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238章

第238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又有谁敢拿全族性命赌咒发誓,保证自己全无私心?
  所以,即便他们愿意帮助贾璋,愿意联名上书,贾茂行等人也没有亏欠他们这些同年之处。
  甚至,对于那些想要进步的同年来说,贾茂行此举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往上爬的通道,他不但不亏欠他们,反倒对他们有提携之恩义呢!
  这些道理,贾璋等人明白,绍治元年的同年们也全都明白。
  但贾璋他们三人在同年们签名时,依旧折节作揖,感谢他们为国为民的义举。
  这一举动,的确让绍治元年的同年们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钦慕赞叹。
  要知道,贾茂行和叶荆可是首揆杨宗祯的徒孙,郭子守亦是四品大员的嫡长子。
  可他们为了感谢他们联名上书的义举,竟能俯首低眉至此,又怎能让同年们感动呢?
  或许,贾茂行他们没有那么想着自己。
  他们的三七成划分法,貌似也不太对。
  若不是想着朝廷和百姓,贾茂行他们完全没必要弄险,通过上疏谏议的方式谋求晋身之路,毕竟他们有杨首辅这座大靠山在……
  在众人签好名后,贾、郭、叶三人作揖谢道:“多谢诸君愿意冒着风险参与此事,璋铭记于心!”
  众人见他们如此言说,连忙扶他们起来,说了好些句言重了。
  而贾璋在众人的注视下,把签好字的奏疏装进盒子里面。
  在这之后,雪檀和黄柏带人搬走了书案,众位宾客也在贾璋的招呼下返回筵席上,继续饮酒作乐。
  桌子上的菜肴被换上了新的,刚刚退下去的清倌人,又被雪檀他们请回来弹奏琵琶,清歌伴乐,倒是异常乐业。
  在众人酒酣耳热时,兰庭别居的仆役按照主人吩咐,剪折遒劲梅枝插入白玉瓶内,端进宴会厅内赠与众位客人。
  陶园的腊梅香气清幽,疏影横斜,雅致异常,引得客人们头脑一清,心中欢喜。
  而更让人喜欢的,还是那只装着梅花,上面雕刻了诗词,瞧着十分莹润可爱的白玉花瓶。
  这些白玉花瓶虽然不是上等货色,但也值个十两八两的银子,他们来了多少宾客,贾璋就送出去了多少花瓶。
  这手笔不算小了,足以昭显贾璋对他们这些同年的重视。
  而对贾璋来说,这些白玉花瓶绝对是最惠而不费的礼物。
  黛玉的陪嫁里就有玉石矿产,玉矿里产出的上等玉石的被老师傅斫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售卖赚取银钱,或是被管事送到府里自家使用。总而言之,好玉是绝对不会被浪费的。
  而那些下等的玉石成色寻常,卖不上高价,与其制成佛像首饰,放在银楼里滞销,还不如制成白玉装饰品,留给贾璋和黛玉随手送人。
  不但惠而不费,还能邀买人心。
  这绝对是最合适,也最聪明的选择。
  而且……
  贾璋修长的手指弹了弹莹润的白玉瓶璧,发出清脆的琳琅之音。
  冬日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样风雅的赏梅雅集,一定会吸走京城内的所有视线。
  如此一来,他们想要联名上书的事就会湮入尘烟,再也不会引人注意了。
  贾璋设想的事情全都发生了。
  在兰庭别院的冬日雅集结束后,京中就风行起折梅赠人的雅趣之事。
  在这件风雅事的遮掩下,贾璋他们想要联名弹劾欠债勋戚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不过,让贾璋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因为这场流行风尚,黛玉陪嫁银楼与贾璋花鸟店得到了好多订单,赚到了不少银钱。
  这倒算是出乎贾璋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而黛玉在收到本月的账本与分红后,特意请老师傅给菱哥儿打造了一只圆滚滚的赤金雀鸟玩具。
  贾璋给她买了可可爱爱的檀木雀鸟,而自家可可爱爱的菱哥儿却没有收到可爱小鸟。
  所以,还是让她这个做娘的,给菱哥儿买可爱小鸟吧。
  这样,她们母子二人就都有可爱小鸟了,她也不会为此感到心虚……
  在折枝赠梅之事风靡京师后,朝廷举办廷议,结算国库收支的日子也到了。
  在举办廷议的这天,天降鹅毛大雪,吹得满城风絮,宫内宫灯明亮,鲸香阵阵,温暖如春。
  陆英亲手为绍治帝整理好桌案,就听小太监来报,说内阁诸位阁老与六部尚书都已经到玉熙宫外了。
  听闻此言,陆英连忙换上大氅往宫外走。
  刚刚过来报信儿的小太监连忙撑起了十八骨红梅白雪油纸伞为陆英遮雪,司礼监几位少监也穿着厚厚的大氅跟在陆英身后出宫迎接这几位阁老尚书。
  几位阁老被陆英迎到东侧殿整理仪容后,才前往东暖阁内参加此次御前结算会议。
  众位大臣来到东暖阁后,纷纷向皇帝跪拜问安后,绍治帝听见后,让他们起身,又赐了座。
  因为结算会议需要阅览不少文书,所以绍治帝提前命人布置好了桌椅。
  在听到绍治帝赐座后,杨宗祯等人按位次列席,只见桌子上面摆着宣纸玉砚、湖笔松烟,砚台里的墨水也磨好了,宛若荷叶上的露珠一般,停留在砚心之上。
  杨宗祯垂下眸子。
  陆英办事果真谨慎小心,竟比戴权还要妥帖三分。
  怪不得陛下让夏守忠去做那出头的椽子,却从不让陆英出去索贿收钱。
  潜邸的情分果然还是不一样的,还好那些潜邸旧臣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脑子,要不然他就要担心杨门后辈的生存空间了。
  绍治帝身着团龙服,脚登五蝠靴,头戴插丝翼善冠,很是随性地坐在宽大的龙椅上。
  他身后挂着山水图卷图,画卷上方,挂着“建极绥猷”的匾额,正目光锐利地看着他的这些臣子们。
  陆英见众人坐定,代替绍治帝开口道:“有旨意,陛下命几位尚书禀奏今年的花销,与明年的预算,从户部尚书开始说起……”
  在这个环节,各位尚书自然是哭穷,户部尚书自然是嚷嚷着没钱,不过事情到底如何,皇帝和内阁心里都有数。
  这几年风调雨顺,少有边衅,只有几次局部性的旱灾雪灾,所以朝廷的财政开支不算太紧张。
  不过这场会议的主调还是缺钱。
  只要衙门想办事,就需要银子。
  户部想开垦荒地,吏部想调拨廉政银子,兵部要造船练兵,工部要修河修路,刑部要添衙役,就连礼部都想要银子来修葺贡院,若真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拨钱,朝廷就算有十个国库都不够花。
  说到底,朝廷最后还是只会给修河治边、练兵赈灾等大事痛快拨款。
  其余的事情,若国库有盈余,还能拨去几万银子试试水;若是国库没有银子,就只能节流省钱,避免加税等事发生了。
  杨宗祯听着几位尚书争吵,心想他那小徒孙的奏折适用于每一次年终结算后的朝廷。
  从古至今,朝廷就没有过富裕到不缺银子的情况……
  第183章 结算结束预算出炉,联名奏疏陛下召见
  在年尾结算会议结束后, 兵部和工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所有款项。
  户部申请的关于垦荒屯田的预算,也得到了内阁的批准。
  吏部的其他请求被内阁驳了回去,只养廉银子一项, 没被内阁打任何折扣。
  火耗归公改革是绍治帝登基至今的最大政绩,但凡内阁有眼色, 他们就不会动这笔钱款。
  而且朝廷推行养廉银制度后, 中青年官员的贪污概率大大下降了, 地方转运至京都的税银数目也变得愈发丰厚。
  这笔钱已经发挥了它应起到的作用,而且效果很好。
  所以,就算不考虑绍治帝的心意, 只考虑国库的收支和官员队伍的纯洁性, 杨宗祯也不会克扣这笔钱挪作他用……
  当然, 就算内阁想动这笔钱,绍治帝也不会同意的。
  他打击贪污犯的手段十分酷烈, 却没有引发文武官员的强烈不满, 就是因为养廉银制度。
  所以, 绍治帝绝不会抹了这笔钱,自毁长城的。
  不过,除了这些预算外,户部、吏部的其他预算申请,还有刑部、礼部的预算申请, 全都被绍治帝和内阁给砍下去一大半。
  管子曾说,令有缓急, 故事有轻重。
  朝廷事务,自然也有有轻重缓急之分。
  在国库银钱不富裕的时候, 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大臣, 都只能先给要紧的地方划拨钱款。
  至于那些并非十万火急之事,就只能暂时往后搁置了……
  年终结算结束后,京中衙门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个局面,对贾璋他们的计划很有利。
  于是,在得到杨宗祯的点头后,贾璋把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的奏疏呈递通政司。
  玉熙宫内,绍治帝看到贾璋等人联名上奏的折子后,朗声而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