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璋三哥或许不会因为她就去提拔刘承,但他也不会任由旁人欺凌贾家的女儿。
她这个堂哥,最是有担当的了……
唯一的不好就是她可能要花嫁妆钱养刘承全家了。
但是她愿意付出代价去赌一把,她是众姐妹中算账算得最快最好的,有信心经营好她的嫁妆。
如果是姨娘的话,那姨娘一定会选邬家吧?
油锅里的钱她都要捞出来给环儿花呢,更别说是她贾探春得到的聘礼了。
她小的时候,姨娘也曾疼过她。
可后来,姨娘心里的第一顺位只会是环儿,她为了前程也只能尽力讨好老太太和太太。
母女之间,感情日淡,早就没什么真挚的情谊了。
这件事情,也说不上谁对谁错,探春早就不再纠结这件事了。
若环儿孝顺,就由他赡养姨娘,她和姨娘只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就好了;若环儿不孝,不管姨娘了,那她也不会抛下姨娘不管就是了。
贾母对探春的选择很满意,不过她没把她的想法表露出来。
她只是请贾璋去探一探刘承的口风。
贾璋没拒绝贾母的请求。
大房和二房的关系再不好,年轻的小姑娘总是无辜的。
他虽然和探春相处得不多,但也收过人家小姑娘送来的针线。
所以他对探春倒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印象。
不过探春终究不是他亲妹妹,想让他对探春像对迎春一样细心,却是不可能的。
贾赦是贾璋的亲爹,邢夫人是贾璋的亲娘,他们夫妻没心情管迎春,那贾璋这个做儿子的有责任替他们操持迎春的婚事。
但探春的爹是二叔贾政,贾政自己都不关心女儿,又怎么能指望贾璋像长随一般忙前忙后?
所以贾璋没直接约刘承出来,而是托自己在户部的同年去探听刘承的心意。
贾璋这么做,也是不想给刘承过多的想象空间。
他手头的资源是有限的,就算叶荆、杨叔玉根本用不到他的资源,就算赵家萍、郭子守家里也有父兄支应,可他手底下还有像范孟起和蒋家师弟这样投靠过来的寒门门人需要资源。
即便刘承娶到了探春,那他也得排在这些人后面。
如果刘承不能证明自己的话,那贾璋也不会投资一个注定没有希望的人。
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
他之前愿意给石廷清写荐书,实际上看的也不是元春的面子。
他愿意帮忙,主要是因为石端明谈吐得体,不是那等蹬鼻子上脸的小人,所以他愿意和石家父子建立联系。
更主要的原因是贾璋想哄贾母高兴,所以他不在乎这种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
若刘承能和石端明一样识趣儿的话,那贾璋也不介意自己多一个好妹夫。
比起外人,还是姻亲更靠谱更贴心些。
若刘承不识趣儿,那他也不会做冤大头。
毕竟探春只是他的堂妹,并不是他嫡亲的妹妹,他对二房的堂兄弟堂姐妹可没有什么奉献精神。
刘承听到上司的暗示后,只觉眼睛一亮。
刘承是知道贾璋的。
或者说,这两科的年轻官员里就少有不知道贾璋的。
十七岁的三元及第,二十岁的内阁行走,这样风光的官场前辈,谁人不知道,谁人不羡慕?
他心里清楚,贾家三小姐只是贾璋的堂妹。
贾璋待他这个堂妹很可能是没有多少情分的。
但是有这层关系总比没有这层关系好,而且贾小姐的父亲也是五品官,荣国府的门第也高,给家里女儿的嫁妆也丰厚……
比起商户家的小姐,还是贾三小姐这样的姑娘更符合他的期待。
“下官心里是愿意的,只是齐大非偶……”
“贾年兄说了,他们家老祖母看中了你的人品,也不拘你家拿多少聘礼,只要待他们家姑娘好就行。如果你愿意,可以给荣国府递帖子上门拜访。”
“明面上只说是去拜谒贾修撰就成,也不会伤了彼此的面子。”
刘承的眼睛更亮了。
贾修撰做事果然体面!
不管婚事能不能成,他拜谒过贾璋这件事都做不了假。
短时间内,他刘承也能借一借势。
至少,他那官居从七品还喜欢颐指气使的上司得知此事后,肯定就不敢继续为难他这个新人了。
他喜笑颜开地把这件事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就把帖子送到了荣国府。
在得到回帖后,刘承好生拾掇了一下自己的形象。
在这之后,他又备了两样时新礼物,这才带着小厮上门。
贾母见刘承相貌清秀,谈吐得体,心里愈发满意。
不得不说,刘承比她想象中的模样要好上不少。
贾母这个喜欢漂亮孩子的老祖母对刘承的第一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在屏风后偷看的探春也很满意,人生在世,谁又不喜欢好看的皮囊呢?
听到贾母的暗示后,刘承也顺理成章地把这桩婚事答应了下来。
即便此时此刻,他还没有见过探春。
不过在离开前,刘承在贾母的安排下远远地见了探春一面。
他自幼在乡下地方长大,还没见过探春这样顾盼神飞、修眉俊目的姑娘,心里对这桩婚事更加满意了。
他遥遥地向探春行了一礼,在探春回礼后,他才随着领路的侍女一起去前院书房。
他还没有忘记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他要去拜谒贾璋……
因为双方都很满意,刘承就和探春在七月底的时候定亲了。
赵姨娘看到刘家送来的简薄聘礼,整个人都被气得跳脚,回到住处后,就拉着小丫鬟的手哭天抢地起来。
她还记得大姑娘结亲时是何等的风光,也记得二姑娘结亲时婆家送来的赤金宝石首饰有多耀目!
怎么到了她女儿,就只剩下了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
但她也不敢跟贾母闹,只敢跟贾政哭哭啼啼。
可问题是,贾政素来是个假清高,最不喜欢别人对他说嫌贫爱富的论调……
赵姨娘就这样在贾政跟前儿失宠了,而探春也没去看赵姨娘。
她只在私下里叮嘱贾环道:“或许你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姐姐,但在这府里,我们都有苦衷,我也不求你理解我。”
“如今太太犯了错,你头上的紧箍儿没了,好生上进才是正经事。”
“在父亲面前和宝玉争一时的长短,跟着姨娘瞎混又有什么前程?我是你亲姐姐,就算对你不亲近,也绝对不会害你。”
贾环还记得他小时候知道姐姐只给宝玉做了鞋子时,心里有多难过,又有多嫉妒宝玉。
如今他长大了,知道探春也有她的不得已。
但这些日积月累下来的小事,就像羊毛细针一样扎在他的心头。
他目光复杂地看着探春,最后还是对探春道:“三姐姐,你日后也好生珍重。”
第149章 婚礼准备宾客如云,贾璋接亲黛玉梳妆
在探春的婚事定下来后没多久, 林家人就上门来送家具了。
贾母心疼孙子外孙女,为了让他们小夫妻两个日后住的舒坦,她还专门请人来把鹤鸣苑大修了一遍。
所以贾璋这些日子都住在前院书房里面。
林家人送来的这套家具, 就是林如海命人按照新房的尺寸打造的全套黄花梨木家具。
不但木料名贵,上面的花样也清雅, 那花样还是林如海亲自请了名家画的。
在林家人放好家具离开后, 青桃带着鹤鸣苑的丫鬟们打扫屋子, 修剪花木,以待新奶奶的到来。
贾母专门过来视察过,还特意吩咐青桃去库房里领两匹软烟罗回来做帐幔, 又让琥珀取来她珍藏的十八扇翡翠炕屏过来给贾璋和黛玉使用……
转眼间, 重阳节就要到了。
在大婚前, 贾璋早早地请好了婚假。
在征求过杨宗祯的意见后,贾璋又跑去庶常馆里借调杨叔玉来文渊阁给自己顶班。
他口中只道杨阁老不喜欢陌生人, 实际上还是想要给杨叔玉刷履历……
庶常馆那边儿很痛快地答应了贾璋的请求。
贾茂行不好得罪, 杨阁老更不好得罪。
让杨叔玉去文渊阁当半个月的差只是小事, 没人会在这样的小事上给贾璋使绊子。
因为这种绊子根本没有杀伤力,还会平白无故地得罪人,这样的蠢事几乎没人会做……
在重阳节前,荣国府上下就已经为贾璋的婚礼忙活起来了。
邢夫人和史湘霓婆媳二人脚打后脑勺地忙了好些天,邢夫人这个做母亲的肯定希望儿子的婚事能够尽善尽美, 史湘霓也不想让贾璋和黛玉在婚礼上留下什么遗憾。
后街的瑶五奶奶施氏,东府的小蓉大奶奶胡氏, 还有元春、迎春两个已经出嫁的姑奶奶也都来荣府帮忙。
在她们的精心筹划下,荣国府上下都焕然一新。酒席、戏班、喜轿、喜婆、宾客等事, 也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