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208章

第208章

  周薛涛最擅长治疗心疾,就连太医院的太医也比不得他。
  因此他一到赵府,心疾复发的赵树生就缓了过来。
  在周薛涛银针汤剂的治疗下, 赵树生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户部浮动的人心也安稳了下来。
  即便眼下户部被塞了不少钉子进去, 但只要赵树生在,或者说赵树生他能按部就班地拣选继任者, 那户部就乱不起来。
  贾璋心里也松了口气, 赵老尚书向来看重孔云师叔。
  只要有老尚书在, 他就不用担心孔云师叔被贾雨村那等小人算计了……
  在赵树生接受周薛涛的治疗时,薛蝌他也打点好了礼物。
  在这之后,薛蝌请薛姨妈帮忙向卫家投递帖子。
  薛姨妈时常给王熙凤送礼,见面时又爱说奉承话给王熙凤听,所以王熙凤很喜欢薛姨妈这位姑妈。
  因此, 只看到薛家来了帖子后,王熙凤让人给她读了薛姨妈送来的帖子与信件。
  在听到薛家和梅家婚事的始末与那梅家的无耻行径后, 王熙凤心里忖度着这件事不算大,她可以答应帮忙, 顺便发上一笔小财。
  其实王熙凤刚嫁进卫家时最是无法无天,更不怕什么阴司地狱报应, 借着娘家和夫家的势,王熙凤什么钱都敢赚,包揽诉讼的事情更是没少干。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这辈子和王夫人这位姑妈关系很糟糕。
  所以她没接触到放利子钱的渠道,要不然她做下的错事恐怕只会更多。
  她和卫若梅的婚姻也将很难存有挽回的余地。
  后来王熙凤被她夫君卫若梅抓到现行,被卫若梅十分愤怒地指出了错误,她才知晓她包揽诉讼的行为到底是多么大的罪名。
  王熙凤低头认错了,但卫若梅并不愿意接受。
  那时候他正在气头上,若不是两人还有一个儿子实哥儿,只怕卫若梅休妻的心都要有了。
  夫妻两人因为这个闹得很不愉快,直到王熙凤生下女儿巧姐儿后,夫妻间的关系才渐渐好了起来。
  后头王熙凤又不知费了好些心思笼络卫若梅的心,又向卫若梅许诺过她日后只会一心抚养儿女,再也不会包揽诉讼给家里带来麻烦了,这才与卫若梅和好如初。
  有这样的前情在,王熙凤瞧见旁人家的托请后,自然会谨慎许多。
  在听到薛家求的事情既不违法,又符合道德准则后,王熙凤才决定答允薛蝌见他一面。
  她可不想再为了几千两银子触犯卫若梅的雷区与国法家规,做那等捡了芝麻丢西瓜的事情了。
  至于王熙凤女儿的小名巧儿,自然是刘姥姥取的。
  那年冬天天降大雪,刘姥姥带着孙儿板儿进京打秋风。
  她先去的地方是荣国府,后去的地方是卫家。
  她女婿狗儿家祖上与统制县伯王家里连了宗,如今王子腾王大人外任,刘姥姥想找人帮扶女婿家里也指望不上他。
  多番打听后,她决定去寻求王夫人这位老姑奶奶与王熙凤这位姑奶奶的帮助。
  刘姥姥不知道的事情是,荣国府的王夫人已经被禁足了。
  所以她在前往荣国府时没有见到王夫人,只得了当家奶奶史湘霓与她的一封银子。
  没见到王夫人,捧着银子的刘姥姥也不失落,她心里依旧很感激。
  就算王夫人瞧不上她这个穷亲戚,她也得念人家的好才行。
  荣国府给她的银子是真的,这世间万事万物论迹不论心,刘姥姥过得通透,自然晓得这个道理。
  于是她对过来给她送银子的小桃千恩万谢,恭维得小桃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又请小桃帮忙转达自己的谢意,这才带着小孙子板儿离开了。
  银子是很好的东西,能买吃食,能买棉衣,能帮助他们一家度过这个冬天。
  但刘姥姥心里清楚,打秋风并非长久之道,再多的银子也有花光的那一天。
  只有学到手的营生,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从荣国府离开的刘姥姥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嫁到卫家的姑奶奶身上。
  幸运的是,卫家的姑奶奶王熙凤愿意见她这位远道而来的穷亲戚。
  在听到她的请求后,王熙凤不但送了她银子,还送了她几张药方。
  这些丸药不是治跌打损伤的,就是治头疼脑热的,在乡下地方相当实用,刘姥姥对此十分感激。
  王熙凤愿意见刘姥姥的原因非常简单。
  她不知道王夫人已经被禁足了,所以她觉得她这样做,可以把算计她的姑妈给比下去。
  王熙凤心想,姑妈如此小气,竟只给穷亲戚一封寒酸的银子。
  我王熙凤可比她大方多了……
  而在交谈的过程中,王熙凤发现这位老人家颇有些智慧,便请她帮总是生病的女儿取一个小名。
  她女儿生下来就不足,后头又出痘了,隔三差五就会生病。
  刘姥姥她已经七十多了,这是个古来稀的年龄。
  王熙凤让刘姥姥帮女儿取小名,也是为了沾沾刘姥姥寿元长的福气。
  刘姥姥当时对王熙凤道:“姑奶奶若想让我帮忙取名儿,就管姐儿叫巧儿罢。”
  “姐儿的生辰在中元节,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1]
  王熙凤听了刘姥姥的话,给女儿改了小名,自那之后,巧姐儿的身体也一日日康健起来。
  卫若梅知道此事后,亦感叹乾坤无私,善恶有报,若非王熙凤一时动了善心帮了刘姥姥一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
  王熙凤深以为然,其实这也是她要仔细斟酌薛家所求之事是否违背国法,是否违背道德的重要原因。
  她年轻时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眼下却全然没有年轻时那般胆大了。
  看着一双玉雪可爱的儿女渐渐长大成人,王熙凤她又怎能不害怕阴司报应呢?
  她自己倒是什么都不怕,但她会担心她的实哥儿和巧姐儿因为她这个母亲损了福缘,横遭报应!
  如今薛蝌求的事情不违背国法道德,她出头不但不会损伤福缘,反而能伸张正义、积攒阴骘,这是好事情,王熙凤当然会答应。
  当然,她愿意答应的根本原因还是薛姨妈寄来的那封信。
  薛姨妈说薛蝌愿意倾尽家财请王熙凤帮忙,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在收到卫家的来信后,薛姨妈让薛蝌做好上门的准备。
  王熙凤三日后就有空,到时候她会带着薛蝌可以去卫家,向王熙凤求助。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天后就到了。
  王熙凤见薛姨妈过来后,连忙把薛姨妈迎到上首,又让平儿奉茶给薛姨妈喝。
  姑侄二人叙了会儿家常后,才把话说到了正题上。
  王熙凤听薛姨妈把种种前因后果说完后,让人布置了屏风,这才让人把薛蝌带到小书房里说明情况。
  薛蝌来到卫若梅的小书房后,先是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贵重礼物交给平儿,然后隔着屏风给卫大奶奶,也就是王熙凤请安行礼。
  在这之后,薛蝌才对王熙凤诉苦道:“卫大奶奶,但凡有法子,我也不会到处求人了。其实我也知道梅翰林不怀好意,想过与那梅家退亲的。只是我在信中说齐大非偶时,那梅翰林却回信说我多虑了,坚决不肯与我家退亲。”
  “我也晓得他是不想落人话柄,让外人说他们家忘恩负义。打得无非是把我们宝琴的年纪拖大了,逼着我们找旁人家把宝琴嫁了的主意。”
  “如此一来,便是我们薛家等不得他们梅家的儿子,梅家公子的清名就保住了。可若如此,我们家宝琴又能找到什么好夫君,又会剩下什么好名声?”
  “要知道,眼下我们宝琴还顶着梅家公子未婚妻的身份啊!”
  “如今托婶娘一起来求卫大奶奶帮助,也不是非得把宝琴嫁到梅家才行。若婚事不能成行,让他们梅家自己找理由退亲也好。”
  “只梅家不可无缘无故退亲,也不能指责我们宝琴身上有毛病。这也是我疼爱妹妹的心肠,我不想让旁人指责我家妹妹,更不想耽误我家妹妹的婚事。若大奶奶能帮忙周全这件事,我便是倾家孝顺,亦然心甘。”
  听到薛蝌的话后,王熙凤笑道:“这件事倒也不大,那梅翰林我也打听过,四十多岁才中第,熬了十多年才升了翰林,以后是没什么前程了。”
  “这样的人,自然晓得眉眼高低,我家去一封信与他,且见他听不听劝。他若不听劝,我们大爷的朋友就在顺天府任职,那梅家公子也在府学读书,给他穿穿小鞋,也是容易得很。”
  薛蝌听到后,整个人喜不自禁:“多谢卫大奶奶周全,我眼下带来的这些礼物只是江南土仪,不堪入目,卫大奶奶留下赏人吧。”
  “卫大奶奶愿意伸出援手,雪中送炭,此中恩情,我们兄妹没齿难忘,来日必会结草衔环,以此报答卫大奶奶的恩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