下信后就把她的话当做耳旁风,后头甚至都不愿意给她写信了。
  元春素来聪敏,哪里还不知道宝玉的想法,看不清宝玉的底色?
  经过这一遭,她对宝玉已经彻底绝望了。
  她有丈夫儿子要操心,自然没时间日日夜夜为宝玉筹谋。
  说一千道一万,总不能让她贾元春代替宝玉去上进吧?
  她倒是想,可问题是她不是哥儿,就算她想,她也做不到这件事。
  元春虽然想了这么多事,但她并不打算对别人说。即便是石端明,她也不打算说。
  她只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里,然后按石端明的意思给贾璋送去一份极为厚重的谢礼。
  至于未来会怎么样,也只能交给命运了。
  会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没过多久,杨叔玉就去参加殿试了。
  为了避嫌,杨宗祯提前向绍治帝请假。这几天他都待在府内闭门不出。
  上次恩科,贾璋、叶荆他们这些徒孙参加考试,杨宗祯只需不发言就可以了。
  但是这次参加考试的是杨叔玉,他可是杨宗祯的亲孙子。
  为了保证殿试的公正,杨宗祯选择待在家里,连带着贾璋这个机要中书也没什么事情做。
  今天轮值玉熙宫的翰林不是贾璋,他自然就闲下来了。
  他的顶头上司兼好友韩凭韩侍讲得知此事后给他放了一天假。
  所以,在众位贡士战战兢兢地参加殿试时,贾璋却迎来了难得的假期。
  在陶园里优哉游哉的贾璋饶有兴致地舞了一会儿剑,虽然没有观众,但他玩得尽兴,心情也相当愉悦。
  中午时候,贾璋又带贾琮与贾芝一起去外头新开的酒楼吃饭。听说这家酒楼擅长做川菜,他们倒是可以一起去尝尝鲜。
  优哉游哉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
  在殿试结束后,杨宗祯和贾璋恢复了正常上衙当差的生活。
  又过了一些时日,朝廷放榜,杨叔玉巍然中了。
  不但中了,他还中了二甲第一名传胪。
  这个名次足以让杨宗祯满意了。
  去杨家贺喜的人数不胜数,还有不少人想把自己女儿嫁给杨叔玉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