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又过了二三十天,顺天府放榜, 贾琮、贾珞、贾芸三人巍然中了。
荣国府这边早早地备好各式各样的银锞子给贾琮打赏报子, 有贾璋的先例在, 林之孝打理这些事情时很是得心应手。
贾琮和贾珞对自己中榜的事情感到很高兴,但是比起他们两个,还是贾芸更高兴一些。
贾琮和贾珞两人一个是荣国府长房的少爷,另一个是和贾瑶一样家境殷实的小地主。
他们两个生计不愁,考秀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们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
但贾芸他想考中秀才, 纯粹是为了改善家庭条件。
他家里父亲去得早,只有母亲一个长辈, 偏生母亲身体还不好,家境又贫寒, 要不是街坊邻居倪二与族里多有帮衬,他们家的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
所以贾芸迫切地希望自己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虽然很穷,但和那些乡野寒门之家还是不一样的。
他终归是贾璋的堂侄,只要他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贾璋又怎么可能放着他这个未出五服的族人不用,反去用那些外人呢?
只可惜贾芸这些年来多次落第,自然会生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心,私下里也不是不难过、不沮丧的。
所幸贾芸时来运转,这回终于考中了秀才。
就算未来没有什么好前程,在族学里面谋一份蒙师的活计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西府几位叔叔和东府蓉大哥每年捐给族学的银钱都十分丰厚,他去族学做蒙师也能赚来不少禄米,日后娶妻生子、奉养高堂就都不用愁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情怎么可能不好?
这个时候。黛玉已经怀孕九个月了。
伴随着秋天的到来,她和贾璋从陶园小楼里面搬了出来,返回鹤鸣苑居住。
夜间小夫妻两人早早洗漱上床,黛玉靠在贾璋身边,静静地欣赏挂在拔步床外的松鹤延年锦绣床帐。
这一幅床帐,既考虑到了吉祥寓意,又照顾到了外在美观,黛玉不禁在心里感慨自己的眼光好。
看了一会儿,黛玉有点想吃杏脯,但贾璋怕她牙酸,并不给她多吃,只让她吃了一块,又让紫鹃拿温水过来给她漱口。
在这之后,小夫妻两个才肩膀挨着肩膀躺下,贾璋给黛玉掖了掖被子。
黛玉接受了他的好意,在他躺下后,笑盈盈地问他道:“三哥哥是打算把岫烟嫁给珞六哥吗?”
贾璋笑道:“皎皎猜得没错,我看重芸哥儿处事机变,想要让他帮我做事,管他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和珞六哥本就没什么关系,若不是想把表妹嫁给珞六哥,我怎么会突然管他的事?”
“如果芸哥儿和岫烟表妹没差辈分的话,我根本不会想到珞六哥身上。芸哥儿家里是穷,但这也不算什么?他日后跟着我做事,难道还挣不出几百亩地吗?”
黛玉道:“虽说有些遗憾,但珞六哥文质彬彬,家境也算富裕。岫烟嫁给他,母亲她老人家也能安心。”
不管怎么说,对邢岫烟来说,贾珞绝对算是一个好夫婿的人选了。
黛玉为邢岫烟感到很高兴,她心里很喜欢这位聪慧贞静、安贫乐道又风骨傲然的表妹。
而且邢岫烟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黛玉不过送了她衣服银子,和她说了几回诗书,并没有把这份帮助当做什么恩情。
但岫烟却把这份情谊记在了心里,不但亲手绣了针脚细密的虎头帽与虎头鞋送给黛玉未出生的孩儿,还抄了厚厚的一摞《金刚经》为黛玉祈福。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用心的。
所以黛玉真心希望岫烟有个好前程,嫁一个好夫君。
其实在看到贾璋提拔贾珞时,黛玉心里就已经有了这种猜测;在贾珞考中秀才后,黛玉更是笃定贾璋一定会把岫烟嫁给贾珞了……
邢岫烟没有嫁妆,父母又只是平民,除了贾璋这个表哥之外,邢岫烟拿得出手的只剩下她自己端雅稳重、知书达礼的好人品。
与其把岫烟嫁给高门庶子,还不如把邢岫烟嫁给后街贾家的儿郎。
这样三哥哥能拉拢族人,邢岫烟也不用因为自己家境贫寒,就嫁给高门出身的歪瓜裂枣,可谓是一举双得。
至于黛玉刚刚说邢岫烟嫁得好,邢夫人这个姑母就能放心了云云,就纯粹是她在胡说了。
邢忠只是邢夫人的堂兄,又不是邢夫人的亲哥哥。
所以邢夫人根本不关心,也没有义务关心邢忠一家过得好不好。
因为生了贾璋这么一个出息的儿子,邢夫人手头很阔绰,也不用担心将来的养老问题,所以她并不介意给邢忠一家三瓜两枣糊口。
但若是打着让她为邢岫烟操心的主意,那就是邢忠夫妇在做梦了!
邢夫人她一点儿都不想管邢岫烟的婚事。
而贾璋会经办邢岫烟的事,一方面是为了拉拢族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周全邢夫人的面子、照顾黛玉的心情。
贾璋知道,母亲不在意世人的看法,但帮邢岫烟一把对他、对荣国府都没什么害处,甚至还有不少隐形的好处。
比如说拉拢族人,比如说表明荣府长房对族中亲友的看重等等。
既如此,贾璋自然愿意帮助母亲周全面子,拿一笔银子把邢岫烟嫁出去,省得邢夫人被人议论。
而且,贾璋很清楚,黛玉是很喜欢邢岫烟的。
贾璋珍爱黛玉,又怎会舍得让黛玉为邢岫烟的事情伤怀?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贾璋才选中贾珞来做邢岫烟的夫婿。
不过眼下这个时候,不论是贾琮和白小姐的婚事,还是贾珞和邢岫烟的婚事,都被邢夫人和贾璋母子二人搁置了。
黛玉临盆在即,他们母子二人担心黛玉还担心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操心旁人的婚事?
当然,贾璋更担心的是黛玉的安危,而邢夫人更担心的是黛玉怀着的孩子……
这种事情,本也是人之常情。
这世上本就少有把媳妇当做亲女儿疼爱的婆婆,邢夫人能在贾璋的劝哄下不为难黛玉、不往鹤鸣苑塞人,就已经超越了十分之八的勋贵夫人了。
或者也可以说,贾璋他超越了大多数丈夫。
他心疼妻子,知道怎么哄母亲开心,更清楚怎样缓和家庭关系,调解家庭矛盾。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这个小家才一直都和和睦睦的。
在怀孕八个月后,黛玉行事也比往常小心许多,生怕磕着碰着的。
老话讲得好,七活八不活。
几个月下来,黛玉已经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
她不想让孩子受到波折,更不想让孩子出事,行事自然就小心翼翼起来了。
而在搬回鹤鸣苑后,黛玉他更是除了在院子里散步外几乎不出门。
若不是害怕胎儿太大生产艰难,黛玉她只怕连散步这项活动都会取缔……
至于衔蝉和鹩哥,也被黛玉送到贾母处养着了。
王太医说了,孕妇最好不要接触这些猫儿鸟儿,这对身体不好,黛玉当然会谨遵医嘱了。
而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贾璋离开家门上衙两个时辰后,黛玉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
她放下手中的筷子,额头沁出了不少汗。
这几日是黛玉的预产期,黛玉偶尔会有阵痛的情况发生,但前几次都只是虚惊一场。
但这次,黛玉冥冥中有一种预感,这次阵痛八成是真的要生产了。
她抓住为她布菜的紫鹃的手臂,吩咐紫鹃送她去产房。
紫鹃看到黛玉的模样后,心里颇为焦急,但脸上还是维持住了镇定的神情。
她连忙叫人抬着绑了厚垫子的抬舆进来,好抬黛玉去产房,又让雪雁和田、严二嬷嬷召集稳婆、准备好黛玉生产要用到的东西。
小红、春纤等丫鬟在紫鹃的吩咐下兵分两路,一路出门去通知贾母、邢夫人等主子黛玉即将生产的消息,另一路去外院找看家的黄柏和苏佐,让他们拿帖子去请王太医,骑快马去宫城通知贾璋,让贾璋快些回家。
这些事情,贾璋早就让他们预演了无数次。
所以事到临头,鹤鸣苑上上下下也不慌乱,紫鹃更是挑起了大梁,把所有的事情都布置得清楚明白。
而在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紫鹃追进产房,握住黛玉的手安慰她道:“没事的,姑娘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稳婆早就搬进了鹤鸣苑偏房待命,不过盏茶时间,稳婆们就赶到产房里为黛玉接生。
田嬷嬷捧着清爽可口的鸡汤云丝面过来给黛玉吃。
刚刚黛玉还没吃完饭,田嬷嬷和两位接生嬷嬷都担心黛玉生到一半儿没力气,因此都劝着黛玉多吃两口补充气力。
黛玉只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酸痛感一阵阵袭来,下半身都好像痛得没了知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